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荔波县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樟江为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龙江的上游河段,是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水系,是黔南自治州的重要水源。1988年,贵州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总体规划。1989年,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旅游开发办公室,开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1996年4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境内的小七孔景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2009年,荔波县开始申报5A级景区,投入5300万元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为了方便游客游玩,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新增了15个交通疏导点,130多位交通疏导员。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共含48处景源,其中特级4处、一级6处、二级10处,三级16处,四级12处,总面积为11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总面积23.38平方千米。其中以桥命名的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聚集了若干世界级景观,作为樟江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荔波县旅游的重要标志。2021年11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历史沿革

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建小七孔桥。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大七孔桥。1987年,荔波县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聘请旅游业专家亲临风景区调查、选景、规划。1988年,贵州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总体规划。1989年1月6日至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在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召开樟江水系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会议。1988—1989年,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贵州广播电视台、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报、黔南日报等宣传单位相继播放、登载了小七孔景区新闻报道,进一步引起中外人士瞩目,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游客及港、澳、台同胞纷纷慕名而来观光旅游。1989年,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旅游开发办公室,开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

1990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4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小七孔景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2007年,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一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09年,荔波县开始申报5A级景区,投入5300万元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经国家旅游局前期评定、网上公示后,荔波樟江景区正式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贵州省第4个国家5A级景区。2018年,为了方便游客游玩,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新增了15个交通疏导点,130多位交通疏导员。2021年11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南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毗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处在桂林市——贵阳——昆明市的三角旅游空白区,界线东起更地坡,东经E107°57' 32" ,北纬N25°30' 28";南抵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界,东经E107°40' 59",北纬 N25°11' 49";西起上拉明,东经E107°39' 22" ,北纬N25°15' 49";北至水甫村,东经E107°54'59" ,北纬N25°31'42",总面积为118.8平方公里。

气候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所处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全县年均温18.5℃,热量资源受地理纬度和平均海拔较低的影响,较全省一般地区高,活动积温4200~6100℃。无霜期28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211.9毫米,80%的降水量集中在4~9月,其中6月降水量最多,12月最少。

地形地貌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所处地区地处贵州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明显,境内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山谷相间由西而东,主要山脉水系沿地质构造走向发育,境内山脉与河谷呈北偏东长带状镶嵌。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坝子。

水文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所处地区境内河流均属珠江,较大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樟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水系,是黔南自治州的重要水源。樟江为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龙江河的上游河段。荔波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荔波县内月亮山南麓,流经3区1镇7个乡,在瑶山乡王蒙街汇入打狗河。主河道长53.1公里,20平方公里以上的集雨面积河流11条,集雨面积1498. 5平方公里。樟江上游峡口河段,又称水春河。有荔波樟江风景区之水春河景区。

景区布局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共含48处景源、其中特级4处,一级6处、二级10处,三级16处,四级12处,总面积为118.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总面积23.38平方公里。

小七孔景区南面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界为界,东面以拉柳村寨旁山谷山脊线作为小七孔景区与大七孔景区分界线,景区面积45.55平方公里。

大七孔景区东面以下冷村寨旁山谷山脊线作为大七孔景区与樟江带景区分界线,南面以拉柳村寨旁山谷山脊线作为大七孔景区与小七孔景区分界线,景区面积34.17平方公里。

水春河景区北面以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县界为界,南面以白岩大桥作为水春河景区与樟江带景区分界线,景区面积20.12 平方公里。

樟江带景区北面以白岩大桥作为樟江带景区与水春河景区分界线,南面以下冷村寨旁山谷山脊线作为樟江带景区与大七孔景区分界线,景区面积14.40 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

小七孔景区

小七孔景区是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四大风景片区之一,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东经107°39′—107°95′,北纬25°12′—25°34′,总面积46.4平方公里。景区集林、洞、湖、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有“超级盆景”之誉。景区主要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石上森林、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卧龙潭、鸳鸯湖等21个景点。2021年,小七孔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小七孔古桥

小七孔古桥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通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从小七孔古桥、黎明关等地出发,荔波县曾有五条途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终达广西怀远的“盐马古道”。古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修碑》 ,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 ,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古桥的修建,也为生活在响水河两岸的水族布依族瑶族百姓搭建起了一座友谊之桥。小七孔风景区因此桥而得名。

