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雨林(英语:Amazon Rainforest;葡萄牙语:Floresta amazônic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北部,北接圭亚那高地,西靠安第斯山脉,南临巴西高原,东濒大西洋,总面积约600万平方千米,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等国家或地区,其中巴西约占60%。
学界对于亚马孙雨林的形成时间存在争议,通常认为是白垩纪晚期到恐龙灭绝之后这一段时期,广袤的盆地、湿热气候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河流系统——亚马孙河为雨林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雨林地形的整体特征是亚马孙河贯穿其中心,四周大部分区域被山地高原包围,主要地貌包括山地、平原、低地三种类型;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雨林内约有1100条河流,均属于亚马孙河水系(流域面积达6915000平方公里),发源于亚马孙盆地的各处,其中17条河流长度超过1639千米。亚马孙雨林占地球现存雨林面积的一半以上,且拥有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已知物种的30%生活在亚马孙雨林之中,迄今为止,亚马孙雨林至少发现了4万种植物、250万种昆虫、427种哺乳动物、1300种鸟类、378种爬行纲、400多种两栖动物和大约3000种淡水鱼类,但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的实际数量据推测远超于此。雨林内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互相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1/3是南美特有种。由于在维持全球气候平衡、净化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亚马孙雨林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和“地球之肺”。
在数千年的生存中,亚马孙雨林的土著居民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至少在11200年前,亚马孙雨林就开始有人类活动。公元1250年,雨林边缘开始出现了史前晚期定居点。公元1500年,亚马孙地区可能生活有大约500万人,分布生活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沿海定居点和人口相对稀疏的内陆地区。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成为第一位游历亚马孙河的欧洲人。17世纪,欧洲人沿亚马孙雨林的主要河流和支流的河岸建立了几个殖民和宗教定居点,向当地居民进行传教。19世纪后期,亚马孙雨林区依靠橡胶采集业,出现短暂的“橡胶繁荣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以巴西政府为主的各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开发雨林,并建设了大量农场和牧场。20世纪末,亚马孙雨林内部定居人数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雨林的面积急剧缩小。
亚马孙雨林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包括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截至2022年,大约20%的亚马孙雨林已经被砍伐,另有6%的森林“高度退化”。研究表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损失率在达到约20-25%时,雨林将达到其转变为非森林生态系统的临界点,并可能在雨林的东部、南部、中部地区退化为稀树草原,这种拯救过程需要几十年才能完全生效。巴西政府为保护亚马孙河雨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执法力度、设立保护区,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此外,亚马孙雨林区还受到两个重要多边公约的管辖,分别是《亚马孙合作条约》和《亚马孙合作条约修正议定书》。
命名
亚马孙雨林(Amazon Rainforest)一名来源于亚马孙河的“亚马孙”一词(葡萄牙语:Amazônia,西班牙语:Amazonia)。在南美洲被欧洲人征服以前,亚马孙河流域地区没有通用的名称。1541年,第一位探索亚马孙地区的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a)与当地的皮拉塔普亚(Pira-tapuya)部落发生激烈战斗,该部落的习俗是妇女与男人并肩战斗,其后奥雷利亚纳将该部落比作希腊神话中的亚马孙人,并将这条河命名为亚马孙河。虽然“亚马孙”这个名称一般指称整条亚马孙河,但在秘鲁和巴西的习惯中,它仅仅指称其中的部分河段。
有关亚马孙的名字来源还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源自该地区土著民族的名称,拉丁字母音译为"Amazonas"。一种观点认为,该名称可能起源于图皮语中的"Amassunu",用以指代这条河流。此外,还有理论认为亚马孙河的名字可能来源于印第安语中的"amazonassa"或"amacunu",意为"水声",这是上游地区美洲原住民对该河流的称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Amassonas"一词可能意味着"毁舟者",这可能与河流的亚马孙河波涛汹涌时,常常将小船打翻的情况有关。
雨林是降雨量甚多的生物区系,依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19世纪末,德国生态学和植物学家辛珀尔在经过广泛考察、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各种资料后,首次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的称呼也沿用至今。
位置境域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南美洲亚马孙盆地内的一个广阔雨林,整体位于南美洲北部,其经纬度范围大致介于50°W-80°W,17°S-5°N之间,赤道线穿越其中部,总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千米。亚马孙河雨林北接圭亚那高原,西部与安第斯山脉接壤,南部靠近巴西中央高原,东部濒临大西洋。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宽度从北至南延伸约2780千米,从东向西逐渐变窄,最宽处约1900千米,从大西洋沿岸向东延伸至与安第斯山脉的丘陵地带相接。
亚马孙雨林横跨南美洲的九个国家(地区),其中,巴西约占60%,秘鲁约占13%,哥伦比亚约占10%,其余17%分属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
历史变迁
在中太古代至新太古代(约30-25亿年前),亚马孙雨林地区最古老的地块形成,这些地块主要分布在现今亚马孙流域的东部地区。新元古代时期,在罗迪尼亚超大陆(Rodinia)破裂后(约10亿年前),亚马孙地块嵌入了由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南极洲及澳大利亚等大陆组成原始冈瓦纳大陆(Gondwana)中。新元古代末期(约5亿年前),在冈瓦纳大陆的组成过程中,巴拉圭和阿拉瓜亚褶皱带与原始亚马孙地盾的东南部和南部融合在一起。
古生代早期,亚马孙地块围绕着原始亚马孙地盾,通过聚合运动形成了亚马孙克拉通(Cratón amazónico)。与此同时,一条东西向的裂谷在亚马孙克拉通中部形成,几乎将其分成了北部的圭亚那地盾和南部的中巴西地盾,几乎将其分成南北两部分。然而,这种裂谷过程并未持续,而是导致了一个大陆内凹陷的形成,这个凹陷形成了索利莫斯(Solimões)-亚马孙盆地的基底以及伊基托斯拱门(Iquitos Arch)、普鲁斯拱门(Purus Arch)、古鲁帕拱门(Gurupá Arch)三个地质构造,为现今亚马孙雨林的地貌奠定了基础。
约1亿年前,南美洲和非洲分离,导致南大西洋和赤道大西洋的开裂。这种分离以及南美洲西部边缘安第斯山脉的最终隆升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亚马孙河地区在内的整个南美洲大陆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并形成了其当前的地理结构。
随着南美洲在大西洋开裂期间向西漂移,南美板块的西部边缘经历了构造板块汇聚,但直到约10亿年前,其西海岸才开始形成显著的地形表现。到1500-1000万年前,安第斯山脉在秘鲁南部升至距太平洋4千米的高度。随着隆升的持续,安第斯山脉不断扩大,到700万年前时,安第斯山脉的高度在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达到4-5千米。当阿尔蒂普拉诺高原(Altiplano)以北的安第斯山脉达到或超过2.5千米时,大气环流逐渐受阻,导致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北部的安第斯山麓出现高地形降雨。在这里,安第斯山麓变得更加湿润,而亚马孙河东部的部分地区则变得更加干燥。在过去的2000万年中,安第斯山脉的崛起和海洋入侵等其他地质过程使亚马孙西部的地壳变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碗状地形,最终造成了大面积的湿地。这些地质过程在当地创造了厚而多孔的岩质,并形成了多个地下水含水层,使亚马孙地区的地层含水量丰富,这一点为亚马孙雨林的形成提供了帮助。
关于亚马孙雨林的形成时间,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亚马孙雨林早在白垩纪晚期就已经形成,因为在当地发现了白垩纪时期的花粉。但其他科学家认为,热带雨林可能直到大约64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才出现。
始新世时代(从5600万年前到3390万年前),当时大西洋已经扩大到足以为亚马孙地区提供温暖潮湿的气候,这一点有利于亚马孙雨林的形成。最早时期亚马孙雨林的范围仍然存在争议,不过学界普遍认为,在大约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雨林的范围比现在更为广阔,可能遍布整个南美洲大陆。有证据表明,亚马孙雨林在最后一次冰河时代受到了低温和干燥气候的双重打击,在该时期,亚马孙雨林的大部分地区退化为广阔的稀树草原,仅剩下相互隔离的各个孤立区域依然保持雨林的形态,这种隔离可能加速了当地的物种进化,这是亚马孙地区表现出巨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直到冰河时代结束,热带雨林才重新恢复。
地理特征
气候
亚马孙雨林地区的气候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气候稳定,全年高温高湿,主要为夏季,气温适中,很少出现极端天气。该地区降水量丰富但不均匀,受季节和地理位置影响。日照充足,风速微弱,有助于维持雨林的湿润和温暖。此外,亚马孙盆地的气候还受到太平洋气候现象的影响,如厄尔尼诺-拉尼娜,这些现象会导致干旱或洪水,对当地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气温
亚马孙雨林中基本没有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27℃,气温很少超过33°C,也很少低于20℃,在厄尔尼诺年份,亚马逊的气温可能比平均水平高出2-3℃。亚马孙地区全年气温变化小,大部分地区全年气温波动范围低于3℃,当地最寒冷的月份为1月,平均温度为26℃;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温度为31℃。根据雨林内部的湿度不同,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湿度越高的地区气温越高。
降水
亚马孙雨林地区每年大约有250天的降雨,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000-3600毫米之间波动。然而,降雨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布相对不均,在某些地区或某些月份,降雨量可能非常低,导致淡水偶尔短缺。
