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男,赵氏,嬴姓,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亦可称二世皇帝。胡亥公元前210年即位,在位三年。

胡亥少时奉秦始皇敕令,跟随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胡亥秘不发丧,在赵高和宰相李斯的帮助下,残害手足二十余人,假造圣旨,逼死秦始皇长子扶苏,从而当上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设计陷害杀死李斯,成为秦朝宰相,权倾朝野。他独断专行,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泽乡起义以及六国贵族的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在望夷宫被赵高的心腹逼迫自杀,死时年仅二十四岁,被赵高以黔首之礼葬于杜县以南的宜春苑(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曾评价胡亥:“二世持身不谨,亡国失势。信谗不寤,聂氏宗祠灭绝。”

人物生平

胡亥乃秦始皇之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亦称二世皇帝。曾奉秦始皇敕令,随赵高学习前贤著作及狱律法令。

践臣之履

秦二世胡亥还是公子之时,秦始皇设宴,让胡亥与其兄弟数人赴宴。秦始皇下诏置办酒食以犒赏群臣,并赏赐给胡亥及各其兄弟饭食让他们先行退下。胡亥下到台阶时,看到诸位大臣的鞋子,挑选其中款式形状好看的,将其搞乱踩坏后离去。各诸侯国听闻这件事,莫不叹息。

沙丘政变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都。秦始皇小儿子胡亥艳羡不已,请求跟随,秦始皇同意了。十一月,秦始皇途径平原津时病重,写下遗诏要求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回咸阳市治丧即位。遗诏封好后,存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未交给使者。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病逝。李斯认为皇帝逝于外地,皇子们及各地恐生变故,决定秘不发丧,一切事项均如秦始皇生前一样,仅有胡亥、赵高及五六个颇受秦始皇宠幸的宦官知道皇帝去世的消息。赵高曾经教胡亥前贤著作及律法刑狱之事,胡亥私下对赵高很是信任。赵高与胡亥、李斯商议毁掉遗诏,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皇帝遗诏,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一封诏书赐给扶苏,列举扶苏蒙恬的种种罪状,令他们自杀。接着继续一路行进,从直道赶回咸阳后,发布治丧的公告。皇太子胡亥即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胡亥将秦始皇葬于骊山。秦始皇刚登位,就为自己在骊山建造了陵墓。胡亥因觉得先帝后宫未生育子嗣的嫔妃放出宫不合适,就下令让她们全部为秦始皇殉葬。下葬完毕后,有人进谏建造陵墓的工匠知道机关所在之处,难免会泄露墓中所藏宝物的消息。于是胡亥就下令,将工匠们全封死在陵墓中。并在墓上栽种草木,远观就像一座山一样。

残害手足

胡亥在未登上帝位之前,就联合赵高及宰相李斯矫诏即位,并伪造诏书斥责扶苏戍边十几年,未立战功,肆意议论朝政,为臣不忠,不宜立为太子。扶苏因未被立为太子耿耿于怀、怨恨不已,为子不孝,责令扶苏自尽。扶苏听了诏书后,信以为真,准备自尽。蒙恬却认为事有蹊跷,皇帝未立太子,将扶苏派到上郡监察驻守边疆的军队,这是个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不会轻易赐死扶苏。扶苏却认为父亲本就对自己失望,这就是父亲本来的命令,随后便自尽而死。

胡亥即位后,害怕众皇子与他争夺帝位,于是召见赵高向其寻求建议。赵高让胡亥利用外出巡游的时机调查郡县守尉,发现有罪的官员就直接将他们处死。当今时代不能采用文治,要用武力镇压,希望胡亥能够顺势而为不要犹豫。胡亥采取了赵高的建议,在咸阳市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又在杜邮,将六个公子及十个公主活活碾死,刑场之上惨不忍睹。公子将闾等三人性格沉稳,胡亥没有找到罪名陷害他们,就将他们囚于内宫,单独审议他们的罪行。在其他兄弟陆续被杀害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三人据理力争,却无甚作用,最后只好引剑自刎。公子高看到兄弟姊妹均被杀害,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又害怕自己逃走会连累家人。于是上书胡亥,说愿意为秦始皇殉葬。胡亥非常高兴,赏赐了十万钱来安葬他。

逼杀蒙氏(蒙毅、蒙恬之死)

胡亥伪造诏书赐给蒙恬,列举蒙恬种种罪状,说蒙恬戍边十几年未立战功,没有对扶苏的不忠不孝的行为进行规劝,责令其与扶苏一同自尽。蒙恬据理力争,使者见蒙恬不肯听从诏令,就将蒙恬投入了阳周的监狱里。

