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英语:红色 Sea,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أحمر‎)是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陆间海域,被视为印度洋的一部分。红海呈狭长型,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从苏伊士湾至曼德海峡长约2250千米,宽145~306千米,面积45万平方千米,181-182平均深度558米。68沿岸国家包括埃及、约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门、苏丹、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

红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洋,其形成于3800万年前,被认为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由非洲-阿拉伯大陆早渐新世解体所形成,其演变过程与阿法尔地幔柱活动、新特提斯洋闭合等密切相关。目前,红海两岸还在继续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红海气候干旱,两岸沙漠广布;降水量少,蒸发量高,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拥有世界上3.8%的珊瑚礁,两岸宽阔大陆架是1000多种无脊椎动物栖息地,至少繁衍生息着1200种鱼类。北部海域有1500多种海洋生物;南部海域生活着1400种鱼类,其中1/6为当地独有品种。345红海海域内自然保护区有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法拉桑群岛海洋保护区、桑加奈卜海洋国家公园和敦戈奈卜湾-姆卡瓦岛海洋国家公园等。

红海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西北经苏伊士运河通地中海达大西洋,东南经曼德海峡亚丁湾入印度洋,是印度洋北部与大西洋之间的捷径。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建立了通往位于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蓬特航线。《出埃及记》中也提到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穿越红海的故事。19世纪苏伊士运河建成,苏伊士-红海成为亚欧间最短贸易路线和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物运输通道之一,每天往来商船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其中包括30%的集装箱运输和10%的石油海运。全球有约1/5的石油经过曼德海峡。同时,红海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三个电缆交汇点之一,约17%的互联网流量通过红海水下通信电缆传输。

红海沿岸重要城市有苏伊士、亚喀巴埃拉特港口吉达延布荷台达等。红海水质较好,是世界潜水胜地之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有沙姆沙伊赫、古尔代盖、达哈布、埃拉特、吉达和法拉桑群岛等。

命名

红海是希腊语“红色海洋(Erythra Thalassa)”的直译,现已无从考证人们称其为红海的原因。其名称说法有五、六种之多,主要的说法有四种,其中第一种说法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红海因浮游于海面的微生物群和死后呈红褐色的海藻,使海水呈现红色,故名。

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有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岩壁在阳光的映照下,使海上和岸上红光闪闪,所以人们称这片海域为红海。

红海附近沙漠较多,常常吹刮热风,红色的砂粒弥漫天空,落入海中,把海水“染”红了。

红海即是“南方的海”的意思。“红”在当地方言中表示南方,以呼应北方的黑海。

成因

红海是一个年轻的海洋盆地,形成于3800万年前,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冈瓦纳古大陆自晚三叠世开始分离解体过程中所形成的众多裂谷系中最晚的一个,由非洲-阿拉伯大陆早渐新世解体形成。红海裂谷形成的主要动力包括阿法尔(Afar)地幔柱活动、阿拉伯东北部火山岛弧向新特提斯洋俯冲以及印度板块的拖动。从大陆裂谷发育到海洋海底分散,红海发育经历了裂谷前火山作用(3100万~2900万年前)、大陆张裂(2900万~1300万年前)和洋底扩张(\u003c1300万年前)三个主要阶段,并形成一系列烃源岩和构造圈闭。

裂谷前火山作用

裂谷前火山作用发生在距今3100万~2900万年前。3100万年前后,阿法尔地幔柱开始在埃塞俄比亚(Ethiopian)、苏丹东北部和也门西南部等地上涌,形成面积达6×105平方千米的埃塞俄比亚大火成岩省,或称非洲-阿拉伯大火成岩省。约3000万年前,红海地区的大陆张裂开始;以阿法尔三联点为中心的东非大裂谷、红海和亚丁湾(Gulf of Aden)三支裂谷均发生张裂作用。

大陆张裂期

红海大陆张裂发生在2900万~1300万年前。至渐新世晚期,红海盆地主体开始发育。2500万年前,红海裂谷作用开始;2400万~2300万年前,整个红海周边地区出现以玄武质岩墙、层状辉长岩花岗石体为主的火山作用,大陆张裂作用距离达200千米左右。最初,红海裂谷以平均每年1厘米的速度扩张;126约2200万年前,红海开始快速扩张。在扩张过程中,由于板块相互运动,红海裂谷性质发生一定改变。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阿拉伯半岛与非洲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地壳张裂,两个大陆分离并发生逆时针旋转。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为红海雏形。随着海底的持续扩张,熔岩上涌至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被逐渐推向两侧。之后,强烈蒸发作用令海水慢慢干涸,巨厚的蒸发岩被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红海主海槽。

洋底扩张期

1400万~1200万年前,左行走滑的亚喀巴-黎凡特(Aqaba-Levant)断层开始活动,阿拉伯半岛顺亚喀巴-黎凡特断层的走滑与非洲分离;约1300万年前,沿红海裂谷全长度范围自南向北的海底渐次扩张开始。伴随阿拉伯板块北东向漂移,红海全域进入洋底扩张,其南北部洋底扩张同时开始,但南部扩张速度较北部快,其速度为13毫米/年,而北部扩张速度为8毫米/年;所形成的南部洋壳宽约170千米,北部洋壳宽100千米;南部扩张方向为N45°E,北部为N15°E。约5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两个板块继续分裂,红海区域以平均每年2~2.2厘米的速度扩张。126约300万年前,红海沉积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海水再次进入,其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沿轴海槽发生缓慢地海底扩张。到目前为止,红海两岸还在继续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向外扩张。以此推算,几亿年后,红海可能发展成为像大西洋一样的浩瀚大洋。

位置境域

红海地处印度洋西北部,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纬度范围约12.5°~28°N。红海北端以西奈半岛为界,南部通过曼德海峡(Bab-el-Mandeb)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红海为亚非两大洲,是一个半封闭的NNW-SSE走向狭长海域,全长2250千米,宽145~306千米,平均宽290千米,最宽处355千米,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是连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重要通道。

红海沿岸分布有埃及(Egypt)、约旦(Jordan)、以色列(Israel)、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也门(Yemen)、苏丹(Sudan)、厄立特里亚(Eritrea)和吉布提(Djibouti)等8个国家。

水文

水温

红海是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洋。夏季表层海水温度为27℃~32℃,冬季为19℃~26℃。表层水温由北向南增高,由西向东减低。南部表层水温9月张健初32.2℃,为红海水温最高记录。红海中部沙特段海水温度长期保持在25°C~35°C。

红海水深200米以上,随水深增加水温大幅度下降;水深200~700米处,水温下降幅度减小;水深700米~2000多米,水温稳定在21.5℃。红海海底深处存在着大面积“热洞”。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裂隙涌到海底,岩浆加热了周围的岩石和海水,出现了深层海水的水温比表层还高的奇特现象。当深水中温度略高于表层水时常发生“冬季对流混合”,即北部表层温水沿着轴线向南流动并向海底流去,在深水层扩散。

盐度

红海是地球上最咸的水域之一。海域降水量少,蒸发率高,平均盐度为41‰。红海海水盐度从海面向海底逐渐增加,表层盐度从北向南减低。北部苏伊士湾盐度40‰,其中最高盐度可达43‰,是世界海洋中最高盐度;南端盐度为36‰,其中丕林岛以南海域测得26.5‰,为最低盐度。海槽中部裂隙深处的“热洞”区,盐度可达74‰~310‰,苏伊士湾中部的阿特兰提斯(Atlantis)第二深渊盐度高达280‰。