亚马孙雨林总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树叶的蒸发蒸腾循环利用形成的,树叶中的蒸汽通过蒸腾作用与大气混合,形成新的雨云。每天随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树叶中的水蒸气开始蒸发成为雨云,其后于下午开始降雨,落回地面。亚马孙热带雨林中部和西部约50-80%的湿度通过这一形式保存在雨林内部,树叶的蒸腾作用维持了该地区的降雨模式和水文循环,但是当森林被砍伐时,大气中的蒸腾作用就会减少,并使得雨林中的水分流向海洋,这一点会导致雨林内部气候的干旱化,以及树木的枯萎,而树木枯萎又会反过来导致蒸腾作用的进一步减弱。据研究人员估计,如果超过25%的亚马孙森林被砍伐,就有可能越过热带雨林死亡的临界点,当地的旱季会更长,火灾会更频繁,最终亚马孙雨林会变成大草原景观。
日照
由于位于赤道附近,亚马孙雨林全年日照充足,平均每天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虽然雨林每年大约有250天的降雨,然而雨林中的降水通常只持续半天。充足的日照,加上茂密植被带来的高湿度,在雨林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有利于当地蒸腾作用的产生,不过由于树冠覆盖,只有不到2%的阳光能够到达地面。
地质构造
亚马孙雨林所在地区的地质受到安第斯造山运动的影响,当地的地质结构由多个岩性不同的地质区为特征。当地最古老的岩层可追溯至30-25亿年前,主要分布在雨林东部的巴西卡拉加斯地区(Carajás),周围环绕着可追溯至21-10亿年前的年轻地层。这些地层与卡拉加斯地区的太古宙岩层相互融合,构成了所谓的亚马孙克拉通,这个克拉通几乎覆盖了巴西一半的领土,并延伸到其他几个南美国家。
亚马孙河地区的岩石来自前寒纪时期的沉积物和火山的填充物,岩石基底是“地质”盆地的框架,横跨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边境,基底完全由前寒武纪的结晶岩构成。流域内拥有大量的新生代时期(即距今约6500万年)沉积物,主要地层为索利莫斯组(Solimões Formation)、伊基托斯组(Iquitos Formation)以及普鲁斯组(Purus Formation)。
索利莫斯组主要分布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是晚中新世或早上新世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岩层单元,沉积物以水平至近水平层状分布,厚度可达1000米以上,沉积物主要由大陆来源的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组成;伊基托斯组位于秘鲁亚马孙盆地的上游地区,这个地层单元拥有丰富的化石,主要包括古生代和中新世时期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沉积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普鲁斯组是巴西亚马孙盆地中的一个重要地质地层单元,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州和阿克里州,主要沉积物由砂岩、泥岩和页岩组成。经过长时段的沉积,而且当地岩层质地较为柔软,亚马孙盆地中部的凹陷覆盖有约4000米的软黏土和沙子沉积物,因此在亚马孙雨林地区很少发现裸露的岩石。在亚马孙地区,相对常见的裸露岩种包括碳酸钙、玄武岩、方解石等。
地形地貌
亚马孙河雨林地貌的整体特征是亚马孙河贯穿其中心,四周大部分区域被山地高原包围,北接圭亚那高地(Guiana Highlands),西接安第斯山脉,南接巴西中部高原(Brazilian central 高原),东接大西洋,主要地貌包括山地、平原、低地三种类型,最高点为雨林西北部巴西-委内瑞拉边境圭亚那高地的内布利纳峰(Pico da Neblina),海拔2995.3米;最低点为大西洋,海拔0米。亚马孙河雨林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雨林的边界地带,其中包括雨林内部的各个台地地貌,这种台地地貌在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分别被称作特普伊斯(tepuis)、查帕多埃斯(chapadões)和梅萨斯(mesas)。平原主要分布在亚马孙雨林的水系分水岭地区,由耐风化的砂岩构成。低地主要分布在亚马孙雨林的西部,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的帕萨-马拉诺盆地(Pastaza-Marañon)和巴西的博阿维斯塔地区(Boa Vista),以及大西洋沿岸和马拉若岛(Marajó)的沿海低地。
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发育于巴西地台内部呈东西向的陆向斜上,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内部,根据表层物质的年代、地面高低和排水情况,可分为河漫滩和高位平原两部分,其间隔为45-60米的陡岸。河漫滩仅占平原面积10%,由松软的近代冲积物组成,地势特别低下。陡岸之上的高位平原,表层物质由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沙和黏土组成,已呈现固结状态,地势高爽,排水良好。高位平原在60°W以西最为宽广,以东逐渐变狭,甚至敛迹,仅依河没滩来体现平原的存在。
山地
亚马孙地区的山地地形主要位于西部与安第斯山脉相接的地区,山脉呈齿状分布,山脚下分布有起伏的丘陵高地。除此之外,在雨林内部的河流分水岭附近分布有低山,而北部与圭亚那合作共和国高地相接的地区则分布有广阔的台地高原,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最高点内布利纳峰即位于此处。亚马孙雨林的山地地貌对于维持雨林内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们的高度使它们可以充当巨大的水塔,迫使潮湿的空气上升并冷却,将蒸汽以雪或雨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点有利于维持雨林内的潮湿环境。
亚马孙雨林中分布有多个台地地貌,这种台地地貌在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分别被称作特普伊斯、查帕多埃斯和梅萨斯。雨林中的台地被数百米的陡峭悬崖隔离,台地上分布有稀树草原和森林地貌,与地面的雨林完全隔离,形成生态岛屿,与此同时其气候也与地面存在一定区别。其中雨林北部的罗奈马山(Mount Roraima)为亚马孙雨林台地地貌的代表,罗赖马山的东南部海拔约1200米,西北部仅约600米,罗赖马山的南面、东南面、东面、东北面和西北面皆为直立悬崖,高达约1000米,悬崖底部的南面和东面被陡峭的斜坡所包围,北面和西面形成通向山顶的河谷。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大陆山脉,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西部,对雨林的存在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1000万年前,安第斯山脉的崛起扭转了亚马孙河的流向,为亚马孙雨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安第斯山脉虽然只占雨林总面积的13%,但它是亚马孙河干流沉积物和矿物质营养的主要来源,这些营养物质通过亚马孙河传播到雨林的各个地区,使低地雨林得到了滋养。亚马孙雨林与安第斯山脉斜坡交汇的地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个地区被称为“过渡区”(transition zone),大量的降雨和海拔梯度创造了各种小气候和生态位,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帮助。
低地
亚马孙雨林的低地地貌主要分布在雨林的西部,包括秘鲁-厄瓜多尔的帕萨-马拉诺盆地(Pastaza-Marañon)和巴西的博阿维斯塔地区(Boa Vista),以及大西洋沿岸和马拉若岛(Marajó)的沿海低地。亚马孙雨林的低地平原一般沿河道分布,分布在雨林从大西洋沿岸320千米的沿海地区延伸到亚马逊平原与安第斯山麓交汇处的1900千米宽的带状地带内。亚马孙雨林的洪水森林系统同样位于低地地区。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洪水森林系统分为瓦尔泽阿斯(várzeas)和伊加波(igapó)两种类型,其中瓦尔泽阿斯是每年被白水淹没的森林地区,白水在洪泛区沉积悬浮沉积物,增加了其肥力;伊加波是每年被黑水淹没的森林地区,黑水中的单宁和腐植酸使水看起来更暗并增加其酸度,该区域包含有生长缓慢的树木和其他植物。
水文
河流
亚马孙雨林约有1100条河流,均属于亚马孙河流域水系,发源于亚马孙盆地的各个位置,其中17条河流长度超过1639千米,其中贯穿雨林中心的亚马孙河主干道全长至少6400千米,平均流量为每秒18万4千立方米,年径流量为6.6×103立方千米,为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或第二长的河流系统。除亚马孙河干流外,雨林内还分布有庞大的支流网络,其中包括马拉尼翁河(Marañón River)、乌卡亚利河(Ucayali River)、内格罗河(黑色 River)、马德拉河(Madeira River)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河流大体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安第斯山脉的冰下湖水融解之后形成的“白河”;第二种是发源于亚马孙河北部的“黑河”,河里腐败的落叶分解出丹宁酸和腐殖酸;第三种是雨林中最常见的“清河”,由于清河流速较快,而且它们的河道是由较古老、不易被侵蚀的岩石组成的,因此河内沉淀物较少,呈现出清澈的样貌。
亚马孙河干流
亚马孙河干流从中部贯穿亚马孙雨林,亚马孙河发源于秘鲁的内瓦多·密斯米峰(Nevado Mismi),自西向东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西、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和苏里南八个国家以及法属圭亚那,最后注入大西洋。亚马逊州河全长至少6400千米,流域面积约为7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流量为每秒21.5万-24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6600立方千米,约占全球径流的17%,占大西洋径流的50%;支流数超过15000条,其中约1100条分布在亚马孙雨林。
亚马孙河干流河段可分为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主河道长度约为6280千米,从上游开始河流主要呈西—东—东北方向流淌,穿越五个纬度后,在赤道以北汇入大西洋。然而,沿着干流河段,亚马孙河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亚马孙河从秘鲁的伊基托斯(Iquitos)至巴西的马瑙斯市(Manaus)叫索利莫斯河(Solimões River),其余河段才称亚马孙河,在大多数地图上被标注为“亚马孙河(秘鲁境内)—索利莫斯河(巴西境内)—亚马孙河(巴西境内)”。
支流
亚马孙河支流数超过15000条,其中约1100条分布在亚马孙雨林,主要支流包括马拉尼翁河、乌卡亚利河、内格罗河、马德拉河等。
马拉尼翁河位于亚马孙河雨林西部,是亚马孙河主源之一,同时是亚马孙河最西部的大支流、秘鲁第二长的河流。马拉尼翁河发源于秘鲁西科迪勒拉山脉中部的劳里科查湖(Lago Lauricocha),先向长沙土鼠流,再折向东,在瑙塔(Nauta)附近与乌卡亚利河汇合成亚马孙河;上、中游流经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谷地农业区,下游热带雨林区人烟稀少。该河全长约1600千米,流域面积为36200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为瓦利亚加河(Huallaga River)。
乌卡亚利河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西部,是亚马孙河的主要源头支流,由秘鲁东部的阿普里马克河(Apurímac River)和乌鲁班巴河(Urubamba River)汇合而成。乌卡亚利河从该交汇点向北蜿蜒约1465千米,穿过安第斯山脉东部的洪泛平原区,直至与马拉尼翁河汇合成亚马孙河。该河全长约2700千米,流域面积约35300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阿普里马克河、乌鲁班巴河等。