拉雅瀑布

拉雅瀑布位于小七孔景区内,距七孔古桥约百米,瀑布宽10米,落差30米,是小七孔景区瀑布群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拉雅”布依语译“美丽的女神”,拉雅瀑布为小七孔景区一级景点,源自响水河上游山体洞泉,截流沿崖体陡岸悬空而下。

68级跌水瀑布

68级跌水瀑布地处响水河谷,全长约1.6公里,总落差110米,最宽处约40米。其形成与高原晚期强烈抬升有关——河流快速下切350至500米,进而在河道中形成密集瀑布群。在不足2公里的弯曲河道内,分布着68级形态各异的瀑布与跌水,这类高密度瀑布群较为少见。

响水河

响水河为黄后暗河下游明流段,从龟背山脚出露,长1.6公里,落差314米,平均流量8.03立方米/秒。因河床瀑布众多,响声震天,故称为响水河。峡谷呈“V”字型,谷坡洞穴层层分布,均是早期地下河出口。成因系第四纪(距今约2.48百万年)以来,区域大幅度大面积的间歇性抬升,樟江下切,响水河为适应侵蚀基准面下降出现间歇性下切,河床形成多级裂点,即今瀑布所在;谷坡地下河为适应响水河下切进入下一层洞穴,雨季时可见水流从上层洞穴注入响水河。水温四季恒定,是中国大鲵适合的栖息地

石上森林

石上森林为小七孔景区内的世界特级景点,位于水上森林以北约100米处,是一片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森林,因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龟背竹而得名。林内分布着多种珍稀树木和特色植物,其根系主要沿着岩石的缝隙和裂隙生长,由于地表土壤稀少,仅有一些枯枝落叶堆积,根系与岩石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

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坐落在响水河喀斯特槽谷的森林河床上,因“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而得名。它全长大约2000米,涵盖了水上森林丛林带、拉金湿地、苦竹沟等多个景点。这里的树木都生长在河床岩石的缝隙之中,尽管长时间受到激流的冲刷,却依然保持着繁茂的生长状态,这种水上生态系统在全球溶洞地区是比较少见的。有传说称古代仙女曾在此沐浴,因此这里也被称为“瑶池”。

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为小七孔景区内的一级景点,位于响水河上游,毗邻努内吉海湿地,瀑布落差达60多米,地处四周环山的封闭洼地。周围山色青绿,植被茂盛,因此被称为“翠谷”。

努内吉海湿地

努内吉海湿地是小七孔景区境内的二级景点,距离鸳鸯湖约6公里,面积为50公顷,属于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滞留湿地。“努内吉海”瑶语译“最美丽的地方”,该湿地在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栖息、水源涵养、防止土壤沙化及环境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鸳鸯湖

鸳鸯湖为小七孔景区境内的特级景点,距离卧龙潭约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盲谷湖。湖水面积约20公顷,最深处约40米,位于黄后暗河下游的明流段,由上湖和下湖两个主要湖区组成。湖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每立方厘米约182500个,环境清新。

天钟洞

天钟洞坐落在小七孔景区的汤粑石林半坡,海拔约740米,洞长接近一千米,包含12个厅和两个洞口。洞中有一个接近10米高的巨大石笋,形状像是从天上倒挂下来的钟,因此得名天钟洞。这个洞是小七孔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内部有石花、石树、石幔、石柱和石笋等多种地质奇观。

卧龙潭

卧龙潭是卧龙河的发源地。暗河从崖底涌出,在拦水坝上跌落,形成较大的水流声,水面附近水雾弥漫。潭边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石块和树木,周围被高山环绕,水面看起来较深,遇到大雨引发山洪时,水流变得湍急,声势较大。

大七孔景区

大七孔景区是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四大风景片区之一,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东经107°39′—107°95′,北纬25°12′—25°34′,总面积36.2平方公里。景区集岩溶地貌与水文景观为一体,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特色,主要有大七孔古桥、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地峨森林、龙头山、二层河、地峨宫等景点。

天生桥

天生桥高约73米,厚约15米,宽约22米,被誉为“东方凯旋门”。天生桥形成与石炭系(距今360~290百万年)的大理石泥灰岩中。岩屋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岩层转轴倾角为56 º。桥下河道为第四纪晚期(距今约1.2万年)暗河通道,后来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地下暗河洞体规模扩大、洞顶崩塌。如今所见天生桥就是洞穴顶板崩塌的残余。

