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英文名:Yangzong Lake),别称大泽、汤池、彝休湖、明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昆明市第二大淡水湖,与滇池、抚仙湖并称为“滇中三湖”。阳宗海地处滇中高原腹地,位于呈贡区、宜良县和玉溪市、澄江市交界处。湖泊海拔约1770米,东西平均宽2.5千米,南北长12.7千米,湖面面积31.9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92平方千米。
阳宗海湖盆的发育始于上新世一早更新世。第四纪早期更新世末以来,由于小江断裂带强烈地左旋走滑,阳宗海湖盆由早先的断陷或断型转变为拉分型。受周围河流、降水及地下水补给的共同作用,在盆地内形成湖泊。阳宗海地处云贵高原,是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和唐古拉—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三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湖内有共计36种鱼类和浮游植物35属。
阳宗海地区的人类活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是地属滇国管辖。唐朝时期,有么些蛮在当地定居。今阳宗海地区有31种少数民族在当地定居。进入21世纪后,阳宗海地区面临着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多重环境挑战。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成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持阳宗海治理和修复工作。阳宗海地区的经济以第一、三产业为主。2023年先后获得“省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国家AA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等荣誉。湖泊周边汇集了汤池温泉、龙泉寺—明珠湾景区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及关索戏、汤池洞经音乐、大香会等传统文化遗存。2015年,阳宗海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1年,阳宗海被评为云南省省级美丽河湖。
命名
阳宗海,古称“大泽”,如清代阮元所修《道光云南通志》载:“......大泽即今阳宗海子。”南诏大理国时期设三十七部,在这一带设强宗部,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设强宗千户所。后强宗讹为阳宗,故名阳宗海。元初称阳宗为“大池”,池旁有温泉,故又名“汤池”,继后又称彝休湖、明湖。
位置境域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昆明市第二大淡水湖,与滇池、抚仙湖并称为“滇中三湖”。阳宗海地处滇中高原腹地,位于呈贡区、宜良县和玉溪市、澄江市交界处,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02°59′~103°02′,北纬24°51′~24°58′之间,湖体呈纺锤形,海拔约1770米,东西平均宽2.5千米,南北长12.7千米,湖面面积31.9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92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阳宗海属断陷构造湖泊,处于小江断裂地带,是由于地面断裂的强烈发育而形成的地堑式断陷湖泊。阳宗海湖盆的发育始于上新世一早更新世,当时盆地规模很小,仅在现代湖盆北端的姜家山、海风园和大营一带。中更新世开始,由于小江断裂带活动性质的转变,使晚更新世阳宗海盆地的成因和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是在西北边缘的大营西侧断层,海风园断层姜家山西侧断层和东南缘的阳宗海一澄江断层的共同控制下形成的拉分型盆地,其规模远大于上新世一早更新世时期。受周围河流、降水及地下水补给的共同作用,在盆地内形成湖泊,占据了盆地4/5的面积。
地理特征
气候
阳宗海地处滇中,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多年平均气温11.9℃,气温日较差比较大,干湿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2毫米,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6%左右,其中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占整个汛期的66%。降雨的季节性特点造成旱季降雨日数少,晴天日数多,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天数240天以上;蒸发量大,年蒸发量达1409~2088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阳宗海地处云贵高原,是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和唐古拉山脉—昌都一兰坪一普洱市褶皱系三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汇地区。该地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阳宗海所在的小江活动断裂带构成了青藏亚板块和南华亚板块的部分边界,在长期活动过程中,曾经历压、张、扭不同力学性质的转化,沿带有最宽达500米的断层破碎带,沿断面断层泥发育。受东西向挤压力的影响,形成以南北向或北北东向断裂为主的构造格局,断面向东或向西,地层连续性较差,倾角平缓。受主干断裂影响和控制,区内褶皱构造多呈南北向或近南北向展布,规模均较小。阳宗海盆地位于小江西支断裂南段靠近端部的位置,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宽约3千米。根据地周边地层出露情况分析,晚第三纪时,阳宗海盆地就已形成,当时的盆地属断陷或断坳型,其中心位于现代盆地的北端。第四纪早更新世末以来,由于小江断裂带强烈地左旋走滑,阳宗海湖盆由早先的断陷或断型转变为拉分型。