内格罗河位于亚马孙雨林北部,是亚马孙河左岸主要支流,也是亚马孙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河流发源于哥伦比亚东部的雨林地区,上游源头为瓜伊尼亚河(Guainía River)和沃佩斯河(Vaupés River);瓜伊尼亚河向东流,继而转向东北再向东南,成为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的界河;在圣卡洛斯同卡西基亚雷河(Casiquiare River)汇合后在巴西的库库伊附近进入巴西境内,始称内格罗河。该河全长约2250千米,其中在巴西境内长1370千米,可通航河段长度有720千米,流域面积约71600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沃佩斯河(Vaupés River)、乌鲁巴希河(Urubaxi River)等;年平均流量28400立方米/秒,水深达100米,最宽处14千米。
内格罗河属于黑水河,在西班牙语中,内格罗河意为“黑色之河”,这个名称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河水的颜色。内格罗河的水呈现黑色,这种颜色是由于两岸丰富的植被释放出的腐植酸所致。
马德拉河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中部,是亚马孙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亚马孙河最长的支流。马德拉河发源于亚马孙盆地内部的南部安第斯山脉,由玻利维亚的玛莫雷河(Mamoré River)和贝尼河(Beni River)在瓜亚拉梅林(Guayaramerín)交汇而成,北流后成为玻利维亚和巴西的界河,其后与阿布南河(Abuná River)汇合,蜿蜒向东北流经朗多尼亚州(Rondônia)和亚马孙州,在马瑙斯市(Manaus)以东与亚马孙河汇合。马德拉河全长约3352千米,流域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玛莫雷河、贝尼河等。
湖泊
亚马孙雨林内分布有大量湖泊,这些湖泊与雨林中密集的水系一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文网络,这些湖泊在雨林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各种物种的栖息地,同时影响了雨林中降水的分布。亚马逊平原雨林中的湖泊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传统的独立湖泊和牛轭湖。传统湖泊通常是由地质活动、山体滑坡或人类活动的筑坝效应形成的;而牛轭湖则是河流改道时形成的新月形湖泊。雨林内湖泊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形的影响,由于亚马孙雨林所在的亚马孙盆地大部分是平坦的,当水量超过水道所能容纳的量时,水就会溢出河岸,流入低洼的洪泛区,从而形成新的湖泊水体,这一过程导致了雨林洪泛区的湖泊密度相对较高的情况。在洪泛期,亚马孙河及其支流上许多被淹没的地方可延续几个月之久,许多滩地上的湖泊与泛滥出的河水可能连成一片广阔的水域。亚马孙雨林内主要的湖泊包括罗加瓜多湖(Lago Rogaguado)等。
罗加瓜多湖位于亚马孙雨林西南部,是玻利维亚的一个热带淡水湖,湖面长25.4千米,宽18.53千米,面积315平方千米,是玻利维亚最大的湖泊之一,湖上分布有6个岛屿,均位于湖泊北部,其中最大的两个岛屿面积分别为1平方千米和0.65平方千米。罗加瓜多湖的西北侧是亚塔河(Yata River)和贝尼河,东南侧是玛莫雷河,但并无永久性的河流流入或流出罗加瓜多湖,在雨季,湖水会从位于西南部的沼泽中溢流,因此该湖可能存在额外的地下水输入。
土壤
亚马孙热带雨林土层薄,土壤贫瘠多沙,肥力容易耗竭并且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该地区几乎90%的土壤呈酸性。土壤类型在固定森林带和被淹没的低地森林带有所不同,固定森林带的土壤主要有红壤、砖红壤、深红心黏土和细沙土四种类型。其中砖红壤和红壤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典型土壤,前者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且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如亚马孙河中,下游地区,地表还往往分布有砖红化壳;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降水丰沛、森林郁团、草本植被缺乏的亚马逊平原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公开资料显示,亚马孙河雨林的木材蕴藏量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盛产红木(Rhizophora apiculata Bl.)、乌木(Diospyros ebenum Koen.)、西班牙杉(Abie spinsapovar)、巴西栗(Passiflora edulia Sims)、乳木(Alstonia spatulata)等各种经济林木,雨林中估计有4.5亿-1.35亿立方米的商业木材储量,其中1.2亿立方米目前具有经济效益,总潜在的伐木价值约为154亿美元。
矿产资源
除木材资源外,亚马孙雨林还具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分布于雨林内的亚马孙地盾区和圭亚那地盾区。其中,亚马孙地盾区包含了从始太古宙到寒武纪的多样性矿产,大多数已知的亚马孙矿产富集在前寒武纪地块中,而烃类和含水层资源则富集在寒武纪沉积盆地中。世界上最富有的矿产地区之一位于亚马孙地盾区最古老的核心地带——卡拉亚斯地区(Carajás Domain),在该地区主要有金、铁、锰、铜、镁、锰等矿产资源。此外,铝矿床在亚马孙地区相当常见,储量巨大,位于部分寒武纪沉积盆地的低缓地带内,在特龙贝塔斯河流域等地多有分布。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黄金储量至少有2.5万吨,价值约3000亿美元,为世界上仅次于南非的第二大黄金产地,目前巴西黄金年产量为240吨,价值相当于28亿美元。铝矾土储藏量为2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卡拉雅斯铁矿砂的储藏量达200亿吨,为世界最大的高品位矿区,而且还有15亿吨的铜。巴西每年产锡2.5万吨,占世界第四位,其中80%产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区。锰矿石的储藏量约为1亿吨,年产量为82吨。
圭亚那地盾区的本图阿里河(Ventuari River)流域和塔帕若斯河流域的北部,拥有一些重要的矿区,如皮廷加矿区(Pitinga)和苏鲁库苏矿区(Surucucu)。其中,皮廷加矿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锡矿山,含有大量(Nb)、(Ta)、(F)和ree;苏鲁库苏矿区则含有锡和金矿床。此外,在内格罗河流域和朗多尼亚州的接壤地区,也就是亚马孙地盾区的西南部,存在一些重要的锡矿床。其中,六湖矿床(Seis Lago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铌和稀土元素矿床,该矿床位于茹鲁埃纳省(Juruena)北部,年龄约为13亿年,是由碳酸盐岩侵入形成。
油气资源
亚马孙雨林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相当丰富。该地区石油蕴藏量约为5亿桶,天然气仅在雨林西部的茹鲁阿河(Juruá River)流域的储藏量估计就有100亿立方米。雨林内主要的油田有茹鲁阿油田(Juruá)、乌鲁库河油田(Rio Urucu)、乌鲁库东部油田(Leste de Urucu)等。其中,乌鲁库河油田位于亚马孙河干流索利莫斯河河段,是归属巴西的油田,由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运营,面积约350平方千米。该油田拥有巴西30个最大陆上油井中的20口,以及30个最大天然气生产井中的19口。其最大的油井是Arara Azul’s 1-BRSA-769-AM,2020年12月产量为1353桶/日;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井是Rio Urucu’s 9-RUC-75D-AM,日产量为545000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作为美洲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河雨林占地球现存雨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如今,由于森林砍伐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及火灾频率的增加,亚马孙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一项2021年的研究表明,超过90%的亚马孙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总共1.3~1.4万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火灾的影响。
植物
亚马孙雨林中植物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高的,迄今为止,雨林内至少发现了4万种植物,但实际数量据推测远超于此。研究表明,1平方千米的亚马孙雨林可以生存约90790吨活植物。雨林中植物和树木的绿叶面积因季节变化而变化约25%。叶子在旱季日照最多时膨胀,然后在多云的雨季脱落,这些变化提供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碳平衡。
亚马孙河雨林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互相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1/3是南美特有种。生长期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各种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植物层次一般有4-5层,多者可达11-12层,树冠成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高者可达80-100米,有些树种在树干底部生有板状根。占优势的乔木树种多属桃金娘科(Myrtaceae Juss.)、芸香科(Rutaceae)、楝科(Meliaceae Juss.)、樟科(Lauraceae)、棕榈科(Arecaceae Bercht. \u0026 J. Presl)、夹竹桃科(Nerium oleander L.)等;藤本植物以榕属(Ficus)、天南星科(Araceae Juss.)、合欢亚科(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等为主,附生植物以凤梨科(Bromeliaceae)、真蕨科(Pteridiaceae)等最为典型。
由于各部分所处地理位置、地面高度以及排水情况的不同,各种乔木的组合也有所差异,因此,该区域植物群落可分为红树科群落、低地常雨乔木群落(又称伊加泊群落)、高地常雨乔木群落(又称埃特群落)三个不同类型,其中红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沿海一带;低地常雨乔木群落发育于低湿河漫滩以及其他沼泽性卑湿地带,林木比较稀疏和低矮;高地常雨乔木群落发育于高位平原地区,种类成分较前者丰富,植物生长也更为繁茂。由于植物密度高,透光率较低,亚马孙河雨林的最底层光线较暗,因此雨林底层的植物相对较少。
动物
迄今为止,亚马孙雨林至少发现了250万种昆虫、427种哺乳动物、1300种鸟类、378种爬行纲、400多种两栖动物和大约3000种淡水鱼类,但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的实际数量据推测远超于此。
亚马孙地区绝大多数的动物物种都是昆虫,自1990年对雨林展开系统性调查以来,不断有新的昆虫物种被发现,在部分地区,发现的大多数昆虫均属于新物种,雨林中代表性的昆虫种类包括黑框蓝闪蝶(Morpho helenor peleides)、蜡蝉总科(Fulgoridae)、兜虫(Dynastinae)、绒蛾(Megalopygidae)等,除此之外,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白蚁(赤树白蚁)、蚂蚁(Formicidae)、黄蜂(采花蜂)和蜜蜂属(Apoidea)等昆虫也十分常见。亚马孙热带雨林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蝴蝶种类,世界上2万种蝴蝶中有7000种在此处发现。
在亚马孙雨林生活的哺乳动物大多数是蝙蝠和啮齿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或者生活在高处的树木上。猴子通常被公众认为是亚马孙雨林中的典型动物,代表性的猴类包括青猴亚科(伶猴属)、绒毛猴(Lagothrix)等,除此之外,雨林中代表性的哺乳动物包括水豚(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蝙蝠(翼手目)、美洲豹等。
