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会战、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与日军濑谷旅团于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在台儿庄发生的大规模会战。该战役是对抗侵华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斗,也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 此前,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了南京和济南市,并计划夹击徐州市。台儿庄区作为徐州的门户,成为了日军夹击徐州的首要目标。日本濑谷支队于3月24日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第31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尽管日军多次尝试突袭,但第31师坚守阵地,并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随后,日军主力又试图从北门突袭,但也未能突破中国守军的防线。 在第31师的围攻下,日军于3月28日被困在台儿庄,损失惨重。中国军队随后完全包围了台儿庄,并展开了进一步的攻势。 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了攻击。日军努力争夺台儿庄市街,并占领了部分地区。然而,中国军队不断进行反击,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入了激烈的街垒战。 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日本濑谷支队。战斗一直持续到7日凌晨,被包围的日军全部被歼灭,只有一部分日军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
在台儿庄大战中,中国军队获得胜利,击败了日军并获得了大量战利品。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日本对徐州的进攻计划,但对中国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看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开始全面侵略中原地区,首先在河北宛平卢沟桥一带展开行动。日军40万兵力分四路南下,一路经平绥、同蒲路攻击山西省,一路经平汉路进犯河南省,一路经津浦、胶济路进攻山东省,一路沿平绥路进攻绥远省。与此同时,日军还挑起华东战端,进攻上海市。11月,日本军队占领上海,12月13日攻陷南京并发动了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打通南北战场、打通京沪铁路并于武汉会师,他们将徐州市作为攻击的重要目标。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它连接着鲁、豫、皖、苏四个省份,也是津浦、陇海铁路两条重要的铁路的枢纽。徐州四周群山环绕,河流纵横,因而一直是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国民政府深知徐州战场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千方百计加强防御,并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一场会战。1938年3月初,日军派遣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分两路进犯台儿庄区。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市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薛城区(今薛城区驻地)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京沪铁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微山湖,为韩庄镇、徐州之门户。台儿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陆交通便利。如果日军攻陷台儿庄,他们不仅可以向南攻取赵墩,继而进军徐州市,还可以回师支援位于台潍公路线上的板垣师团,切断中国国民党临沂守军的后路。
1938年3月,中国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一二四师与日军矶谷第10师团激战。在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未能如期会师台儿庄区,战斗继续进行。3月18日,滕州市沦陷,日军继续向南推进,攻占枣庄市、峄县,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突进。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命令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让开津浦路正面,以待日军主力直扑台儿庄时进行南下,与孙连仲部围歼敌人。 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正式展开。
战前准备
在台儿庄战役方面,中日双方的战略部署、指挥安排和军力如下:
中方方面,第五战区在淞沪会战末期,蒋介石基于全盘战略指导,召集了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军政要员研商应对敌人的策略。蒋介石还邀集汪精卫、孔祥熙等党国要员共商大计,决定宁可艰苦作战,决不屈辱求和。蒋介石还指示第一、五战区在东面保持津浦铁路,北面保持道清铁路,以巩固武汉核心基地。军委会还编成了豫、皖、闽、赣、粤、湘、鄂、川、陕等9个军管区,并推动征兵制。在指挥安排方面,军委会责成桂系李宗仁及其第7集团军、第31军、第48军妥为部署,以待徐州会战。同时,军委会调集第59军及其2个师,以及第20团各部,部署在敌人当面,准备对抗日军的进攻。
日方方面,日本大本营通过会议确定了华北军和华中派遣军的作战构想。华北军的作战构想是优先击破徐州市,控制津浦铁路及卢州(合肥市)要域,并且以外线作战和分进合击的指导方针。华中派遣军的作战构想是通过包围、截断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将其压迫在徐州以西地区,最终捕歼之。
参战的中国守军有汤恩伯第20军团、李仙洲第92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张自忠第59军、庞炳勋第40军、孙桐萱第3集团、缪澄流第57军常恩多所部333旅、周第75军、商震所部第139师及孙震第22集团军,总兵力约29万人。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派出板垣第5师团和矶谷第10师团两个师团,总兵力约5万人。
过程
台儿庄保卫战前期
1938年3月23日,第31师一部在台儿庄以北的康庄附近与日军发生接触。与此同时,濑谷支队的台儿庄派遣队在北洛地区与第31师展开激战。此时,第二集团军各师已到达徐州市附近,孙连仲奉命赶赴台儿庄实施指挥,并派遣第27师守卫运河河防。濑谷支队的沂州支队策应第5师团向临沂方向进攻,第10联队主力位于临城,第63联队主力位于峄县,准备占领台儿庄并保障侧翼安全,之后再向临沂前进。日军占领北洛。
3月24日至27日,日军向刘家湖发动进攻,但被守军赶出。第31师采取收缩兵力的战术,在北站、南洛、台儿庄区和刘家湖分别设防。日军兵力逐渐增加,并补充了重炮、坦克和弹药。中国野战重炮团和战车防御炮营、一个铁甲车中队也相继到达台儿庄,大大增强了守军火力。日军在战车掩护下猛攻台儿庄,突破北门,再度占领东北角。守军的战防炮大显神威,击毁敌战车6辆。同时,第185团在刘家湖向日军发起攻击,部分士兵挥舞大刀冲入敌军炮兵阵地,一度使日军大批士兵弃炮而逃。日军得到增援后再次对台儿庄发动攻击,双方在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守军顽强抵抗。城内阵地遭受炮火轰击,城外的第30师和独立第44旅不断向三里庄和刘家湖发动攻击,牵制日军对台儿庄区的压力。
3月28日,日军南下攻坚,与台儿庄派遣队会合,并占领城西北角。守城的第31师主力及直属部队和第30师的一个团部都投入城内,实施分区防守。第五战区第30军军长田镇南和第42军军长冯安邦也分赴左右两翼督战。3月30日,濑谷支队主力从峄县南下,保障台儿庄攻坚部队的后方和两翼,并与第27师展开激战。第27师反击刘家湖,截击了日军炮兵部队,并击毁了5辆日军战车,但中国军队的战防炮也被击毁。这一天,日军对台儿庄的攻击达到顶点,但在夜间中国守军乘夜出击,日军被迫退守北门,中国守军夺回了台儿庄的四分之三的街市。
枣庄、郭里集之战
3月24日,第52军团的第52军在郭里集包围了一部分日军。随后,第85军第4师也已经到达枣庄市以北的山地,攻入城西,焚烧敌军战车8辆,并夺占了日军在枣庄的三个堡及中兴煤矿公司的水塔。此时,日军不得不抽调第十联队增援枣庄。日军濑谷支队兵力分为两支,第十联队与第二十军团四个师对峙,以第六十三联队为主力与第二集团军三个师又一个旅对峙,进攻的重点是台儿庄区。在此背景下,汤恩伯的第20军团有两种作战可能,一是继续攻打枣庄和郭里集,一是以主力南下攻击自南下的日军侧背,支援台儿庄区守军。然而,汤恩伯选择保持实力,游动在枣庄市和峄县一带,不愿离开山区。3月27日后,第85军撤回抱犊山,第52军也撤向这一带山区。
第二次临沂战
1938年3月14日至19日,张自忠的第59军除留下一个旅协助庞炳勋守卫临沂外,主力全部转向费县,准备袭击日军第10师团的后方。然而,坂垣师团增兵南下,使临沂形势变得危急。张自忠率部重返临沂,向日军发起反击,战斗激烈。日军进攻临沂西北方向,张部抵抗,同时向临沂后退,等待援军的到来。3月30日,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第111师第333旅增援临沂,使形势趋于稳定。日军转移进攻方向,南下向台儿庄前进,企图夹击台儿庄附近的中国军队。
当台儿庄战事紧张时,抗日战争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多次命令汤恩伯南下夹击日军,但汤恩伯迟疑不决,留在山区不前进。直到3月29日,李宗仁再次下令汤恩伯南进,并威胁称若不听命,将严惩。蒋介石也亲自致电汤恩伯,要求他全力以赴支援战略协同,以获得胜利。于是,汤恩伯指挥部队南下,夹击日军濑谷和坂本支队。
3月29日,坂本支队开始向濑谷支队救援,但留下两个步兵大队在临沂。坂本支队主力步兵四个大队和炮兵两个大队在当晚出发,3月31日到达向城和爱曲附近,袭击第52军侧背。汤恩伯调遣第85军一部在爱曲和作字沟一带阻击日军。4月1日,坂本支队占领兰陵镇,汤恩伯则放开大路,坂本支队顺利进入台儿庄区以东地区。随后,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南进,第85军北进,共同夹击日军濑谷和坂本支队。同时,第75军先头部队也到达,参与对日军的包围。日军开始丧失主动权。
台儿庄保卫后期
