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胸佛法僧(拉丁学名:Coracias caudatus),是佛法僧科佛法僧属的一种鸟类。其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包括卢旺达、索马里、南非等20个国家,喜栖息于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
紫胸佛法僧平均体长约36-38厘米(含尾羽),翼展50厘米,体重104至135克。其喙部粗壮且宽阔,呈锥形结构,尾巴修长,多数呈方形。体色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胸部呈现鲜明的紫色,雄鸟与雌鸟羽色相近,难以仅凭外观区分性别。紫胸佛法僧通常独居或成对活动。其食谱广泛,主要包括昆虫、蜥蜴、蜘蛛、小型哺乳动物以及益鸟。在繁殖方面,紫胸佛法僧会选择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有时也会利用喜鹊等其他鸟类的旧巢进行繁殖。每次产卵数量为2至4枚,双亲会共同参与孵化过程。在繁殖期间,紫胸佛法僧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其中雄鸟会通过从高处俯冲并发出尖锐叫声的方式来宣示领地或保护巢穴。
紫胸佛法僧有大约8种颜色,因其羽毛色彩丰富而成为肯尼亚的国鸟。这些颜色代表肯尼亚境内的多种部落,也象征其境内丰富的生态多样性。2024年,紫胸佛法僧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LC)物种。
亚种分化
紫胸佛法僧共有两个亚种:
1.紫胸佛法僧-指名亚种,学名:Coracias caudatus caudatus,主要分布于从安哥拉向东至乌干达和肯尼亚中部和东部,向南至纳米比亚和南非北部和东部。
2.紫胸佛法僧-索马里亚种,学名:Coracias caudatus lorti,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至肯尼亚东北部。
形态特征
紫胸佛法僧为中等攀禽,雌雄外观相似,雄性体型稍大。其体型与乌鸦相近,平均体长约36cm-38cm(含尾羽),翼展50cm,体重104至135克。
头部三色分布:脸部和下巴白色,头顶和颈部淡蓝绿色(也有个体头顶至背部呈橄榄色),脸颊栗色或和耳羽同为淡紫色至红褐色。它们的喙部粗壮且宽阔,呈锥形结构,尾巴修长,多数呈现方形。在羽色方面,紫胸佛法僧以蓝色和绿色为主,且雄鸟与雌鸟的羽色相近,难以仅凭外观区分性别。
紫胸佛法僧成鸟最显著的特征是外侧尾羽形成延伸尾巴的长条状饰物。尾巴细长、长度适中,外侧尾羽细长呈黑色。背部和肩羽呈棕色,翼肩、飞羽外侧羽片和臀部为紫色,初级飞羽及其覆羽基部呈浅绿蓝色,下体呈绿蓝色,下巴白色并逐渐过渡到胸部浓郁淡紫色。
紫胸佛法僧在飞行时,羽毛、翅膀呈现从青色到靛蓝色再到宝蓝色的渐变,另外整个背部(包括背部、腹部和尾部)均呈蓝色。栖息时,棕褐色披肩和肩羽(后视)、紫色胸部(前视)因色彩遮蔽不太显眼。幼鸟外形与成鸟相似,但颜色暗淡且没有尾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紫胸佛法僧分布范围广泛,遍及东非和南部非洲,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西北部的红海沿岸一直延伸到安哥拉海岸和南非北部。具体涵盖的国家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厄立特里亚、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纳米比亚、阿曼、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等。
栖息环境
紫胸佛法僧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紫胸佛法僧主要栖息于树木稀疏的相思树林、起伏的灌木丛生的猎场、河岸地区和耕地中。同时,其栖息范围不仅涵盖了大片的原始森林,也延伸至人类居住区附近的园林和田野。此外,紫胸佛法僧在不同介质的空间中均有活动,包括水面、地下土穴、陆地表面以及空中,显示出其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生活习性
食性
紫胸佛法僧会栖息在枯树上,环顾四周寻找猎物。它们的一个典型习性是捕食逃离森林火灾的动物。紫胸佛法僧主要以大型节肢动物门为食,大多是昆虫,如直翅亚目、甲虫、蚁狮,但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小型两栖纲,偶尔也吃小型鸟类。作为伏击型捕食者,它们会栖息在可以俯瞰周围地面和植被的位置,观察任何动静。它们会在栖木上停留长达一个小时,直到放弃等待猎物出现。一旦发现合适的猎物,它们便会俯冲而下,通常会落在猎物旁边,抓住猎物后再飞到相对安全的栖木上。到达栖木后,它们会将猎物在树枝上敲打,确保其死亡,然后翻转吞食。
筑巢
