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英文名: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简写:NSC),成立于1947年7月24日,由总统任委员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幕僚机构之一、美国总统的最高智囊机构,也是美国政府讨论和研究重大战略决策的核心组织。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有关美国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政策,向总统提出建议。其固定成员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能源部长、司法部长、国土安全部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国家情报总监、美国军队参联会主席等,美国中情局局长则以顾问身份参加国安会的会议。日常事务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主管,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亦称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是对总统负责的顾问,因此直接由总统任命,不需要得到国会的批准。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美国在国际上的利益和安全,其依靠的主要机构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其常设机构是办公厅,纳入总统行政办公室内,其办公地点在白宫地下室。

发展历程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苏很快由战时盟友合作转向猜忌和对立,进而在全球范围内走向对抗和美苏冷战。在此背景下,为加强跨部门政策协调,美国依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成立国安会,初衷是协调军队(包括海、陆、空及海军陆战队)、情报及其他国家安全机构,制定统一的外交安全政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美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成立国安会的国家。

萌芽上升阶段(1947~1960)

哈里·S·杜鲁门时期,国安会初建时的法定成员仅包括总统、国务卿以及国防部长,内阁成员可临时参会。当时,国安会的主要职责是就战略风险制定统一战略目标,进行内部政策协调。但早期国安会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主要因为杜鲁门担心国安会可能削弱总统权威,担忧国会借此机构干涉美国对外事务。因此,正式会议召开并无规律,杜鲁门也鲜少参会,相比之下,国务院在对外安全政策制定中地位更高。朝鲜战争爆发改变了杜鲁门的态度,国安会地位首次提升。在其执政后期,国安会在外交、军事和情报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上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艾森豪威尔时期,国安会得到扩充并走向制度化、机构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安会设立两大平行机构,分别为计划委员会和行动协调委员会,前者负责草拟政策草案、研究报告等,承担国安会的协调工作;后者负责监督执行国安会的决定。二是设立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即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亦称国家安全顾问),负责国安会的牵头组织工作。这一时期,国安会的制度趋于完善,地位获得较大提升,正式进入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决策核心。

曲折震荡阶段(1961~1988)

肯尼迪执政后,对国安会进行大幅改革,裁撤其多数组织架构和人员,国安会政策协调属性淡化。同时,由于肯尼迪偏好组建跨部门小组委员会作为幕僚班子,倚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的决策建议,导致国安会地位下降,机构发展停滞不前,直到约翰逊时期也未改变其“闲置”状态。尼克松上台后,对国安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将其定位“从临时的危机处置机构转变为长期的战略规划机构,国安会因此重获新生”。在此期间,国安会的成员构成接近艾森豪威尔时期,设立8个跨部门小组,包括高级审查小组、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核查小组、40委员会(the 40 Committee)、国安会情报委员会、国防审查委员会等;任命亨利·基辛格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扩展其权力,不仅授权其领导国安会上述6个主要机构,还直接参与外交谈判。可以说,国安会的权力和地位在这一时期获得显著提升。而后,福特任内仅对国安会进行微调。卡特上台后,将国安会的组织机构由7个缩减为2个,分别是政策审查委员会和特别协调委员会,侧重于发挥国安会问题分析、政策研究的作用。同时,将国务院置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核心。因此,国安会的决策核心地位明显下降。但卡特提升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地位,由其负责领导特别协调委员会,并管理国安会内部事务。到了里根时期,总统大幅调整国安会,其下属委员会大多改为由国务院等部门直接领导,这种改变使得国安会体系越发混乱无序。

成熟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上台后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的协助下对国安会进行了大幅改革,在国安会设立三级委员会:一是部长级委员会(The Principals Committee),成员为国务卿、国防部长、中情局局长、美军参联会主席、白宫办公厅主任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者主持该委员会。二是常务副部长级委员会(The Deputies Committee),成员为各行政部门和机构中的常务副部长级别官员,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主持。三是政策协调委员会(Policy Coordination Committees),成员包括各助理部长级官员。该模式通过分级明确了各委员会间的分工和联系,一直沿用至今。

克林顿在上届国安会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安会正式会议成员进行扩容,纳入法定成员外的财政部长等,同时将国际经济政策囊括进国安会讨论范畴,加强国安会与其任内组建的国家经济委员会的联系。小布什上台后的国安会架构与老布什时期相差不大,主要变化是调整政策协调委员会,如裁撤克林顿时期部分跨部门小组,最终形成涵盖6大地缘区域和11个功能领域的政策协调委员会体系。“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强化了国家情报体系和国土安全的重要性,设立国家情报总监负责整个情报体系并取代中情局局长在国安会的位置,同时还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奥巴马时期,国安会人员组成有所变化,国家情报总监成为固定顾问,能源部长成为固定成员,司法部长等为非法定成员。此外,奥巴马新设立了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和网络安全协调专员,将其成员纳入国安会;同时,国土安全委员会也正式纳入国安会体系。特朗普上台后同样保留了三级委员会模式,仅调整了部分人员构成。在此期间,白宫在国家情报总监和美国军队参联会主席是否作为固定成员的问题上有所反复,后迫于压力承认其固定成员地位。特朗普前首席战略顾问史蒂夫·班农也曾是这一时期的国安会固定成员,麦克马斯特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取消了班农的国安会固定成员身份。

组识模式

固定成员

依照美国白宫2021年2月发布的《备忘录》,美国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会的固定成员包括总统、副总统、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能源部长、司法部长、国土安全部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国家情报总监、美国军队参联会主席等,美国中情局局长则以顾问身份参加国安会的会议。此外,白宫法律顾问、副法律顾问和国安会法律顾问均应受邀出席历次国安会会议。同时,鉴于诸多国家安全问题的交叉性质,如国土安全、全球公共卫生、国际经济、气候、科技、网络安全、移民等,国安会会议还会根据议题和议程邀请商务部长、劳工部长、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环境保护署署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美国贸易代表、国家网络总监、总统经济政策助理、总统国内政策助理、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国土安全顾问、总统网络安全与新兴技术副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国际经济副国家安全顾问、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协调员、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等官员参会。

