朱升(1299年~1370年),字允升,号枫林,徽州休宁(今黄山市休宁县)人。他是元末明初的道学家、政治家,朱熹的五传弟子,明代的开国谋臣。

朱升年少时先后师从陈栎黄泽等名儒。1348年,朱升登江浙行省进士第二名,被授予池州路儒学教授。任期满后,他为了躲避兵乱而移居歙县石门山。1357年,朱元璋经大将邓愈的推荐,私访朱升,朱升向朱元璋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他是朱元璋麾下的辅佐重臣之一,曾提出过“王霸并举”的治国思想,为明朝建国和巩固初期政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1367年,朱升被授予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和同修国史。次年,他以翰林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洪武二年(1369年),朱升辞官退休隐居。洪武三年(1370年),朱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朱升著有《易》《书》《诗》《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等旁注、辑正、补正,计二十四部,传世的有《前图》二卷、《枫林集》十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另有前图二卷以及《书传补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升的父亲名叫朱秀,一生半儒半农。朱升出生在晨曦太阳东升之际,所以取名为“升”,字允升。朱升从小就非常聪明,学习非常刻苦。他最早拜同乡的理学家陈栎为师,后来又和经学家赵访一起拜九江的黄泽为师。他的学问主要继承了程朱理学。

步入仕途

在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朱升考中了乡试的第二名(举人)。四年之后,他被任命为池州路儒学学正

辞官归隐

朱升对官场的腐败非常不满,他不愿意和那些贪官污吏混在一起。到了1350年,他辞去了官职,隐居到歙县的石门,专心著书立说。他对经学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五经都有旁注,尤其是对《周易风水》的研究非常精深。

“三策九字方针”

1357年,朱元璋率军攻克了徽州。当时,大将邓愈向朱元璋推荐了朱升。朱元璋为了请教治国和统一天下的策略,亲自来到石门,还特意换上便装去拜访朱升。这一幕有点像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朱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著名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的策略对朱元璋确定战略部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这九字方针的意思是:先巩固自己的地盘,加强防御(高筑墙);然后储备足够的粮食,做好物质准备(广积粮);最后不要急于称王,低调发展,等待时机(缓称王)。

受封翰林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升被授予侍讲学士中顺大夫。是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出的明成祖北伐大军平定山东省,南征大军逼降方国珍,天下大局已定。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建元洪武。朱升晋升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

编撰《女诫》

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要儒臣编撰《女诫》,任命刚刚晋升翰林学士的朱升“总其事”,担任主编。这是一本告诫内宫皇后嫔妃的道德教化书,朱元璋在谕旨中宣布了他的宗旨:要治理天下必须首先整顿家庭,整顿家庭之道必须从严谨夫妇关系开始;后妃虽然母仪天下,但是不可以干预朝廷政治事务;如果恩宠过分,就会导致骄横恣肆,上下失序。朱升根据皇帝的指示,搜集历史上贤惠皇后嫔妃的事迹作为典范,使得后世子孙知道应该秉持的道德操守。《女诫》编成后,成为《皇明祖训》之一。

撰写《斋戒文》

洪武二年(1369)正月,朱元璋又交给朱升一项工作,撰写《斋戒文》。朱元璋当过和尚,对于祭祀斋戒之类特别注意,强调:凡是祭祀天地、社稷、山川等神祇,为天下祈福,应该下令百官斋戒,仪式的参与者,前四日“戒”,后三日“斋”,一共七日。时间太久,人心容易懈怠。专心致志斋戒七日,可以感动神明。朱升按照皇上的谕旨,写成了《斋戒文》,后来成为律令。

功绩受赞许

朱元璋写给朱升的《免朝谒手诏》,列举了他在开国大业中的贡献:“尔察历数,观天文,择主就聘,首陈三策,朕实嘉行。新安款降,不俟兵刃,四方之士,杖策而来,皆卿齿德俱尊倡之也。”所谓“首陈三策”,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谓“四方之士,杖策而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推荐“浙东四先生”。朱元璋打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后,询问朱升:附近的丽水市(今浙江丽水)是否可以征讨,朱升主张攻打处州,他说:处州有刘基叶琛章溢,都是辅佐帝王之才,必须打下处州,才可能把他们罗致麾下。打下处州后,被人们誉为“诸葛亮再世”的刘基首先应召前往,叶琛、章溢接踵而至,不久婺州的宋濂也来归附。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浙东四先生”,对于明朝的开国事业,各人都有卓著的功勋。朱升的大力推荐,功不可没。