胡亥得知扶苏死讯,想要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对己不利,执意要灭掉蒙氏。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赵高趁机对胡亥献策,污蔑蒙毅不忠不义还蛊惑先帝,想要胡亥下令杀死蒙毅。赵高捏造事实,对胡亥说在很久以前先帝选贤用能,想要册立胡亥为太子时被蒙毅所劝阻,蒙毅知道胡亥贤明有才能,所以故意拖延不让秦始皇册立胡亥为太子。于是胡亥下令将蒙毅囚禁于代郡,派赵高寻找蒙氏的罪证。

赵高日夜毁谤蒙氏,向胡亥检举弹劾蒙氏,胡亥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去代郡传诏,令蒙毅自杀。蒙毅向使者申诉,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不敢违背胡亥,就将蒙毅杀死了。胡亥又派人去阳周逼杀蒙恬。蒙恬因蒙毅被连坐,申诉无门,最后吞药自杀。

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

胡亥大量征用全国农夫修建阿殿及骊山墓地,并调来五万士兵来守卫咸阳市,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押送粮草的人必须自备干粮,禁止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百姓吃送来的粮食。常年的无偿劳役及日益沉重的苛捐杂税,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七月,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朝法律,逾期未到会被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的将尉,发动了兵变,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起义军推选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接连攻占数地,一直攻打到陈县,在陈县建立了楚国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使者出使东部回来,将反叛之事告知胡亥。胡亥大怒,将使者下交狱吏治罪。后来派出的使者回来告诉胡亥,郡里的守尉将反叛的盗贼全部抓获了,不足为惧。胡亥听闻后甚是开心。

陷害大臣

冯去疾冯劫

胡亥因赵高的劝说,常住宫禁之中,与赵高决断各项政务,其后公卿大臣便少有机会得见帝王了。地方盗贼越来越多,各路盗贼同时起兵,朝廷不断从渭河平原调兵向东攻打盗贼。丞相冯去疾及将军冯劫上书,盗贼太多是因为戍守转运和劳役太过辛苦,苛捐杂税过于沉重,请求胡亥暂停阿房宫的兴建,减少四方的戍守和转运。胡亥不以为意,他认为皇帝就是应该享受的,于是将冯去疾、冯劫下交狱吏,追究他们的各种罪行。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选择自尽。

李斯

李斯与冯去疾冯劫一同上书,面对胡亥享乐的说法,李斯唯恐自己失宠,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

赵高听说李斯对自己有不满的言论,故意设计让李斯在胡亥闲居享乐时进谏奏事,令胡亥对李斯很是不满。赵高又趁此时机污蔑李斯,说李斯因拥立胡亥即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却未有提高,想要自立为王。楚地的强盗陈胜等人都是李斯故乡临县的人,与李斯常有书信往来。三川郡守是由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担任,陈胜等人敢公开横行,是因为经过三川时,李由只守城而不出击。丞相李斯在外,权力比胡亥还大。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想要抓李斯,但又没有真凭实据,就派人先监视李斯,查找李斯与贼人陈胜等书信来往的证据。李斯听闻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上书揭发赵高劣迹。胡亥不肯相信,私下告知了赵高这个消息。赵高进一步罗织罪名诬陷李斯,胡亥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审理。赵高对李斯用尽醢刑,李斯被屈打成招,赵高拿着李斯的供词上报胡亥。当胡亥派去调查三川李由事件的使者回来,李斯已被交付狱吏看押,赵高就编织了一整套李由谋反的罪状。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判“具五刑”,在咸阳市街市上被腰斩。李斯被行刑前,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两人相对痛哭。最终,李斯三族均被杀害。

地方官吏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春,胡亥效仿自己的父亲秦始皇,巡游天下。在巡游途中,赵高皇帝应该趁此次巡游天下,将那些不听从命令的官吏杀掉,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信。胡亥不分青红皂白的诛杀异己,弄得群臣惶恐不安。

被逼自杀(望夷宫之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冬,秦国上将军章邯在军事上接连失误,胡亥数次派人责备章邯,最后章邯被迫降楚。

刘邦攻入武关,派人与赵高私下联系。赵高怕胡亥发怒,称病不朝见。八月己亥,赵高担心事发,想要自立为王,于是策划了“指鹿为马”事件,在朝中大肆清除异己。“指鹿为马”事件发生后,胡亥认为是自身出了问题,命令太卜为自己卜卦,太卜不敢言明,只好以胡亥自身斋戒不诚为托词。胡亥下令到上林苑斋戒,几天后就原形毕露,每天游玩射猎,还将误入苑中的人当场射死。胡亥派人指责赵高关东盗贼之事,赵高惶恐决定先下手为强,指使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上奏弹劾有人射杀无辜之人丢入苑中。赵高便趁此机会以射杀无辜之人会遭报应为由,请求胡亥去行宫避灾。