海流

红海两岸无常年河水注入,以亚丁湾流入的海流为主要补充水源。红海南部和亚丁湾-印度洋的海水交换随每一季节中的盛行风变化而变化。夏季北风将红海表层海水经曼德海峡推入印度洋,印度洋海水从深水层向红海流去,漫过曼德海峡琼台礁后流入红海海底。表层海流流速约1节,南部可达2节。红海冬季形成两种海流,南下海流和北上海市流在北纬20°~22°地区相遇,表层海水汇集导致该地区海平面随之升高。冬季印度洋表层海水涌入红海,红海海水从海底流入印度洋。

红海北部和地中海的海水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交换。冬季,苏伊士湾海水上涨,流向地中海,形成由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注入地中海的表层海流;夏季则相反,但地中海海水流不到红海,而是流到大、小苦湖就被阻挡住,同时,进入运河南部后红海海水也被大小苦湖内的高盐度海水(47‰)推向陶菲克港(Port Tewfik)一带。

潮汐

红海潮汐多为半日潮,当南端高潮时,北端为低潮,南北两端大潮潮差分别为1米和0.6米。红海潮汐规律非常复杂。作为北半球一个封闭水域受月球影响,其自身的潮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印度洋内的潮波通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从南向北扩散到苏伊士湾后改变方向,此三者互相冲突导致红海内各海域潮汐时间和潮差有所不同;同时,一些海区海水水位不升不降,无潮汐垂直运动现象,只有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潮流。

水质

红海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远离海岸的海水颜色呈浅蓝色;邻近海岸的海水呈浅蓝偏白色;珊瑚堤处水无颜色,有时接近白色。红海海水每20年完全更新一次。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红海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兼有季风气候特征。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气候干热,雨量稀少,尘埃弥漫,夏季气候炎热,冬季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气候宜人。2月平均气温18~26℃,8月平均气温28~32℃。其中,苏丹红海沿岸每年6~10月中旬气温为36~47℃,夏季高达50~55℃;厄立特里亚红海沿岸3~10月白天气温可达40℃以上。

红海年均降水量100~200毫米,其中,北部25毫米,南部200毫米。年均蒸发量2100毫米。北部的埃及沿岸年降雨量不超过8毫米;中南部的吉达苏丹港丕林岛(Perim Island)降雨量为80~100毫米。

红海常年盛行北风和东北风,南部冬季多南风和东南风。每年两次季风分别来自东南方和东北方。古埃及境内红海水域盛行北风,10~次年4月多南风;北纬20°以南地区风向不定,随季风风向而变化,该地区5~9月为西北风,冬季多东南风

红海海域夏季常有尘埃和沙暴,沙暴发生时能见度仅几十米,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风暴有时持续24HRS。每年4~5月间,低气压从埃及北部经过,燥热的南风不断从撒哈拉沙漠地带刮来飞沙走石。埃及五旬风经常袭击苏伊士湾地区至22°N一带。

地质

构造

红海是东非大裂谷东支的向北延伸部分,中央为宽约20千米的海槽,海槽与两侧海岸线相互平行,相距约177千米。红海盆地裂谷和胚胎海盆从东非延伸至黎凡特地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新生裂谷盆地之一。按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红海-亚丁湾是海洋雏形。红海裂谷代表威尔逊旋回(wilson cycle)幼年期,其南部与胚胎期的东非大裂谷及幼年期的亚丁湾紧密相连,北部与终年期的地中海相接,具独特构造位置。

红海山谷穿过阿拉伯-努比亚地块,其露头形成了红海沿岸崎岖的山脉。红海两岸悬崖为共轭扩张陆缘,呈向南开口喇叭型扩张。盆地洋壳全段连续分布,盆地东西向从海岸到洋县中学脊划分为滨海带、盐盆区和新生洋壳区。海底轴部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带连接起来。在1900~2000米深海底,红海中央裂谷北段转换断层与中央裂谷的交切部位存在众多胆巴池和多金属软泥沉淀区。盆地盐下构造主要圈闭类型为地堑、地垒和断背斜,油气藏类型为下生上储;盐上地层与盐层相互改造作用明显,主要发育滚动背斜、盐构造相关圈闭。

洋壳

红海海底扩张形成的洋壳,其南段已完全进入海底扩张阶段,北段尚处扩张初期,中段为过渡段。红海洋壳侵位由南向北传播,扩张整体呈南部宽、北部窄的喇叭口模式,海域范围内的洋壳宽度为103~174千米,在17°N附近最大,往南逐渐收窄。海底裂谷未见明显转换断层边界,地形中间深、南北两端浅,可分为北、中北、中南、南等四段,分别以24°N、20°N和17°N为界。北段从西奈半岛半岛默罕默德角至Onib-Hamisana缝合带,全长约500千米;中北段从Onib-Hamisana缝合带至Baraka缝合带,全长约460千米;中南段从Baraka缝合带至17°N附近的Farisan-Dahlak断裂带,全长约440千米;南段从17°N至曼德海峡,全长约600千米。其中南段具明显不同于其他段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洋脊在此处发生跃迁,跳过达纳基尔(Danakil)地块西移至Manda Hararo裂谷。

地层与岩石

红海地区在漫长的非洲古克拉通发育过程中接受多次来自南北方向的海侵,盆地南北两端沉积了一套前裂谷期地层。中新世中、晚期,南北通道关闭,海平面下降,导致蒸发岩快速沉积,全区内普遍沉积石盐石膏层。上新世后,沉积和构造由岩盐控制。盆地内盐层广泛分布,盐丘主要沿断层分布。滨海带盐层由蒸发岩与砂泥岩混杂,呈层状展布;盐盆区盐层为巨型盐丘或盐隆,蒸发岩含量相对较高。浅水区为碎屑岩带,盐层层状展布,厚度100~800米;深水区为盐丘,地层厚度1000~4500米。

红海盆地底部属海洋性硅镁层岩石。红海裂谷南段玄武岩显示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盆地生储盖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主力烃源岩为裂谷早期盐下组Rudeis组深海泥岩,其次为盐上zeit组下部三角洲泥岩。主要储层为碳酸盐岩砂岩。盐层段通常为岩盐夹粉砂岩、泥岩和白云岩等薄层的互层特征,单层岩盐厚度从几米到几十米。砂岩含盐沉积且储层致密坚硬,盐以胶结物形式沉淀其孔隙。

地貌

概述

红海东西两岸大致平行,多沙岸,部分为岩岸,沿岸有较宽广的大陆架,多岩岛和珊瑚礁,无河流流入。海岸线呈南北两端窄、中间宽的梭子型,平均宽度290千米。其中马萨瓦(Massawa)附近最宽,宽度为306千米,曼德海峡最窄,宽度仅26千米。北部岸线平直,近岸分布有珊瑚礁;南部岸线曲折多港湾。

红海北端大约在28°N附近被西奈半岛分成两个海湾。其中,东侧为亚喀巴湾,长189千米,宽19~27千米,两岸平原狭窄,海水很深,平均深1000米,最深达1828米;湾顶是约旦以色列在红海的唯一出海口市;湾口为蒂朗海峡(Straits of Tiran),峡中有蒂朗及塞纳菲尔(Sanafil Island)岛,形势险要,航行不便;西侧为苏伊士湾,长325千米,宽14~48千米,大部水深30~70米,是经苏伊士运河出入红海的要冲。

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由也门吉布提分守东西两侧,隔海相望。海峡地区形成许多起伏不平的小岛,其中最大的是丕林岛,海峡四周散布着许多突兀的岩石,海底有无数珊瑚琼台礁,构成既不固定又不规则的“珊瑚高原”。