三级委员会

鉴于国安会会议通常只负责处理异常重大的议题或事件,且开会频次较少, 国安会的日常工作主要依赖其下设的三级委员会来组织和实施。

部长级委员会(The Principals Committee)

部长级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包括国务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能源部长、国土安全部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国际开发署署长和白宫办公厅主任。依照《备忘录》规定,国家情报总监、美国军队参联会主席和中情局局长以顾问身份参加会议,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白宫法律顾问、国安会法律顾问和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也应受邀参加每次部长级委员会会议。

常务副部长级委员会(The Deputies Committee)

常务副部长级委员会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担任主席,固定成员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国防部、司法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管理和预算办公室、美国常驻联合国使团、国际开发署等部门的常务副职,以及国安会的法律顾问、副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国家情报副总监、美军参联会副主席、中情局副局长等则以顾问身份出席会议。

政策协调委员会(Policy Coordination Committees)

政策协调委员会在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指导下设立,并由其指定官员担任主席;负责管理美国政府多机构间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美国在国家安全政策方面进行跨部门协调的日常机构;承担向国安会的高级委员会提供政策分析、确保对总统的决定进行及时反应等任务。跨机构政策委员会需定期召开会议,审查和协调总统决定的执行情况,并酌情审议和解决影响国家安全的政策议题。在《备忘录》中,约瑟夫·拜登要求跨机构政策委员会尽早召开会议,以研究设立各种专门的跨机构分委员会,并确定各分委员会的责任领域和任务。同时,拜登还要求跨机构政策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以审查现有各个分委员会委员名单,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人员规模

美苏冷战时期,国安会基本以总统身边精干幕僚机构的面貌出现在联邦权力架构中,机构人员通常控制在数十人左右。冷战结束后,作为主要安全威胁的苏联不复存在,美国认为自身面临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多元,国安会的人员规模和机构设置也由此不断扩大,到小布什时期已超过200人。奥巴马时期,国土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合并,国安会的人员数量一度达到400人左右。此时,过多的人员和内设机构给国安会造成行政繁琐、部门冲突和运行低效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国安会集中高效服务决策的设置初衷。2015年开始,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秉持“小而精”(mean but lean)工作理念,着手精简国安会人员,将人员规模下调15%左右。特朗普时期,特朗普本人的反建制色彩和共和党人对行政部门“官僚化”的警惕对国安会的机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国安会整体人员规模大幅缩减,奥巴马政府在国安会所设的全球卫生安全与生物防御办公室也于2018年遭解散。部门裁减可能对国安会的功能履职造成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初期应对不力,有观点便认为这与特朗普解散国安会上述相关部门不无关系。拜登政府执政后推进国安会架构调整,不仅纵向增加了层级(“协调员”职位设置),还横向增加了下属机构,使国安会人员规模又增至350-370人。

办公地点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在美国白宫地下室。

主要职责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有关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机构的信息并向总统提出建议;直接服务于美国总统,同时负责安全事务方面的专业意见,协助总统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个政府部门行动。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国家安全的重心还是放在国际和防恐安全事务上。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协助总统处理外交及安全事务并制定相关政策,统一有关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机构的信息并向总统提出建议,兼具咨询和协调功能。

影响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美国发动和参入的侵略战争及较大的军事行动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策划秘密的准军事行动以及公开的宣传战方面,都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身影;在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方面,国安会更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国在美苏冷战期间发动的战争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共和国海湾战争;冷战后又打了索马里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之战。美国在世界各地发动的秘密准军事行动不计其数,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策划和操纵的。从哈里·S·杜鲁门时期开始,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成立了专门小组,与中央情报局一起策划各种秘密准军事行动行动。根据国安会专门小组制定的文件,其秘密行动的主要内容是:颠覆敌对国家政府,包括支持和援助这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地下抵抗运动以及各种反共力量;对一些国家进行破坏活动,包括虚假宣传、策划动乱、爆炸和暗杀;窃取对方情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进行间谍和反间谍战。所有这些秘密行动,都是在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名义下进行的。这些行动除了依靠军事部门之外,大部分都是依靠美国中央情报局来执行的。按规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每次会议都要听取中央情报局局长关于全球情报信息的汇报,中央情报局要随时完成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达的任务。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策划秘密准军事行动,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对社会主义古巴共和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进行的暗杀行动。

在冷战期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还专门制定了一项针对苏联的秘密宣传活动计划,通过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拉美自由广播电台等,进行宣传。负责广播宣传的美国新闻署署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向总统负责。在冷战期间,新闻署署长经常与中央情报局局长一起参加美国总统主持召开的国安会会议。在总统作出重大决策时,美新署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配合政府的行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应对各种严重的政治和军事紧急危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1962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年10月16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得到中央情报局的报告,苏联正在向古巴运送并部署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和远程导弹,这些弹道导弹可以打击美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当天上午,肯尼迪立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国安会会议一直进行了4天之久,讨论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真实意图以及美国的应对措施。在危机的两周时间内,美国国安会召开的各种会议达37次之多。

参考资料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whitehouse.2024-02-16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简介.华商网.2024-02-19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总统的最高智囊机构.新华网.2024-02-16

3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总统的最高智囊机构.新华网.2024-02-16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模式变迁及相关思考.红色文化网.2024-02-19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机制的创立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24-02-19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内外挑战下应运而生.红色文化网.2024-02-20

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人民网.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