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中药名,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等,为茄科植物枸杞(枸杞属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um L.)的干燥根皮。其主产于中国的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安徽、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地骨皮呈筒状或槽状,长为3~10cm,宽为0.5~1.5cm,厚为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其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主治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来源

药物来源

茄科植物枸杞(枸杞属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um L.)。

药用部位

为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产地

地骨皮主产于中国的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浙江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安徽、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采收加工

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炮制方法

地骨皮:《药性论》:“细锉。”《苏沈良方》:“去土。”《串雅外编》:“温水洗净、用槌打扁去心,止取嫩皮晒干,捣碎,罗为细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木心,洗净,略润,切段,晒干,筛去灰屑。

炒地骨皮:《局方》:“炒黄。”现行、先将锅烧热,加入麦麸至冒烟时,倒入地骨皮片,拌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性状

药材

地骨皮呈筒状或槽状,长为3~10cm,宽为0.5~1.5cm,厚为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饮片

地骨皮: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cm,直径0.5~2cm,厚为1~3mm。外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纵条纹。质松脆,易折断,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落皮层)较厚,土黄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后苦。

炒地骨皮:形如地骨皮,淡黄色。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

地骨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效用分析

地骨皮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病,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用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形瘦盗汗,五心烦热,颧红面赤,脉细数。

地骨皮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

地骨皮甘寒入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单用酒煎服即效。

此外,地骨皮于清热除蒸泄火之中,兼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又多用于内热消渴证。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应用

配伍应用

1.退热除蒸:本品甘寒质润,不腻不滞,能泻肾火,去伏热,为退虚热病,疗骨蒸的佳品。常用于阴虚内热,骨蒸潮热,肢体疼痛者,可与秦艽等相须配伍(地骨皮-秦艽),如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地骨皮、鳖盖子、当归、秦艽、北柴胡知母川贝母);也可与银柴胡配伍合用(地骨皮-银柴胡),如地骨皮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银柴胡、知母、半夏、人参、炙甘草、赤茯苓)。

取其清泻之功,也可以用于筋骨湿热痹证,与黄柏配伍以清利湿热(地骨皮-黄柏),如热痹汤(《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痹证(下册》)引江世英方,地骨皮、黄柏、老桑头、鹅掌藤苍术忍冬、救必应、薏苡仁、牛膝);也可与羚羊角配伍(地骨皮-羚羊角),如地骨皮汤(《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引黄振鸣方,地骨皮、羚羊角、薏苡仁、茯苓、桑枝、威灵仙、茅根石膏)。

2.清泄肺热:本品气轻味甘,走上彻下,善清肺中伏火,令肺清肃之功自行。多用于治疗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等症,常与桑皮配伍(地骨皮-桑白皮),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治肺胃蕴热所致的唇千口燥者,可与生石膏配伍清热泻火(地骨皮-石膏),如枸杞汤(《医方考》,枸杞根、石膏、小麦)。

3、除痹止痛:《珍珠囊药性解》云本品主“风湿痹,坚筋骨”,《本草述》亦云其主“腰痛、行痹、脚气”。本品入肝肾,甘淡化热,苦寒散湿,湿散则痹著通,除痹止痛,可用于治疗腰腿疼痛,筋骨痹痛。治肾肝虚损所致的腰膝无力疼痛者,可与木瓜粉配伍合用(地骨皮-木瓜),如木瓜煎丸(《普济方》,木瓜、地骨皮、菊花、骨碎补牛膝吴茱萸、胡椒、荜澄茄);也可与牛膝配伍(地骨皮-牛膝),浸酒常服,如牛膝酒(《奇效良方》,牛膝、地骨皮、五加皮、薏苡仁、香果疏叶当归、甘草、刺桐地黄),治肾受风毒攻刺,腰痛不可忍者。