红海岛屿多集中在南部,较大的有厄立特里亚沿岸的达赫拉克群岛(Dahlak Islands)、沙特阿拉伯沿岸的法拉桑群岛(Farasan Islands)、苏丹沿岸的萨瓦金群岛(suakin)、也门沿岸的祖盖尔岛(Zuqar)和卡马兰岛(Kamaran)等。

海岸

红海北部至西北部的埃及段海岸线全长约1941千米。沿岸为西奈半岛半岛(Sinai Peninsula)南部和东沙漠(Eastern Desert),其中东沙漠红海沿岸多山,高耸陡峭,海拔在1500米以上,沿海平原狭窄;西奈半岛南部为红海高原的延伸,火山喷发后的熔岩凝结于此,地形崎岖坎坷。

红海西岸的苏丹海域范围18°~22°N,其海岸线长约720千米,沿岸岛礁琼台礁星罗棋布,海底凹凸不平,大陆架斜坡陡峭,水深从几米水深突然变化到800米水深。往南,厄立特里亚海岸线总长2234千米,包括大陆海岸线1151千米,岛屿海岸线1083千米。西南部的吉布提海岸线长372千米。

红海东岸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海岸线超过1000千米,周边是原生态的珊瑚礁红树林和白沙滩。沙特红海岸为宽20千米~50千米的帖哈麦低地(Tihamat Asir),其东部是骤然隆起、高逾1500米的希贾兹(Hejaz)高原。往南,也门临红海的海岸线长达452千米。

海底地貌

红海海水平均深度558米,最深3050米。水下两侧有宽阔的大陆架,海底象一个大的“刻槽”,深嵌两侧大陆架之中。主海槽槽底中部裂开为一个更深的轴海槽,形成“槽中有槽”的海底地貌形态。轴海槽中有无数的裂谷、缝隙、管道和坑穴。轴海槽和主海槽和红海一样长,至北端西奈半岛附近,海槽分叉为苏伊士湾和喀巴湾,“槽中有槽”地貌不再明显。

红海主海槽位于25°N~16°N间,海底地形崎岖。从近岸到轴部水深变深,呈中央裂谷特征;正中心海沟-“红海裂谷”(红色 单一欧洲法案 Rift)是东非大裂谷的延伸,深约2200米。轴海槽狭窄,大于1000米水深区域平均宽度约50千米,中心发育间隔排列海渊,集中分布于19°N~23°N裂谷段;位于19°40’N的萨瓦金海渊为红海最深处。从萨瓦金海渊向南北两侧延伸,水深变浅且南侧变化幅度更大,至曼德海峡最大水深不足250米。曼德海峡约120米深处有一条海岭横亘水下并限制海水自亚丁湾流入红海。345

水道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红海西北部的埃及境内,西奈半岛西侧,于1869年首次通航,是人工挖掘的无船闸海平面水道。其南北方向横跨苏伊士地峡(地峡 of Suez),北起地中海侧塞得港(Pord Said),南至苏伊士,连通红海与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将埃及西部与西奈半岛分隔开来,是亚洲与非洲大陆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欧非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和中东石油、天然气等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的战略通道。运河通航总长193.3千米,在11米水深处的宽度为205/225米,最大水深24米,船舶最大吃水20.12米,可通过最大船舶吨位为24万载重吨。

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Bab el Mandeb)位于红海东南端,连通亚丁湾,被称为“红海之门”。海峡长约50千米,宽26~32千米,平均深约150米。海峡中散布一些火山岛,海底无数珊瑚暗礁,风暴多,航道狭窄。海峡被丕林岛隔为东西两条水道。东水道(丕林岛与阿拉伯半岛间)宽3.2千米,水深30米,航道中很少岛屿、暗礁,是由红海出入印度洋的主要水道;西水道(丕林岛与非洲间)宽28千米,最大水深323米,水道内滩多礁险,散布一群名为“七姊妹”的小火山岛,船只不便通航。该海峡作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的“水上走廊”,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岛屿

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位于亚洲西南部,是埃及在亚洲的领土。半岛地处干旱地带,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除北部冬季降雨较多外,中部和南部地区雨水极少,炎热干燥,沙漠广布。其北临地中海,东临喀巴湾,西濒苏伊士湾,像一个三角形,南端顶尖插入红海。西奈北部阿里什区是沿海平原;中部提赫区由高地沙丘构成;南部为图尔区,其中央的凯瑟琳山为埃及最高峰,海拔2637米。127历史上的西奈半岛以出产铜和绿松石而著称,近年来开采油田,并发现有锰、天然气等。油田均位于苏伊士湾沿岸,如阿布鲁达斯油田、苏德尔油田和阿萨勒油田等。129

蒂朗岛和塞纳菲尔岛

蒂朗(Tiran)岛和附近更小的塞纳菲尔(Sanafil Island)岛位于亚喀巴湾南端的蒂朗海峡,总面积不到100平方千米,几乎没有常住居民,但对该地区的埃及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约旦四国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两岛长期处于埃及实际管辖之下。2017年6月,埃及政府与沙特政府签署协议,将两岛主权移交给沙特。但据1979年以色列与古埃及达成的和平协议条款,协议须经以色列同意后才能移交岛屿主权,因此一直未最终敲定。目前岛上驻有少量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观察员团体。2022年,沙特和美国宣布年底前将撤出驻扎在红海小岛蒂朗包括美国军队在内的“维和部队”。

达赫拉克群岛

达赫拉克(Dahlak)群岛位于红海南段,地属厄立特里亚(Eritrea),由达赫拉克、诺拉两主岛及124个无人小岛组成。其中达赫拉克岛面积742平方千米、诺拉岛面积为128平方千米。群岛地势低平,四周珊瑚礁环绕。沿岸有红树林和盐灌丛,附近海域有海豚、鲨鱼、儒艮绿海龟寄居蟹、软体和介壳动物等。群岛中的4个岛屿上有2000余人居住,岛上居民为阿拉伯人,保持捕鱼、放牧山羊和骆驼等传统生活方式,以捕鱼、龟和采集珍珠贝为主要职业。部分达赫拉克群岛和周围海域共2000平方千米被划为达赫拉克海洋国家公园(Dahlak Marine National Park)。

丕林岛

丕林(Perim)岛位于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处,是红海南端门户。该岛主权属也门,距也门海岸4.8千米,距吉布提27.4千米。丕林岛由火山岩构成,多山丘,地形南高北低;东西长约3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总面积6平方千米。岛南侧有一个天然淡水海湾,海口很窄,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是难得的避风港,可供商船和军舰停泊;岛北侧是平坦沙滩,有机场;岛上有一座27米高的灯塔为过往船只导航。1875~1936年间,该岛曾是重要的加煤站。

哈尼什群岛

哈尼什群岛(Hanish Islands)位于红海南端曼德海峡西北角处,是进入红海的枢纽。该岛主权属也门,距也门海岸52千米,距厄立特里亚海岸60千米。哈尼什群岛缺乏淡水,大多是渺无人烟的荒岛,仅少数岛上有数量不多的居民居住或军队驻守,条件艰苦。群岛与丕林岛构成一个整体,控制曼德海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大哈尼什岛位于丕林岛以北140千米,面积86平方千米;小哈尼什岛面积7平方千米;群岛北部最大岛为祖库尔岛(Zuqar),面积120平方千米。此外,还有布·阿里岛、鸟山岛、鲨鱼岛、近岛、舌岛、下方岛、小树岛、海依库克岛等数十个小岛。