地层特征
阳宗海北岸的汤池盆地和南岸的阳宗海盆地及草甸盆地主要出露第四纪地层,为河湖沉积物,岩性为沙、砾石、粘土层;盆地四周出露地层以二叠系、石炭系和泥盆纪为主,主要为大理石和玄武岩,其中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部分地区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地层,以砂岩为主;局部出露侏罗系和志留系砂岩地层。
地形地貌
阳宗海地处滇中高原,四面环山,系南北向与东西向构造控制的中低山丘陵和盆地。阳宗海正北约6千米为乌纳山脉的主峰老爷山,海拔2730米,是宜良县的最高峰。西岸为乌纳山余脉。最北的向阳山高程2523.4米,往南的马头山高程2242米;平坡头高程1991米,小庙山高程1845米,官山高程1885米,大官高程1990米。东岸的迎仙庵高程1874米,往南的花树龙西南峰高程1994米,黑龙山高程2111米,大凹子高程2184米,黑管梁子高程2268.1米,塘老爷坟高程2407.8米。南面的阳宗坝子向北倾斜,水皆流向阳宗海。北面汤池坝子走马坪后面的老红山高程1890.2米,姜家山高程1967米。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山系及河流多呈南北向展布,多见“V”型谷,山顶与湖面高差大都在200~300米。东西两岸山势陡绝,南北两岸较平坦。地貌类型主要有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构造溶蚀中低山地貌和第四系堆积地貌。
水文
湖泊水
阳宗海为小江断裂控制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出水口经汤池渠入南盘江后汇入珠江最终归南海,是成湖较晚的幼年湖,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以及雨水聚积。湖泊汇水区面积为192平方千米,包含摆依河引洪区域时流域面积达286平方千米,全流域净水资源量为3396万立方米。阳宗海最高运行水位1769.90米(85高程),最低运行水位1766.15米,正常湖面面积31.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0米,平均水深约20米。湖面呈纺锤形,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狭长形分布。南北平均长度为12.7千米,东西平均宽度为2.5千米,湖岸线长32.3千米。四周群山环抱,山体呈阶梯状,海拔在1730~273米之间,属滇东高原湖盆区岩溶地貌,总蓄水量6.1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量0.36亿立方米,平均年来水量0.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0.52亿立方米,平均出水量0.36亿立方米。
河流水
主要出入阳宗海的河流有阳宗大河、七星河、摆衣河、汤池渠等。
阳宗大河
阳宗大河为阳宗海主要的天然入湖河流,发源于澄江市梁王山北麓大金莲寺村,汇集多条支流后经小金莲寺、小屯村、桃李、新街、海头村注入阳宗海,全长12.92千米,流域面积64.45平方千米,自然落差750米。该河上游流经高山地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高出地面4~7米,夏季常爆发洪涝灾害。
摆衣河
摆衣河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街道辖区内,是阳宗海的主要入湖水源。相传因该河水质清澈,当地人喜欢在此洗衣而得名。摆衣河发源于阳宗海北部,全长19.06千米,流域面积94.00平方千米。天然的摆衣河本不流入阳宗海,向东直接汇入珠江,后基于实际需求考虑,将摆衣河引入了阳宗海,并设有入湖控制闸,控制摆衣河与阳宗海的水量分配,同时在阳宗海东北部又开通了一条出水河流,汇入摆衣河。
汤池渠
明代以前,阳宗海的泄水通道是一条“广不盈尺”流向汤池坝的小沟。明代洪武年间,沐春沐春令云南省郡指挥王俊主持开凿小沟,将其修建成引阳宗海湖水灌溉农田的汤池渠。汤池渠全长18千米,宽410米,注入南盘江,至今仍为当地主要水利干渠。
地下水
阳宗海是由地面断裂凹陷发育形成的地堑式断陷湖泊,其所在地区岩溶泉水发育,裸露型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复杂。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孔隙水含水层组主要包括湖积孔隙含水层组、洪积孔隙含水层组和冲积孔隙含水层组,主要分布于阳宗海盆地及河谷内,富水性以弱为主,局部中等,属隔水层。裂隙水含水层组主要包括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喷出岩裂隙含水层组,较为零散的分布于阳宗海地区,均为相对隔水层。岩溶水含水层组广泛分布于区内各区域,富水性强,为主要含水层。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阳宗海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温性灌丛,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圣诞树、栎类、柏木等。区域林地面积5090.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66%。截至2022年,阳宗海地区现有建档古树名木68株,其中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5株、二级古树(树龄300年-499年)6株、三级古树(树龄100年-299年)57株,古树树龄最大约为1210年。阳宗海内共有浮游植物35属,包含蓝藻、绿藻门、硅藻、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等8个门类。
动物