本品也可外用治疗,如治鹤膝风两膝疼痛,可与乳香、没药等配伍(地骨皮-乳香、没药),研末,用车前草捣汁入煮酒调敷患处,能活血通经除痹,如五圣散(乳香、没药、地骨皮、无名异、麝香)。也可煎汤淋渫治脚气,泄越其邪,方如导气除湿汤(《奇效良方》),威灵仙、防风、当归、荆芥穗、地骨皮、升麻(原变种)、白芍药、蒴藋叶)。《仁术便览》的金莲稳步膏用地骨皮与红花研末(地骨皮-红花),涂敷治疗鸡眼骈胝,立效。

地骨皮甘寒,能退热除蒸,清肺泻火,用治骨蒸潮热,肺热咳喘;还能除痹止痛,用治腰膝疼痛,鹤膝脚气等病证。临床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地骨皮-秦艽、地骨皮-黄柏、地骨皮-羚羊角、地骨皮-盘木瓜、地骨皮-牛膝等药对。

方剂举例

1.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冬草二升,小麦三升。上三味,以水二升,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要方》拘杞汤)

2.治热劳:地骨皮二两,北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冬(去心)煎汤调下,不计时候。(《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治肺脏实热,喘证上气,胸膈不利,烦躁鼻干:地骨皮二两,桑皮(锉)一两半,甘草(炙,锉),紫苏茎叶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咳: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梗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5.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天花粉(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6.治黄疸:①地骨皮四两,木通一两,车前(研烂)四两。上三味,用阴阳水各一碗煎,露一宿,空心服。(《仁术便览》)②地骨皮三两,砂仁一两,君迁子四两,砂仁藏内,分四剂,用水二碗,煎七分,露一宿,五更热服,深者三贴必效。(《仙拈集》愈疸汤)

7.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8.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盐麸木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渗入耳中。(《圣济总录》)

9.治深脓疱病:地骨皮,去粗皮,以竹刀刮粉,焙干为细末,贴之。(《普济方》)

10.治鸡眼:地骨皮、红花同研细。于鸡眼痛处敷之,或成脓亦敷,次日结痂好。(《仁术便览》金莲稳步膏)

11.治汤火伤:地骨皮、刘寄奴各等分。为末。有水千上,碘化钠小磨香油调敷上。(《心医集》)

临床应用

1.原发性高血压:地骨皮60g,加水3碗,煎至1碗,煎好后加入少量白糖或加猪肉煎煮。隔日1剂,服5剂为1疗程。

2.疟疾:鲜地骨皮30g、茶叶3g、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

3.扁平疣、掌跖疣、泛发性湿疹: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ml,加自血2ml,肌注,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

4.牙髓炎:地骨皮30g,加水500ml,煎至50ml,过滤后以小棉球蘸药液填入已清洁的窝洞内即可。

5.牙痛:地骨皮30~60g,日1剂,煎2次混匀,不停吸饮,一般1~2天便愈。

6.耳疮瘘:地骨皮刮去外皮膜,取第二层皮,在铁锅内或瓦上焙干(勿焦)研末调麻油糊,敷于疮口上或瘘管口上,12小时换药一次,连用1周可愈。

7.下肢溃疡:地骨皮瓦上文火烤干研细粉,均匀撒在溃疡面上。如溃疡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可适当加马勃粉及地榆粉。

8.外科疮疡:生地骨皮50g、炒地骨皮50g、分别研粉,敷于疮疡表面,初期用生者,破溃生、炒合用。每日换药1次。

9.褥疮:地骨皮置于青瓦片上焙干、焙黄,碾成极细粉,均匀敷于患处,暴露患处,每日1次。

风险禁忌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不良反应

有报道称服用地骨皮煎液冲鸡蛋出现头晕、心悸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服用盐浸地骨皮会导致病情加重。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地骨皮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有酰胺类化合物kukoamineA、kukoamineB、枸杞酰胺,环肽类化合物lyciuminA、lyciuminB等;另含有蒽醌类化合物黄酮及木脂素、甾醇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抑制卡拉胶致大鼠或热原致家兔的发热。扭体法、热板法与齿髓致痛法证明地骨皮具有镇痛作用。