亚马孙雨林是各种鸟类的适宜栖息地,在亚马孙雨林生活的鸟类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代表性的鸟类包括鞭笞巨嘴鸟(Ramphastidae)、金刚鹦鹉(Ara)、美洲角雕(Harpia harpyja)、安第斯动冠伞鸟(Rupicola peruvianus)等。
亚马孙雨林中栖息的淡水鱼类占地球上所有淡水鱼种类的15%,整个亚马孙河中的已知鱼类数量超过了大西洋已知鱼类的总量,代表性的鱼种包括霓虹脂鲤(Paracheirodon innesi)、侧斑兵鲇(Corydoras aeneus)、食人鲳(Pygocentrus natterer)、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等。
雨林中大约有200种鱼类适应了以水果和种子为主食的食果,比热带非洲和亚洲的鱼类总量还要多,这可能是由于雨林中的河流河岸上大多分布有低垂的树木,这使得鱼类很容易吃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果和种子。亚马孙河中的几种鱼类,如大盖巨脂鲤(Colossoma macropomum),会帮助一些树种传播种子,并且有几种鱼类需要完全相互依赖才能生存。
亚马孙河雨林的爬行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阴影中,大多为食肉动物,分布在雨林中的各个区域,由于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高湿,雨林内的爬行动物一年四季都很活跃,其中主要的爬行动物包括蛇(Serpentes)、蜥蜴(Lacertilia)、亚马孙鼉等。
大量的昆虫和潮湿的环境为亚马孙雨林的两栖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雨林的高温气候使两栖动物白天和黑夜都十分活跃。由于湿度高,当地的两栖动物通常不像温带地区的其他两栖动物一样依赖湖泊、河流,并且有几种两栖动物终身生活在树木上。亚马孙雨林中代表性的两栖动物包括箭毒蛙(Dendrobatidae)等。
自然保护区
亚马孙热带雨林横跨九个国家,雨林内设置有大量保护区,2024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亚马孙雨林有62.44%的土地处在某种形式的保护之下,拥有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横跨玻利维亚、巴西、厄瓜多尔和秘鲁。这些保护区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支持当地社区和解决森林砍伐问题,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包括厄瓜多尔的亚苏尼国家公园(Yasuni National Park)、巴西的亚马孙河中心综合保护区(Central Amazon Biosphere Reserve)、玻利维亚的贝尼生物圈保护区(Beni Biosphere Reserve)等。
亚苏尼国家公园位于亚马孙雨林西部的纳波湿润森林(Napo moist forests)生态区内,设立于1979年,并于1989年与相邻的瓦奥拉尼民族保护区(Waorani Ethnic Reserve)一起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亚苏尼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千米,位于土著居民华奥拉尼人(Waorani)的祖先领土内,同时也是塔加里人和塔罗梅纳人(Tagaeri)和塔罗梅纳人(Taromenane)部落的所在地。亚苏尼国家公园处于赤道、安第斯山脉和亚马孙热带雨林三个独特生物区的交汇点,尽管面积不到亚马孙地区的0.15%,但它是大约1/3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物种的家园,并且打破了10000平方千米以内树木、两栖动物和蝙蝠物种丰富度的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栖息地之一。拥有1300种树种、约600种鸟类、约400种鱼类和至少170种哺乳动物。
亚马孙河中心综合保护区位于亚马孙雨林中部内格罗河与索利莫斯河(即亚马孙河干流)的交汇处,占地60000平方千米,前身为200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的雅乌国家公园(Jaú National Park)。2003年,雅乌国家公园与阿纳维利亚纳斯国家公园(Anavilhanas National Park)、阿玛纳可持续发展保护区(Amanã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马米拉乌阿可持续发展保护区(Mamirauá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rve)合并,发展成现在的亚马孙河中心综合保护区。亚马孙河中心综合保护区是亚马逊盆地中最大的保护区,同时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还有平坦耕地生态系统、洪泛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湖泊和河流的重要范例,多种水生动物不断进化,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鱼类种群的栖息地。保护区为许多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保护,其中包括巨骨舌鱼、亚马孙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亚马孙鼉和两种淡水豚类。
贝尼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亚马孙雨林西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区、查科平原生态区(Chaco)和塞拉多草原生态区(Cerrado)的交界处,于1986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占地面积1352平方千米,由廊道森林、落叶树的森林岛屿、低地茂密的森林和开阔的中高森林等不同的森林区组成,生活有100多种哺乳动物、500种鸟类和2000多种维管植物,其中一些濒临灭绝,如黄头侧颈龟(Podocnemis unifilis)等。与此同时,超过20万民土著居民生活在保护区内从事养牛业和木材开采活动。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至少在11200年前,亚马孙雨林就开始有人类活动。公元1250年,雨林边缘开始出现了史前晚期定居点,这一点导致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亚马孙雨林历史上人口稀少,因为土壤贫瘠,不可能通过农业养活大量人口。然而,最近的人类学发现表明,该地区历史上人口稠密,公元1500年,亚马孙地区可能生活有大约500万人,分布生活在马拉若(Marajó)等人口相对密集的沿海定居点和人口相对稀疏的内陆地区。而根据对粮食产量的预测,一项估计表明,1492年亚马孙地区可能生存有超过800万土著人口。
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成为第一位游历亚马孙河的欧洲人。在当时,亚马孙河沿岸的土著文明正在发展成一个复杂文明。当地的农业已经足够发达,可以支持人口众多的复杂社会。一般认为,该文明后来被来自欧洲的疾病(例如天花)所摧毁。学者认为,如今亚马孙雨林中广泛分布的肥沃的黑色土壤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数个世纪以来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农业耕作的成果,这种肥沃土壤的培育使得农业和林业在恶劣的雨林环境中得以发展。2003年,考古学家在亚马孙雨林中部地区发现了道路、桥梁和大型广场等大型定居点存在的遗迹。
17至20世纪初
17世纪,在现今的巴西、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境内,欧洲人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主要河流和支流的河岸建立了几个殖民和宗教定居点,向当地居民进行传教。17世纪末,捷克耶稣会神父塞缪尔·弗里茨(Samuel Fritz)在当地建立了大约40个传教村。根据传教士记载,在亚马孙西部地区,希瓦罗人(Jivaroan)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斗,这些部落经常举行猎头行动以获取战利品,并进行割下头颅的仪式,利用缩头术工艺将这些头颅制成干制首级。在亚马孙东部地区,蒙杜鲁库人(Munduruku)以好战著称,并沿着塔帕若斯河(Tapajós River)及其支流进行扩张,对邻近部落产生威慑效应,直到19世纪初,蒙杜鲁库人被巴西人平定征服。
自16世纪亚马孙热带雨林区被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意外发现以来,该地区虽然已经历400多年,但并未得到大规模地开发,其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始于20世纪中期,在此之前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经济一直以原始的农业和采集业为主。虽然19世纪后期亚马孙河雨林区曾出现了短暂的“橡胶繁荣时期”,但持续的时间较短,并且以采集野生橡胶为主,影响所及有限。到20世纪初,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又重陷入沉寂,成为“巴西阿拉斯加州”。
20世纪以后
194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内陆地区。在1960年代,对亚马孙河地区的经济开发被以巴西政府为主的各国政府视作推动“经济奇迹”的一种方式,这进一步导致了“亚马孙行动”的发展。亚马孙行动是一个经济发展项目,该项目通过信贷和财政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亚马孙地区建设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
1970年代,巴西政府启动国家融合计划 (PIN),并推动跨亚马孙高速公路(Trans amazônica)的建设,鼓励巴西东北部的家庭搬迁到亚马孙热带雨林内部的“无人之地”。跨亚马孙高速公路的三条开创性公路在十年内完工,但通行效果并不理想。小城镇和村庄散布在森林中,沟通不便,并且由于植被茂密,雨林内的一些偏远地区仍未开发,仅有从巴西利亚(Brasília)到贝伦(Belém)的公路沿线发展起了多个定居点。由于定居者没有能力生活在脆弱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国家融合计划最终失败。尽管巴西政府认为雨林中可以生活数百万人,但实际上只有很少的人成功在雨林中定居。20世纪末,亚马孙雨林内部定居人数不断上升,由于定居者清理土地以获取木材并开辟牧场和农田,雨林的面积急剧缩小,这一时期亚马孙雨林的树木损失比历史上其他时期都要多。如今亚马孙热带雨林中规模最大的定居点为雨林中部的马瑙斯(Manaos),2022年,玛瑙斯人口约206万人。
随人类活动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21世纪以来,亚马孙河热带雨林的特大火灾(受灾范围超过100平方千米)的频率有所增加,其中2015年在塔帕霍斯国家森林(Tapajos National Forest)发生的特大火灾受灾范围达到9820平方千米。在2023年,亚马孙河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毁灭性干旱,导致气温过高和雨水不足,并将一些地区的河流水位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最终引起引发了森林大火,森林大火的受灾范围达到2592平方千米。这场干旱还导致水温过高,导致至少150只亚马逊河豚死亡。研究人员估计,雨林中的特大火灾会变得越来越频繁,预计会成为常态。
族群
2024年,亚马孙雨林生活有约4000万居民,其中包括400多个土著群体,分布在9个不同的国家政治体和3344个被正式承认的土著领地中。雨林中的居民大多生活在大城市中心,主要依靠雨林中的自然资源进行农业、服装和传统药物生产,并利用雨林内的河道进行运输。
