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在拉萨市区境内,位于市驻地以西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著名弟子青曲结·扎西贝丹于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创建。“哲蚌”,意为“米堆”、“积米”,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旧译“别蚌寺”、“面绷”等,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1982年,哲蚌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最大的一座,寺院占地面积达到250,000平方米,它壮丽的建筑群依山而建,远远看去像一座山城。主要建筑包括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宫、四大扎仓以及29个康村。寺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经典、佛像、唐卡、法器、供器和壁画。作为藏传佛教寺院,哲蚌寺在培养佛学人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甘丹法王是格鲁派宗教领袖,而甘丹法王的96位继承者中,有近一半来自哲蚌寺。

历史沿革

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大昭寺成功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并在同一年倡建了格鲁派的祖寺甘丹寺,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并获得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随着格鲁派势力的不断增强,信徒也与日俱增,哲蚌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兴建。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嘉央曲杰扎西班丹(1379年-1449年)受命,以内邬宗本朗喀桑布为施主,在他修行的旧地革培吾孜山坳处兴建了格鲁派的第二大寺院——哲蚌寺。嘉央曲杰扎西班丹自任堪布,传授宗喀巴的教法,三年间吸引了2000余名听法僧徒前来聚集。

1464年,哲蚌寺成立了僧院,开始传授佛教经典。1546年,哲蚌寺迎请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作为该寺第一个活佛。在17世纪中叶,阿旺罗桑嘉措执政后,哲蚌寺内建立了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成为西藏地方政治中心。寺内的僧人数量达到7700人。由于历代的达赖喇嘛都把哲蚌寺作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中享有最高地位。哲蚌寺的组织管理制度严密,机构完备,包括措钦、扎仓、康村、密村四个级别的管理机构。主要的建筑包括措钦大殿、四大扎仓、甘丹颇章以及50余个康村,其扎仓的规模超过其他寺庙。哲蚌寺的建筑外部采用金顶、法轮、宝幢、八宝等装饰,更加宏伟壮观。到1951年,哲蚌寺实际居住的僧人多达万余人,成为西藏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群体。寺内珍藏着丰富的历史文物、佛教经典、工艺美术品和藏书。

哲蚌寺举行的法事众多,包括大型的佛教纪念日和每月的望晦日(即十五日、三十日)等吉日,都会举行相应的法事。此外还有一些僧俗同庆的活动,其中最盛大的是藏历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雪顿节当天,以哲蚌寺为中心,展览巨幅佛像唐卡,并举行藏戏表演。在民主改革前,哲蚌寺占有大量的土地、牧场、牛群,并收取地租粮和酥油。1959年民主改革后,彻底废除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将寺庙归还给广大僧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

1982年,哲蚌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2年到1989年,政府先后拨款162万元人民币对寺庙进行了多方面的维修,使其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和游客朝拜观光的佛教圣地。目前,哲蚌寺有900余名僧众。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哲蚌寺拥有丰富的文物、佛教经典、工艺美术品和藏书。

主要建筑

哲蚌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和甘丹颇章组成。此外还有各自附属的康村和僧舍等建筑单元,形成了紧密结构的建筑布局。每个建筑单元内部一般分为三个地平层次: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这种逐级升高的结构设计,使得从大门到佛殿逐渐提升了地位上的意义。在大殿和经堂的外部采用金顶、相轮、宝幢、八宝等装饰,增添了佛教庄严的氛围。整个寺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远眺时,层层楼阁交错堆叠,金光闪耀,壮丽雄奇,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

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大殿的前面是石铺广场和宽敞的石阶,进入大殿后,经堂规模宏大,共有221间房间和183根柱子,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大殿内有一层高敞的天窗。大殿的装饰雕梁画栋,悬挂着绚丽多彩的幢旗和帏幔,加上金光闪耀的铜像和明亮的棉花灯,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大殿内供奉的佛像造型精美,特别是中央的广殊菩萨和大白伞盖佛母,高大而精细,佛像的背景、周围的边饰和雕刻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是精美的艺术佳作。

大殿后部是名为“堆松拉康”的建筑,共有三进三间,高达两层楼。拉康前门顶部开有天窗,改善了室内采光。拉康内部供奉着三世佛及其随身二弟子的像,分别被置于塔形佛龛中。中间是释迦佛和两位弟子的塔,这种佛装饰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佛殿两侧壁塑高达丈余的八大弟子形象,他们神态优雅,风姿绰约,妩媚动人。佛殿门内两侧还分别壁塑金刚力士和马头明王。堆松拉康是哲蚌寺最早的拉康之一,建于绛青曲结时期,其内的建筑和塑像具有浓厚的早期风格。拉康的背后和侧面有周回廊,北段回廊保存着珍贵的早期壁画,回廊的出口还保留有同治年间御笔匾额,上面刻着“输诚向化”四个字,匾额的尺寸为长3米、宽1.2米、厚4厘米。