海湾

苏伊土湾

苏伊土湾(Gulf of Suez)位于红海北部埃及境内的红海山(Red Sea Hills)与西奈半岛之间, 纬度范围为27°30’N~30°00’N。其整体上呈北西-南东向长条状展布,长325千米,宽14~48千米,南端在古班海峡(Strait of Guban)与亚喀巴湾交汇。苏伊士湾盆地是一个非常成熟、极具勘探前景的油气区。自19世纪末以来,苏伊土湾一直进行勘探并钻探出785个新油田,发现168个新油田,总可采储量估计超过117.5亿桶油。

亚喀巴湾

亚喀巴湾(Gulf of Aqaba,阿拉伯语:خليج العقبة),以色列称其为埃拉特港口湾(Gulf of Eilat,希伯来语: מפרץ אילת),位于红海北部西奈半岛阿拉伯半岛之间,宽度19~27千米,长度为189千米,从红海蒂朗海峡向北延伸直至以色列、埃及和约旦边界交汇处。亚喀巴湾沿岸国家有埃及、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塔巴(Taba,埃及)、埃拉特(以色列)和亚喀巴(约旦)是亚喀巴湾三大城市,往南的哈吉(Haql,沙特阿拉伯)为亚喀巴湾上沙特阿拉伯的最大城市。

古贝特湾

古贝特湾(Ghoubbet al-Kharab,阿拉伯语:قبة الخراب)位于红海东南角的吉布提海域内,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处能够见到海洋“诞生”的地方之一,被称作“魔鬼湾”。海湾底部为大裂谷最西端,是非洲板块与阿拉伯板块分离而形成的。随着两个板块被撕裂开来,这里形成了一片新的海洋。在海湾浅水区可以看到陆地分离时的痕迹,板块活动速度十分惊人。2005年,欧洲航天局的卫星曾观测到这处裂缝在3周内增宽8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红海中有多种菌类生物及藻类等。西奈半岛海岸广泛分布海草,约12个属50个种,集中在浅水区域。红海北部穆罕默德国家公园红树林现有面积约2公顷;南部法拉桑岛海洋保护区拥有3个濒危红树林

动物

红海拥有世界上3.8%的珊瑚礁,其中埃及记录的红海珊瑚品种有209个。红海两岸宽阔大陆架是1000多种无脊椎动物栖息地,该水域至少繁衍生息着1200种鱼类,有深海鱼类42种,如小丑鱼、红海毕加索、魔鬼鱼等。

红海北部西奈半岛南端海域是春秋季迁徙中的候鸟聚集地,被国际鸟盟认为是全球“重要鸟类区域”,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记录的鸟类有灰背隼灰隼夜鹭、里海燕鸥、细嘴鸥白鹳、白眼普通海鸥等241种,其海洋保护区海洋生物有1500多种,包括1000多种鱼类、25种海胆、100多种软体动物门和150种甲壳亚门

红海南部海域有1400种鱼类,其中1/6是当地独有品种,包括齿蝶鱼、鹦嘴鱼、红海海葵鱼、刺尾鱼和深海海鳝等;大量的幼鱼被盛行风从阿拉伯海带到红海,并被海岭包围起来得以繁殖。344-345苏丹红海海域有刺鲽鱼、雀、小丑鱼和大型河豚等,有超过30种的石斑鱼及隆头鱼、鲱鲤、魣属、蓝斑等大型鱼类。356-357红海南部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旗鱼、丝鲨、礁鲨、双髻鲨等稀有物种。368

自然保护区

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

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Ras Mohammed National Park)位于西奈半岛南端红海岸向南的突出部,俯瞰西部的苏伊士湾和东部的亚喀巴湾,建于1983年,是埃及第一个国家公园,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尚存完好的珊瑚礁海草红树林生态系统。公园占地面积48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3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345平方千米。公园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沙漠系统和红树林等,是很多水族和候鸟的栖息地。其中250种脊椎动物及无脊椎动物与红树林生境有关,包括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和昆虫。珊瑚礁位于海平面以下50~100厘米处,宽度30~50米,共有220多种珊瑚,包括125种软珊瑚;海草群落分布面积约60平方千米,是儒艮的重要栖息地和觅食场所。2018年11月24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拉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证书。

法拉桑群岛海洋保护区

法拉桑群岛(Farasan Islands)海洋保护区位于红海东岸的沙特阿拉伯最南端,与吉赞(Jazan)海岸相邻,是沙特阿拉伯首个生物圈保护区,占地82万公顷,深度从10米到500米不等。该区域主要以小丑鱼、海鳗、魣属及各类鲨鱼而闻名。1996年,沙特阿拉伯环境保护局宣布法拉桑群岛为环境保护区。保护区生活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的儒艮遗留种群阿拉伯瞪羚种群及各种海鸟、海洋物种和爬行纲;保留完整的原始珊瑚礁和各种鱼类;有白眼鸥、白鹭和页岩鹰等鸟类;也是绿海龟、鸟类繁殖地及受威胁、稀有、地方性动植物群的保护区域。2013年,保护区内阿拉伯瞪羚仅剩1000只左右。

桑加奈卜海洋国家公园

桑加奈卜海洋国家公园(Sanganeb Marine National Park)位于红海中部海域,距离苏丹海岸线25千米,是红海中部唯一的环礁状珊瑚礁地貌,被800米深的海水环绕。公园建于1990年,是苏丹第一个国家公园,拥有结构复杂的珊瑚礁水下景观和原始海洋生态系统。桑加奈卜礁有300多种鱼类,许多为稀有物种;其珊瑚礁生态系统由13个不同的生物物理礁区组成,每个礁区都有典型的珊瑚礁组合,海洋生物丰富,水下景色壮观。公园是红海关键物种的苗圃和产卵场,提供海豚、鲨鱼和绿海龟等常驻种群的休息、繁殖和觅食区,为珊瑚鱼的热点活动区域。

敦戈奈卜湾-姆卡瓦岛海洋国家公园

敦戈奈卜湾-姆卡瓦岛海洋国家公园(Dungonab Bay-Mukkawar Island Marine National Park)由敦戈奈卜湾和姆卡瓦岛组成,位于红海中部的苏丹港以北125千米处的苏丹海域。公园拥有广泛的珊瑚礁复合体、红树林、海草、潮间带和泥滩区域,是濒危儒艮海牛目)、鲨鱼、海龟、蝠鲼属(manta rays)、海豚和海鸟存活栖息地。其中,公园的儒艮数量在全球范围最为可观;鲸目和蝠季节性聚集区为西印度洋区域所独有。公园是国际公认的重要鸟类栖息地,也是来自红海北部和南部不同生物地理起源物种的家园。2016年,该海洋公园和桑加奈卜海洋国家公园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自然灾害

红海裂谷位于海岭-东非裂谷地震带上,红海扩张也对其两岸持续造成地质影响。

红海中部,距今800年前,东岸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地那(Medina)附近火山爆发。1941年,沙特红海沿岸的吉赞附近发生里氏5级地震。2009年4月到6月间,红海东岸的沙特西北一个地区在一次失败的火山爆发后引起3万多次地震,其中,麦地那附近发生里氏5.7级的地震并导致4万人疏散。

红海南部,1978年11月6日,最南端的吉布提阿发尔地区突然出现一座新的阿尔杜科巴火山,其熔岩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喷发出来,体积达25万立方米,短时间内使红海加宽了1.2米。2011年至2013年,南部海域的也门祖拜尔群岛(Zubair Group)在两次短暂的爆炸性火山喷发中形成两个新岛屿,并伴随岩浆侵入和频发性地震。

红海北部,2020年6月16日,北纬27.40度、东经34.70度的海域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0千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

