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prince 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
摄政王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实权官员担任,摄政王只是皇族亲王摄政时才沿用的一种称呼。如中国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汉朝时王莽摄政。古琉球王国国王位更替之时中国遣使监国,位同摄政王,英国还制定有专门的摄政法。
人物影响
摄政王是皇族充当皇权势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摄政王的问题在于,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还政于上一代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以纵观古代历史,摄政王能够善始善终的没有几个。摄政则大多在国主年幼,无力理政时出现,摄政的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称呼。
主要职能
协助暂时不能处理国家事务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
著名摄政王
其它相关
《摄政王令旨》雕版
这是一件存世罕见的、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版。结合《清实录》的记载,该《令旨》发布于清军入京之后,内容大意为:爱新觉罗·多尔衮告诫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进取中原之际,应各尽其职,不得为一时之利而贪赃枉法,违者必将严惩,很有刘知远“约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图典》中,收录了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为下达谕旨、政令的凭证,四周还套印有龙纹边框,规制极高。展览中将雕版、档案、印刷品联合展示,相互佐证,为清内府早期从事印刷活动的重要实物依据,在整饬朝纲和稳定国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炸摄政王案
1910 年 2 月,当时满清皇族中的两个实权人物爱新觉罗·载洵和爱新觉罗·载涛(摄政王载沣的两个弟弟)出洋归来,汪精卫带着炸药混在车站迎接的队伍中。可是,当他看到四处晃动的红顶子时,他茫然了。因为不认识载洵和载涛,汪精卫的第一次刺杀行动就这样失败了。此后,汪精卫谋划了第二次刺杀行动。他摸准了摄政王载沣每天上班下班的路线,在其必经之地——什刹海边的银锭桥下埋好了炸弹,但是因为被路人发现而告官,汪精卫不但没有刺杀成功,反而被捕。
汪精卫刺杀载沣这件事情在当时非常轰动。汪精卫在监狱里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还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但是,动荡的政局让外国势力和普通老百姓对汪精卫都格外关注,这也使得清政府一时间不好重判汪精卫。最后,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汪精卫被释放了。
参考资料
《读史札记》(48):“顾命”一词的由来.开封网.2025-08-04
「有春读史」“摄政”与“托孤之臣”“顾命大臣”(五).百家号.2025-08-04
爱新觉罗·载沣.凤凰网.2025-08-04
日本对外侵略的鼻祖竟是个女人.中国新闻网.2025-08-04
西班牙.中国领事服务网.2025-08-04
霍尔蒂·米克洛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04
曼纳海姆,C.G.E..中国社会科学词条库.2025-08-04
【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故宫博物院.2025-08-04
汪精卫两次刺杀溥仪父亲载沣 刺杀行动轰动一时.人民网.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