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脚蛇,科动物蛇(学名:Agkistrodon halys)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土脚蛇栖息于平原、丘陵、低山区域或田野溪沟边乱石堆下或草丛中;夏秋两季分散活动,天气闷热的夜间活动频繁。土脚蛇全长60cm左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略呈星状;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
土脚蛇可作药用,有祛风,通络生骨胶囊,止痛,解毒之功效。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麻风病,淋巴结结核,疮,猪疥螨病,痔疾,肿瘤。
物种简介
土脚蛇,又名土虺蛇、土蛇。常见灰鼠蛇一种,小型蝰蛇,小型蝮蛇。
另称:短尾蝮、土屁股、短尾蝮、七寸子、土公公、灰链鞭、土蝮蛇(洋县)、土夫蛇(四川东北)、土公蛇(皖北)、土巴蛇(皖南)、土公蛇、烂肚蛇、土地跑(江西)、反鼻蛇、短尾蝮、虺蛇、狗屎塔、狗屎蝮、草上飞、土公蛇、烂塔蛇、灰链鞭、得地灰扑(浙江)、土虺蛇(上海)、白花七步倒(江苏)、土蛇等。
土脚蛇俗称极多,在各地均有不同叫法,通常指短尾蝮,也指黑眉蝮蛇,或中国灰蝮蛇。另部分中介蝮蛇也在其内,如陕西省、山西省地区。该蛇通有特征:头略呈三角形,背呈褐色、暗褐色(背色在灰褐色至暗褐色之内,部分呈灰红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呈规则性豹花斑纹,全长约60-70厘米,主要为褐色花斑蛇。
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短尾蝮多分布于平原地带,岩栖蝮分布于山西、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等内蒙古高原区域,黑眉蝮蛇分布于山东省、辽宁省等东北地区区域。
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树丛、田边和路旁篷丛等接近水源的地方。
有毒,多数为重度毒性,能引起浮肿及剧烈炎症,时间稍长可致。少数为剧毒,救治不及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如:黑眉蝮蛇、中介蝮蛇、及部分短尾蝮。
生长繁殖
为卵胎生。胚胎是在雌蛇的体内发育成长的,小蛇出生之后就能够独立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殖方式能够使小蛇得到最好的保护,所以成活率非常高。每年的5~9月是土脚蛇的繁殖期,每一条雌性蛇可以产下2~8条小蛇。刚出生的小蛇体长在14~19厘米,体重为21~32克。小蛇在进入冬眠之前会脱皮1~2次。
功用价值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麻风病,瘰疬,疮疖,疥癣,痔疾,肿瘤。
注意事项
阴虚血亏者慎服,孕妇禁服。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对免疫功效的影响:能刺激脾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效。
3、其他作用,有清除自由基和延缓衰老作用,还可能有降血脂作用。
4、镇痛作用。
参考资料
土脚蛇解释和意思---词语.在线汉语字典.2021-06-08
功效作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08-28
Agkistrodon halys 蝮蛇.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