紫胸佛法僧通常会选择在枯树(如猴面包树)或岩洞中,使用草料筑造扁平形状的巢穴;此外,它们也会利用啄木鸟科或翠鸟科啄出的天然树洞作为巢址,有时甚至会直接占用喜鹊等其他鸟类的旧巢。紫胸佛法僧具有领地意识,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但多单独出现,会通过大声鸣叫表达对入侵者的不满并主动驱逐其他闯入其领地的物种。当蛇或其他捕食者进入佛法僧属的巢穴时,它们会呕吐并分泌一种橙色的、气味难闻的液体,以此发出恐惧信号。当亲鸟返回巢穴时,它们会闻到这种气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接近巢穴时格外小心。
繁殖
紫胸佛法僧在繁殖期展现出独特且复杂的行为模式:求偶阶段,它们会通过一系列精心编排的动作吸引配偶,包括短距离飞行后迅速折返、面对面升空至约十米后合拢翅膀垂直下落,下落中快速拍翅盘旋,随后再次攀升并转身;当双方情绪高涨时,配偶间还会通过模拟战斗增进亲密关系,共同构成其独特的求偶仪式。筑巢时,它们通常选择离地2至8米的树洞,也会利用天然洞穴、岩洞,甚至抢占其他鸟类(如喜鹊)的旧巢;雌鸟产下2至4枚卵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孵化17至25天;早成雏破壳后需在巢中停留约19天,离巢后仍需依赖父母提供食物并学习生存技能约20天才能独立生活。此外,繁殖期间的紫胸佛法僧攻击性显著增强,雄鸟常通过高空俯冲并发出尖锐叫声来宣示领地或保护巢穴。
保护级别
2024年,紫胸佛法僧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LC)物种。
文化交流
紫胸佛法僧是肯尼亚共和国(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Kenya;英语:Republic of Kenya)的国鸟。紫胸佛法僧是肯尼亚的象征,在当地斯瓦西里语中被称作”Kambu“。紫胸佛法僧的羽毛颜色丰富艳丽,大约有8种颜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绿松石色、深蓝色、红棕色和淡紫色,这些颜色代表肯尼亚境内的多种不同的部落,也象征其境内丰富的生态多样性。
参考资料
Lilac-breasted Roller.Lilac-breasted Roller.2025-11-07
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1766.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1766.2025-11-03
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C 1766.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C 1766.2025-11-03
紫胸佛法僧.datazone.birdlife.2025-11-03
Species 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1766 (Lilac-breasted roller).Species Coracias caudatus Linnaeus, 1766 (Lilac-breasted roller).2025-11-03
Coracias caudatus - Rollier à longs brins.oiseaux.2025-11-03
The Lilac-Breasted Roller: 5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Kenya’s National Bird.tsavotrust.2025-11-03
The Lilac-Breasted Roller: 5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Kenya’s National Bird.Tsavo Trust.2023-06-04
Lilac-breasted Roller Coracias caudatus.Lilac-breasted Roller Coracias caudatus.2025-11-03
紫胸佛法僧 / Coracias caudatus.dibird.2025-11-03
Lilac-breasted Roller Coracias caudatus.borc.2025-11-03
Lilac Breasted Roller.Lilac Breasted Roller.2025-11-03
The Rainbow Bird: The Lilac-breasted roller.The Rainbow Bird: The Lilac-breasted roller.2025-11-03
Coracias caudatus (Lilac-breasted roller) .Coracias caudatus (Lilac-breasted roller) .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