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英文名称:NANJING BOTANICAL GARDEN MEM.SUN YAT-SEN),又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外前湖后村1号,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也是集植物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公众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还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联盟主要领导单位之一。
南京中山植物园前身为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和建于1929年的“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195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和重建了南京中山植物园,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60年发展成立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开始了植物园与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的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定名为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1993年起,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定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2019年10月28日至29日,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挂牌成立。2020年10月10日,南京中山植物园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2024年11月5日至8日,2024年度中国植物园年会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召开。
南京中山植物园占地186公顷,属北亚热带温暖润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植物园保存植物12000余种(品种),建成专类植物园(区)27个,拥有馆藏植物标本80余万份。截至2022年7月,园区建有植物分类系统园、药用植物园、红枫岗、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珍稀濒危园、盲人植物园、荷园、石蒜园、热带植物宫等19个专类园区。植物园曾获得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等荣誉。
历史沿革
“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及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期
1925年3月,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在南京钟山主峰南麓建造了陵寝。为了保存许多国家政府和民间团体向中山陵园所赠送的名贵花草、树木,同年7月27日,葬事筹备处委员会通过了陵园内设中山植物园计划,并提交给国民政府;1928年2月7日,成立了以前江苏省省立第一造林场主任傅焕光为主任技师,章君瑜、唐迪先、王太一为技师,另有 8名工作人员的中山陵园园林组,负责园区的绿化及中山植物园国的筹备建设。1929年初,傅焕光与陈嵘勘定明孝陵全部,东至吴王坟,西迄前湖一带地为园址。又邀钱崇澍、秦仁昌实地勘察,予以规划,由章君瑜绘制完成“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设计图”。1月30日,中央研究院创办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开会,决定博物馆定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博物馆”,下设动物组与植物组。植物组由技师秦仁昌负责。7月1日,奉国民政府令,南京东郊正式筹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及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时期
1934年7月1日,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改组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南京沦陷,中山植物园遭战火蹂躏,几乎片瓦不存。 8月,动植物所因战乱迁往湖南南岳。12月,南京沦陷,植物园解散。1938年12月,动植物所从广西阳朔迁往北碚区。
“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及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时期
1944年4月,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两部分开,植物部独立为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罗宗洛,设有植物生理研究室,藻类研究室,维管植物分类研究室。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计划修复中山植物园,1946年6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自北碚迁返上海市,与其他研究所同设于岳阳路320号在君实验馆。7月1日,总理两周王陵委员会改名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为图复旧观,管委会颁布了一系列复建策略,然而终因经费捉襟见肘,历任几任园艺科主任,最终未能全面复原。
“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及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时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炮火摧残的中山植物园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合理调整,1950年10月调集以植物分类学家裴鉴为首的一批科研人员在南京建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1952年11月24日,中山陵园高艺林处长和吴敬立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联系,商谈陵园所属植物园移交事宜。1953年9月17日,中科院院长办公会议同意接管南京中山陵园纪念植物园,会议提出:将华东工作站并入中山植物园。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致函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南京中山陵园植物园拨交本院接管。12月,恢复重建的南京植物园由北京植物研究所领导。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时期
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批准,将工作站迁到南京紫金山西麓与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进行合并、扩建,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55年,植物园从原华东工作站旧址迁至明孝陵办公。3月,经北京植物所批准,正式启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公章。11月,植物园新建的3,056m2办公大楼落成。
1957年4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全国野生植物调查利用委员会"。会议决定南京中山植物园负责华东片植物资源调查。7月,南京中山植物园与江苏省商业厅等单位在江阴联合召开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动员大会。1959年2月6日,中科院(59)院厅秘字第51号文,通告经中国科学院第13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将南京中山植物园扩建为直属研究机构。5月25日,中科院颁发“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铜质印章,并于6月6日启用新印章。
