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简称腹透,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规律、定时地灌入患者的腹膜腔,通过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过多水分,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治疗方法,为一种肾脏替代治疗。

197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将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中国,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透析在线登记患者为80.7万例,其中腹膜透析患者11.4万例,新增腹膜透析患者20010例。腹膜透析的方法有手工腹膜透析和自动腹膜透析,自动腹膜透析已成为腹膜透析最普遍的形式。其适应证有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等。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有腹膜炎、代谢性并发症、肺部感染、机械性并发症等。

腹膜透析的新技术展望包括:透析液的创新、可穿戴腹膜透析设备的研发、全程管理创新模式。

原理

清除毒素

腹膜是包覆大部分腹腔内器官的半透膜,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就像一个过滤网一样,上面有很多小孔。腹膜透析液中包含很多和血液成分相近的对人体有用的生化物质,如氯、钠、钙、镁等各种电解质。在腹膜透析时,腹膜血管内是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腹膜腔内则充满干净的腹膜透析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会因为浓度更高而透过腹膜"跑"到腹膜透析液里。

例如,血液比干净的腹膜透析液含有更多的钠,这些钠就会慢慢地从血液通过腹膜上的小孔转移到腹膜透析液中,这个过程叫"弥散"。同样的,各种代谢废物(毒素)也会从浓度较高的一侧(血液)转移到浓度较低的一侧(腹膜透析液)。经过一段时间,当腹膜两侧的物质浓度相等时弥散就会停止。这样通过不断更换新的腹膜透析液,就可以持续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毒素)了。

消除水肿

当身体出现水肿时,就代表体内存在多余的水分,这些多余的水分会进入血液。而腹膜透析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糖,糖作为渗透剂,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能把水分从另一个地方吸收过来。当把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膜腔中,腹膜透析液中的糖能通过腹膜小孔把血液中的水分拉出来,这个过程叫"渗透",然后把含有多余水分的腹膜透析液排到体外(从血液中转移到腹膜腔内的多余的水分就叫"超滤液")。腹膜透析液中糖的浓度越高,从血液中拉出的水分就会越多,所以当体内液体过多时,患者可能需要浓度更高的腹膜透析液。

适应证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适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衰竭。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肾衰竭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的患者、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并伴明显出血者,应优先考虑腹膜透析治疗。当慢性肾衰竭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或血肌酐(Scr)≥707.2μmol/L(8mgl/dl),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开始腹膜透析治疗: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明显的水钠潴留表现(高度水肿、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血钾≥6.5mmol/L);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肾移植前后。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一旦诊断成立,若无禁忌症,可早期腹膜透析,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发生,并为后续的药物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腹膜透析尤其适用于尚未普及血液透析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基层医院。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损伤多伴有高分解代谢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腹膜透析治疗的模式和剂量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调整,保证小分子代谢产物及中分子物质的充分清除。

急性肾损伤如存在下列临床表现或各项生化指标达下述水平时,应行腹膜透析治疗:少尿3天或无尿2天;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明显水钠潴留;严重水肿、脑水肿、肺水肿尿毒症症状明显;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血清肌酸酐>354μmol/L、血清尿素氮>23.8mmol/L。

中毒性疾病

对于急性药物和食物中毒,尤其是有血液透析禁忌症或无条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可考虑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既能清除毒物,又能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及过多水分。

其它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二、急性胰腺炎。三、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四、经腹腔给药和营养支持。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一、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腹腔内肿瘤广泛腹膜转移导致患者腹膜广泛纤维化、粘连,透析面积减少,影响液体在腹腔内的流动,使腹膜的超滤功能减弱或丧失,溶质的转运效能降低。

二、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腹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

三、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如外科难以修补的疝、脐突出、腹裂膀胱外翻等会影响腹膜透析的有效性和增加感染的风险。

四、严重腹膜缺损。

五、精神障碍又无合适助手的患者。

相对禁忌证

一、腹腔内有新鲜异物,如腹腔内血管假体术,右心室-腹腔短路术后4个月内。

二、腹部大手术3天内,因腹部留置引流管,若进行腹膜透析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在术后3天或以上才能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三、腹腔有局限性炎症病灶。

