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拉丁学名:亚洲蝮属 saxatilis),是蝰科亚洲蝮属的动物,是中国北方毒性最强的蝮蛇,其毒素以混合毒素为主,能以多种方式影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功能。别名中介蝮、黑眉蝮、乌苏里蝮、狗屎堆、大花蛇。其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其常栖息于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亦见于林地边缘、溪流沿岸、漂浮来的和被风刮倒的树木与枝条间。

岩栖蝮雄性全长518~748mm,雌性全长528~635mm。体躯粗壮,头三角形,上颌骨具管牙,有颊窝,背腹较厚而不扁,尾短。背面黄褐色或砂黄色,有多数宽大的暗褐色或近黑褐色横纹,横纹前后缘及背脊部色深,中央色较浅;腹面黄白色或灰黑色,无明显斑纹;尾末黑色。头背鳞片密布黑褐色点,有的地方密集,形成不规则斑纹;贯穿眼前后的黑色“眉”纹较宽,上下缘均不镶浅色边;黑眉下方的上唇部灰白色,不均匀地散以黑褐细点;头腹灰白或黄白色,不均匀地散以灰褐色细点。

岩栖蝮不太活动,常蜷卧数小时不动,故有“狗屎堆”之称。9月下旬开始入蛰,次年5月上旬开始出蛰。其主要以鼠为食。岩栖蝮的繁殖方式为卵胎生,5月下旬有逐偶现象,9月产5~8仔。2011年,岩栖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名称由来

岩栖蝮的典型栖息地是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故命名为saxatilis(岩栖)。又因岩栖蝮的头背鳞片密布黑褐色点,有的地方密集,形成不规则斑纹;贯穿眼前后的黑色“眉”纹较宽,上下缘均不镶浅色边,故曾被叫做黑眉蝮。

分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静耸等研究者研究,东北地区分布的岩栖蝮(亚洲蝮属 saxatilis)曾被称为黑眉蝮(眼后宽阔的黑褐色条纹是其显著特征),已被确认为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的次订同物异名。但是,“中介蝮”在中国是被命名为分布于华北、西北的Gloydius intermedius的中文名。

另外IUCN也认为,岩栖蝮(Gloydius saxatilis)与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为同物异名物种。

形态特征

岩栖蝮是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雄性全长518~748(平均644.2±58.9)mm,雌性全长528~635(平均582.2±34.5)mm。体躯粗壮,头三角形,上颌骨具管牙,有颊窝,鼻间鳞略似梯形,上唇鳞7,2-1-4式,少数为8(2-1-5)或6(2-1-3),第2枚不入颊窝,第3、4两枚最大,其后各枚较低矮,下唇鳞10~11枚,前3(4)枚切颌片,背腹较厚而不扁,尾短。背面黄褐色或砂黄色,有多数(29~44)宽大(占4~5枚鳞)的暗褐色或近黑褐色横纹,横纹前后缘及背脊部色深,中央色较浅;腹面黄白色或灰黑色,无明显斑纹;尾末黑色。头背鳞片密布黑褐色点,有的地方密集,形成不规则斑纹;贯穿眼前后的黑色“眉”纹较宽,上下缘均不镶浅色边;黑眉下方的上唇部灰白色,不均匀地散以黑褐细点;头腹灰白或黄白色,不均匀地散以灰褐色细点。

分布栖息

分布

岩栖蝮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山东省

栖息环境

岩栖蝮常栖息于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亦见于林地边缘、溪流沿岸、漂浮来的和被风刮倒的树木与枝条间。在中国辽宁多生活在山上部草丛中、乱石堆或石缝里、山沟树木下的石砬子中或沟坡的灌丛里,以阔叶林中为多,柞林中更多。

生活习性

岩栖蝮不太活动,常蜷卧数小时不动,故有“狗屎堆”之称。受惊时,体贴地放扁,尾急速抖动作响,而后迅即逃逸;在草丛中爬行甚快。9月下旬开始入蛰,次年5月上旬开始出蛰。其主要以鼠为食。

繁殖方式

岩栖蝮的繁殖方式为卵胎生。5月下旬有逐偶现象,9月产5~8仔,初生仔蛇(n=29)全长198~238(平均215.1±12.9)mm,背面具鲜明的暗褐色横斑,通达尾末。

毒性

岩栖亚洲蝮属是中国北方毒性最强的蝮蛇,其毒素以混合毒素为主,能以多种方式影响血液凝集和血小板功能。既含有血小板活化组分也含有血小板抑制组分、既含有出血毒素也含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组分——起抗血栓作用的纤溶酶。被咬伤的局部表现:有刺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患肢活动时疼痛加剧,并有水泡和血疱,甚至皮下淤血、瘀斑,患肢呈明显肿胀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可见胸闷心悸病、气急、头晕、呕吐、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窘迫、脉搏加快、少尿或者无尿、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亡阴、亡阳症候而死亡。

保护级别

2011年,岩栖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参考资料

中介蝮 Gloydius intermedius.inaturalist.2025-07-28

Central Asian Pitviper.animalinformation.2025-07-31

Central Asian Pit Viper.iucnredlist.2025-07-28

Gloydius saxatilis.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7-23

岩栖蝮.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5-07-23

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2025-07-23

岩栖蝮 Gloydius saxatilis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5-07-23

这种“泥藻小蛇”,竟是开启中国蛇研究的“钥匙”.中国科学院.2025-07-31

中介蝮 Gloydius intermedius.inaturalist.2025-07-28

岩栖蝮 Gloydius saxatilis (Emelianov,1937).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