100万年前,红海经几次冰期,海平面不断下降,红海口的曼德海峡与哈尼什群岛间的一条水道干枯变成仅几千米宽的蜿蜒溪流,人类跨过溪流到达对岸。33119.5万~15万年前,干旱驱使智人前往红海沿岸寻找食物和水。332红海南部厄立特里亚珊瑚礁化石中嵌着12.5万年前由黑曜石做成的手工工具,其边缘被打磨得非常锋利。328约10万年前,人类从红海沿岸经由“北部通道”分散到北非及中东地区。331

红海是人类历史上航海活动较早的海域之一。公元前3000~前2000年,腓尼基人开始在红海进行航海活动。182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红海航行是在古埃及历代法老萨胡拉时代。17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沿红海航行并建立了通往位于索马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蓬特(Punt)航线,以获取寺庙和宗教活动所需要的香料、香精和部分木材。17公元前1400年埃及古地图中就绘有红海海岸线。182

公元前10世纪后,红海沿岸国与印度洋和东亚地区海上贸易逐步兴盛起来,红海成为一条活跃的商路。182公元前6世纪,征服埃及的波斯大流士一世(Darius I)将红海作为其航海计划的一部分,通过定位几个危险的岩石和海流来改善扩展航海,并在苏伊士开凿一条运河连通红海和尼罗河北端。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大帝大帝征服阿尤布王朝后将红海并入其属地,并在红海进行勘探及数据编。为加强埃及在红海的贸易地位,罗马人控制了地中海埃及和红海北部,并派遣希腊海军远征队沿红海前往印度洋,途中侵略也门,摧毁亚丁。17-18

公元1世纪的《厄立特里亚海回航记》(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包含红海港口、航线详细说明及希腊航海家希帕卢斯(Hippalus)首次发现红海印度路线的过程。红海的罗马印度航线始于盖乌斯·屋大维(Augustus),来自印度港口的中国货物被带入罗马帝国,罗马和中国通过红海进行贸易往来;公元3世纪,这条航线被阿克苏米特帝国(Aksumite Empire)破坏。之后的拜占庭人(Byzantium)在红海实行鼓励贸易政策,加强与当时控制红海南部的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贸易关系。18

古典伊斯兰时代

中世纪时期的红海常被用于香料贸易。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远东商品通过埃及进入亚历山大港。十字军占领沙姆地区(Bilād-al-Shām)后,商人和阿拉伯朝觐者被迫取道红海,而红海西岸的苏丹则禁止西方商人进入红海。19

9世纪时的阿拉伯学者伊本·豪卡尔(Ibn Hawqal)、亚库塔·哈玛维(Yaqutal Hamawi)视红海为几部分组成,其中北部苏伊士湾是“克莱斯马海”(Sea of Clysma),中部是“希贾兹海”(Bahr al-Hijaz)或“麦加海”(Bahr Mekka),南部是“也门海”(Bahr al-Yaman)。10世纪的旅行家马苏迪(Masudi)在《黄金草原》中称红海北部为“库尔祖姆海”(Bahr al-Kulzum),西部为“埃塞俄比亚海”(al-bahr al-Habashi),南部红海则有两个称呼,也门人称其为贝尔贝拉海(Berbera),阿曼人称哈夫纳海(Hafuna)。

1430~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曾派人入红海到天方(今麦加)。14世纪末,中国商船带来的远东货物涌进亚丁和红海。同期的阿拉伯学者伊本·赫勒敦(Ibn Haldun)在其著作《历史绪论》中以印度洋的概念衍生出红海(Bahr al-Qulzum或Bahr al-Suways)和波斯湾(Bahr al-Akhdar或Bahr Fāris);而阿拉伯航海家伊本·麦吉德(Ibn Majid)则仍将红海视为南北相异的两片海域。

15世纪末期,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后到达印度,开始袭击来往于红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船只,并对阿拉伯人封锁红海进入印度洋的出口,阻止南开区东方小学货物通过曼德海峡,要求海运商品改道好望角。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人占领了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将苏伊士建成一个用以和荷兰人作战的海军基地,禁止欧洲船只进入吉达以北海域。19奥斯曼帝国称苏伊士附近为“苏伟斯海”(Bahr-ı Süveys),红海北部为“库尔祖姆海”(Bahr-ı Kulzum)、“吉达海”(Bahr-ı Cidde)和“麦加海”(Bahr-ı 麦加)等;红海南部为“摩卡海”(Bahr-ı Muhā)、“也门海”(Bahr-ı Yemen)和“埃塞俄比亚海”(Bahr-ı Habeş),红海及相关港口逐渐衰弱下去。19

近现代

1785年初,法国同马穆鲁克(Mamluk)王朝签订一项协定,允许来自印度的法国船只抵达苏伊士。同时,法国被允许在苏伊士开罗之间运输货物。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入侵埃及并带4万大军切断了英国经红海通往印度的贸易路线。同时还带来一个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大型团队,研究开凿一条运河到达灵鹫山

1799~1800年,英国舰队对红海进行考察,指挥舰队的霍姆·波普汉姆爵士(Sir Home Popham)带一名绘图员和一些仪器初步绘制出红海地图,并为红海航行起草航行指南。1801年,土耳其英国发动战争,把法国人赶出红海。此后,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 Ali)开始致力恢复印度经埃及至欧洲的贸易通道。他扩大埃及的红海主权,在苏伊士和开罗之间修筑商路,并肃清威胁商船红海海盗

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人进入红海地区控制丕林岛曼德海峡,成为红海的霸主。1830年,英国吉达为南北分界线,由莫尔斯比船长(Captain Moresby)负责北半部海域的测量,艾尔文船长(Captain Elwon)负责南半部海域的测量,由此编纂《航海指南》(Sailing Directions)并在1841年补充两幅海图后出版,该书成为当时制图学集大成之作,而红海作为一个统一空间的历史地理学特征得到界定。

1859年4月25日苏伊士运河的动工至1869年11月17日的通航,苏伊士运河使西欧到印度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8000~10000千米,1成为红海贸易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红海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交战国争夺的海域。而之后的四次中东战争使苏伊士运河两度关闭,直至1975年始恢复通航。多年地区战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红海的交通和军事价值。182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红海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海上封锁和海上作战的水域之一,也是美国军队“战斧”式巡航导弹首次用于实战的部署和发射区之一。海湾战争后美国在红海常驻有数艘军舰,1995年7月美海军第五舰队创建后,将红海划入第五舰队的作战辖区。184

2001年9月,中国海军出访欧洲四国舰艇编队首次驶入红海。1842020年11月17日,位于红海东部的沙特阿拉伯进入红海旅游资源领域,与中国合作拟将其西海岸的红海项目打造成沙特首个可再生能源供能的旅游区项目。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红海南部地区捕鱼业少有发展。361吉布提海岸线长约800千米,沿海水域鱼类品种很多,如刀鲚鲔鱼、白鱼、沙鱼、牡蛎科和一些甲壳亚门等,从事珍珠捕捞的多为阿拉伯人。其蚌类出口每年约100吨左右,由于捕捞和加工方法落后,捕鱼量不到4000吨。苏丹红海沿岸岛礁和暗礁星罗棋布,沿岸海域鱼虾资源数量不多,95%以上的水域不能拖网作业,仅萨瓦金(SUAKIN)渔场部分水域可供拖网作业但不经济,渔捞产量维持约1000~2000吨/年。