四、炎症性或缺血性肠病,以及反复发作的憩室炎,如行腹膜透析治疗,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增大。

五、肠梗阻,因腹胀致腹腔容积缩小,腹膜透析置管困难,易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透析液引流不畅。

六、严重的全身性血管病变、多发性血管炎、严重的动脉硬化、硬皮病等。

七、严重的椎间盘疾病,腹内压增高可加重病情。

八、晚期妊娠,腹内巨大肿瘤及巨大多囊肾,患者腹腔容积减缩小,透析效果不好。

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十、高分解代谢。

十一、硬化性腹膜炎。

十二、极度肥胖、严重营养不良、不合作及精神障碍的患者。

操作方法

建立通路

腹膜透析需腹膜内通路,多通过一根硅胶软管或聚氨酯导管。埋入导管可在手术室内直视条件下进行,亦或在床旁通过套管盲插埋入,或通过腹腔镜进行可视化操作。大多数导管都带有一个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套,使皮肤和前腹膜筋膜组织向内生长,形成不透水、细菌不能通过的理想密封状态,可防止微生物沿导管通路进入。导管埋入间隔10~14天后使用,可改善患者愈合及减少过早导管使用出现的管周透析液渗漏的发生,双套导管要好于单套导管。以尾部定位出口部位(导管进入腹腔的隧道开口处)可降低出口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如淋浴时可收集较少水)。

通路一旦建立,患者即可进行腹膜平衡试验,对留腹4小时后被引流出来的透析液进行分析,并与血清相比较以测定溶质清除率。这种方法可帮助确定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需要的透析剂量及最适合应用的技术。透析充分的定义一般为每周KT/V1.7(K是尿素清除率,单位为mL/min;t是透析时间,单位为分钟;V是尿素分布容积,单位为mL)。

透析方法

手工

一、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无需机器进行液体交换,一般成年人注入2至3升的腹膜透析液(儿童30至40毫升/公斤),4-5次/日,透析液可以保持为白天4小时,晚上8至12小时,常以手工方式引流出来。灌输腹膜腔前冲洗输注系统可减少腹膜炎发生率。

二、间歇性腹膜透析: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KI)。成人可于10~15分钟内灌入2~3L(儿童为30~40mL/kg)、温热至37°C的透析液,在腹膜腔内保留30~40分钟,再用10~15分钟将其引流出来,12~48小时内可能需要多次换液。这种透析方法历史上在医院或门诊透析单位每周使用3次,但由于担心小溶质清除不足,以及更高效的自动化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已不再受欢迎。

自动

自动腹膜透析 (APD)已成为腹膜透析最普遍的形式,采用自动装置做多次夜间交换,白天留腹,有3种类型。部分患者需结合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和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治疗来获得充分的清除率。

一、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CCPD)的日间留腹时间较长(12~15小时),而夜间应用自动循环装置进行3~6次换液。

二、夜间间歇腹膜透析:夜间间歇腹膜透析(NIPD)涉及夜间交换,白天患者的腹腔没有透析液

三、潮汐腹膜透析:潮汐腹膜透析(TPD)包括留在腹膜一些透析液(通常超过一半)从一个交换到下一个,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避免一些无法完全排出透析液的麻烦(例如,频繁的变换体位)。

并发症

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及管道感染、免疫力低下、透析液污染、高龄等因素有关。导致腹膜炎的微生物主要经过透析管腔进入腹腔,也可由透析管出口周围皮肤渗漏处进入腹腔,或由肠道、盆腔等处炎症直接蔓延至腹腔,偶而来源于血液。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腹膜炎等。

代谢性并发症

腹膜透析引起的代谢性并发症包括: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反应性低血糖、高张性脱水、营养缺失综合征等。

肺部感染

腹膜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约25%,与膈肌抬高、卧床等因素有关。

机械性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表现为透析液引流不畅。透析管堵塞、腹痛腹胀、透析液渗漏、出血、内脏损伤等,常与透析液及透析管致局部刺激、位置不当、缝合不严等因素有关。