阳宗海共有鱼类34种,加上阳宗海有记录的增殖放流鱼类品种,共计36种。其中,有鲫、抚仙鲇、花䱻、泥鳅等土著鱼类18种,阳宗金线鲃和单纹似鳡还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含阳宗金线、阳宗白鱼、短尾、阳宗海云南鳅和纺锤云南鳅在内的5个阳宗海特有鱼类;还有瓦氏黄颡鱼、黄、太湖新银鱼、间下鱵等18种外来鱼类。
自然保护区
阳宗海老爷山天然林自然保护区
阳宗海老爷山天然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内,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03°00'09″~103°02'37″,北纬25°00'18″~25°06'05″之间,面积达1333公顷,其优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山地条件,孕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众多的植被类型。保护区内天然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7个植被型,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等9个植被亚型,滇石栎-铁仔群落、元江+灰背栎群落、滇青冈-紫茎泽兰群落等13个植物群落。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包括青鼬、黑翅鸢、凤头蜂鹰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02年,阳宗海老爷山天然林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县级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阳宗海地区就已出现人类活动的踪迹。1983年,在阳宗海北端涌金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91年,在柳树湾进入澄江市的明珠湾发现马齿化石,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有人工砍凿的痕迹,证明新石器时代阳宗海地区有原始人居住,同时从事畜牧业生产。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区域为中心包含阳宗湖、抚仙湖等在内的“五湖”地区,属滇国管辖。西汉,于今阳宗海上下周围地带设县,命名为昆泽县。唐朝时期,已有么些蛮在当地定居。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段思平在滇东设立37部,其中一部就是强宗,后讹称阳宗,隶属河阳郡(今江)管辖。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在阳宗海地区设强宗千户所。元十三年(1276年),强宗千户改置阳总县。明清时期,阳宗海大部分地区属徵江府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废徵江府置县,初称河阳县,后又改为徵江县。
人口分布
阳宗海湖泊及汇水区流经昆明市的宜良县汤池街道、呈贡区七甸街道、玉溪市的阳宗镇,包含39个村(社区)、178个村民小组、181个自然村,行政总面积546平方千米;总人口14.9万人,共有31种少数民族,彝族占少数民族常住总人口的73.81%,哈尼族、回族、壮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民族常住总人口的26.19%。汤池街道南临阳宗海,总人口57149人,主要居住着汉、彝、回、撒梅等民族。阳宗镇北依阳宗海,与汤池街道隔海相望,全镇人口25947人,少数民族657人。七甸街道位于阳宗海畔,是阳宗海管委会的所在地,总人口1.6万人。
经济活动
第一产业
阳宗海地区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阳宗海以发展水果经济为载体,截至2023年,已建成3家樱桃精品示范采摘园,引进2家樱桃采摘精品露营基地,种植樱桃、蜜桃、锁梅等面积达17000余公亩,覆盖23个民族1400余户,2023年产量达到7000多吨,产值约1.5亿元,此外还发展有水果酿酒业。
第二产业
2023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1%,完成招商引资内资43.74亿元。阳宗海七甸产业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高新技术企业10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市级认定总部企业4户,实现工业营业收入700亿元,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第三产业
阳宗海地区的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物流产业为主。阳宗海西岸片区依托松茂、马郎社区等中国樱桃种植核心区发展水果乐园;临水片区布局沿湖民宿、咖啡厅、餐馆、画室等,发展高端民宿和旅居业态;草海片区打造融合季相变化的田园综合体;南岸片区则发展主题稻田花海。2023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297.35万人次,增长7.32%;实现旅游收入59.06亿元,增长46.69%。同年,该区启动推进阳宗海东盟国际陆港物流货运枢纽规划及京东健康、东盟·云南名优鲜果交易中心等项目,同时依托云铝物流七甸—万象中老铁路国际货运专列,阳宗海企业实现货物运输2450吨,云铝物流获评云南省唯一国家AA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交通运输
阳宗海地区有昆石高速公路、云桂高铁、古驿道自西向东,三道相向而行,又有南北走向的澄阳二级路、百年滇越铁路、南昆铁路从阳宗海西岸穿过,同时环湖公路西线暨S212的建成通车也为阳宗海南北向交通路网作了重要补充。