第二产业

红海矿产资源丰富,大多尚待开发。主要包括石油沉积、蒸发沉积物(由于升华沉淀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如石盐钾盐石膏白云岩)、、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物等5种类型,均在深海槽底部的淤泥中,其海底为含有铁、锌、铜、铅,银、金的软泥。吉布提市红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田,年产盐近万吨,是吉布提国家一项主要出口物资。111埃及石油探明储量约为60亿桶,油田主要分布在红海北端西奈半岛的阿布鲁代斯、苏德尔、阿塞勒、红海沿岸的拉斯加里卜、古尔代盖等地;红海沿岸的古赛尔地区有铁矿;西奈半岛南部的乌姆布吉迈和沙姆沙伊赫地区有锰矿石;红海西岸的塞法杰、古赛尔有磷酸盐等。6-7位于红海东岸的沙特阿拉伯延布炼油厂是该国最大炼油厂,日炼油能力达40万桶,占该国炼油产能的20%。

第三产业

航运业

红海是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航线的组成部分,是沿岸国家间的航运和贸易通道。其中,红海北部门户的苏伊士运河是全球14个对食品、石油和粮食供应的“咽喉”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欧洲大西洋各国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到印度洋,航程缩短5500~8000千米,航期缩短7~10天;从黑海沿岸到印度洋航程缩短了12000千米。每年约几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舶通过该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约12%的全球贸易、7%的石油经由苏伊士运河运输,占全球集装箱运输总量的30%。苏伊士运河收入也是埃及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2022至2023财年,埃及从苏伊士运河获得94亿美元收入。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战略地位与北部苏伊士运河同等重要。每年约3万艘船舶通过曼德海峡,占欧亚货物贸易量的80%;每天约330万桶石油经曼德海峡运往欧洲。42-43

旅游业

红海北部是热门旅游地,潜水项目深受国际游客偏爱,同时也是大型国际邮轮的重要通道。西奈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以及埃及红海省首府古尔代盖都是非常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红海旅游业每年为埃及创造约7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86%来自珊瑚礁旅游。

租赁业

近代以来,为寻求红海地区海权,英国法国苏联和美国相继在红海南部吉布提港附近建立大型军事基地,以控制红海与印度洋非洲之角阿拉伯半岛之间的交通要道。吉布提法属索马里兰)首都吉布提市毗邻曼德海峡,扼守着红海南大门,与索马里一步之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军事基地租金已成为吉布提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每年向吉布提支付约3000万欧元的基地使用费;美国每年向吉布提支付基地租金6500万美元;日本每年向吉布提支付3000万美元的租金;中国与吉布提签订十年的长约,年租金2000万美元。

经济特区

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

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位于红海苏伊士湾,西距开罗市120千米,北距苏伊士44千米,南邻红海省,附近有苏伊士港、阿达比亚港、因苏哈那港。20世纪90年代,古埃及政府作出建设特区的决策,目标是将该特区建成一个以外向型工业为主、综合性的港口城市。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是埃及第一个经济特区。1998年6月,确定特区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分南北两个部分,共划分为13个地块。目前,5个地块的土地已出让给开发商,并建有投资项目。

军事基地

法国是吉布提的前宗主国,在吉布提的军事基地有150年历史。1977年吉布提独立后,法国在吉保留多处军事基地,如吉布提港即法国海军印度洋舰队的母港。法国在吉布提常年驻军3800~4500人,驻扎有陆、海、空军部队。地面部队主要是海外军团的一个战斗团和以海军陆战队为主的多兵种合成团,空军主要部署10架幻影 2000C/D战斗机和战略运输机、运输直升机分队等,并向吉布提提供后勤援助,从本土派出军事合作人员,为吉布提培训反恐、反海盗军事人员。2016年,法国在吉布提建立吉布提沙漠环境训练和作战中心。法国基地不仅由法国使用同时也由欧盟使用,基地内部有德国西班牙武装部队的驻扎。

2001年,美国在吉布提首都郊外前法国军事基地-莱蒙尼尔军营(Camp Lemonier)基础上,正式建立军事基地,驻扎800人海军、装备3艘巡防舰、2艘补给舰及大约900名后勤人员。此后,美国在吉布提驻军增至2200人,规模仅次于法国。位于吉布提安布利(Ambouli)的国际机场是美国在非洲唯一的永久性大型空军基地。目前美国在吉布提各军种齐全,包括负责基地警戒的海军陆战队、非洲之角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海军修理营、陆军团队、海军陆战队CH-53重型直升机分队、空军C-130和C-17运输机分队、空军F-15和F-16战斗机分队等。

2009年,通过与法国和美国协商,日本和吉布提签订协议建立了军事基地。该基地位于安布利(Ambouli)国际机场东北部,主要建设项目于2011年3月竣工并于当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基地占地面积12公顷,驻地日本海上自卫队人数180人。该军事基地是日本在非洲唯一的军事基地,也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

2013年1月,中国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以1.85亿美元收购吉布提港口23.5%的股份,其中包括建立中国保障军事基地。2015年3月也门撤侨行动中,吉布提港成为中国侨民的安置地点。2017年8月,中国在吉布提建立首个海外保障基地,主要功能是补给,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维和人员提供后勤保障支持,属港口型保障基地。

重要港口

苏伊士港

苏伊士港位于苏伊士湾顶端、苏伊士运河南端。由新城、旧城易卜拉欣港和陶菲克港三部分组成。港口由承担一般货运和客运的易卜拉欣港,供油轮和牲畜船停泊的新港以及以客运为主的陶菲克港组成。码头岸线总长3825米,有泊位24个,包括一般货运、客运泊位,7个油轮泊位,还有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泊位,最大水深11.58米。苏伊士港现为埃及第三大海港和石油、化工、煤炭生产基地,既是红海航线的重要海运口岸,又是埃及和一些非洲国家前往沙特阿拉伯朝觐的主要通道,当地居民称之为“红海明珠”。9

延布港

延布(Yenbo)港位于红海东岸中段,是沙特阿拉伯红海岸第二大港。东距麦地那160千米,南距吉达320千米,是一座天然良港,也是红海沿岸最古老的海港之一,港小而水深。延布港现已成为大型商港、油港与石油加工中心。出于安全考虑,沙特阿拉伯将原从海湾出口的石油部分改从红海出口,并从波斯湾沿岸的盖瓦尔油田开始铺设东西横越沙特阿拉伯全境、全长1202千米的输油管,其终端位于延布。延布每年出口原油1亿吨、石油产品2000万吨、液化天然气1500万吨,并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荷台达港

荷台达(英语:Hudaydah ,阿拉伯语:الحديدة)港位于红海南部东岸沿岸平原,海拔12米,是也门最大港口。港口背靠也门贴哈玛石油勘探区,西距也门首都萨那226千米,中间多高山峻岭,地势险要。184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曾将荷台达作为军事基地和地区行政中心。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援助也门修建荷台达通往萨那的公路。1071961年,荷台达建成深水港,可停泊吃水8米的轮船,同时容纳数艘万吨货轮进行装卸作业。进港货物主要有食品、机器、金属制品等,出港货物主要有咖啡、棉花、皮货等。

科学考察

围绕红海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始于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1881年,苏联科考船首次测量了红海海水和沉积物的盐度和温度;1897年,奥地利科考船首次采集到了红海海底红褐色的多金属软泥。1948年,瑞典“信天翁号”(Albatross)考察船在红海发现高温高盐溶液,称为海底热泉(又称海底热液)系统;之后,美国“阿特兰蒂斯Ⅱ”号和英国“发现者”号也相继调查证实热源的存在,并测得水温高达56℃,盐度高达7.4%~31%。1963~1965年,在国际印度洋调查期间,红海轴部及中央盆地中识别出层化的高温高盐溶液并发现热液多金属软泥。1984年,德国科考船首次在红海采集到块状硫化物样品。