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名为“弥旺拉康”的建筑。内部供奉着一尊高大的强巴通真铜像,据传说这是弥勒佛长到8岁时的形象,是东王应宗喀巴的命令而制作的。这尊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名为“伦崩拉康”的建筑,前面有两座较小的白塔,名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三座银塔,其中中心是第三世达赖灵塔,高达6.16米;北侧是第四世达赖灵塔,加上木制须弥座总高达6.57米;南边是摄政王灵塔,总高度为4.6米。这些灵塔制作精致豪华,用银包裹,嵌饰着珠宝奇珍,仅第三和第四世达赖灵塔就使用了14800两白银。

大殿的二楼只有一个名为“甘珠尔拉康”的小殿,其余为库房。拉康内藏有许多《甘珠尔》经典,原来有三部珍贵的藏本:一部是明朝晚期云南土司木增所送的理想版本的《大藏经》;另一部是清康熙时期的木刻经文;还有一部是1675年第巴·洛桑土都为庆祝达赖嘛的寿辰而用金汁抄录的完整的《甘珠尔》经文。

大殿的三楼有一个名为“强巴通真拉康”的小殿。内部供奉着一个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姿,是由宗喀巴的命令制造的。这尊塑像略带天真稚气的特点,是造像中的杰作。佛像前放置着一只法螺,据说是宗喀巴大师在建造哲蚌寺时赠送给他的法器。佛殿的顶部是一个特殊的金顶,呈方形尖顶的式样。佛殿的门上挂着一块名为“穆隆元善”的华文匾额,上面刻着一个椭圆形的篆字图章,文中写着“大清道光丙午年孟秋之印”。匾额的后面还刻有两个图章:一个是“勿穆氏”的三个字,另一个是“琦善之印”的四个字。这块匾额是当时驻藏大臣琦善在他任满调离西藏的1846年刻制奉献的,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支持和利用政策。

大殿的四楼是释迦佛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形象。据说这尊佛像是由500两白银制作而成的。两侧还摆放了13座银塔。侧殿是罗汉堂,供奉有历代祖师和罗汉等神像,还供奉了哲蚌寺的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佛殿的顶部有一个金顶,呈歇山式造型,下面有华丽的斗,采用了内地建筑的营造方法。

四大扎仓

四大扎仓是指哲蚌寺的主要学经单位和管理机构,也被称为“经学院”。最初,哲蚌寺的扎仓分为多门院、明惠州、广乐院、闻思州、夏郭院、调伏州和密咒院等七个部分。每个扎仓由绛青曲结的七大弟子负责主持,专门进行学经。后来,这些扎仓合并成为现在的四个大扎仓,分别是罗赛林、古玛、德阳和阿巴。前三个扎仓属于显宗扎仓,最后一个扎仓属于密宗扎仓。这些扎仓是哲蚌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的职责。

罗赛林扎仓

罗赛林扎仓是哲蚌寺中最大的扎仓,占地面积约1860平方米,包括经堂和佛殿两个部分。经堂占地1053平方米,有102根柱子,宽13间,进深10间。经堂两侧设立经架,长约60多米,上面摆满了各种经典。经堂内的陈设和装饰也非常豪华。经堂后面是弥勒佛殿,主要供奉强巴佛的像。佛殿分为三个室,前部相通,中室宽11米,进深6.8米,共有3进4间;左室宽4.7米,进深6.8米,共有3进2间;右室宽5.2米,进深6.8米,共有3间2间。佛殿后部供奉着各种不同的佛尊,只留下狭窄的通道供香客朝拜。罗赛林扎仓的喇嘛数量最多,主要来自四川省、青南、昌都等地区。该扎仓辖有23个康村。最高僧官是堪布。

古玛扎仓

古玛扎仓是哲蚌寺中规模仅次于罗赛林扎仓的一大扎仓。它由经堂和佛殿两个部分组成,经堂的面积为985.5平方米,东西长36.5米,进深27米,总共有102根柱子支撑着。在经堂的后部,古玛扎仓设有三个拉康,它们分别是且巴拉康、敏主拉康和卓越玛拉康。僧人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那曲地区。古玛扎仓辖下共有16个康村,这些康村是供养和支持这个扎仓的重要地区。

德阳扎仓

德阳扎仓是哲蚌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扎仓,大约有952平方米。它由经堂和佛殿两个部分组成。经堂面阔7间,有62根柱子,总面积为375平方米。经堂后部是佛殿,面阔7间,进深2间,面积为54.74平方米。佛殿前部正中设置有一道宽为12.1米的格式屏门。另外还有两个1.7米见方的藏室或库房。左侧是僧舍和厨房,形状不规则。德阳扎仓的主要供奉是维色强巴佛,代表着能够摆脱一切困境。