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是20世纪初西方最早在中国修建的四条铁路之一。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从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长859千米。云南段从昆明市出发,过了呈贡王家营车站后便进入阳宗海地区,行程20多千米,沿途经过三家村站、水塘站、阳宗海站、凤鸣站后进入宜良、红河,沿南溪河而下100多千米,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便到达滇越铁路云南段的终点——边城河口。滇越铁路云南段被认为代表了20世纪世界工程技术最高水平,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近代交通史三大奇迹。
阳宗古驿道
阳宗五尺古驿道是秦汉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原起滇国晋宁区,过境阳宗通往滇东、滇东北,经乌蒙,过夜即直达中原。其中几段保存得较为完好,路面用人工打凿的条石支砌而成。阳宗海(七甸、汤池)境内驿道长约15千米,即从昆明市入境,经七甸小哨箐、头甸、麦地营、新发村进入汤池。
科考研究
涌金山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
1983年,宜良县文物普查中,在阳宗海北端涌金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0.05~0.15米,采集到陶罐、盘以及炭化谷物、螺壳等。该遗址证实,远在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谷物种植,宜良属当地的水稻原产地之一。
纱帽山东周中晚期竖穴土坑墓
1985年5月,在阳宗海阳宗镇北部的纱帽山发掘出三家竖穴墓坑。这批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式包括单人葬、合葬和分层丛葬墓三大类。墓葬随葬品以铜器为主,陶器次之,铁器较少,还有少量的石、玉、玛瑙等质料的器物。墓葬年代为东周中晚期。纱帽山竖穴土坑墓葬的发现,证明阳宗海地区是一个早期先民居住点,人数当较多,经济亦较发达。从出土的标本形制证明,纱帽山属滇文化墓葬,出土的器物属滇人文化遗存。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砷污染
2008年,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在生产项目建设、涉高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锌精矿灯原料,且未建设规范的生产废水收集、循环系统及工业固体废物堆场,含砷生产废水长期通过明沟、暗管排放到厂区内最低凹处没有经过防渗漏处理的土池内,并抽取废水至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的洗矿循环水池进行磷矿石洗矿作业,将含砷固体废物磷石膏倾倒于厂区外三个未经防渗漏、防流失处理的露天堆场堆放,雨季降水量大时直接将土池内的含砷废水抽排至厂区东北地区侧邻近阳宗海的磷石膏渣场放任自流,造成从2008年4月以后,阳宗海水体中砷浓度持续上升。至6月份砷浓度均值达0.055mg/L,超过国家Ⅲ类水限制(0.05mg/L);至7月16日砷浓度达0.102mg/L,超过国家V类水限制(0.1mg/L);至7月30日,全湖平均值为0.116mg/L,超过V类水质标准0.16倍,为劣V类,直接危及2万人的饮水安全。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增加产量,阳宗海引入太湖新银鱼。由于银鱼数量多、繁殖快,部分土著鱼的鱼卵被银鱼捕食,且孵化出的土著鱼幼鱼与银鱼抢夺食物不占优势,生长受到影响。而过去采用拖网捕捞银鱼,不少土著鱼一同被打捞上岸。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阳宗海土著鱼种群数量锐减。
环境保护
水污染治理
2009年7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陈景领衔的项目组成功研发用铁盐沉淀吸附法原位治理阳宗海砷污染的技术。同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持阳宗海保护治理工作。两年间,每天有10艘喷洒船两次在阳宗海地毯式喷洒铁盐溶液,在污染源未完全截断的情况下,全湖砷浓度从劣V类水质的0.128mg/L降低至0.049mg/L,最低时降至0.021mg/L,湖体水质连续保持在Ⅱ至Ⅲ类。2017年6月,云南大学启动阳宗海污染二期治理项目,目标是将阳宗海全湖平均砷浓度降低到≤0.035mg/L。经过两年多的原位修复治理,阳宗海全湖的平均砷浓度下降至0.0297mg/L,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标准。2021年,阳宗海被评为云南省省级美丽河湖。2022年,云南省发布《关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同年阳宗海全湖平均水质达到Ⅱ类。2023年,阳宗海4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全湖平均水质连续两年达Ⅱ类,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居第三。2024年,《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出台。
生态调控捕捞
为修复阳宗海鱼类种群结构,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选择市场上有种苗供应、且此前在阳宗海内又有记录的云南光唇鱼等作为增殖放流的土著鱼物种。近年来,当地先后开展14次增殖放流,累计投放鱼苗1169.5万尾;自2022年以来,已向阳宗海增殖放流土著鱼27.5万尾。如今,阳宗海增殖放流形成了鲢、滤食性鱼类和土著鱼合理搭配的结构。在恢复土著鱼种群的同时,阳宗海管理所还组织开展银鱼、大个体鲢、鳙鱼生态调控捕捞工作,对外来物种进行种群调控。持续几年的专项捕捞后,截至2024年5月,银鱼科资源量已经从高峰时的占比九成,降到了不超过1/10;湖体中起着水质净化作用的鲢、鳙等中大型鱼类资源量占比高达80%以上。
风景名胜
汤池温泉
汤池温泉位于距阳宗海出水口500米处,属天然上升硫磺泉,水温达68℃~72℃。汤池温泉古名“火龙泉”,因其泉水沸如汤,故名汤河温泉。据民国《宜良县志》记载:汤池温泉可煮蛋熟,惟气熏蒸有硫磺味,然浴之能疗疾,明代状元杨慎曾于此。据此,汤池温泉至迟在嘉靖年间即已开发利用,至今已有400余年。汤池温泉在约0.5平方千米范围内即出露10余处,主要有火龙井、大小热水塘、仙水塘等,是宜良县水温最高的一个温泉。温泉原建有浴池两处,每天可人浴近千人,近年来改建成旅游度假村。
