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胜,男,1966年2月生于湖北枝城市,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活性多糖的制备、改性及应用,天然产物或中草药中功效成分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8年至1991年,在湖北宜昌市民康制药厂工作,主要从事新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1994年和1997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食品学院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
200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系访问研究一年。
工作经历
1988年7月至1991年8月,在湖北宜昌市民康制药厂工作;
1997年4月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从1999年起,兼任制糖工程学科研究生级主任;
从2004年起,兼任制糖工程学科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广东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制糖学会理事。
教育教学
主讲2门本科生课程及3门研究生课程。
研究
研究方向
郑必胜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活性多糖的制备、改性及应用,天然产物或中草药中功效成分研究。包括:1)果蔬及谷物等食物中植物活性成分对健康的促进作用;2)裂褶多糖的发酵制备、改性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3)壳聚糖的改性、降解及壳寡糖的制备;4)中草药活性成分。
研究内容
1、研究磁处理对传递过程的影响,探讨磁磁处理强化传热过程及机理;
2、探讨了高梯度磁分离机理,建立了颗粒在磁分离过程的吸附模型,在理论上提出颗粒在过滤介质上的吸附为多层而不是单层吸附的观点;
3、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天然活性产物中的提纯分离过程,将磁技术与亲和层析技术结合起来,制备磁性亲和载体,形成一种特异性和高效快速的分离方法;
4、开展多糖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提出在多糖改性过程中应用酶膜反应器调控多糖降解程度和分子量的大小;
5、粤式食品保鲜集成化技术开发。研究将天然抗氧化剂与保鲜剂、物理场杀菌技术(微波场、磁场)等结合起来,成功地开发出乳鸽等系列广式特色产品,其保鲜期可以达到半年以上。
研究项目
1、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藻细胞电磁絮凝机理及生物量采收新技术的研究”“磁性澄清机理的研究”;
2、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药连续微波提取与有效成份磁分离纯化一体化技术研究”“热带特色水果西番莲深加工集成化技术”;
3、参加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气升式光磁生物反应器生产功能性微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换吸附高梯度磁场提纯分离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高梯度磁场强化分离与纯化过程的研究”以及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粤式菜肴软包装集成化保藏技术”等;
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场控制荷电膜超滤多糖的分离过程研究”“微波辐射下植物细胞的改性及其强化固液浸取过程的机理”等。
人物成就
郑必胜教授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60余篇论文,获得16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奖励。
1. 郑必胜、曹双、钟伟,不同品种番石榴的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食品科技,2014, 39(12): 225-230
2. 郑必胜、李会娜,金银花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2): 2870-2876
3. 赵旭、郑必胜、周萌,梨中不同形态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对比分析,现代食品科技,2013,29(5):2870-2876
4. 畅晓洁、郑必胜、赵欣,裂褶菌产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分离纯化,食品工业科技,2012,33(4):227-233
5. 郑必胜、周萌,壳聚糖氧化降解制备壳寡糖的研究,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 959-963
已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有4项:
1)、天然糖液的磁性澄清方法(ZL 00 1 14169.4);
2)、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转化制备方法(ZL 99 1 16085.1);
3)、管道气升式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微藻生产系统及监控方法(ZL 97 1 14340.4);
4)、糖胺聚糖超滤浓缩分离与冷杀菌一体化系统及方法(ZL 00 1 17122.4)。
已获得授权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3项:
1)、生物多糖超滤分离与冷杀菌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装置(ZL 01 2 15328.1);
2)、一种管道气升式磁处理光生物反应器微藻养殖装置(ZL 98 2 11228.9);
3)、一种生物大分子分离提纯电超滤-溶析结晶装置(ZL 02 2 49880.X)。
获奖记录
199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工业糖液传质传热过程的机理研究;
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食品粘稠物系精制新技术及其应用;
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物理场强化糖品加工过程新技术及其应用;
200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粤菜软包装保藏新技术。
参考资料
郑必胜.华南理工大学.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