“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时期
1960年1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南京中山植物园扩建为“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保留“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名称,实行所园一体化管理。到1966年,南京中山植物园已建立起“苗圃试验区”、“药用植物园”、“材用树种园”、“松柏园”、“树木园”和“分类园”共700余亩,建成了温室2000多平方米,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科研停顿,植物园园地被占用。1968年12月26日,植物研究所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12月2日,植物园下放六合竹镇,开展“斗、批、改”运动。温室和苗圃地被部队占用。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时期
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机构调整,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改称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同年11月,植物园迁至江浦县老山林场,成为该场的一个附属单位 。1972年,植物园迁回南京,栖身于南京农业大学内。1974年7月,邓小平批示退还被占用的园址。
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植物园工作会议上,南京中山植物园被确定为中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1983年2月28日,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成为江苏省委两个研究所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试行所长负责制。3月,植物园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同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植物园设立植物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创了植物园自己培养研究生的历史。1991年12月,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在植物园建立。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时期
1993年10月起,实行江苏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体制,更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亦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1994年11月5日,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验收鉴定及授牌仪式在植物园举行。1999年,与中山植物园(俗称北园)隔路相望的南园开始建设。2001年5月1日,北园水库边“桥世界’’建成开放。11月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创新工程验收会在植物园召开。11月22日,苜蓿园11950平方米的集资房建成并通过验收。
2006年,中山植物园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中山植物园南园正式对外开放,取名为南京植物博览园,与中山植物园共同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9年9月下旬,为纪念建园八十周年,由植物园全园及离退休员工集资筹建的纪念亭落成。此后,南京中山植物园已成为一座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2019年10月28日-29日,第三届“中国美国山核桃大会”暨2019年泗洪县碧根果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泗洪隆重召开。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冯煦和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共同为“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揭牌。2020年10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南京中山植物园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
2021年1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入选名单,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申报的以David Creech 教授为带头人的外国专家工作室成功入选。2022年11月,为进一步强化公园与科普功能的有机融合,同时围绕城市品质提升、支撑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区域内共同开展“公园+科普”建设及其科技传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上海辰山植物园联合6家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苏州市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宁波植物园、合肥植物园)成立了“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联盟”。
2023年3月31日,南京中山植物园与徐州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战略合作签约暨徐州植物园增挂牌仪式在徐州举行。2024年11月5日至8日,2024年度中国植物园年会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召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植物园占地186公顷。
气候
南京中山植物园属北亚热带温暖润湿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5.4°C,1月份平均气温2.3C,极端最低气温-13.0°C,7月份平均气温27.7°C,极端最高气温43.0°C。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相对湿度76%。
植物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南京中山植物园保存植物12000余种(品种),拥有馆藏植物标本80余万份,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鸽子树)、台湾杉等,南京特有植物——秤锤树,亚洲最大的块根植物——睡布袋,世界上最毒的树木——见血封喉等。
南京中山植物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0种。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水杉、金花茶、珙桐、人参、台湾杉、望天树、银杉、桫椤。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肉苁蓉、篦子三尖杉、笔筒树、华东黄杉、鹅掌楸(马褂木)、秤锤树、杜仲、百山祖冷杉、观光木、香果树、夏蜡梅属、普陀鹅耳枥、金钱松、银杏、荷叶铁线蕨、鹿角蕨、巨柏。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0种):领春木、香水月季、扇蕨、秦岭冷杉、朝鲜崖柏、蓝果杜鹃、穗花杉、雪莲花、蝟实、红豆杉。
园区布局
植物园分南北两区,北园以保护、研究、利用中国中、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建成包括植物系统分类园、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药用植物园、盆景园、树木园、松柏园等21个专类园;南园(植物博览园)是以热带植物宫为中心的植物博览园,有盲人植物园、禾草园、蕨类园、森林休闲区等特色专类园。
主要景观
截至2022年7月,园区建有植物分类系统园、药用植物园、红枫岗、蔷薇园、球宿根花卉园、珍稀濒危园、盲人植物园、荷园、石蒜园、热带植物宫等19个专类园区。
热带植物宫
