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创立于1908年,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广东老字号”企业,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单位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现已发展成集新会柑种植基地、原材料批发、食品研发深加工、连锁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生物科技于一体的新会陈皮开发企业。该企业现任董事长为陈柏忠。
2007年10月,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在新会世纪广场商业街正式挂牌成立,起初规模较小。随后陈柏忠与大泽一家食品厂合作,开发了甘草陈皮、川贝陈皮、陈皮姜等多种新的产品类型,冠以“新宝堂”的品牌,并注入传统文化等元素。2008年5月,该公司在中山小榄成立了第一家加盟店,后续加盟店逐渐发展到48家,范围也从江门、珠三角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除连锁经营外,陈柏忠于2009年带领品牌进军网络市场,一方面设立了新宝堂自建网络商城,另一方面则利用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建立品牌旗舰店,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2011年,“双11”当天销售额达6万元。2017年,“双11”当天销售额超600万元。2020年,新宝堂线上平台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公司业务
新宝堂经营范围:收购、销售:陈皮、农产品、土特产、包装材料;食品流通(含网上销售)(凭有效的《食品流通许可证》);零售: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凭有效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发展历程
陈柏忠的曾祖父陈继耀1863年生于新会大泽,当年和其他家庭一样,也种植新会柑;后来,陈继耀随全家搬到离会城更近的泗丫乡,长大后一直种新会柑,兼做果皮生意。
在年复一年的柑果、柑橘经营中,陈继耀手中有了积蓄,就谋划在在会城设点开店做生意。1908年,陈继耀拿出多年的积蓄,终于在当时的新会会城鱼栏街市场买下一个二手店铺,开了家经营新会柑、新会陈皮的铺子,取名“新宝堂”。而在陈继耀的悉心经营下,新宝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然而,不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一场特大台风突袭新会,许多地势比较低的房屋遭水浸、垮塌。陈继耀的新宝堂也进了水,一片狼藉。“店里一楼全部被泡了,幸运的是,店里存放陈皮的阁楼没有被水泡,留下了一些陈皮。”陈柏忠说,“那是新宝堂第一次成功,但是又失败了。”
第二代:陈柏忠爷爷重开新宝堂
在会城的新宝堂店铺关闭后,陈继耀把侥幸保存下来的陈皮运回农村家里,妥善保管,他告诉儿子(也就是陈柏忠爷爷)陈社源要好好保存这些陈皮,要记住“新宝堂”这个牌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挂起来。
陈柏忠爷爷并不擅长做生意,但在新会柑的种植方面却很在行,而陈柏忠奶奶做生意却很厉害。
陈柏忠奶奶把自己家的陈皮带到广州市去卖,通过广州经营陈皮转了钱,家里就不再自己种田,而是雇人。正是由于这样,当年文革时,陈柏忠奶奶因“投机倒把”罪被判了刑,新宝堂的辉煌也跟着没落。
第三代:陈柏忠父亲借款30万,重振新宝堂招牌
在大集体时期,陈柏忠的父亲陈辉林和其他人一样,高中毕业后,也成为集体企业的一分子。开始的时候陈辉林在村集体企业做扫把,同时也做产品购销,到后来政策开放,才开始做柑橘生意。
集体企业实施转制承包的时期,陈辉林向外借了30多万元,成立新宝堂陈皮批发部。陈辉林做生意非常务实,不愿意冒风险,也正是这种务实的经营,为新宝堂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代:陈柏忠打造全链智能,把家族基业传下去
1999年,陈柏忠大学毕业并决定在外工作积累经验,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联通公司工作5年的陈柏忠怀着“把家族基业传下去”的梦想,毅然从联通公司辞职,开始跟随父亲陈辉林学习经营新会陈皮,并立志将祖辈“新宝堂”字号发扬光大。
年少气盛,入行第一年,他收购新兴陈皮时就亏损了30多万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他相信新会陈皮,也坚持了下去。
在柑橘业中打拼了三年后,陈柏忠发现陈皮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便尝试转换经营方式,将批发为主转成零售为主。
2008年,陈柏忠正式成立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注册“新宝堂”为PB,在新会、江门开设专卖店,成为新会本土首个实行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的特产企业。
与此同时,陈柏忠开始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现代科技为新会陈皮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通过科研,分析新会陈皮的有效成分,用科学依据证实新会陈皮的药用和膳食价值。
而这些科研,也为新宝堂开发与新会新兴陈皮相关的产品提供了机遇: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新宝堂在传统风味上推陈出新,成功研发陈皮礼品系列、陈皮茶系列、陈皮酒系列、陈皮即食系列、陈皮凉果系列等产品;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再到系列化产品,逐渐形成具新宝堂特色的产品线,并深受消费者喜爱,获得广泛认可。
投资数亿元从柑肉中提取酵素
新会陈皮被誉为广东省“三宝”之首,不仅陈皮本身药用和营养价值高,而且,陈皮的副产品新会柑肉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因缺乏对新会柑肉营养价值的研究和加工处理,长期以来,“皮比肉贵”,当地习俗是“取皮弃肉”,所以每年大约有数万多吨新会柑肉被丢弃。
大量的新会柑肉被丢弃,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当地环境带来污染,引起相关领域专家、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如何开发果肉?近年来,也成为新会区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也显示,新会柑肉含有丰富的钾、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成分,并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化合物群,新会柑肉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提取酵素的理想产品。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柏忠也深深地对这种柑肉的浪费现象感到痛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担负起柑肉开发的重任。
2016年1月,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项目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项目以传承文化结合高新科技为引领,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发展,以“高科技+养生文化+旅游”模式拓展新会陈皮产业链,发展大健康产业。
2016年3月8日,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在台湾南台科技大学举办了“跨海峡交流产学合作签约”记者会,台湾南台科大校长戴谦、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建峰执行董事长、叶昆成副董事长出席本次会议。双方签订“产学合作暨技术授权”,台湾南台科大正式成为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会柑酵素与柑橘酵素的研发基地。
2016年4月14日,五邑大学与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签订科研合作项目——“新会陈皮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校企联手综合开发利用新会柑肉。
获得荣誉
2010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认为第一批获得“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的企业。
新宝堂董事长陈柏忠先生被广东省文化厅认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
2013年,新宝堂董事长陈柏忠先生被评为首届“活力非遗”年度致敬人物。
2024年9月,2024广东创新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排名第94位。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广东省诚信示范企业” 。
参考资料
传徒授艺 – 新宝堂.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官网.2024-02-29
柑肉引关注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有好计.新浪广东.2016-08-18
绝!废弃柑肉变“黄金”.新浪新闻.2016-09-19
喜讯!易事特集团荣登2024广东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今日头条.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