妖风洞

妖风洞是一个溶洞的穿水溶洞,因洞口瀑布带动气流,涌出强劲冷风而被称为“妖风”。洞内光线黑暗,遍布大小不一的岩石,有些石块体积较大。洞中沿河道分布有多处水潭、瀑布和小型湖泊。洞穴总长约3200米,最宽处约114米,最窄处约1米,最高处约90米,最低处约1.5米。洞内常年黑暗,栖息着多种洞穴生物,其中以暗河中的鲇形目数量较多。该洞穴形成于约两百万年前,并仍在持续发育中。

恐怖峡

恐怖峡是一个山谷,两侧是高高的悬崖,中间生长着许多树木。这里的地形陡峭,悬崖上有一些黑暗的洞穴,由于这里的岩石结构不稳定,一旦有震动,一些石头可能会掉下来。如果游客大声喧哗,可能会引起共振,导致石头滚动。

梦塘

梦塘里生长着许多鱼,有几种鱼较为神奇,其中有一种鱼全身透明,有一种长着猪一样嘴巴的“平头鱼科”,还有一种肉质异常鲜嫩的鱼,当地群众叫“竹鲤”,地方上叫球鱼,它与其它鲤鱼不一样,它吃水草、树叶、竹叶等。梦塘是鱼较聚集的地方,以前当地群众以捕鱼为生,这里就寄托着渔民的丰收梦,寄托着妻子对丈夫、子女对父亲的平安梦,所以叫做梦塘。

大七孔桥

大七孔景区因此桥得名。该桥位于大七孔景区梦塘下游约500米处,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成,初名“万善桥”。清光绪三年(1877年)桥孔被洪水冲毁,因资金短缺维修耗时7年,期间更名为“双溪桥”,后定名为“大七孔桥”。此桥曾是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

樟江带景区

樟江风光带景区是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生态观光、田园休闲、民族风情体验、探险运动的综合旅游区。

水春河景区

水春河景区位于樟江上游,是一条全长约13公里的峡谷,也是该风景区内最长的峡谷之一。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河道中分布着崩落的巨石,这些障碍物使河水形成独特的流动景观。两岸山峦紧密排列,紧贴河谷,相对高度在200-300米之间,而河面宽度仅几米至十几米,形成了“十三道浪,七重滩”的险峻水流特点,适合开展漂流活动。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梅滩(也称“试胆浪”)、苦竹滩、白龙浪、白石滩、天然画图、马尿滩、姊妹峰、姊妹滩、逍遥浪、长浪、白岩、龙王洞和夕照归图等。

开发保护

艾福田曾作为荔波县水电局设计勘测队队长,参与建设了小七孔三级电站(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确定的示范电站),并积极向外推介了“小七孔”。

2001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为加快对樟江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作出了鼓励和支持国际经济组织和个人到景区投资的规定。通过向社会招商引资,形成开发合力,带动荔波县乃至整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樟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水系,是黔南自治州的重要水源,流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截至2016年11月,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旅游业、农村种养殖业规模的推进和不断发展,导致水体污染,水量减少等现象时有发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樟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樟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黔南自治州为了加强樟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流域保护条例》。

2023年,贵州省省委、省政府作出荔波县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决策部署,随后荔波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推进樟江风景名胜区整体提升。随着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原规划中的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相关建设指标与旅游发展现状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规定,荔波启动总规修编工作,通过邀请上级主管单位领导及专家现场调研、召开专题会等多种方式努力和协调,进一步优化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所获荣誉

相关文化

文化活动

“水韵樟江”民族歌舞表演荔波县县漳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旅游局策划,围绕旅游大做文化文章,投资300多万元打造的“樟江乐坊”文化项目,培育旅游新产品,丰富旅游项目,推动荔波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荔波旅游文化内涵。《水韵樟江》实景演出,集“养心阁”“休闲会所”“水上游乐”等项目于一体,于2011年12月13日首次登场。《水韵樟江》实景演出展现布、水、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实现传统民族音乐与时尚音乐元素的有机结合,分“布之韵”“水之韵”“苗之韵”“瑶之韵”四个篇章,融民俗音乐民风・民俗・民艺于一体,为观众呈现一台极具民族特色而又富含现代气息与时尚元素的文化盛宴。《水韵樟江》已排练出原生态布依歌――《古尤  》、开场舞蹈――《扇  风 》、古筝独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布依族舞蹈――《矮人舞 》、原生态水歌――《习咩留的吖奴凡 》、水族舞蹈――《角鼓舞》、器乐――《彩云追月》、木叶独奏――《木叶情深》、舞蹈――《银项圈 》、芦笙舞――《苗家地方花一样》、二胡合奏――《赛马》、瑶族歌曲――《咦了》、原生态瑶族歌――《但戈》、瑶族舞蹈――《打猎舞》等节目。