阿巴扎仓

阿巴扎仓是哲蚌寺的密宗学院,位于措钦大殿右后侧。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由一个封闭式庭院、周围的僧房和后部的经堂组成。经堂面积为467平方米,有48根柱子,墙壁上绘有密宗壁画。经堂后面是结几拉康,面积为56平方米,供奉了结几佛塑像。结几佛塑像高大狰狞,是密宗三大本尊之一,传说是宗喀巴亲手塑造的。扎仓内还供奉着密宗大师惹译师(多杰扎巴)的遗骨。该扎仓修建于1416年,大约历时三年才完工。现在的结几康建筑粗砺古朴,佛堂布局紧凑,保留了早期建筑的风格,是哲蚌寺最宝贵的建筑之一。

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是位于哲蚌寺前部左侧的独立建筑单元,呈现出古城堡的建筑风格。它由一个四周围墙高耸的庭院和豪华富丽的房屋组成。甘丹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入前门是一个小院,左侧是两层的办公用房,右侧有一棵古老的树。沿着小院的阶梯上到颇章大院。大院的左右和前部是上下两层的廊建筑和住房,后部是颇章大楼。大楼地平面高出大院2米多,共有三层。一层主要是经堂和佛殿;二层是达赖处理政教事务的地方,左侧经室中心靠后摆放着阿旺罗桑嘉措的宝座;三层是达赖喇嘛的生活区,包括经室、卧室、讲经堂、客厅,还设有卓玛殿和护法神殿。后宫的“贡嘎热”庭院内有经堂,这里陈列了该寺的文物,曾经是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甘丹颇章是达赖喇嘛的寝宫,由第二世达赖于1530年兴建。在重建布达拉宫之前,第五世达赖喇嘛一直居住在甘丹颇章宫,并在那个时期掌握了西藏自治区的政教大权。因此,甘丹颇章也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的代名词,被称为“甘丹颇章政权”。它曾经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的中心。

寺藏文物

哲蚌寺是拉萨市乃至整个藏区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珍贵藏品。其中著名的有历代瓷器,寺内有大量的瓷器藏品,包括早期的宋代作品,以及明清特别是清代的作品,主要是压口杯和小碗等品类。另外,还有大量的唐卡,数量达数百幅,其中多为明清时代的作品。措钦大殿挂有一组以文房四宝为主题的唐卡,内容清雅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套被拆解、装封在108幅硃印册页中的「大藏经」,共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印刷精美,装帧富丽,非常珍贵。此外,还有一尊通高1.29米的文殊菩萨铜像,两面都雕刻着优美生动的文殊坐像,镜座使用华丽的檀木圆雕,雕刻精细,造型精美,据传为第阿旺罗桑嘉措顺治帝赐予的礼物。另外,哲蚌寺还收藏了数千尊铜造像,种类繁多,其中最多的是佛、菩萨和各种祖师造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永乐年间朝廷赐予的鎏金铜菩萨像,非常精致珍贵。此外,寺内还有许多古代兵器甲,虽然确切年代多不详,但措钦大殿内的铠甲保存较完整,为研究西藏文化史和军事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哲蚌寺内珍贵的文物众多,主要包括瓷器、唐卡和经书等,对于研究西藏自治区的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学科有重要的价值。

1. 历代瓷器:寺内珍藏了宋、元、明、清几代的瓷器,以清代最为丰富。其中主要以压口杯、小碗等为主。

2. 唐卡:寺内收藏了数百幅唐卡,多数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3. 经书:哲蚌寺收藏了多种类型的经书。其中包括一套《藏文大藏经》,共108部,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并保留有样本。此外还有佛教经典《甘珠尔》和佛经注疏《丹珠尔》等约100多部,以及宗喀巴三师徒等著述的几百部佛教经典手抄本。

4. 文殊铜镜:高度为1.29米,两面雕刻着优美的文殊坐像,镜座是檀木雕刻的,据传为阿旺罗桑嘉措时顺治帝所赐。

5. 铜造像:哲蚌寺收藏了约千余尊可移动的铜造像,包括佛、菩萨、各种祖师和密宗造像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明永乐年间朝廷使者馈赠的鎏金铜菩萨造像

6. 古代兵器铠甲:哲蚌寺保存较多且较完整的古代兵器铠甲。

旅游特色

哲蚌寺是一座宏伟的寺庙,从大门望去,供殿的轮廓逐渐升高,殿宇相接。沿着西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大门后的左侧是一条小路,旁边流水潺潺,经常可以看到藏族妇女在溪边洗铃铛。走上一个山间的小平台,可以俯瞰山谷的景色。继续向上走,左边远处有绘在山石上的佛像,后面的铁架子是用于雪顿节时的晒佛台。每年雪顿节,哲蚌寺会举行晒佛仪式,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在山坡上。

