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中药名,别名楙、木瓜实贴梗海棠秋木瓜、酸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属 speciose(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其主产于中国的四川省、湖北、安徽、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陕西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地。

木瓜药材呈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长为4~9cm,宽为2~5cm,厚为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木瓜饮片呈类月牙形薄片。外表紫红色或棕红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切面棕红色。气微清香,味酸。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胃经。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着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胃酸过多者慎用。

来源

药物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属 speciose(Sweet)Nakai。

药用部位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产地

木瓜主产于中国的四川省、湖北、安徽、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陕西省山东省云南省等地。以安徽宣城、湖北资丘和淳安县所产质量最好。四川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炮制方法

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性状

药材

木瓜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长为4~9cm,宽为2~5cm,厚为1~2.5cm。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

饮片

木瓜饮片呈类月牙形薄片。外表紫红色或棕红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切面棕红色。气微清香,味酸。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

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着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

切片,生用。煎服,10-15g。

应用

配伍应用

1.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木瓜味酸入肝舒筋,性温气香而能化湿,湿化筋舒则痹痛、拘挛可除。治疗痹证湿胜,筋骨酸痛,关节不利,可配独活、五加皮等以祛风除湿。若痹证肾虚而见腰膝缓弱、步履艰难等症,可与补肾强腰之肉苁蓉牛膝骨黄涯等配伍;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可配乳香、没药、地黄同用,如《普济本事方》木瓜煎。平时亦可单用木瓜浸酒常饮,以巩固疗效。

2.用于吐泻转筋。木瓜可宜化中焦湿浊,而使吐泻自除;并可缓急舒筋,使吐利过多而致的转筋挛急得以缓解,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对湿浊伤中,脾胃不和之吐泻转筋,常以本品为主,随寒热不同进行配伍。偏寒者、常配吴茱萸茴香等以温中化湿舒筋,方如《涸方》木瓜汤;偏热者,又可配蚕砂、黄连枝子等清熱利湿舒筋,方如《霍乱论》中蚕矢汤。本品长于舒筋,对其他原因引起的筋脉拘挛、转筋腿痛均可随证加用。

3.用于脚气水肿。木瓜亦治寒湿脚气,足胫肿痛,每与吴茱萸同用,如《朱氏集验方》鸡鸣散。寒湿较重或脚气冲心,闷胀喘急若又可加紫苏、槟榔等散之品共用,以加强散寒化湿作用。

方剂举例

1.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客搏,手足腰膝不能举动:木瓜一枚,去皮脐,开窍,填吴茱萸一两,去枝杖,布线系定,蒸熟,细研、入青盐半两,研令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食前。(《杨氏家藏方木瓜丸

2.治腰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烂,研作浆粥样,用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热裹便瘥。煮木瓜时,入一半酒同煮之。(《食疗本草》)

3.治腰痛,补益壮筋骨:牛膝二两(温酒浸,切,焙),木瓜一枚(去顶、瓤,入野艾蒿一两蒸熟),巴戟(去心)、茴香(炒)、五香各一两,肉桂半两(去皮)。上为细末,入熟木瓜并艾叶同杵千下,如硬,更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御药院方》木瓜丸)

4.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宣州木瓜(取盖去瓤)二个,没药(研)二两,乳香(研)一分。上二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合了,竹签定之,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黄酒化下(地黄汁半盏,无灰上酝二盏和之,用八分一盏热暖化膏)。(《普济本事方》木瓜煎)

5.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麻木:木瓜泡酒服,每次一小盅,日服二次。(《天津中草药》)

6.治吐泻转筋:①木瓜一枚(大者,四破),陈仓米一合。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时时温一合服之。(《太平圣惠方》)②木瓜汁一盏,木香末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③自制木瓜干一两,吴茱萸(汤七次)半两,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钱。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紫苏十叶,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木瓜汤)

7.止吐: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花(末)、槟榔(末)各一字。上同研,面糊丸,如小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无时服。(《小儿药证直诀木瓜丸

8.治泻不止:米豆子二两,木瓜、千姜、甘草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不以时。(《鸡峰普济方》木瓜汤)

9.治痢赤白:木瓜、车前罂粟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普济方》木瓜散)

10.治一切脚气,腿膝疼痛:花木瓜一个(切下顶作盖,去瓤),附子一只(炮去皮,晒,为细末)。上将附子末安在木瓜内,再以熟艾实之,将顶盖之,用竹签签定,复以麻线缚之。用米醋不拘多少,于瓷器内煮烂,石器中烂研为膏,即用二三只碗,以匙摊于碗内,自看厚薄得所,连碗覆于焙笼上慢火焙,时时以手换,如不沾手,以匙抄转,依前摊开,勿令面上焦干,恐成块子,如此数次,看干湿得所,方可为丸。空心用温酒送下三、五十丸。(《魏氏家藏方木瓜丸

11.治湿脚气,上攻心胸,壅闷痰逆:木瓜一两(干者),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一两(去芦根),肉桂半两,丁香半两,槟榔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太平圣惠方》木瓜丸)

12.治脚气湿热:木瓜、薏仁各15g。白术、茯苓各9g、黄柏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13.治脐下绞痛:木瓜一二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顿服之。(《孟诜方》)

14.治胸腹胀满:干木瓜、姜黄、陈橘皮、黑牵牛蓬莪术青萝卜各一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五十丸,食后、临卧用陈橘皮汤送下。(《鸡峰普济方》木瓜分气丸)