2.抗菌、抗毒素:地骨皮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9.011%)体外对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地骨皮提取物(CL-5)与脂多糖LPS)的活性中心类脂A(Lipid A)有一定的结合活性,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活化,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E.coil)攻击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地骨皮体外对皮肤癣菌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抗炎药:地骨皮通过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提高皮肤L-羟脯氨酸含量及促进胶原蛋白沉积和皮肤修复等途径,发挥抑制皮肤炎症反应、促进小鼠烫伤皮肤创面愈合的效应。

4.降血糖:地骨皮对多种糖尿病动物模型有良好降糖作用,作用与抗氧化、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释放、降血脂、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等有关。

5.调节免疫: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细胞IL-2产生的降低,抑制巯嘌呤所致的IL-2异常升高。

6.保护血管内皮:地骨皮提取液体外能对抗高糖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损伤;醇提液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增加p-AKT表达,降低p-NFkB活性。

地骨皮还具有抗生育、刺激成骨样细胞增殖等作用。

相关论述

1.《珍珠囊》:“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

2.《汤液本草》:“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3.《藏腑药式补正》:“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上行,以视桑皮,则寒凉又胜一筹。而清肺热,导火气,亦引皮肤火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

4.《本草正义》:“地骨皮,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份者最宜。此物寒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

5.《本经逢源》:“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气分之药。下焦肝肾虚热病、骨蒸自汗者宜之。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人但知

芩、连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谓之补阴降火。不知地骨之甘寒平补,有益精气退邪火之妙。”

贮藏

置干燥处。

基原信息

枸杞

形态特征

枸杞是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棘刺长0.5-2厘米,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厘米以上,宽达4厘米;叶柄长0.4-1厘米。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长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长椭圆状,顶端尖或钝,长7-15毫米,栽培者长可达2.2厘米,直径5-8毫米。种子扁肾脏形,长2.5-3毫米,黄色。

花果期

枸杞的花果期为6-11月。

物种分布

枸杞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南部以及西南、华中地区、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生长习性

枸杞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

宁夏枸杞

形态特征

宁夏枸杞属灌木,或栽培因人工整枝而成大灌木,高0.8-2米,栽培者茎粗直径达10-20厘米;分枝细密,野生时多开展而略斜升或弓曲,栽培时小枝弓曲而树冠多呈圆形,有纵棱纹,灰白色或灰黄色,无毛而微有光泽,有不生叶的短棘刺和生叶、花的长棘刺。叶互生或簇生,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长2-3厘米,宽4-6毫米,栽培时长达12厘米,宽1.5-2厘米,略带肉质,叶脉不明显。花在长枝上1-2朵生于叶腋,在短枝上2-6朵同叶簇生;花梗长1-2厘米,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钟状,长4-5毫米,通常2中裂,裂片有小尖头或顶端又2-3齿裂;花冠漏斗状,紫堇色,筒部长8-10毫米,自下部向上渐扩大,明显长于檐部裂片,裂片长5-6毫米,卵形,顶端圆钝,基部有耳,边缘无缘毛,花开放时平展;雄蕊的花丝基部稍上处及花冠筒内壁生一圈密绒毛;花柱象雄蕊一样由于花冠裂片平展而稍伸出花冠。浆果红色或在栽培类型中也有橙色,果皮肉质,多汁液,形状及大小由于经长期人工培育或植株年龄、生境的不同而多变,广椭圆状、矩圆状、卵状或近球状,顶端有短尖头或平截、有时稍凹陷,长8-20毫米,直径5-10毫米。种子常20余粒,略成肾脏形,扁压,棕黄色,长约2毫米。

花果期

宁夏枸杞的花果期较长,一般从5月到10月边开花边结果。

物种分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原产中国北部: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北部、陕西省北部、甘肃省、宁夏、青海省、新疆有野生,由于果实入药而栽培,现在除以上省区有栽培外,中国中部和南部不少省区也已引种栽培,尤其是宁夏及天津市地区栽培多。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则普遍栽培并成为野生。

生长习性

宁夏枸杞常生于土层深厚的沟岸、山坡、田梗和宅旁,耐盐碱、沙荒和干旱。

参考资料

枸杞.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13

枸杞.物种2000官网.2025-03-13

地骨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3-13

枸杞.植物智.2025-03-13

宁夏枸杞.植物智.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