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晏氏宗祠位于白岭集镇修水五中对面。占地600平方米,前面是修河源头,背靠幕阜山主峰,左邻南岭,右傍金峰山。
晏氏发展史
一. 受姓起源,赐其姓晏
晏氏源远流长,考自黄帝娶嫘祖女曰嫘祖为帝元妃。其层孙陆终,陆终氏元妃曰姜仕,姜仕有孕将娩,梦飞庭,祥光充溢感而诞安。赐其姓晏名安,为晏氏受姓始祖。
二. 自北而南播迁发展
晏安封于邱太原之地。(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故晏氏古曰太原郡。衍至周襄五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晏弱诞世,谥桓,世称桓子。于姬定五六年(公元前601年)生晏婴字仲谥平,世称平仲(晏子)为齐大夫,相国名显诸侯辅灵、庄、景三公位,流传至今“晏子使楚译文”,是当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当称为齐国青天,故吾族号称 青齐堂。晏婴生子 晏圉(公元前552年至496年)为避田氏之乱而迁鲁。衍至汉代 晏应发(公元40至114)于东汉建武时任参政院检点,迁江南建成业。晋朝晏连字乾三偕妻李姓迁湖广。唐朝 晏赴江西省为官居高安市落业。
三. 徙迁江西播发中南
唐代晏墉(公元856年至919年)字广大名道生,诞于山东省,咸通时临溜进士,科奉直大夫知江西瑞州府监察御使,家始落高安市北花桥,后居奉新棠蒲沙塘蟹溪茶花园(今宜丰棠蒲镇)清乾隆十七年刻有石碑为记,至今留存。此地为吾晏氏开到江南之基点故晏墉为东南晏氏始祖。
四. 分甯六百载衍发
万四字良寿号如南又名纯仁,偕妻廖氏系分宁始祖。由临川区迁至故城 。定居白沙岭清水桥生平初,敬初。平初公于明万历期出了晏道明号道善字霞石(1573 1663)曾任闽漳州府军总,后蒙加授参将,职掌付总镇守台湾铜山,该支在明末,清代人丁较旺,乾隆期裔迁外出,如升平、荣华,首章兄弟等外迁四川、贵州、陕西等,而故土嗣息不隆,其裔生居晏家大。
吾祖万四,万六分迁到此已站百余年,已衍二十七代今裔散发湘鄂赣三省六县(修水县、通城县、崇阳县、洪湖市、平江县、临湘市)现有红丁8000余人。其派衍经邦治逐稀,纯儒承当道,先绪敦蔚起,本派问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定团结,人文蔚盛,人的素质大提高,基本普及初中文化,大中学历者甚多,往国外留学者不少,记者、作家、文艺学学士、硕士、博士、教授、工程师等人才辈出,参政、参军等中高级将士与日上升,企业有和家裕巨富者大起,且有较多的族人由山区迁往平原,由农村迁往城市,族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在提高。我们的聂氏宗祠重建落成,将荣陶祖福愈炽愈昌,愈发愈盛哉!
宗祠对子
牌坊正面
派衍西乡县耕读传家寿公肇业昭千古
祠立清水修齐报国后裔蒙泽耀一方
牌坊后面
青史录艰蹇恢基业于山重水复
齐家崇典谟奉豆在海晏河清
左亭子名梦鷃亭
一脉渊源欣梦鷃
千秋青齐始扬名
右亭子名珠玉亭
紫燕黄莺鸣珠玉
清风明月话词章
香炉刻字
晏氏宗祠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冬
狮子刻字
卜千公国员合家敬奉
公元二0一四年甲午冬
晏姓族规
一.遵纪守法,爱国爱族,不参与损害国家和宗族利益的活动。
二.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
三.为官清廉,司职公正,不贪不腐,严于修身。
四.怀念祖先,祭扫坟墓,维护宗族和祖辈坟墓不受侵害。
五.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承担赡养义务,让长辈安享晚年。
六.兄弟团结,妯娌和睦,共商其是,共释其难。
七.夫妇和顺,以德兴家,严格教育,模范感召子女。
八.加强修养,和里睦乡,与人为善,童叟无欺,扶贫济困,急难相帮。
九.轻财重义,公平交往,不损人利己。
十.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勤俭持家,不奢侈,不赌博。
匾幅安排
左厅:
二块240*100 安排捐款名单
右厅:
二块240*100 晏氏宗祠重修记和建祠简介
一楼左边210*100 安排续捐名单
一楼右边210*100 理事会人员榜
二楼 180*90 族规和晏氏永定合派
二楼 240*90 晏氏源流和清水十景
下堂前:
四块 60*120
孙中山题词
毛泽东题词
晏婴诗词
晏阳初诗词
晏氏名人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殊。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阳初
晏阳初,1890年10月出生,巴中市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理事会名单
会长
儒金
名誉会长
儒长,石林,祖坚,亚仙,立东,旭平,国金,北生,小平
副会长
邦轩,礼群,幼波,继华,珍奇,儒木,福安,儒亮国雄,国香,淑琴,承华,高文
会员
仕海与瞟堂公:纯潮,承勇,旭华,成文,友奇,金龙,春阳,正记,文高,晏慧,胜佑
卓堂公:纯才,雪平,国利,云轩,纯亮,胜林,儒日,太升,霞林
友松公:治相,幼圃,治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顺吾公:治来,康林,邦友,治贵
高峰公:治师,纯吉,其祥,继常,启贵,纯照
麟湾公:纯水,儒平,纯修,承军,任春,照耀,儒先,儒方,承国
里升公:儒贵,纯秋,儒花,儒香,纯亮,爱轩,儒训,儒绪,国荣,建兵,承修,儒北,练军,承猛,承 晚,承英
逢年公:承三,天才,荣轩,纯品,儒亮,五常,耀平,儒辉,儒秋,幼平,才宝,邓林,利生,荣生,纯 秋,纯太,自力,治祠
元谦公:百福,兴国,纯艳,纯良,纯贵,纯六,禾生,春华,儒平,儒日,儒乐,儒秋,先辉,儒林
元游公:纯仁
元达公:兴高,儒木,怡生,儒慰,儒良,纯四,纯干,少华
六奇公:比育
敬吾公:纯龙
发吾公:天明
协 修:高祥,正华,儒华,承星,占军,承阳,儒东,放新,冷美娥
贡献宗亲
晏氏能人晏儒金
宗祠未立之前,有赖于 宗亲领头人晏儒金及各位宗亲的努力,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创立宗祠,重家族文化。晏儒金已年过古稀,却始终为宗祠的创立倾注全部心血,是宗祠创立的中流砥柱。他舍己为人,忘记自己的得失,尽生平所能,目的就是实现宗祠的 成功创立。儒金宗亲的举措是晏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需要学习的模仿。
晏氏贤人晏珍奇
家族宗亲晏珍奇在 聂氏宗祠建设期间,首次捐款 六万元。并且在 宗祠庆典时做出很大贡献,为宗祠的建设添枝 加叶,活跃于家族建设之中,为家族建设创立了 不可磨灭的功劳。2015年修复祖墓时,自愿捐款二万元。2016年4月3日他一个人举办宗祠祭祖活动,邀请大部分宗亲参加,承担所有费用八万余元。珍奇宗亲的行为为我们晏氏家族起到到带头作用。
晏氏匠人晏石林
晏氏匠人石林从事 雕刻工作三十年,如今76岁,为祠堂雕品展示:
捐款万元以上者
逢年公:晏纯高
元谦公:晏雄、晏文格
元达公:晏笃平
麟湾公:晏儒长
发吾公:晏小平、晏天明
顺吾公:晏治贵
星源公:晏雄(一万二千元)
里升公:晏北生(二万元)
景源公:晏珍奇(六万元)
宗祠大事件
宗祠祭祖仪式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晏氏宗祠主要宗亲齐聚一堂,祭祖拜先。届时盛况空前,实是家族兴旺之典范。
祭祖内容
早晨10点到宗祠开会,12点到餐馆用餐,下午2点由白岭支宗亲带领各宗亲去缅怀良寿公墓。届时鞭炮齐鸣,各宗亲举行缅怀仪式,开始讲话,鞠躬,献花等礼节。
关于仪式
每年的 清明节都是晏氏宗亲祭祖的大日子,在清水桥河畔,各位宗亲齐聚一堂,缅怀先祖。
新闻采访
2016年4月1日莅临修水县白岭镇宗祠采访。此次采访意在以宣传家族忠孝为主题,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家族忠孝引起重视。以晏氏宗族为代表让人贯彻忠孝的含义,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养成积极向上,热衷家族宗孝的精神。
以下是采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