15.治积年气块,脐腹疼痛:木瓜一两(三枚),硇砂二两(以醋一盏,化去夹石)。上件木瓜切开头,去瓤子,纳硇砂、醋入其间,却以瓷碗盛,于日中晒,以木瓜烂为度,却研;更用米醋五升,煎上件药如稀汤,以一瓷瓶子盛,密盖,要时,旋以附子末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以热酒化一丸服之。(《太平圣惠方木瓜丸

16.治痰饮胸膈痞塞,此药下痰:木瓜一枚(切下顶,去瓤,作罐用),生白矾、半夏曲等分为细末,填木瓜内,却用原顶盖定,麻缕扎缚,于饭甑上炊二次,烂研,以宿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姜汤下。(《证治准绳》搜饮丸)

17.治霉疮结毒:木瓜一味研末,日以土茯苓下三钱。(《随息居饮食谱》)

18.治翻花痔:干木瓜为末,鲜鱼身上涎调敷,以纸搭之。(《古今医统》)

19.治荨麻疹:木瓜18g,水煎、分二次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1.脚癣:取木瓜、甘草各等份(一般各250~500克),置盆中,加水1500~2000年毫升,浸泡1小时后,将患足浸入药液中约2小时,然后晾干。用同一份药液,每天按时浸泡1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

2.小儿尿失禁:木瓜30克,研成粗末,装于4层纱布口罩内;或以木瓜粗末,装入一小布袋中。用法:每天傍晚让患儿将木瓜口罩戴2小时左右;或以木瓜小布袋放于枕边,让其睡眠时嗅闻.一般1周有效。

3.跟骨骨刺、跟骨外伤疼痛:制川乌30克,制草乌30克,木瓜30克,红花30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待药液温后浸洗患处,每日2次,每日1剂。

风险禁忌

胃酸过多者慎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木瓜主要含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3-O-乙酰熊果酸,白桦脂酸有机酸类成分:DL-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4-甲氧基苯甲酸,3-苯基丙烯酸琥珀酸,苯甲酸等。

中国药典规定该药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药理毒理

该药有镇痛、抗炎药、保肝、抗肿瘤、松弛胃肠道平滑肌及抑菌等作用。

1.抗炎、镇痛作用:木瓜醇提物1g/kg腹腔注射给药或木瓜提取物灌胃给药,对热板法和扭体法小鼠致痛模型有镇痛作用。木瓜提取物灌胃给药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制大鼠肉芽肿胀度。木瓜中的木瓜总苷灌胃,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异常升高的全血浆黏度、红细胞的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且延长模型大鼠凝血时间;对大鼠卡拉胶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并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木瓜中的成分原儿茶酸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多酚透明质酸酶以及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抑制作用。木瓜总苷60mg/kg灌胃,连续给药10天,可降低接触性超敏反应(CHS)小鼠肿胀度、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过度增殖。

3.保肝作用:贴梗海棠醇提物4g/kg灌胃有一定的护肝降酶作用。木瓜醇提物1.5、3.6g/kg灌胃给药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匀浆中SOD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表明木瓜醇提物具有保肝作用。

4.抗肿瘤作用:木瓜黄酮对S180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PD-LI)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体内淋巴细胞浸润有明显增强作用,表明木瓜总黄酮具有抗肿瘤作用。

5.其他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木瓜粉能够通过清除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产生的大量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缺氧对细胞损伤的程度,调节细胞的代谢状态,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贴梗海棠总黄酮有松弛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木瓜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肠道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混合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山阴兰亭尤多。彼人以为良果,最疗转筋。”

2.《蜀本草》:“其树枝状如奈,花作房,子形似栝楼,久干甚香。”

3.《本草图经》:“宜州人种莳尤谨,遍满山谷,始实成则镞纸花薄其上,夜露日曝,渐而变红,花文如生,本州岛以充土贡焉。”

4.《炮炙论》:“木瓜皮薄,微赤黄,香而甘酸不涩,调荣卫,助谷气。向里子头尖一面方,食之益人。若和圆子,色微黄,蒂粗,子小圆,味涩,微咸,伤人气。蔓子,颗小,亦似木瓜,味绝涩,不堪用。土伏子,似木瓜,味绝涩,子如大样黑芝麻,又苦涩不堪用,若饵之、令人目涩多赤,筋痛。”

5.《本草衍义》:”今人多取西京大木瓜为佳,其味和美,至熟止青白色,入药绝有功。胜、宣城市者味淡。”

6.《纲目》:“木瓜可种可接,可以枝压。其叶光而厚,其实如西葫芦而有鼻,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瓜海棠,似木瓜而无鼻。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摣及和圆子也。鼻乃花脱处,非脐蒂也。木瓜性脆,可蜜渍之为果,去子蒸烂,捣泥入蜜与姜作煎,冬月饮尤佳。木桃、木李性坚,可蜜煎及作糕食之。木瓜烧灰散池中,可以毒鱼,说出淮南万毕术。”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基原信息

贴梗海棠

形态特征

贴梗海棠属落叶灌木,高达2m,枝条直立开展,有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近于无毛或在鳞片边缘具短柔毛,紫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9cm,宽1.5-5cm,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有尖锐锯齿,齿尖开展,无毛或在萌蘖上沿下面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稀卵形,长5-10mm,宽12-20mm,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长约3mm或近于无柄;花直径3-5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直立,半圆形稀卵形,长3-4mm。宽4-5mm,长约萼筒之半,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及黄褐色睫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15mm,宽8-13mm,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柱头头状,有不显明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cm,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显明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

花期

贴梗海棠的花期为3-5月。

果期

贴梗海棠的果期为9-10月。

物种分布

贴梗海棠分布于中国的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东省。缅甸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

贴梗海棠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中国南方较温暖的地区均可栽种。

参考资料

贴梗海棠.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24

木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2025-03-24

贴梗海棠.植物智.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