地质学家们注意到红海海底中央裂谷迸流出的熔岩极有可能带出可利用矿产资源。苏丹和沙特阿拉伯成立红海资源利用委员会,对两国水域进行磁测;美国地质调查所沿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对南起吉赞的阿西尔地区,包括法拉桑群岛进行地质调查研究,以探明地质活动及其50千米深处的岩石构造等。126

2016年,中国和沙特签署《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合作协议书》;2018年以来,中沙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在塞林港遗址多个地点发现分属不同时期的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残片、龙泉窑系青瓷残片及明清时期漳州窑系的青花瓷残片等。

截至目前,人们对红海海底地形地貌、构造演化、深部结构、海底沉积、成矿作用和生物资源等都有了较深入认识,但在红海裂谷洋壳分布范围、扩张历史、裂谷分段、地幔源区不均一性、洋脊-地幔柱相互作用等问题上仍存较大争议。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北部海湾商业开发

红海北部的亚喀巴湾是一个半封闭海洋,易受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前,亚喀巴湾生态环境良好,海岸线只有贝都因人(Bedouins)生活。1994年约旦以色列签订《和平协定》以来,大规模的商业和工业发展严重扰乱了该地区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海湾密集开发的北部,热工业污染、污水排放、石油泄漏及船舶装载作业产生的磷酸盐沉积严重侵蚀了珊瑚的生命,同时,度假村开发监管不力和过度捕捞也造成环境破坏。如埃拉特12千米海岸线上,每年超过25万人次的潜水导致大多数珊瑚群受到严重损害。344

工业废物排放

红海的污染已达到危急程度。由于沿岸地区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石油和其他工业废物不断排入红海,使海域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20个核淡化厂排放的放射性矿物,导致红海水温的进一步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严重。

航运货轮泄漏

2024年3月,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在红海南部海域沉没,其运载的大量化肥将严重破坏红海生态环境,成为“藻类疯长催化剂”,对附近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渔业捕捞造成沉重打击;同时还有可能堵塞红海沿岸建设的海水淡化设施,并对来往船只造成安全影响。

环境保护

红海北部是世界上最有名也是最繁荣的旅游潜水景点之一,1996年,《以色列-约旦之埃拉特-亚喀巴特别地区协定》(Israel-Jordan Agreement on Eilat-Aqaba Special Area)签署。协议旨在就环境管理、虫害控制、洪水管理、城镇分区和土地利用政策、能源和自然资源、应急服务方面影响埃拉特港口和亚喀巴的问题进行合作。以色列、约旦、埃及三国还成立一个名为“塔巴-埃拉特-亚喀巴宏观区域工作组”(Taba-Eilat-Aqaba Macro Area Working Group),也称为“TEAM”,以实现红海亚喀巴湾三大城市协调发展,专注于加强基础设施联系,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为保护珊瑚礁,促进海洋经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埃及政府出台《环境法》《自然保护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以破坏或交易方式损害海洋生物和珊瑚礁,违者将被处以6个月有期徒刑以及5000至5万埃及镑罚款,并对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进行赔偿。2022年9月4日,埃及环境部宣布一项珊瑚苗圃项目,将在古尔代盖海岸外建立数十个珊瑚苗圃,旨在修复红海中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珊瑚礁,促进小珊瑚碎片的生长。2022年11月,在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埃及政府宣布设立新的海洋保护区。同时,为减少塑料垃圾对珊瑚礁的影响,埃及政府宣布在红海地区推广零塑料旅游。

红海东岸的沙特阿拉伯在海岸项目建设中注重保护海底绿洲乐队,如遇红树林群落里海龟筑巢、张翊生产卵海鸟筑巢等特殊时期停止附近作业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影响生物繁衍;在距离红树林50~100米处位置拉设围蔽设置缓冲带,并设立警示牌;设立红树林监控点,重点关注红树林区水质、潮间带沉淀物情况,确保红树林生活条件符合生长要求。

风景名胜

概述

红海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包括沙姆沙伊赫、古尔代盖、马萨·阿拉姆、达哈布、埃拉特、吉达历史古迹和法拉桑群岛等。红海海水水质较好,是世界潜水胜地之一。主要潜水点有埃及国家海洋公园、达哈布蓝洞、埃拉特海豚礁、法拉桑群岛等。2020年,沙特计划将红海东岸的乌姆卢吉(Umluj,أملج)和沃季赫(Alwajh,الوجه)建成国际旅游胜地。该红海项目将覆盖沙特阿拉伯红海岸28,000平方千米的原始土地以及90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旅游目的地包括高山峡谷、休眠火山和古代文化遗址,还将包括酒店、住宅、休闲、商业和娱乐设施,以及强调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保护及再利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工后预计每年可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

世界遗产

吉达(Jeddah)位于红海东岸,为沙特阿拉伯海滨城市。自公元7世纪第三代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Othman ibn Afan)将吉达定为圣城麦加的官方港口以来,吉达即成为穆斯林朝圣者乘船前往阿拉伯的麦加之门,也是印度洋贸易路线的主要港口。吉达历史古迹主要为红海沿岸传统风格的城市建筑,整体景观包括美观的塔式房屋,密集的下层房屋,与贸易、宗教和朝圣者住宿相关的建筑群以及整体界定明确的城市分区,其特点是吉达罗山(Jeddah’s Roshan)塔式建筑、无庭院、珊瑚砌石建筑、珍贵木制品装饰外墙、用于办公(商业)的底层房间和供朝圣者使用的房间及麦加门(Makkah Gate)等。吉达塔楼曾传播到附近的赫贾兹(Hejaz)地区的麦地那(Al-Madinah)、麦加(Makkah)和塔伊夫(Taif),但仅吉达得以保留,吉达历史古迹成为红海文化世界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城市群。

主要景点

沙姆沙伊赫

沙姆沙伊赫(Sharm-El-Sheikh),又名纳斯拉尼角,毗邻红海亚喀巴湾,距苏伊士约300千米,位于西奈半岛南端。沙姆沙伊赫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依山傍海,其细软的沙滩、温热的海水和常年充足的日照,养育了红海珊瑚礁海域。整个地区都是穆罕默德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东南侧有一个红树林岛;保护区是潜水旅行的热门目的地;兄弟群岛是鲨鱼点和沉船点,为埃及国家海洋公园的一部份,其能见度通常在50米左右,有珊瑚、鱼群、沉船等景观。沙姆沙伊赫历时50年从一片荒漠成为埃及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2002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其“2000~2001年和平之城”。

古尔代盖

古尔代盖(Hurghada)位于红海西北岸,为埃及的一座狭长城市,拥有10千米海岸线。20年时间里,古尔代盖从仅两家酒店的小渔村变成有着超过100个潜水俱乐部的度假天堂,当地的5.4万多埃及人和外国人大多以旅游业为生。当地主要景点包括水族馆、海洋生物博物馆、红海海豚观赏和辛巴达号潜艇(Sindbad Submarine)等。

埃拉特海豚礁

埃拉特海豚礁(Dolphin Reef in Eilat)位于红海之滨的以色列城市埃拉特,为一片开放海域,有大片的珊瑚礁与丰富的鱼群,因生活在这里的一群宽吻海豚而得名,是一处人与海豚自在相处的乐园。该海域独特之处是不喂食、不驯化、不表演,人为干预被最大程度减少。这里成为海豚的自然栖息地,人们可以走近这种充满灵性的海洋生物,近距离观察了解其生活习性。