赵高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阎乐谋划政变,派赵成担任内应,假说宫中有变,从而引阎乐派士兵直接到望夷宫。阎乐率领官兵一众人绑了胡亥的卫令和仆射,并直接冲进了望夷宫,大声痛骂胡亥的残暴罪行。胡亥不想死,提出条件想做转圜,阎乐不同意,胡亥无奈之下自杀而亡。

人物评价

胡亥作为一位帝王,无疑是不合格的。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提到,胡亥软弱无能,自己作威作福,由赵高执政专权,受到赵高胁迫也不敢直言。最终发生望夷宫之变,导致灭族之祸。南北朝隋唐的政治家虞世南在《帝王略论》评价:“胡亥,才不如秦政;赵高,智不及李斯,以暗主而御奸臣,遵始皇贪暴之迹,三载而亡,已为晚矣。”三国时期的政论家曹冏也认为,胡亥年少时教养浅薄,长大后继承父亲大业,不能改制易法,也没有宠爱信任的兄弟。于是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向赵高求策,还将自己幽于深宫,把朝政托付给谗贼,自己死在望夷宫,最后只能以黔首之礼下葬。

胡亥在位期间,征用大量民力修建阿殿,令百姓苦不堪言。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贾谊新书》中对胡亥修建阿房宫一事表示谴责,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而君主却对百姓穷困不加以体恤,致使奸险欺诈之事纷起,官员沆一气,上下欺瞒,无辜受刑之人众多,天下百姓陷入苦难之中。

唐朝众多诗人、历史大家均对胡亥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诗人胡曾曾作诗谴责胡亥:“一朝阎乐统群凶,二世朝廷扫地空。惟有渭川流不尽,至今犹绕望夷宫。”诗人周昙也以“胡亥”为题作诗一首,“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问安危。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来表现胡亥的昏庸无道。在《史记索隐》也记载了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对胡亥的评价,说秦二世矫诏即位,与奸臣赵高相谋。因指鹿为马事件被诈望夷宫,做梦噬虎事件遭受灾难。

相关人物

家庭成员

曾祖父父母:秦孝文王夏太后

祖父母:秦庄襄王赵姬

父亲:秦始皇

兄弟: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等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文臣武将

丞相李斯(左丞相)、冯去疾(右丞相)、李斯

武将蒙恬蒙毅冯劫章邯涉间王离

(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争议

胡亥是不是赵高的傀儡

一部分人认为胡亥是赵高的傀儡,从《史记》中可以看出,胡亥对赵高很是信任,基本上言听计从。也有一部分认为胡亥不是赵高的傀儡,因为胡亥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在镇压大泽乡起义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才干,李斯、赵高等均对他有较高的评价。

胡亥即位年龄

对胡亥即位年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二十一岁即位,这种说法影响甚广,马非百王蘧常均支持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时十二岁即位,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可考,英国崔瑞德认为是司马迁司马迁笔误。

史籍记载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倾危,社稷不血食。”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资治通鉴卷七》: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

(注:以上为有关 胡亥 的部分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秦二世胡亥陵寝墓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在望夷宫被宰相赵高逼迫自杀,后以黔首之礼被葬于杜县以南的宜春苑,也就是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曲江池村南岸,俗称“秦二世陵”。

秦二世陵墓呈半圆形,现封土堆直径25米,高5米,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与其他帝陵相比过于简陋。陵墓旁还有一口“反思钟”,钟上刻有“钟警百代,史鉴千秋”八个大字。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胡亥墓地建成的,也是曲江新区六大遗址公园之一,记录了秦朝的衰败历程。遗址公园以古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展示秦文化为主题,以秦风园林为基调,构建“秋声寒苑”“阙望南山”“指鹿为马”“秦风拾忆”等主题文化景观。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02-07

..2023-02-09

..2023-02-09

“1号讲解员”走进曲江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看大秦帝国如何衰败.今日头条.2023-02-04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23-02-09

《秦始皇》.猫眼.2023-02-08

《西楚霸王》.猫眼.2023-02-08

《秦颂》.猫眼.2023-02-09

《楚汉骄雄.猫眼.2023-02-08

《神话》.猫眼.2023-02-08

《楚汉风云》.猫眼.2023-02-08

《大秦直道》.猫眼.2023-02-08

《神话》.猫眼.2023-02-08

《楚汉传奇》.猫眼.2023-02-08

《王的女人》.猫眼.2023-02-08

《楚汉争雄》.猫眼.2023-02-08

《秦时明月》.猫眼.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