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迈,字彦超。衣锦乡人。李漼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进士。性正直,曾随安南节度使高骈,讨平李涿余党。被赐以金章紫绶,晋秩光禄大夫干符年间,奉诏随招讨使曾元裕,追斩王仙芝有功,拜兵部尚书

正文

李迈四世孙李滨,生李颖、李潜李浑三个儿子,其中李潜、李浑均中进士。李潜、李浑的子侄李朴李格李楫李谦李存等兄弟父子一门七进士,皆以理学诗文名世。

宋朝兴国县李姓“一门七进士”基本情况表

从表内时间看,第一个进士李浑是公元一○五七年考取,第七个进士李开瑞是公元一一二四年考取,在六十七年间,李家考取七个进士,平均不到十年考取一名。而且在绍圣元年,李朴、李楫兄弟同时考取,这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家族的巨大荣誉。

李潜一家三代人,出了父亲李潜,儿子李朴、李格、李楫,孙子李开瑞五个进士李浑一家五代十国中,出了父亲李浑、儿子李存、玄孙李谦三个进士。这样一共八个进士。为什么却有“一门七进士”的说法呢?原来李谦中进士已经是宋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和其曾祖父李存中进士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已经过了一百零二年,而李姓“一门七进士”的说法,早已扬名全国,成为一句“成语”了。

“一门七进士”的事迹

兴国李氏的“一门七进士”在历史上影响很大。第一个进士李浑,就以文学和品德著称于世。他长期任职南安军(今大余县)司理,政绩卓著,宰相司马光亲荐其为秘书省校书郎南安府祀为名宦。

李潜是宋代名士,生性耿介,爱民如子。他知新干时,正在推行盐法,民间破产者十之六、七,他下令“听民便”,公然抗拒执行朝庭推行的扰民之法。

李谦官至左司谏,每上书必义正辞严,慷慨激昂,人称“台谏手”(意思是上书讽谏皇帝的好手)。因直言上书多次贬官,后辞官归隐,自号“白云居士”,在家乡耕田读书自娱,著有文集40卷。

李存考中进士后,不愿为官,与阳孝本一起隐居在赣州通天岩内读书,和阳孝本产并称为“崆峒二老”。

七进士中最为著名的是李朴。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其思想:“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在当时影响极大。李朴为人清高梗直,原为国子监教授,因直言隆裕太后废除瑶华宫不当被停职,宋徽宗即位后复职。李朴才高八斗,名重一时,许多许多达官显贵求其一见而不可得。当时中书侍郎冯某,欲以路途邂逅的方式求见,李朴恶其为人,拒不下车。后因拒见权奸蔡京,再贬为南康郡教授。赵桓即位后,李朴半年内升官五次,授官国子监祭酒(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李朴著有《章贡集》 二十卷,惜已不传。《千家诗》载有其“中秋节”诗一首。赵构即位,晋升李朴秘书监,诏书未达,李朴已故。后归葬兴国宝城乡长信里(今鼎龙乡长冈水库内)木口山。

兴国晟公李氏“一门七进士”在北宋曾经名噪一时,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可惜后人未能珍惜,将他们的著作散失尽,他们的高风亮节也淹没在历史风尘之中。

参考资料

李 迈.兴国县人民政府.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