4月1日前后,战局情况已经比较清晰,尽管日军的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围攻了第31师,在西、南、东南和东北等几个方向上,它们也都被第20军团和第二集团军的反包围所困扰。与此同时,山东第三集团军的一部分主力已经越过大运河,向津浦路和沂蒙山区袭击日军的后方补给线。使日军陷入被动。守城部队池峰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坚守城寨和已经占领的阵地,并积极展开小规模夜袭行动。与此同时,日军也撤出了西北角的兵力,并向东南部地区发起攻击。
4月2日,日军与中国第27师的战斗异常激烈。中国军队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勇往直前。4月3日,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会合后,向肖汪方向发动攻击。中国第75军第139师和新开来的第6师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此时的日军已经失去了之前的锐气。4月4日,日军在台儿庄区城内发起了第八次攻击。在中午时分,日军用燃烧弹轰炸守军阵地,城内的残墙再次燃起大火,给中国军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日军从东南角、北门和西北角发起攻击,但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和工事与敌人周旋,入夜后各敢死队又发动攻击,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反扑。最终,在城内外夹击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成功瓦解了日军的攻势,形成了大包围态势。日军已经无法展开还手之力,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中。
会面反攻作战阶段
在4月4日前后,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接到了多次电令,要求增派兵力攻击日军侧翼。同时,第55军开始向台儿庄地区移动,第92军和第75军也加入了前线进攻,缩小了对日军的包围范围。4月5日,程潜前往徐州市参与指挥,并下令在4月6日至8日之间围剿日军北方。蒋介石通过电报向汤恩伯质问为何未能取得胜利。他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勉励池峰城,鼓舞前线将士士气。前线部队增强了对日军的攻击力度。
日军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在肖汪附近会合,但受到第75军的激烈攻击,并在与第5师团后方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下陷入困境。坂本支队遭受惨重损失,只能得到濑谷支队部分补给后撤至临沂。濑谷支队请求第10师团支援未果,最终在攻城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向北撤退。
4月6日,第20军团和第二集团军追击日军,第52军、第85军和第75军追击到甘露寺红瓦屋屯一带。左翼的第13军第110师攻击台儿庄内的第31师,发现日军已经撤退并追击。第30师和第27师分别追击到泥沟附近,缴获大量物资。第55军已经抵达薛城区、枣庄以北地区。日军在后路被切断的情况下,进入到围寨死守待援。4月7日凌晨,台儿庄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结果
中国军队在保护台儿庄的过程中获得了胜利。他们打死了11984名日军士兵,俘虏了719人,缴获了31门大炮、11辆装甲汽车、8辆大小战车、一千多挺轻重机枪以及一万多支步枪。此外,余下的日军残部向峄县和枣庄方向溃逃。由于此次战役的胜利,日军指挥官濑谷少将被撤职并遣送回国。而中国军队在战役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万多名官兵死亡。但是,日本在台儿庄战役的局部失败并没有改变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徐州的计划,日军继续增加兵力向徐州包围。
影响
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它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看法。长期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抱有偏见和质疑,认为中国军队无能,中国人民无力抵抗日本侵略。然而,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抗敌精神和战斗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赏。
其次,台儿庄大捷激励了法国士兵的斗志。战役的消息在法国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激励法国人民和军队士兵斗志的教材。法国军官和士兵看到中国以极劣势的装备抵抗强大的敌人,这激励了他们以精神力量克服物质困难,肩负起保卫马奇诺防线的重任。
第三,台儿庄大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传播了中国抗战的精神。它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勇气。台儿庄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和团结一心的精神,媒体的报道和军官的宣讲使中国抗战的精神在法国和国际上广泛传播。中国人民抗敌的坚定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最后,台儿庄大捷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战役的胜利消除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军队的恐惧,提高了抗战的信心。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人们相信日本军队也是可以被打败的。这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干扰了日军对中国的进攻计划。