2024年10月25日,“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主题采访创作活动来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来自省、市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和网络达人组成的采风团,深入贵州省腹地,对小七孔景区进行了一次探访活动。

2024年12月,多彩贵州风艺术团在荔波樟江景区、荔波古镇开展了20场“2024多彩贵州景区(街区)驻场文艺演出活动”,累计观看人数约近3万余人次。在荔波小七孔景区,28名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演员们,用充满贵州民族风情的《多彩贵州》开场,较具民族特色的歌舞《山水贵客》《盛世欢歌》《嘛辽勒》等节目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互动。

地方美食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所处地区主要特色美食有荔波牛肉火锅、豆花烤鱼杨梅汤、荔波酸肉、臭酸鱼包韭菜米糊等。

荔波酸肉

荔波酸肉是用生鲜肉腌制而成,未经烹饪,自然发酵,味道酸甜爽口,是当地人们喜欢吃的地方美食。

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是水族的传统佳肴,有“水族第一名菜”之称。吃起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而柔软,酸辣诱人。

相关作品

2024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在某博览会上展览了曾创作过描绘荔波樟江小七孔的作品,他通过笔、墨、色的精妙变化与层次,在中国画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巧妙借鉴西方绘画色彩,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画色彩语言,展现了荔波樟江的秀美幽静。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9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发布公告称因受强降雨影响,大七孔景点及水上森林景点水淹步道,为确保游览安全,6月9日大七孔景点及水上森林景点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部分水上体验项目(卧龙谷漂游、鸳鸯湖上湖透明玻璃船)因水位过高,暂停运营,其余景点正常开放。

2025年7月24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发布公告称受强降雨影响,7月24日大七孔景点暂停开放,大七孔游船暂停运营。小七孔景区其余各景点正常开放。

参考资料

“一座桥”的新名片——解码贵州旅游恢复增长之荔波.今日头条.2025-07-28

Zhangjiang, Libo.中国日报网.2025-07-28

黔南州荔波樟江旅游景区.黔南州人民政府.2025-07-28

自然地理.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贵州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系列报道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樟江历史变迁.多彩贵州网.2025-07-28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关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流域保护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贵州人大网.2025-07-28

「荔波轶事」荔波第一家旅游公司.今日头条.2025-07-28

荔波小七孔.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荔波樟江升级“5A” 比肩黄果树 龙宫和百里杜鹃.多彩贵州网.2025-07-28

新闻联播点赞的贵州荔波值得你爱.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荔波县人民政府关于《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4.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一座桥”的新名片—解码贵州旅游恢复增长之荔波.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5-07-28

小七孔景区.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大七孔景区.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关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说明.贵州人大网.2025-07-28

叶霖带队赴北京对接荔波县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相关工作.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读方志 行贵州·视频故事⑤|“黄小西,吃晚饭”之小七孔:响水河桥万万年.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水墨贵州|水墨中的拉雅瀑布.今日头条.2025-07-28

荔波县樟江风光带.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水春河景区.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历史文化】探寻荔波小七孔桥的文化密码‖郑曦原.内江党史方志网.2025-07-28

黔南州荔波樟江旅游景区.黔南州政府门户网站.2025-07-28

贵州梵净山等五景区入选“中国森林氧吧”.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7-28

荔波梅花节推出 “水韵樟江” 精彩民族歌舞陪伴游人.荔波县人民政府.2025-07-28

荔波小七孔:地球腰带上的璀璨绿宝石,触动心灵的自然奇观.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5-07-28

激发演绎活力,优化文旅体验!贵州景区里刮起“多彩贵州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7-28

贵州旅游地标 ③ |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7-28

灵动绝美!画里的贵州,去香港讲述这里的美丽.今日头条.2025-07-28

别跑空!贵州一景区的两景点暂停开放.今日头条.2025-07-28

大七孔景点今日暂停开放.百家号.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