热带植物宫面积约10000平方米。整个场馆分为3大展区,搜集珍奇植物2000余种。热带雨林植物区展示植物界绞杀、独木成林、板根、空中花园等热带雨林中独有的奇特景观。热带经济植物区展示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植物和热带花卉。多肉多浆植物区展示了睡布袋、猴面包树、百岁兰、亚龙木和绿玉树等约1000种珍奇的多肉多浆植物。
球宿根花卉园
坐落于植物园北园地中海区域的球宿根花卉园于2011年建成,面积约27亩。园区背倚钟山,南临水库。园区种植了各类球宿根花卉:紫苜蓿、狼尾草、大花萱草、紫萼、金娃娃萱草、联毛紫菀、八宝、芙蓉葵、石竹、撒尔维亚、射干、耧斗菜、飞燕草、紫花地丁、毛地黄、火炬、玉簪、假龙头、花叶玉簪、天人菊、松果菊、金鸡菊、天蓝绣球、美国薄荷、山桃草、桔梗、澳洲蓝豆等100多个种类或类型,以及上百个品种的牡丹芍药园,大面积栽培的不同品种鸢尾。
盆景园
南京中山植物园盆景园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位于植物园中心区域、中山像旁竹林路。2019年,南京中山植物园对盆景园进行了提升改造,以“锦绣盆景,如画金陵”为设计理念,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南京派的技法,以白墙为布,盆景为花纹,将南京特色融入植物园。 盆景园于当年10月1日开园,分为游览区、温室冬季保育区和生产养护区,展示150余盆树桩盆景、水旱盆景、水石盆景等精美盆景,涉及40余种盆景植物。
蔷薇园
蔷薇园始建于1982年,占地5310平方米,2019年完成景观提升改造,改造后的蔷薇园在植物种植方面汇聚了蔷薇科、木兰科、豆科等诸多品类的观赏植物,品种数量多达100余种。景观提升后的蔷薇园,巧妙地运用了欧式景亭、清澈的水池以及典雅的廊架所构成的轴线,营造出一种富有秩序感与层次感的空间布局。与此同时,它还充分结合了远处明孝陵、紫金山那气势恢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借景,使得园内园外的景致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月季种植区位于蔷薇三姐妹园的中央,结合改造收集、展示大花月季、丰花月季、灌木月季、藤蔓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钻石玫瑰、蔷薇、玫瑰等300余种,中间有风格迥异的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月季品种区,东西两侧将不同类型的月季组合种植,另外,将珍贵的“恩钿女士”月季和蓝紫色系月季、蔷薇、玫瑰种植在同一块区域,以方便公众更直观地对比三者区别。
荷园
荷园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园内最早的荷花品种搜集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保存莲属核心种质400余份,涵盖了莲属现存的仅有的2个种,即亚洲莲(N.nucifera)和美洲莲(N.lutea)的典型种质。荷园有千年古莲子播种繁衍而来的‘中国古代莲’,花瓣数量多达上千枚的‘千瓣莲’,花色呈现为嵌色、且为重瓣型的‘大洒锦’,从美国引进的美洲莲品种‘黄莲’,从泰国引进的热带型品种‘粉红凌霄’,世界首个重瓣、黄色、大花的亚美杂交莲‘友谊牡丹莲’。此外,江苏省自主培育的复色、黄色、深红色等优异品种‘艾江南’‘秣陵秋色’‘摄山丹叶’等也在园中。
红枫岗
红枫岗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一字排开的四个小岗组成,收集、保存槭树科植物60余种,并搭配有枫香树、榆树、大果榉等彩叶树种,是江苏地区红叶种类较为丰富、景观颇具特色的赏红叶景点。
禾草园
禾草园坐落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的东侧,占地面积达30余亩,是中国首家致力于收集并展示禾本科的专类园。禾草园收集了来自40余科、80余属的禾本科植物,种类多达100余种,其中光是观赏草就占据了40余种之多。以草坪和观赏草为主进行整体造景,并对粮食作物、牧草、草坪草、观赏草以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种类进行了集中展示。禾草园在植物配置方面十分精妙,园中还配植了不少大树以及花灌木。该园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禾本科植物研究成果的展示基地和青少年科普基地,被命名为“百草画廊”。
蕨类园
蕨类植物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始建于2007年,收集保存地生、石生、附生蕨类植物近300种,露地栽培有90余种,还有国家重点保护蕨类金毛狗、福建观音座莲和中华水韭等。园区有蕨类景观石墙、枯木水景、古老的磨盘石路、旋转种植梯等景观。该园不仅是华东地区野生蕨类收集保存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集科研、教学、科普旅游功能等为一体的专类园。
盲人植物园
盲人植物园面积12000平方米。于1998年在南京爱德基金会、江苏省科委及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等资助下建成并向公众开放。该园在植物选择和设施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盲人同胞的特殊需求,栽植了一些无毒、无刺的、具有香气、叶形奇特的植物。
教学科研
科研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1991年,南京中山植物园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共出版著作71本,如《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中国药用植物志》《野生资源植物》《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检索表》《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中药志》《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江苏野生植物志》《植物成分测定法》《华东禾本科植物志》《江苏果树综论》《江苏药材志》《江苏植物志》《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板栗》《中国植物志》《黑橄榄驯化育种》《速生用材树种栽培技术》《防污绿化植物》《植物的种质保存》《甾体激素药源植物》《原色中国本草图鉴》《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工厂绿化技术》《中国重要经济树种》等。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有《中国药用植物志》1~8册、"假密环菌(假蜜环菌)和假密环菌(亮菌)甲素"等4项。此外,南京中山植物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有16项,由国际组织资助的项目有"普陀山海岛稀有、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国外合作研究的有"中美云台山、紫金山自然保护区三种松树种群动态的研究"、中美合作编译《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与日本合作和进行"药用植物柴胡、茅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东亚、北美对应种遗传变异的研究"等项目。
2014年,共发表论文193篇,专(编)著12部,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新品种8项,申请发明专利64项,授权发明专利34项,发布部颁及地方标准5项。科技平台建设完成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年度考核,参与“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沿海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及“江苏省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参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东台滩涂研究院”建设,完成了理事会改选。黑莓、草坪研发等工程中心运行良好;“特色观赏植物(彩叶、常绿和观花木本等)资源收集和利用研究”、“江苏省抗糖尿病天然药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华东)道地药用植物资源圃”及“板栗、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平台”等任务计划顺利实施。