法拉桑群岛

法拉桑群岛(Farasan Islands)位于红海南部的沙特阿拉伯西南的吉赞海岸,由80多个岛屿组成,仅3个岛上有人居住,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密集的法拉桑岛约有12000人居住。法拉桑岛上有白色沙滩、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的地标卡萨尔(Al-Qassar)砂岩村庄、内志(Al-Najdi)清真寺,以及法拉桑岛海洋保护区等旅游景点。

相关文化

文化典故

《摩西分红海》

圣经故事“摩西(Moses)分红海”现已成为一则文化典故。《出埃及记》七十士译本中讲述了以色列人穿越“Yam Suph”(红海)的故事。该故事记载了公元前1250年,先知摩西伸出手杖将红海分成两半,带领犹太人穿过红海,当埃及军队追上来时,红海却再度封闭挡住追兵,犹太人得以成功逃离埃及。

文学作品

《红海:寻找失落的空间》

《红海:寻找失落的空间》(The Red Sea: In Search of Lost Space)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于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亚历克西斯·维克(Alexis Wick)。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即“红海的前现代观念史”“红海的创生:19世纪的帝国主义、殖民活动与知识生产”和“作为概念的“红海”为何不存在?”。该书作者期望通过探究红海历史以批判欧洲中心论,并将欧洲帝国霸权建立之前的红海展示给读者。

地缘政治与冲突

因为独特的地理交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红海沿岸存在复杂的宗教和政治纷争。尤其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扼守曼德海峡也门,长期处于军事和政治分裂的动乱中。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组织以支持巴勒斯坦、声援哈马斯为由,对以色列频繁发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并在红海连续袭击“关联以色列”的任何船只,红海危机(Red Sea Crisis)由此引发。

也门北部的胡塞武装使用导弹、无人机快艇等在红海水域多次袭击和扣押商船,导致多家国际航运企业宣布暂停红海航线或绕行南非好望角。2023年12月,美国组建一支多国部队,旨在保护红海过境船只,使其免受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发射的无人机和弹道导弹的袭击威胁。英国巴林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塞舌尔西班牙加入。对此,也门胡塞回应称美国组建联盟是为保护以色列、军事化红海水域。

2024年1月12日,美国军队和英军对也门境内胡塞武装进行了打击;2月18日,胡塞武装导弹袭击了在亚丁湾行驶的英国货轮“鲁比马尔”号,致该船严重损坏,船员被迫撤离。此后12天,该货轮锚泊在也门附近海域并缓慢进水,泄漏的燃油在海面上形成长达30千米油带;3月2日,也门附近海域出现恶劣天气,“鲁比马尔”号最终沉没,货轮及运载的4.1万多吨化肥和大量燃油沉入大海。

2024年3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电信企业和记环球电讯HGC)称红海海底的亚非欧一号海底电缆系统(AAE1)、“欧洲印度通道”光缆系统、“海洋网络”光缆和TGN-Gulf光缆均被切断,影响了取道红海的25%数据传输。电信线路受到破坏可能进一步加剧已持续一个月的红海危机。胡塞组织否认袭击了光缆。该组织指责是英国和美国的军事行动导致光缆被切断,但是未提供证据支持这一指控。

参考资料

Red Se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3-22

红海及周边地质构造特征与地球动力学演化.sciengine.2024-03-25

地球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3-24

海水最咸的海-红海.中国海洋大学.2024-03-25

【非洲旅游】红海.走进非洲——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CAIF)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1

..2024-03-21

最美珊瑚礁拉斯穆罕默德.中国绿色时报.2024-03-29

教科文组织纪念生物圈保护50周年.UnitedNations.2024-03-28

Sanganeb Marine National Park and Dungonab Bay – Mukkawar Island Marine National Park.unesco.2024-03-29

红海航道受阻对供应链和行业影响几何?.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百家号.2024-03-22

红海紧张局势何去何从.中国经济网官方账号.2024-03-22

红海危机进入“3D”模式,海面热战不歇海底电缆被切断.第一财经今日头条官方账号.2024-03-22

Historic Jeddah, the Gate to Makkah.unesco.2024-03-29

法拉桑群岛旅游指南:可以做些什么跟该去哪里参观. Visit Saudi官方网站.2024-03-29

..2024-03-21

..2024-03-31

NC:红海演化新模型——13 Ma海底扩张贯穿红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24-03-25

中东那些事儿丨少有人知的沙特珊瑚礁.国际在线官方账号.2024-03-30

Red Sea.britannica.2024-04-03

..2024-03-27

厄立特里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3-24

..2024-03-30

..2024-03-27

..2024-03-30

埃及计划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建设绿色游艇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3-29

苏丹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3-24

..2024-03-30

..2024-03-27

沙特阿拉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2024-03-28

两个红海小岛,牵动以色列与沙特的“神经”.百家号-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2024-03-30

拜登访问沙特释放善意,美军维和部队将从红海蒂朗岛撤离,供沙特开发.观察者.2024-03-30

达赫拉克群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达赫拉克海洋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2024-03-31

..2024-03-31

..2024-03-31

Gulf of Aqaba.newworldencyclopedia.2024-03-26

约旦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3-24

埃及加强红海珊瑚礁保护.今日头条.2024-03-29

沙特潜水之旅 | 与波斯湾海洋生物尽情遨游,一起探索红海沉船的秘密.agoda.2024-03-29

桑加奈卜国家海洋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9

地震科普 | 世界三大地震带.青岛西海岸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3

火山爆发失败或会引起罕见地震.科学网.2024-04-03

科学家追踪到两个火山岛的诞生和演变.科学网.2024-03-28

红海发生5.1级地震.东方网.2024-04-03

何为「红海」?.豆瓣读书.2024-03-23

神辞史话.britishmuseum.2024-03-25

..2024-03-23

..2024-03-29

沙特打造100%可再生能源供能旅游区.今日头条.2024-03-29

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 给全球供应链敲响警钟.金羊网.2024-03-22

刚刚,通了!苏伊士运河被堵影响有多大.新华社客户端官方账号百家号.2024-03-22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苏伊士运河“过路费”又要涨了(环球热点).2024-03-29

红海局势暂时未对中东北非旅游造成负面影响.今日头条-中国网.2024-03-29

..2024-03-27

..2024-03-27

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建设情况简介.上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2024-03-29

【40年·致敬第一】中建八局第一个海外经援项目——援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投资服务大楼项目.澎湃新闻.2024-03-29

..2024-03-27

..2024-03-27

..2024-03-27

苏伊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延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荷台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4-01

深海秘境——海底热泉和冷泉.中国科学院.2024-03-25

红海上的丝路记忆.光明网.2024-03-23

共建生态之城 共享“绿色”红海.今日头条.2023-12-22

组图:共建生态之城 共享“绿色”红海.百家号.2023-12-22

沙特王储正式揭晓红海项目门户岛屿设计.经济参考网.2024-03-30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沙特经济多元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百家号.2023-12-22

COP27举办地:沙姆沙伊赫是个怎样的城市?.澎湃新闻.2024-03-23

红海潜水介绍.hellodive.2024-03-22

..2024-03-29

治愈系生态游 | 以色列的沙漠与海,藏着你想要的诗和远方.以色列国家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3

探访以色列“海豚礁”:不喂食、不驯化、不表演.光明网.2024-03-23

“摩西分红海”是真的?科学家找到关键物品.环球科技.2024-03-23

..2024-03-27

澳大利亚不参与美国发起的红海护航行动 澳专家:很尴尬 我们无舰船可派.百家号.2023-12-22

红海三条海底光缆被切断,原因未明.中国经济网.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