龙泉寺—明珠湾景区
龙泉寺—明珠湾景区地处阳宗海畔。龙泉寺位于阳宗海东南面的宝珠山上,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每年正月十六在此举行龙泉盛会,坝子中的关索戏、龙灯花灯等古老的文艺演唱队伍都要上山表演,以示庆贺。在龙泉寺右侧有一天然生成的龙潭称龙泉,因潭如太极又称太极潭。在寺与潭之间至今遗留着一棵古树,当地人称为“龙树”,学名“黄连木”,树高325米,胸径2655厘米,树龄已有1200余年,为唐朝时所种,已列入云南省《古树名木志》。宝珠山是集树、泉、寺为一体的阳宗海边风景名胜区。
湖东面的明珠湾,是湖湾、洞鱼、半岛相连的风景区。取明珠湾之意,是在湾内有一似明珠的圆形半岛直伸入湖内,将湖湾之水一分为二,由于半岛连海岸的口径狭窄,远望似一圆形金印镶于海中。在半岛两湾的湖边,有一地下洞水涌入湖中,洞中经常涌出当地人称之为“洞鱼”的鱼,渔民以竹子编成的“施笼”捕捉。每年六月的庙会期间,人们上岛观湖、游海吃洞鱼。
相关文化
红色文化
昆华师范学校党支部禾登村革命遗址位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汤池街道禾登社区,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761.1平方米。禾登村革命遗址原是禾登村杨家祠堂,建盖于清代。70多年前,为躲避日军轰炸,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搬迁至禾登村杨家祠堂。在此期间,学校师生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并通过在校内传播、阅读进步书籍,在校外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等形式,在阳宗海大地传播革命火种。2011年7月,昆华师范学校党支部旧址被确定为昆明市市级革命遗址,并列入云南省省级革命遗址目录;2021年1月,经云南省文物局排查复核,禾登村革命遗址被列入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文化遗产
关索戏
关索戏属云南汉族傩戏剧种,仅流传于澄江市(市)阳宗海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祭仪式,后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傩戏。关索戏主要演绎三国故事,以关索等蜀汉人物为主角,演出过程中贯穿一套陈规仪式,不设舞台、不化妆,也不受地点限制。在演出习俗上,关索戏有“踩家”“踩街”“踩村”等仪式,演唱时没有复杂的器乐伴奏,只用敲锣、打鼓即可,唱词“唱中有白,白中有唱”,唱、白都用阳宗本地方言。2011年5月23日,关索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汤池洞经音乐
“汤池洞经音乐”是云南省特有的地方民意音乐品种,是一种以民谷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民意音乐艺术活动。明代大量中原音乐文化随移忆进入云南。在部分中心城镇、陆续出现了一些雅士文人常聚会一堂,唱奏源自中原各地区的各种曲调,为尔后洞经音乐的形成奠定了音乐曲调基础。约于嘉靖中晚期隆庆年间,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区的文人得到一本《文昌大洞仙经》的经书,回乡后便尝试着将经书中的诗赞为唱词填入乐社中的各种音乐曲调来用于各种祭典活动,并逐步形成规模,人们将这种礼仪音乐形式简称为“洞经音乐”。“汤池洞经音乐”也在这一阶段传入,并于明末清初形成相当的规模,唱奏地集中在汤池的瑞光寺,是阳宗海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5年,“汤池洞经”被录入昆明市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香会
大香会始于明朝,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传说阳宗海上方有九龙戏珠,龙珠不慎落入西面山中,九条寻珠混战,风雨大作,数日不散。为保百姓平安,得高僧指点,在龙珠落地之处点燃高香,顿时云开雾散,高阳普照,九龙不见踪影。后高僧上书在龙珠落地之处修寺燃香,为百姓祈福,用于降服众龙神的高香便一直流传至今。“阳宗大香会”于2013年11月列入省级非遗项目,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当地都要举行极具阳宗特色的送大香活动。
阳宗海碑刻
阳宗海碑刻资源丰富,所属年代覆盖元、明、清、民国时期,记载内容涉及水利、教育、民俗、宗教、渔业、交通、乡村治理等多方面。2024年,阳宗海地区完成对“饮水思源碑”“沐天波给示碑”“重修龙头桥功德碑”等137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碑刻保护拓印及释译整理工作,形成《阳宗海碑刻集》初稿,对阳宗海地区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典型的“标本”性遗存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文学影视
参考资料
World leading technology improves Yangzong Lake water quality.Yunnan University.2024-05-19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阳宗海——明湖澄碧,高原明珠|美丽云南第三季.百家号.2024-05-16
阳宗海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成效明显.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5-17
阳宗海管委会工委工作部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研工作.春融微语.2024-05-17