科普教育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确定的中国四个重点植物园之一。科普教育一直是该园的工作重点之一。该园在各个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并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和尝试。主要包括:一是举办内容丰富的科普展览,如:自1997年开始的每年一届“欧洲花卉展”、“呼唤绿色文明,迎接二十一世纪”大型科普联展、多浆植物展、向日葵展、禁毒展等等;二是有针对性地不断建设科普园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科普教育,如:1998年建成的“盲人植物园”为特殊群体的科普教育开辟了全国第一块阵地、1999年建成的“自然小径”为城市里的人们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学习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途径、2000年建成的“青少年科普示范园”为中小学生开设了第一个学习自然和生物的校外第二课堂以及2001年建成的“桥世界”等;三是“大自然,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深化,自1999年起,为配合国家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该园也在积极探索科普教育与学校教学的结合点。经过广泛与学校及教育专家的商讨并结合该园的特点,最后形成了“大自然,大课堂”的思路,即将小学的自然和中学的生物教学的课堂移到植物园。这一形式一旦提出得到学生和学校的普遍欢迎,并很快得到推广;四是建立网上“南京中山植物园”,利用网络传播植物及相关知识;五是每年寒暑假期间,该园都要与学校共同举办与植物、科技有关的主题夏、冬令营。六是送科普到“苏北”;七是科普日常工作,科普说明牌的设置、科普讲解、科普讲座、科普咨询、撰写科普文章、配合新闻媒体普及植物知识和环境知识等。
合作交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植物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600多个单位保持着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姊妹植物园,该园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彼得·雷文博士被聘为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还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等建立了友好往来关。此外,植物园为国内外多家学术团体驻会单位,江苏省植物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水生植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等挂靠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并接受其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南京中山植物园还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植物园联盟主要领导单位之一。南京中山植物园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为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是国际植物园协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重要成员单位。成功主办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及第五届国际植物园协会亚洲分会暨东亚植物园网络会议。
机构治理
组织机构
以上资料来源于: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开发与保护
2000至200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南京市政府关于中山陵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和要求,实施了南京中山植物园南园一期、二期工程。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植物园主体部分)的各种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由于受风景区规划建设限制,多年来其办公、科研实验用房、科普教育设施等多年来未得到有效改造和更新,致使基础设施、科研科普设施严重滞后,一方面严重制约了该南京中山植物园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与景区景观环境极不协调,被有关领导和游客戲称为“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水平”。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南京中山植物园按照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园目标和与中山陵风景区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编制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于2011年4月通过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2011年12月完成向建设部的报备。根据已经批准的《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整治方案》,南京中山植物园在“拆多建少”的原则下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其中包括拆除破旧房屋11537平方米,异地复建、新建实验楼、图书馆、研究生公寓等11380平方米。原址翻修翻建科普馆、药研中心等6400平方米。
价值意义
科研价值
南京中山植物园内的科研大楼拥有植物标本40余万份,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速生树种的引种驯化、木本粮油选种育种和植物植被资源调查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江苏植物志》《江苏药材志》等数十部志著和大量研究论文,引种成功了岩蔷薇等取代进口的工业原料植物,以薯蓣科为对象,进行了综合研究,为国内同行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植物系统演化研究做出了成功的样板,此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了甾体原料药的生产,结束了中国激素类药物依靠进口的历史,与4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植物园建立了种子苗木交换关系,引进了油橄榄、速生柏和优良绿肥等植物,在植物学界和园林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南京中山植物园也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中国中、北亚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以植物资源学为重点发展学科,以植物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开发、观赏植物和新经济植物的繁育和推广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重要经济用途植物和国内外重要资源植物的收集和保存为主要任务。
教育价值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重要的教育中心,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所获荣誉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北园:15元/人,南园:45元/人;南北园通票50元/人;南北园1.4以下儿童、残疾人免费;南园学生23元/人;南北园军人、60岁以上(江苏省内)、江苏省外70岁以上免费。
开放时间
南北园(5月1日至9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30;南北园(10月1日至4月30日):上午8:30—下午17:00;周一闭园(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路线
地铁
地铁2号线苜蓿园站转20路、315路;地铁3号线鸡鸣寺站转20路;天津地铁4号线岗子村转315路。
公交
20路、315路至“中山植物园”站下车。
相关事件
