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黄杉(学名:黄杉属 gaussenii Flous)是松科,黄杉属常绿乔木。华东黄杉是中国特有树种。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块片;一年生枝淡黄灰色(干后灰褐色或褐色),叶枕顶端褐色,主枝无毛或有疏毛,侧枝有褐色密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无毛;冬芽卵圆形或卵状圆锥形,顶端尖,褐色。叶条形,排列成两列或在主枝上近辐射伸展,直或微弯,长2-3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有凹缺,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横切面上面有一层不连续的皮下层细胞。
球果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基部宽,上部较窄,长3.5-5.5厘米,径2-3厘米,微有白粉; 中部种鳞肾形或横椭圆状肾形,长约2厘米,宽约3.5厘米,鳞背露出部分无毛;苞鳞上部向后反伸,中裂较长,窄三角形,长4-5毫米,侧裂三角状,先端尖或钝,外缘常有细缺齿,长2-3毫米;种子三角状卵圆形,微扁,长约8-10毫米,上面密生褐色毛,下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种翅与种子近等长。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分布与栖息
华东黄杉分布区位于东部中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分布区的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温9-15℃,最低温度9至-16℃,最高温度32-35℃。年降水量4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一般在90%。土壤为红壤与山地黄壤,pH值5.5-6.5。为中性树种,幼树期需要庇荫,至壮龄期对光照的要求较高。群落外貌为残存的次生林,主要伴生植物在中国浙江临安丘陵低山为马尾松、玉兰、交让木、尖叶山茶等。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安徽南部(黄山市)、浙江省西部(昌化龙荡山)及南部(龙泉市、庆元县、泰顺县及平阳县)等地海拔600-1500米山区。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南部雁荡山。
繁殖方法
华东黄杉一般15年生开花结实,球果成熟。可孕的种子极少,有的全部不孕,有的胚干缩或被虫害。在繁殖方面,华东黄杉与黄杉和澜沧黄杉类似。
近种区别
华东黄杉近似黄杉,其主要区别在华东黄杉的球果常呈圆锥状卵圆形,基部宽,上部较窄;中部种鳞肾形或横椭圆状肾形,鳞背露出部分无毛;种翅与种子近等长。F. P. Metcalf 在福建省植物志(Flora of Fukien)中,曾将采自福建的黄杉属标本,鉴定为黄杉。虽未见到福建的这种标本,但从地理分布看来,福建北部分布的黄杉属植物可能是华东黄杉。
用途
材用:边材淡褐色,心材褐色,材质略粗,比重0.6,硬度适中,纹理直,不矫不裂而耐久用,可供建筑、家具等材用树种。
观赏:华东黄杉亦可作庭园观赏树种。
造林:在中国浙江、安徽省南部、福建北部及西部、江西省东部海拔500-1500米高山地带可选用作造林树种。
保护:华东黄杉为中国特有种,黄杉属间断分布东亚和北美,保护好该种,对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
保护等级: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4年7月公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Ⅱ级。渐危种。
濒危原因:中国中亚热带地区,因长期采伐利用,加之种子可孕率极低,更新能力很弱,林木日益减少。
保护措施:华东黄杉的产区,应由该地区负责,保护母树,促进天然更新和扩大种植。已在中国浙江临安区该种分布较集中的上溪乡交由该地区负责保护。建议其余各分布点的林业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母树,促进天然更新和扩大种植。中国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华东黄杉 (huá dōng huáng shān).植物智.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