高原湖泊 水清鱼跃(探访).百家号.2024-05-17
水利研究 | 湖泊系统治理的经验启示——以云南省阳宗海和滇池为例.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9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方案(暂行)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4-05-19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今年力争园区营业收入突破900亿元.云南网.2024-05-17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带动、辐射范围持续扩大 阳宗海将建面向南亚东南亚陆港型综合货运枢纽.昆明市商务局.2024-05-17
澄江市志---旅游.澄江市人民政府.2024-05-18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您知道几个?.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8
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政府网.2024-05-19
揭秘阳宗海之源摆衣河几十年污染难题“攻关”全过程!.正义网.2024-05-17
保护古树名木 阳宗海在行动.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保护水域生态,阳宗海摸清水生生物资源“家底”.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阳宗海恢复土著鱼种群 保护生物多样性.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5-17
云南省2014年自然保护区名录.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4-05-17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部门.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部门.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部门.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阳宗海:以水果经济“三新” 促“三交”.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7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四个主题片区.百家号.2024-05-17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推动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百家号.2024-05-17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发展提质增效.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5-17
阳宗古驿道.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阳宗海环湖公路西线暨省道S212正式通车 打通七甸、汤池交通壁垒.百家号.2024-05-17
阳宗海的重要文脉——滇越铁路(一).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阳宗海:明湖澄碧再放异彩.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5-17
阳宗海“变形记”.百家号.2024-05-17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 九大高原湖泊“三区”管控的指导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2024-05-17
阳宗海2023发展成绩单来啦!.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保护治理丨《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7
阳宗海2023年银鱼捕捞今天开始啦!.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2024-05-17
汤池热水河温泉.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8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首个革命遗址修缮项目通过验收.云南网.2024-05-18
阳宗海两个革命遗址修缮布展完成.昆明市人民政府.2024-05-18
阳宗海新增两处红色教育“打卡”地.春城文艺.2024-05-18
关索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5-18
傩戏声声话三国 薪火相传阳宗海.新华网云南.2024-05-1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5-18
汤池洞经音乐.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8
追寻阳宗海石刻真迹 探寻碑刻文化.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8
文化传承丨拓出历史 印出传承 阳宗海完成碑刻保护拓印及释译工作.阳宗海风景区管委会.2024-05-18
【文化昆明】#历代诗人咏昆明#.新浪微博.2024-05-18
诗歌是时间的呼吸方式.青年报.2024-05-18
行走的光影:阳宗海风情低语.读秀.2024-05-18
行走的光影——阳宗海风情低语.书香中国.2024-05-18
备案公示查询结果.国家电影局.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