历史

197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将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并通过中国卫生部全国肾科高级医师进修班向全国普及和推广。截至1982年5月,中国共有23个腹膜透析中心,治疗256例腹膜透析患者。为促进腹膜透析的应用,自2011年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批准了31个培训中心和28家培育单位,通过建立区域卫星中心,提供临床医师培训和患者教育,以促进腹膜透析的实施以及质量保证协议的实施。中国国家肾脏数据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数据 System,CNRDS)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腹膜透析中心增长迅速,已达1109家。

中国腹膜透析中心在地域之间、医院之间存在较大的分布差异,发展不平衡,如上海市,在2010年就已经有38家医院开展腹膜透析;而据2020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报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当时全区唯一正规开展腹膜透析治疗及随访的单位。

使用情况

2018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全球肾脏健康图谱(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Global 肾脏 Health Atlas,ISN-GKHA)数据显示,腹膜透析全球使用率的中位数为38.1pmp(百万人口,per million 种群,pmp),埃及为0.1pmp,中国香港为531pmp,是埃及的5000多倍。事实上,一半以上的腹膜透析患者分布在4个国家(中国、美国、墨西哥泰国)。中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透析在线登记患者为80.7万例,其中腹膜透析患者11.4万例,新增腹膜透析患者20010例。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272000例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占全球透析患者的11%。全球腹膜透析使用率最高的地区是中国香港地区。在过去10年中,中国、泰国和美国腹膜透析使用率的增长幅度较大,其中中国腹膜透析使用率上升最快(腹膜透析患者人数上升超过十倍)。

新技术展望

透析液的创新

腹膜透析液的创新基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实现腹膜透析液的简便快捷制备或获取,以摆脱对当前袋装腹膜透析液的贮运依赖;二是改良腹膜透析液成分,以实现更好的腹膜相容性及腹膜长效保护。有团队研发了一种便携水生成系统,该系统依靠太阳能为一个微型蒸馏器提供能量,可从任何水源中生产出纯净水,与浓缩液混合后便得到可使用的腹膜透析液。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腹膜透析溶液的组成方面没有重大创新,未来的研发方向仍是着眼于改善腹膜保护和技术生存。

可穿戴PD设备

吸附剂技术、纳米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终末期肾病(end-stage 肾脏 disease,ESKD)治疗创新技术设备的研发。截至2022年,正在测试的新设备包括佩戴式人工肾(wearable artificial kidney,WAK)和植入式人工肾(implantable artificial kidney,IAK),基于腹膜透析的自动WAK(AWAK)和基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WAK都已完成小规模人体试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常见并发症。在使用上述任何可穿戴腹膜透析设备时,发生腹膜炎的患者都可能不得不暂停治疗并转换为常规腹膜透析,因为腹膜内抗生素将被吸附剂去除。为了绕过这一限制,可穿戴式腹膜透析设备的未来迭代可以考虑一些方法,比如加入具有杀菌作用的波长如紫外光,以增强液体的无菌性。未来的技术发展需要提高腹膜透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一步降低与透析相关高昂的环境和经济成本。

全程管理创新模式

在中国,由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itoneal Dialysis,ISPD)主席余学清教授指导建立的智慧腹膜透析中心(smart peritoneal dialysis center,SPDC)项目于2020年9月全面启动,全球首个智慧腹膜透析中心正式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落成并启动。未来,智慧腹膜透析将通过核心单位、示范中心、卫星中心的多级联动,协同推进,逐年建立腹膜透析紧密医联体,将腹膜透析的技术、理念、规范化随访等下沉至基层市场,全面提升优质腹膜透析的可及性。对于腹膜透析在中国的推广和开展,分别设计针对肾科专科医师和护士以及针对患者的结构化培训课程,依托SPDC的智能化平台,打造专科医师、护士、患者的生态闭环,加强三者的链接,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资料

科室特色 腹膜透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5-06-29

中国腹膜透析管理现状白皮书.肾脏病杂志.2025-06-29

肾内科:腹膜透析是什么?为什么能消除毒素和水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06-29

腹膜透析.默沙东诊疗手册.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