雨林中的土著人口约有150万人,其中近90万人分布在巴西地区,几乎所有的土著部落都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大多数土著人口都穿着西式服装,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整个西方生活方式,几乎没有土著群体能够在经济上做到自给自足。雨林西部的塔加里人(Tagaeri)部落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以古老传统生存的土著部落之一,但这些部落正受到石油工业的威胁。如今雨林中最大的土著人群体包括图皮人(Tupi)、马克罗杰人(Macro-Je)、加勒比人(Cariban)、阿拉瓦肯人(Arawakan)、帕诺人(Panoan)和图阿诺安人(Tuanoan)等。除本部落语言外,大多数土著居民会说一些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以及一些邻近部落的语言。在巴西地区,葡萄牙语是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雨林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班牙语。
图皮人是殖民时代以前巴西地区最大的土著民族之一,分布在亚马孙雨林的东部,学者们认为,图皮最初定居在亚马逊雨林内,从大约2900年前开始,图皮人开始向南扩散,并逐渐占领了巴西东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在殖民时代以前,图皮人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大西洋沿岸和亚马孙河口的平原地型,通常把村庄建立附近地势较高的场所,达到防御的目的。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征服并殖民巴西后,图皮人为了摆脱奴役,同时相信在东部或西部的海洋中存在着一个天堂,于是在部落的萨满和先知的带领下,迁离原本的居住地。在此期间,约有154万的图皮人逐渐从雨林东部的巴西海岸离开,并于1549年向西穿过亚马孙雨林到达秘鲁。大约在1656年时,耶稣会展开了传教活动,欲使图皮人基督化,而为了传教,发明了一种以土著语言为基础的混合语言。图皮人现存三个部落,其余部落均已灭绝,但图皮人的血统普遍存在于现今的巴西人之中。
城镇建设
亚马孙热带雨林中主要的城市有巴西的马瑙斯市、秘鲁的伊基托斯(Iquitos)、厄瓜多尔的奥雷亚纳弗朗西斯科港(Puerto Francisco de Orellana)、哥伦比亚的莱蒂西亚(Leticia)等。
玛瑙斯市位于亚马孙河雨林中部内格罗河与索利莫斯河(即亚马孙河干流)的交汇处,面积11401平方千米,2022年人口约206万人。马瑙斯建造于1669年,并于1850年成为巴西亚马逊省(后来的州)的首府。后来它改为印第安河部落的名字马纳奥斯(Manáos),1939年又改为原名马瑙斯市。1890年至1920年间,以橡胶树的天然橡胶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20世纪20年代,世界市场天然橡胶价格暴跌,马瑙斯市开始衰落;1967年马瑙斯被宣布为免税区后重新繁荣。如今,马瑙斯是巴西第七大城市,同时是巴西亚马孙河地区的主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马瑙斯的工业包括酿造、造船、肥皂制造、化学品生产、电子设备制造和石油精炼。此外,马瑙斯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区与野生热带雨林距离约80千米,并且相较于巴西其他城市,马瑙斯保留了大量的巴西传统土著文化。
伊基托斯位于亚马孙雨林西部乌卡亚利河和马拉尼翁河交汇处下游125千米,面积1213平方千米,为秘鲁亚马孙丛林地区最大城市,2023年人口约49万人,是秘鲁洛雷托地区(Loreto Region)和梅纳斯省(Maynas 一级行政区)的首府。1750年左右,耶稣会传教士创建了伊基托斯;1864年,伊基托斯成为洛雷托地区首府后开始飞速发展;在20世纪初的橡胶热中,伊基托斯成为当地的主要航运港口,繁盛一时;1912年以后,当地橡胶产量急剧下降,伊基托斯经济开始出现停滞;20世纪50年代,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秘鲁东部经济发展的兴趣,当地经济出现一定复兴。伊基托斯是秘鲁东部的文化、宗教和旅游中心,无公路或铁路与外界连接,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亚马孙河航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通公路的城市。虽然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700千米远,但是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溯流而上抵达伊基托斯,使得该地成为世界上距离海岸最远的海港。在发现石油矿产后,伊基托斯已成为秘鲁亚马孙河地区的石油钻探中心。
奥雷亚纳弗朗西斯科港又称科卡(El Coca),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西部科卡河(Coca River)与纳波河(Napo River)的交汇处,以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的名字命名,为厄瓜多尔东部奥雷亚纳省(Orellana)的首府,面积16.72平方千米,2022年人口51281人,为厄瓜多尔亚马孙河地区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新洛哈(Nueva Loja)。该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叶,只有少数传教士、割胶工人和土著人口居住在这个地方。当时,这里被认为是一个偏远和废弃的地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当地发现石油,人口迅速增加,成为厄瓜多尔亚马孙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如今该市的主要产业为石油工业、运输业、商业、畜牧业和农业。
莱蒂西亚位于亚马孙雨林西部哥伦比亚、巴西和秘鲁的边界交汇处,为哥伦比亚最南端的城市,面积5968平方千米,2023年人口53293人,为哥伦比亚亚马逊省的首府。莱蒂西亚位于亚马孙河干流沿岸,于1867年由秘鲁人作为军事前哨和河港建立;1930年代莱蒂西亚被哥伦比亚占有。目前,莱蒂西亚与其他城镇通过河流连接,几乎没有工业,主要产业为农业和旅游业,其中橡胶采集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城镇周围分布有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土著人部落。
交通建设
研究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官方道路长度为80000千米,由联邦、州和市政高速公路以及官方定居点的道路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公路为巴西的跨亚马孙高速公路,跨亚马孙高速公路始建于1970年,于20世纪70年代竣工,全长约5100千米。跨亚马逊州高速公路始于巴西东北部,穿越帕拉州和亚马孙州,到达秘鲁边境的南克鲁塞罗(Cruzeiro)。除此之外,亚马孙热带雨林区中存在大量“非官方道路”,根据巴西保护非营利组织的一项研究,整个“合法亚马孙”地区有长达346万千米的非官方道路,这些道路主要由伐木者、金矿工和未经授权的定居点修建,大约25%的非法道路位于这些公共土地上,总计约854000千米;5%位于自然保护区内、3%位于原住民领地内,总计约280000千米。
亚马逊州热带雨林地区的铁路包括北费罗维亚( EF-364)和铁铁(EF-170)等。北费罗维亚(EF-364)位于巴西,修建于1998年至2012年,极大地降低了从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中部和南部农场到桑托斯足球俱乐部(santos)港口的商品运输成本;铁铁(EF-170)位于巴西,建设计划于2021年开始,2025年竣工,但与巴西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一样,该项目并未按照预计时间进行等。除此之外,在2015年,中国宣布打算修建一条连接巴西大西洋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海岸的跨亚马逊州铁路,又名为双洋铁路。这条铁路计划全长3750千米,预计耗资10至150亿美元。但该项目遭到了各个方面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铁路计划会对亚马孙雨林和土著人民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亚马孙热带雨林河网密布,航运意义极大,亚马孙河干流有5000多千米可全年通航,主河道宽度自1.5-12千米不等,河宽水深;7000吨的海轮可上溯1600千米直达马瑙斯市,吃水6-7米的船只可从河口直抵秘鲁的伊基托斯,航程3700千米。亚马孙雨林区域的主要港口有马瑙斯港、贝伦港(Belém)等。其中,马瑙斯港位于亚马孙雨林中部的内格罗河,是巴西的最大内河港口,可通往亚马孙州、罗赖马州(Roraima)、朗多尼亚州(Rondônia)、阿卡州(Acre)和马托格罗索州北部地区,可停泊万吨级货轮;2018年1至10月,马瑙斯港累计处理货物量10686069吨。贝伦港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东部的帕拉河(Pará River),是巴西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截至2022年5月12日,贝伦港每年大约有342艘大型船只,每年处理货物达到35576045.5吨。
水坝建设
截至2023年末,整个亚马逊平原盆地有434座大坝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另有463座拟建大坝处于不同规划阶段,其中最主要的水坝为贝罗蒙特大坝(Belo Monte Dam)。
贝洛蒙特大坝位于亚马逊州雨林东部,是巴西帕拉州欣古河北部的一座水力发电大坝综合体,由三座水坝、众多堤坝和一系列运河组成的综合体,为两个不同的发电站供水。该大坝于2019年11月竣工,拥有18台涡轮机的安装,大坝综合体的装机容量为11233兆瓦(MW),这使其成为巴西第二大水电大坝综合体,世界第四大水电大坝综合体。
除巴西外,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也有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建设水坝的计划。2010年,秘鲁和巴西达成协议,在秘鲁修建六座大型水坝,由巴西承包商建造,并由巴西国家银行提供资金。他们的大部分电力将出口到巴西。虽然主承包商以及巴西的一些政治人物卷入了一起不相关的腐败丑闻,但这些水坝仍被列入巴西2050年能源扩张计划中。
经济开发
亚马孙河雨林的主要产业为农牧业,将林地转变为农田、牧场,并种植棕榈等经济商品,是当地居民砍伐森林的重要驱动因素。有媒体报道,约66%遭到破坏的亚马孙河雨林变成了牧场,其中巴西近一半的商品牛即散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
除农牧业外,木材行业是亚马孙雨林中的另一个主要产业,由于雨林中木材资源丰富,当地合法和非法的伐木活动都很普遍。巴西一个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90年代后期,亚马孙雨林中80%的伐木活动都是非法的;在哥伦比亚,虽然非法伐木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政府评估显示,80%至90%的森林砍伐仍然是非法的,木材被走私到巴西和秘鲁。由于森林特许权的期限很短,当地的伐木公司几乎没有动力重新种植树木或保持雨林中的树木储备,为了在有限的伐木时间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雨林内的伐木活动造成了大量的森林损失,这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物过度狩猎以及随后转为农业或牧场的情况。
2021年以来,亚马孙地区开始推动发展可持续的“生物经济”,这包括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森林资源,为当地社区提供生计,同时保护和恢复亚马孙雨林的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亚马逊森林非木材林产品的价值链、为当地的可可种植者提供高质量再生可可的技术援助、为雨林内的土著人部落建立自然旅游的商业模式等。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植被退化