2024年12月22日,有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转发一条视频,视频内容显示,一名身穿和服的女子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内拍照,一位大姐看到后上前指责,让其将和服脱掉,离开园区,两人发生口头争执。12月23日,南京中山植物园票务工作人员表示,看到该条视频后,园区就发了通知,以后若是在检票处发现此类穿着和服的游客将进行劝退。若游客进入园区内再更换服装或裹衣遮蔽后进入园区,将由园内后勤保安管理。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园区会加强监管,尽量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参考资料
所(园)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 南京中山植物园植物多样性考察.微信公众号.2024-12-23
游客指南.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巡礼】南京中山植物园:湖光山色间,枕着花海望星空.澎湃新闻.2024-12-23
关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环境整治的建议.江苏省政协.2024-12-23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院省共管).中国科学院.2024-12-23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泗洪碧根果研究院”挂牌成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获批国家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库.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共商中国植物保护大计,2024年中国植物园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澎湃新闻.2024-12-23
南京中山植物园荣获2023年中国最佳植物园奖.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讲解词:国家植物园介绍资料.微信公众号.2024-12-23
我所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推进长三角植物园科普联盟共商共享辰山植物园赴杭甬两地植物园开展交流学习.上海市林业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4-12-24
所(园)徐州分所(园)正式挂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热带植物宫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球宿根花卉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盆景园.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蔷薇园简介.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荷园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红枫岗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禾草园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蕨类园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盲人植物园简介.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植物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植物系统演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药用植物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果树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中心简介.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观赏植物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植物生态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植物迁地保护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园艺和科普教育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植物标本馆(图书信息中心).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2024-12-23
所(园)举办“板栗品鉴暨亲子采摘”主题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开展视障人士“一起听风景”公益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开展“探秘森林”自然教育及“趣味植物”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开展科普游园和压花书签制作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2024-12-23
所(园)成功举办“花海星空”主题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开展品读《南京野花图鉴》系列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专家应邀为南京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开展植物知识科普讲座.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成功举办“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主题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成功举办"我与自然亲密接触之夜观"露营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成功举办“走近小小草” 主题科普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中山杉项目组开展《了解中山杉的前世今生》科普实践活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中山植物园.南京文旅.2024-12-23
所(园)与阜阳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代表团参加BGCI第十届国际植物园教育大会并访问匈牙利罗兰大学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向秋云教授来所访问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2024-12-23
所(园)代表团赴德国植物园访问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我所与华东有色海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来所(园)座谈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与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美国乔治亚大学张冬林教授一行来所考察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省社会科学院来我所(园)开展主题教育调研交流.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与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组织机构.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2024-12-23
历史沿革.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分工.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所(园)荣获第九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2024-12-23
关于公布第十三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结果的通知.微信公众号.2024-12-23
协会多家理事单位通过2018年度江苏省科普场馆绩效考评.南京科技馆.2024-12-23
南京中山植物园回应女子穿和服拍照:会加强监管.新浪财经.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