甘丹颇章位于右侧,有很高台阶的地方。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物。甘丹颇章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种植着许多花卉。这里曾是一至五世达赖喇嘛的居住地。随后,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后,正式搬迁到了布达拉宫。由于达赖喇嘛在甘丹颇章建立了政权,因此被称为“甘丹颇章王朝”。甘丹颇章的西北侧是措钦大殿,是哲蚌寺的主要建筑。大殿中间的大文殊菩萨和白伞盖造像精致。措钦大殿内供奉着哲蚌寺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宗喀巴在建寺时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寓意着圆满成功和弘扬佛法的祝福。扎西班丹将其珍藏在寺内,供奉为佛祖所赐的寺宝。大殿后面是扎西班丹以前修行的净室。措钦大殿内还保存有一到云丹嘉措灵塔。大殿四壁绘有许多精彩的壁画,包括释迦牟尼的百行转图、人间形成图和生死轮回图等。东边还有一个名为“让迥玛”的半地下小山洞,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入。它原本是宗喀巴闭关静修的地方,也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措钦大殿旁边的一座厨房,是西藏最大的厨房之一。在哲蚌寺全盛时期,有一万多名僧侣。他们每天早课时需要喝酥油茶,平常也需要进食,所以可以想象给这么多人煮水、做饭的锅有多大。哲蚌寺还有许多其他建筑和景点,包括四大“扎仓”和所属的康村等。在寺院周围,沙石荒山上没有草木,但寺内却有几处树木繁盛的院场,这些是哲蚌寺的辩经场。每个“扎仓”(僧院)附近都设有两个辩经场,主位上设有多级的辩经台。全寺的喇嘛们都有机会进行辩经,但能够凭借足够的佛学知识登上辩经台的,却只有少数喇嘛能够在逐级的辩经比赛中取得胜利,最终获得最高荣誉的“格西”学位。哲蚌寺东南方向约500米处的半山腰上,有一个名为乃穷寺的小寺庙。乃穷寺是历史上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每年通过格西考试的喇嘛大多出自这里。现在它仍然是西藏的佛学院。另外,乃穷寺的大殿和四周壁画色彩浓重,与其他寺庙的壁画不同,值得一看。

相关活动

雪顿节

哲蚌寺是一个举办法事活动频繁的寺庙。在大型佛教纪念日和每个藏历月份的望晦日(即十五日和三十日)等吉日,寺庙都会举行相应的法事仪式。此外,还有一些僧俗共同参与的庆典活动,其中最盛大的要属“哲蚌雪顿”了。“雪顿”一词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起初,它是一个纯宗教活动。根据佛教的戒律规定,夏季有数十天被禁止外出的“夏居居”,直到解禁才能外出。在解禁的那天,世俗百姓会以奶制品(主要是酸奶)作为布施。随着时间的推移,“雪顿”的内容逐渐丰富,宗教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规模也越来越大。藏历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是雪顿最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哲蚌寺作为中心,清晨展示巨幅佛像唐卡画,随后还会举行藏戏表演等文化活动。这是一个融合了宗教庆典和民间娱乐的节日,带给僧俗人士欢乐与庆祝。如今,雪顿节已成为拉萨市地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又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也称之为“雪顿节”“展佛节”。

2023年8月16日,西藏拉萨哲蚌寺举行展佛活动,拉萨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正式拉开帷幕。以“魅力雪顿·幸福拉萨”为主题的2023年拉萨雪顿节于8月16日至8月22日在拉萨举办。

非遗馆揭牌仪式

2022年6月12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哲蚌寺分馆揭牌仪式在拉萨哲蚌寺举行。哲蚌寺已普查登记近50个非遗项目申报西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正在申报西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包括酥油花造像、彩砂坛城绘制技艺、传统古籍修复技术、堆秀唐卡制作技艺等。

参考资料

哲蚌寺.中国日报网.2023-09-06

哲蚌寺.故宫博物院.2023-09-06

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雪顿节晒佛规模最大.佛教导航.2023-09-06

哲蚌寺(vbras-spungs-dgon-pa).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23-09-06

哲蚌寺.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委员会.2023-09-06

哲蚌寺.西藏在线.2023-09-06

哲蚌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6

哲蚌寺.拉萨市人民政府.2023-09-06

哲蚌寺景点介绍.哲蚌寺景点介绍.2021-06-20

西藏旅游政务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6

雪顿节:从传统走来,焕发新时代活力.中国西藏网.2023-09-06

2023年拉萨雪顿节拉开帷幕.中国西藏网.2023-09-06

拉萨哲蚌寺非遗馆挂牌 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中国新闻网.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