在1960年代初之前,亚马孙雨林内部交通不便,森林基本完好无损。1960年代,外来移民开始在雨林中建立农场,当时的农业活动以刀耕火种方法为基础。然而,由于土壤肥力的丧失和杂草的入侵,殖民者无法管理他们的田地和庄稼。亚马孙的土壤在短期内是多产的,因此农民不断搬到新的地区并开垦更多新的土地,这些耕作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森林砍伐并造成了环境破坏。
在1970年代,跨亚马孙高速公路开始建设,在公路建设期间,森林砍伐率急剧上升,大片森林被砍伐,用于自给性农业、养牛场和其他开发项目。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产生了所谓的“鱼骨效应”,其中高速公路主干道充当脊柱,而较小的道路(“肋骨”)从其分支出来。这些小路通常由土地掠夺者、伐木工、矿工和农民非法开辟,小路周围的植被被不断砍伐,最终只剩下“鱼的骨架”,这种砍伐模式对雨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据统计,亚马孙95%的森林砍伐发生在距离道路5.5千米的范围内,而跨亚马孙高速公路是造成这种破坏的主要因素。
卫星数据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亚马孙雨林的森林损失量每年超过2万平方千米。从1991年到2000年,亚马孙地区失去的森林总面积从41.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58.7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失去的森林变成了养牛场。
截至2022年,大约20%的亚马孙雨林已经被砍伐,另有6%的森林“高度退化”。研究表明,亚马孙雨林的森林损失率在达到约20-25%时,雨林将达到其转变为非森林生态系统的临界点,并可能在雨林的东部、南部、中部地区退化为稀树草原,这种拯救过程需要几十年才能完全生效。而根据2021年的检测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亚马孙雨林的碳吸收能力变得比预期的要弱,其中东南部地区的雨林已经开始成为二氧化碳的来源,而非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这一现象表明,亚马孙雨林退化为稀树草原的早期迹象已经发生,并且其时间比原设想得要早。
亚马孙雨林的森林砍伐导致当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并且雨林内的农业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水生污染,从而影响雨林的水生物种。而亚马孙雨林东部地区预计未来几十年将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大面积树木死亡,并对当地生物种群产生负面影响。如今,由于森林退化所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以及火灾频率的增加,亚马孙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一项2021年的研究表明,超过90%的亚马孙河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总共1.3~1.4万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火灾的影响。据研究人员估计,雨林中约有8000种特有物种正面临灭绝的高风险。
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亚马孙雨林产生重大影响。热带大西洋气温升高导致亚马孙大片地区的降雨量减少,导致干旱并增加雨林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计算机模型表明,如果目前的变暖速度继续下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大部分地区可能会从雨林转变为稀树草原。1980年至2021年,气候变化使整个亚马孙雨林变暖了1°C,而雨林东部的变暖幅度更大。虽然雨林中降雨的年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雨林中的旱季正变得越来越长,其中雨林东北部的旱季降雨量在1979年至2018年间减少了34%,这一变化也给雨林中的树木带来了压力。
环境保护
2000-2010年间,巴西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区网络,其中大部分位于亚马孙雨林。2004年,政府实施了一项减少森林砍伐计划,其中包括加强执法、卫星监测以及为遵守环境法提供经济激励。独立检察官办公室在追查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非法活动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私营部门也参与其中,特别是在2006年之后,主要压榨商暂停了新的大豆砍伐森林活动。大豆禁令之后是“牛协议”,主要屠宰场和牛肉加工商承诺仅从遵守环境法的地区采购牛。
亚马孙雨林受两个多边公约管辖,分别是《亚马孙合作条约》《亚马孙合作条约修正议定书》;其中,《亚马孙合作条约》于1978年7月3日在巴西利亚采纳,并于1980年8月2日生效;《亚马孙合作条约修正议定书》于1998年12月14日签署,该修正议定书创建了亚马孙合作条约组织(ACTO)。1999年,亚马孙保护组织(ACA)成立,旨在保护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森林,这里也是亚马孙河源头的所在地。
风景名胜
亚马孙雨林在旅游业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所有亚马孙国家的管理者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包括针对海外游客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文化旅游,以及面向地方和区域居民推出的休闲旅游,很多旅游业地理中心位于保护区附近或者保护区内。由于大部分亚马孙国家提供多种旅游选择,主要收入来自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的主要景观包括罗奈马山(Mount Roraima)、马拉若岛(Marajó)、基斯托科查湖(Lake Auquiscocha)、蒙特阿莱格里州立公园(Monte Alegre State Park)岩画、亚马孙歌剧院(Amazon Theatre)等。
自然景观
罗赖马山位于亚马孙河雨林北部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的交界处,山长约14千米,高2772米,是圭亚那多条河流以及亚马孙河和奥里诺科河水系的源头。这座山上有一些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地质构造,可追溯到近20亿年前。罗奈马山全年都笼罩在雨林缭绕的水雾中,据说是阿瑟·道尔的小说《失落的世界》的灵感来源,这部小说以亚马孙盆地的一个高地为背景,它一直被当地的土著居民所尊崇着,他们认为特普伊山就是神的居所。
马拉若岛是一个位于亚马孙河雨林东部的亚马孙河三角洲,该岛长295千米,宽200千米,面积为4.0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河岛屿。亚马孙河的主要水流从马拉若岛北部流过,但众多的狭窄水道将部分河水引入帕拉河,每年的雨季,该岛有一半地区被洪水淹没。马拉若岛东部沿岸的索雷(Soure)被当地政府建设为一个现代化小镇和海滨度假胜地,通过渡轮与州首府贝伦相连。除自然景观外,岛上还保存有大量富含精美彩色陶器的考古土墩。
基斯托科查湖位于亚马孙雨林西部,距离秘鲁伊基托斯市10千米,周围环绕着泥炭地棕榈沼泽,湖中央有一座岛屿。基斯托科查湖设有餐厅、小型植物园和动物园。植物园内拥有多种观赏植物、木材和水果物种,以及该地提供的药用植物。除了70种获救的亚马孙物种外,这里还生活着大约150种野生动物,分布在保护区和大片区域。
人文景观
蒙特阿莱格里州立公园位于亚马孙河雨林东部巴西帕拉州的亚马孙河北岸,是亚马孙盆地最大、最古老的岩画集中地之一。公园内遍布洞穴和岩石庇护所,其中佩德拉平塔达(Pedra Pintada)或彩绘岩(Painted Rock)是人类最早在12,000年前居住的地方,是美洲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早期居住者在洞穴的墙壁上用醒目的红色和黄色绘制符号,使用的颜料的化学成分与该遗址中可以可靠测定年代的其他发现相匹配。到公元前6000年或5000年时,当地穴居的人类开始制作陶瓷,可能是南美洲或北美洲已知最古老的陶瓷。
相关文化
在数千年的生存中,亚马孙雨林的土著居民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的自然世界紧密相连,其世界观强调地神和天神的关系,并建立了宇宙的等级秩序,日常生活的流动体现了自然的节奏,事物按照自然、昼夜、太阳和能量的循环而有序排列,现实社会的等级结构也处在这个宇宙等级秩序的内部。对于亚马孙土著人来说,个人与社会、文化与自然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个人主义的程度非常弱或几乎不存在。
习俗
亚马孙萨满
亚马孙萨满乐队(Amazon shamans)是亚马孙土著社区的治疗师和领导者,他们通过神秘实践、药用植物和亚马孙部落仪式寻求精神治疗。萨满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是通过无数代人不断重复的试验、实验和观察的渐进循环中积累起来的,它们在许多方面拥有与西方科学相同的经验和实用原则。这种祖传智慧被世代传承于原住民,年长的萨满会选择他的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并向他传授所有萨满的习俗和仪式。萨满的主要任务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祉,帮助他们获得解脱,并在他们自身与自然之间找到能量平衡。萨满会举行一些仪式包括唱歌、聆听当地乐器演奏的音乐,以及食用天然药用植物。
夸鲁普日
夸鲁普(Kuarup)日是亚马孙雨林中最大的土著节日,在每年的七月或八月举行。夸鲁普日期间,许多不同的部落会聚集在一起纪念他们的死者,同时也会举行土著舞蹈、音乐、仪式、游戏和食物等大型展示活动。此外,夸鲁普也是欣古美洲原住民(the Indians of the Xingu)的主要丧葬仪式。当欣古印第安居住地的大酋长去世时,其部落就会聚集在一起举行一种独特的葬礼,他们画着人体彩绘、穿着鸟羽毛参加舞蹈和宴会仪式,庆祝着生命、死亡和重生。
音乐
亚马孙雨林地区的音乐相对比较简单,不太强调艺术性,主要与宗教活动融合在一起,齐声合唱是最普遍的并且常常是无伴奏的,用吟诵的方式并且只用几个音来歌唱,无伴奏的齐声合唱并不是亚马孙美洲原住民所特有,但它是大多数巴西雨林部族易于识别的特点。传统音乐通常使用天然材料和乐器,例如用镂空原木制成的鼓、用竹子雕刻的笛子以及用种子和贝壳制成的拨浪鼓。这些乐器以复杂的模式演奏,模仿雨林的声音,从树叶轻柔的沙沙声到奇异鸟类的响亮叫声。对于大部分的亚马孙印第安部落而言,音乐在自然和精神力量之间的交流中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音乐图腾被膜拜和尊敬。萨满教徒经常用音乐来沟通或安抚雨林的精神力量。事实上,一些部落相信这种精神力量在梦中教会他们歌曲,音乐然后成为美洲原住民生活的重心,并且融入他们的文化认同中。
舞蹈
亚马孙河雨林区的舞蹈文化,深受巴西和秘鲁等邻近国家民间传说的深远影响,代表性的舞蹈类型包括贝茨克纳特舞(Bëtsknaté)、圣胡安斯舞(sanjuanes)、本贝·奥博伊胡安舞(Bèngbe Oboiejuaian)等。
贝茨克纳特舞是普图马约河(Putumayo)上游地区原住民部落聚会的标志性活动,是一种通过仪式性活动重新分配食物的社交形式。该舞蹈是宽恕狂欢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名领导者的指挥下,人们佩戴红色面具和铃铛进行舞蹈,以示对土地一年丰收的感激之情。该节日通常在天主教圣灰星期三前一周的星期一举行。舞者们身着象征纯洁的白色服装,以及代表西班牙征服时期牺牲的红色斗篷和三角帽。帽子上的镜子象征了洞察一切的太阳。
圣胡安斯舞是普图马约河上游地区土著人的舞蹈,舞蹈起源于当地长者仪式,人们通过佩戴面具与祖先的灵魂进行沟通。舞蹈中使用了象征月亮的女性面具和象征太阳的男性面具。该舞蹈在圣体节和圣三一节期间庆祝,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
本贝·奥博伊胡安舞是一种由三对夫妇参与的舞蹈形式,由两位音乐家演奏旋律。舞者们以椭圆形的队形进行舞蹈,其特点在于始终保持面向对方。音乐家们通过笛子和鼓的演奏,为舞蹈提供了节奏和旋律。
神话传说
