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也是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防御屏障。皮肤病是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所致的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各种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皮肤病。皮肤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冷冻、激光、手术等。不同类型的皮肤病,预后不同。
病因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肤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引起皮肤病。
皮肤病中最常见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与异位性皮肤炎,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老年性皮肤病,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另外需注意因药物治疗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种皮肤障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类:
1.物理化学因素
压力与摩擦、局部温度变化过快、放射、光照、热辐射、化学试剂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肤病发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肤病。如过度搔抓继发感染;热水烫、肥皂水洗、用药不当加重湿疹病变;曝晒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虫叮咬、接触某些植物、寄生昆虫与微生物感染均为常见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病毒性皮肤病。
3.食物与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虾等易致过敏性疾病发生。内脏病变、局部感染、血液与淋巴循环障碍等可引起相关皮肤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痒症,局部感染引起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循环障碍可致紫、橡皮肿等。
4.遗传
5.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损伤可引起营养性溃疡;压力与紧张和斑秃、神经性皮炎等发病密切相关。
6.代谢与内分泌因素
代谢障碍可引起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等,Cushing′s综合征则易发生痤疮、多毛等。
分类
1.病毒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2.细菌性皮肤病
3.真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5.性传播疾病
6.过敏性与自体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疹、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汗疹、冻疮、鸡眼、手足裂、压疮。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10.结缔组织疾病
11.大疱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黄褐斑、色素脱失、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瑞尔(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
常见的有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遗传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维生素B2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皮肤癌,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Paget病)、基底细胞瘤、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症状
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日常卫生习惯、皮肤外伤史、细菌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丘疹、脓疱、红斑、结节、鳞屑等特征性皮肤损害表现情况,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
危害
预防
参考资料
皮肤病-病因-治疗方法-鉴别,检查,预防,日常生活护理-注意事项-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https://www.dayi.org.cn/disease/1160474.2021-11-30
皮肤病.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