请辞归隐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县,也没有去原隐居地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赐“免死铁卷”

朱元璋决定赏赐朱升父子“免死铁券”。此类赐给开国元勋的“免死铁券”,有一种大体统一的格式:先是肯定此人的功劳,然后说“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兹与尔誓,除逆谋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病逝他乡

洪武三年(1370年),朱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史书记载

《明史·朱升传》《朱枫林集·学士朱升传》。

主要成就

政治

朱元璋献上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使得朱元璋有立国之基。

礼乐

明朝开国颁赐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刘基陶安范常、秦中、陈德等的制文字、皇室礼乐制度及各种诏令大多由其执笔。他还受命收集古代后妃故事,与诸儒编修女诫》一书,以防后宫干政败坏朝政。

个人作品

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专著,著有《易书诗》《周家仪礼》《礼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考经》《小学》旁注、书传辑正、书传补正、老子孙子旁注,还有小四书小学名、数医家诸书、葬书、内外传、刑统传解等,传世的有《前图》二卷、《枫林集》十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另有前图二卷以及《书传补正》,撰写了《斋戒文》并与诸儒编修女诫》一书,并著有诗句《茗理》。

家族成员

以上内容参考:

人物评价

朱元璋: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朱元璋:为人老实,是耆哲之英杰。

轶事典故

免死券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过程中,早就隐隐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杀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如果要了朱元璋所赐的爵位,十之八九会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就在大家还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梦之中时,朱升正式申请“告老归乡”,又顾虑儿子朱同难保平安无事,老泪纵横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动,就送了朱升一个顺水人情,用免死券慰藉他,没想到,后来儿子朱同刚到任礼部侍郎一个月,便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最后,陈尸街头。

后世纪念

朱升墓

朱升墓位于盐都区北龙港镇南龙港庄东首文曲沟北侧,其墓已有600多年历史,原墓为圆锥形土丘,高5.5米,底径10.5米,其墓的北侧筑有二条平行的飘带(名为飘带,实为二条长长的土圩,直至文革期间在条田化时被平整),每条宽二丈,长30丈,原墓身占地100多平方米。1999年6月被盐都区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初由朱氏后裔集资10万元进行动工修造,市文博部门、盐都区政府和朱氏后裔代表约三千人在朱升墓前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竣工后的朱升墓,墓高7.2米,寓意朱升享年72岁,墓地直径13.70米,寓意朱升1370年去世,墓碑总高度为5.8米,寓意朱升在58周岁时向朱元璋进“九言策”,墓碑主体为汉白玉,其白色寓意朱升一生淡薄名利的高贵品质。墓碑正面刻有“明翰林院大学士朱升之墓”字样,背面刻有朱升生平约300多字。在墓体的形式上,墓墙主体形似粮墩,寓意为九言策中的“广积粮”,在墓道外墙上方建有城墙垛,寓意为九言策中的“高筑墙”,墓侧立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碑石,墓地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

朱升文化馆

盐城市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内东晋水城设有朱升文化馆。朱升文化馆古朴典雅,仿佛在诉说着历经岁月的洗礼留下来的文化和历史。

盐都朱升文化生态公园

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位于盐都区北龙港街道,朱升文化园是为纪念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朱升而设立,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朱升墓正德庵东岳禅寺、五谷神树、桃花岛等景点,2010年10月5日经改造对外开放。2013年,被省旅游局评定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参考资料

..2025-04-23

盆地变平湖!记录即将沉入水底的“朱升故里”回溪.安徽网.2024-01-27

..2025-04-24

朱升的出山与退隐.光明日报.2024-01-27

..2024-01-27

《〈茗理〉诗并序》.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7

美丽乡村祖源:中国传统村落的蝶变之路.央广网.2024-01-27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24

..2024-01-27

..2024-01-27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明朝开国第一个谋士 || 朱升.安徽朱氏.2025-04-24

朱升:魂遗盐城的明朝第一开国谋臣.盐都日报.2025-04-23

..2025-04-23

朱升墓.盐都区图书馆.2025-04-23

大纵湖东晋水城邀您来赴一场千年文化之旅_腾讯新闻.腾讯新闻.2022-02-15

第三节 风物揽胜.盐城市史志网.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