亚马孙土著居民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了大量神话传说。对土著居民而言,这些传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手段,也是人们传授智慧、保存历史和维持文化的载体。土著居民流传下来最主要的传说是“伟大的亚马孙传说”。根据这个传说,一位名叫吉提里古扎(Jitiriguza )的处女怀了一个孩子,然后这个孩子变成了一棵生命之树和食物之树,这棵树长得如此之大,以至于它的果实人们都够不着、吃不到,为了处理它的果实,这棵树必须被神话中的生物砍伐。这个传说和许多其他原始传说一样,为人们解释了宇宙、生命甚至人类的起源。关于亚马孙河的形成,当地居民流传有一个关于太阳与月亮的神话,一些巴西亚马孙的族群认为,亚马孙河诞生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不可能的爱情,根据这个神话,太阳与月亮彼此相爱,但太阳不能拥抱月亮,因为它会融化月亮,月亮也不能接近太阳,因为它会熄灭太阳,这种关系让月亮十分痛苦,于是月亮不断哭泣,最终形成了亚马孙河。
亚马孙神话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是描绘超自然生物的超凡故事,这些生物可能起源于早期部落的图腾,通常在起源神话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的部落流传不同的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神话成为一种身份和文化的基础,并将部落团结起来,并将自己的部落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参考资料
Amazon Rainforest.Britannica.2024-05-18
Floresta Amazônica.brasilescola.2024-07-05
Amazon Rainforest.PHP.2024-05-19
What is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homework.2024-07-05
AMAZON.WWF.2024-01-18
The Amazon rainforest.MONGABAY,.2024-05-12
亚马逊丛林.RenovablesVerdes.2024-05-12
Geology and geodiversity of the Amazon: Three billion years of history .theamazonwewant.2024-07-02
geology.tropicalrainfore.2024-07-02
GEOLOGICAL FEATURES.weekly.2024-05-15
Amazon River.Britannica.2024-01-17
Ancient giant dolphin discovered in the Amazon.cnn.2024-07-04
Photos / Picture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butlernature.2024-07-04
Amazon Rainforest Culture: Peoples, Cosmovision, Languages, Myths, and More.delamazonas.2024-07-05
Jesuit Maps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The Amazon River of Father Samuel Fritz.redebrasilis.2024-07-05
Drying of Amazon could be early warning of ‘tipping point’ for the rainforest.carbonbrief.2024-07-05
【全球南方】亚马逊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以巴西为例.今日头条.2024-05-15
AMAZON BASIN.International waters governance.2024-03-21
亚马逊女战士:神话和历史.澎湃新闻.2024-05-16
Amazon River.UN MONDO ECOSOSTENIBILE.2024-06-05
“解锁”美洲热带雨林.今日头条.2024-05-16
average-temperature-in-the-amazon-rainforest.gitnux.2024-07-02
Amazon Rainforest Weather: Seasons & Best Time To Visit.galapagosinsiders.2024-07-02
Amazon drought extends into second year.mongabay.2024-07-02
Forskare larmar: Amazonas läcker mer koldioxid än det binder.svt.2024-07-02
How much sunlight does the Amazon rainforest receive?.sage-answers.2024-07-02
Amazon Conservation: How to Save the Amazon Rainforest.worldrainforests.2024-07-02
Amazon basin.Britannica.2024-01-24
FORELAND BASIN DYNAMICS IN WESTERN AMAZONIA INFERRED FROMFOREBULGE EVOLUTI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ARCH OF IOUITOS (PERU).Horizon lRD.2024-03-23
Types of Rocks Found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Guide To the Most Common You’ll Spot .yesdirt.2024-07-02
Geociências: IBGE revê as altitudes de sete pontos culminantes.agenciadenoticias.2024-07-03
Amazonas High Andes.World Wildlife Fund.2024-03-21
MOUNTAIN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AT RISK.sciencemuseum.2024-07-03
Inside the lost cave world of the Amazon's tepui mountains.newscientist.2024-07-02
Mount Roraima.britannica.2024-06-09
Monte Roraima, Venezuela.peakbagger.2024-07-11
Caraurín, Venezuela; Brazil; Guyana.utexas.2024-07-11
Ссылки к разделу "Венесуэла".geopoesia.2024-07-11
The little mountain rivers that create the Amazon might soon be choked off.massivesci.2024-07-11
Formation of the Amazon.amazonaid.2024-07-02
Picture of the day: where the Andes meets the Amazon rainforest.mongabay.2024-07-11
The Main Stem of the Amazon River.aguasamazonicas.2024-07-03
世界水患城市 即将消失的旅行地盘点(2).新浪旅游.2025-05-07
amazon river.britannica.2024-07-03
The 3 Types of Rivers in the Rainforest.amazonaid.2024-07-03
Where is the Amazon River located?.Britannica.2024-03-24
Amazon river 'longer than Nile.BBC NEWS.2024-01-19
Explorers Pinpoint Source of the Amazon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2024-01-19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five longest rivers in the world.India Today.2024-01-25
世界三大涌潮奇观.金昌市水务局.2024-03-21
Source of the Amazon River identificated.JACEK PALKIEWICZ.2024-03-14
神秘与野性之美——亚马逊河.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4-03-14
The Main Stem of the Amazon River.Amazon Waters Alliance.2024-03-20
Marañon.Amazon Waters Alliance.2024-03-20
Perú: Compendio Estadístico 2005.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e Informática (INEI)..2024-03-20
Marañón River.Britannica.2024-03-20
马拉尼翁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3-20
Ucayali.Amazon Waters Alliance.2024-03-20
Ucayali River.Britannica.2024-03-20
内格罗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3-20
Negro River.Britannica.2024-01-19
Negro.Amazon Waters Alliance.2024-03-20
Madeira River and Basin (South America).Latin America & Caribbean Geographic.2024-01-19
Madeira.Amazon Waters Alliance.2024-03-20
Madeira River.Britannica.2024-03-20
Understanding The Climate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temperatures.2024-07-03
Rivers, lakes, streams, and swamps in the rainforest.WORLDRAINFOREST.2024-05-18
Underwater forests?.WWF.2024-07-03
From Floodplains to High Andes.aguasamazonicas.2024-07-03
Reconstructing Holocene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Lago Rogaguado, Bolivian Amazon.springer.2024-07-03
Finaliza la Expedición Científica hacia los Grandes Lagos Tectónicos de Exaltación con significativos resultados científicos..llanosdemoxos.2024-07-03
Mapa hidrográfico de Beni.educa.2024-07-03
Amazon: Abundant rainforests, useless soils.DW.2024-05-18
探访亚马孙雨林:在环保与经济发展间纠结,巴西碳排放量回升.澎湃新闻.2024-05-15
Oil & gas field profile: Leste Do Urucu Conventional Gas Field, Brazil.Offshore Technology.2024-03-23
Oil & gas field profile: Rio Urucu Conventional Gas Field, Brazil.OffshoreTechnology.2024-03-23
Spotlight: Brazil’s Solimões oil and gas basin.Bnamericas.2024-03-23
Large seasonal swings in leaf area of Amazon rainforests.ncbi.2024-07-04
Rainforest Biome.blueplanetbiomes.2024-07-04
Map of the Amazon.MONGABAY.2024-05-19
11 Insect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That Must Be Seen To Be Believed.rainforestcruises.2024-07-04
insects-of-the-amazon-rainforest.andeangreattreks.2024-07-04
Types of Insects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animalsake.2024-07-04
AMAZON MAMMALS.projectamazonas.2024-07-04
Amazon Mammals.worldrainforests.2024-07-04
Amazon Rainforest Birds: Species List & Top 10.rainforestcruises.2024-07-04
Bird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parrots, chickens, hummingbirds and more.delamazonas.2024-07-04
Fish life in the Amazon rivers.WWF.2024-07-04
Growth of the tambaqui Colossoma macropomum (Cuvier) (Characiformes: Characidae): which is the best model?.scielo.2024-07-04
AMAZON REPTILES.junglephotos.2024-07-04
AMAZON REPTILES.projectamazonas.2024-07-04
AMAZON AMPHIBIANS.junglephotos.2024-07-04
Piranha 'less deadly than feared'.bbc.2024-07-04
Study says 40% of Amazon region is potentially conserved — more than officially recorded.mongabay.2024-07-04
Amazon Biosphere Reserves Project.unesco.2024-07-04
National Park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rainforestcruises.2024-05-19
SISTEMA NACIONAL DE ÁREAS PROTEGIDAS DEL ECUADOR.ambiente.2024-07-04
Biosphere reserves.unesco.2024-07-04
Yasuni: Ecuador abandons plan to stave off Amazon drilling.theguardian.2024-07-04
YASUNI NATIONAL PARK.galapagosunbound.2024-07-04
Central Amazon Conservation Complex.unesco.2024-07-04
Beni.unesco.2024-07-04
Remnants of Sprawling Ancient Cities Are Found in the Amazon.nytimes.2024-07-05
Amazon.BBC.2024-07-05
The Growth of Family Trees: Understanding Huaorani Perceptions of the Forest.jstor.2024-07-05
The Amazon's head hunters and body shrinkers.theweek.2024-07-05
Munduruku.britannica.2024-07-05
População.ibge.2024-07-05
A Historic and Devastating Drought in the Amazon Wa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rs Say.insideclimatenews.2024-07-05
Megafires are spreading in the Amazon — and they are here to stay.mongabay.2024-07-05
Indigenous People.amazonaid.2024-07-05
People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WORLDRAINFOREST.2024-05-19
All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delamazonas.2024-07-05
Language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southamerica.2024-07-05
Saída dos tupi-guaranis da Amazônia pode ter ocorrido há 2.900 anos.portalsorocabano.2024-07-05
Cultures.yale.2024-07-05
Amazon Rainforest Cities.thinkjungle.2024-06-09
Manaus.Britannica.2024-01-24
Manaus, Brazil: A Short History.Rainforest CRUISES.2024-01-24
Introduction.Lib Guides.2024-01-24
马瑙斯.google.2024-06-09
马瑙斯市概况.中国领事服务网.2024-06-09
El panorama biofísico.iiap.2024-07-05
伊基托斯.google.2024-06-09
Iquitos.Britannica.2024-01-24
A Guide To Iquitos.PERU NORTH.2024-01-24
TweetFacebookHome → America → Ecuador ECUADOR: Localities.citypopulation.2024-07-05
Puerto Francisco de Orellana.ecured.2024-07-05
Nuestro Municipio.leticia.2024-07-05
Leticia.Britannica.2024-01-24
LETICIA.CITY POPULATION.2024-01-24
ColombianCity.Colombia lnfo Org.2024-01-24
Road network spreads ‘arteries of destruction’ across 41% of Brazilian Amazon.Mongabay.2024-05-19
Transamazonian highway.Britannica.2024-01-24
The Trans-Amazonian Highway.Le Monde diplomatique - English edition.2024-01-24
Trans-Amazonian highway.Encyclopedia.com.2024-01-24
Infrastructure in the Pan Amazon: Railroad development.MONGABAY.2024-01-24
A railroad that crosses the Amazon could be an infeasible, expensive dream for Peru.MONGABAY.2024-01-24
'Deadly' trans-Amazon railway sparks fear among tribes.Survival.2024-01-24
The Trans-Amazonian Rail, China’s latest venture in South America.MIDNIGHT TRAINS.2024-01-24
亚马逊河有多野?没有一座大桥敢跨越它,通航价值也远不如长江.人民号.2024-04-28
Porto de Manaus.Onlinequadros.2024-04-28
巴西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4-28
Portos de Manaus registram movimento tímido de cargas em 2018.Portos e Navios.2024-04-28
Brazil' s Busy Port of Belém.Tripsavvy.2024-04-28
Porto de Belém.Porto-de-belem.2024-04-28
Dam-building spree pushes Amazon Basin’s aquatic life closer to extinction.mongabay.2024-07-05
How a Dam Building Boom Is Transforming the Brazilian Amazon.yale.2024-07-05
Belo Monte Dam.Red uper.2024-01-24
Dam-building spree pushes Amazon Basin’s aquatic life closer to extinction.MONGABAY.2024-01-24
Many Rivers, Too Many Dams.Nytimes.2024-05-19
ECONOMIC BENEFITS OF SAVING THE RAINFORESTS.xprize.2024-07-05
Razing the land to feed massive timber hunger.wwf.2024-07-05
These 15 innovations are helping to restore and protect the Amazon.weforum.2024-07-05
Impacts and Causes of Deforestation in the Amazon Basin.jsc.2024-07-05
Amazon’s road to ruin: highway threatens heart of the rainforest.princeton.2024-07-11
Tracking Amazon Deforestation from Above.nasa.2024-07-11
Forests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cifor.2024-07-05
Trouble in the Amazon.nature.2024-07-11
How Deforestation & Climate Change in the Amazon Impacts Biodiversity.populationeducation.2024-07-11
history.amazonconservation.2024-06-09
Marajo Island.britannica.2024-06-09
From steaming swamp to blanket bog: peatlands in action.peatlands.2024-06-09
Amazon Rainforest Attractions.thinkjungle.2024-06-09
Monte Alegre State Park.WORLD MONUMENTS FUND.2024-05-19
Manaus's opulent Amazon Theatre – a history of cities in 50 buildings, day 15.theguardian.2024-07-05
Teatro Amazonas.cultura.2024-07-05
Mount Roraima.National trust.2024-05-19
10件在亚马逊必做的难忘之事.凤凰网旅游.2024-05-16
Ancestral culture and traditions in the Ecuadorian Amazon.Expedition Ecuador.2024-01-22
How rainforest shamans treat disease.Mongabay.2024-01-22
Amazon Rainforest Indigenous Tribes.amazon-rainforest.org.2024-01-22
Kuarup: Feast For The Dead-Brazil.vanishingculturesphotography.com.2024-01-22
Amazon tribes grant rare access to Xingu chief’s funeral rite Kuarup.Daily Sabah.2024-01-22
Amazonian Rhythms: Celebrating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the Rainforest.Medium.2024-05-16
The 6 Typical Dances of the Amazon Region Most Popular.lifepersona.2024-06-08
The Great Amazonian Legend.delamazonas.2024-07-05
Myths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delamazonas.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