评价
正面
周恩来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卡尔逊(EvansFordyceCarlson)上尉对台儿庄战役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周恩来认为,虽然台儿庄战役仅发生在一个地方,但它对于整个战斗局势、全国局势、敌人态势以及全球形势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卡尔逊认为,台儿庄战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激励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地投入战斗。美国《华盛顿邮报》则认为台儿庄大捷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瞩目的大失败。
蒋介石和李宗仁都对台儿庄战役表示赞赏。蒋介石认为台儿庄大捷这场战役的胜利来自士兵们的牺牲和民众的努力。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称台儿庄战役为一个空前的胜利,并认为这场战役可能是日本新式陆军建立以来第一次的惨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撰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评价认为,中国士兵在台儿庄大捷一战中表现不错,认为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然而,他们对于日军在这场战斗中的失败感到惊讶和不满,同时对于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士兵的素质也表示要有所警惕。
负面
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管宣传)厅长郭沫若对台儿庄大捷的评价是批评宣传过度夸大胜利。他认为,实际上台儿庄区的胜利是敌人因为作战略性撤退,以便准备全面进攻而导致的,并非真正的胜利。美国军官约瑟夫·史迪威(JosephWarrenStilwell)将军认为尽管台儿庄大捷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未能乘胜追击并错失了战机,战局出现了逆转,整个战争形势对中国来说越来越严峻。
相关纪念
艺术作品
《血战台儿庄》是一部由杨光远、翟俊杰执导,田军利、费林军编剧,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主演的抗日战争电影。该电影真实还原了台儿庄战役战斗场景,展示了中国军民在国家危难面前的无畏勇气与顽强抗击敌人的英雄气概,于1986年上映。
《台儿庄小唱》是一首为了纪念台儿庄战役胜利五十七周年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五十周年而于1994年创作的歌曲,由乔羽作词,吕其明作曲,张凤英演唱。
纪念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位于枣庄市,是为了纪念1938年发生的台儿庄战役而建立的一个纪念场所,经过扩建后,占地面积达到96亩,建筑面积也增长到了1.2万平方米(截止2023年)。纪念馆包括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和全景画馆等不同的展示区域。展览馆共分为三个展室,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文字和图表等方式,生动地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战斗历程,包括淮河阻击战、临沂反击战和滕县保卫战等。展览馆还展示了中日双方的资料和文物,以及参战将士的书画作品。书画馆珍藏着参战将士和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近千件。影视馆播放着纪录片和故事片,展示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台儿庄战役的影像资料,以及参战将士的访谈录。全景画馆是纪念馆中的一个特色展示区域,它以大型全景画的形式呈现台儿庄战役的场景。通过绘画、地面塑形、灯光和音响等手段,再现了当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英勇抗战和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
遗址公园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位于台儿庄古城,公园内保存着53处战争遗迹,是全球唯一大面积保存第二次世界大战遗址的地方。公园以断垣残壁的形式展示了台儿庄大战的实地实景,让观者了解历史背景并亲身体验,另外公园里的台儿庄抗日英雄纪念碑和和平广场等纪念性场所是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考资料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上篇【原创】原创/陶玉和.今日头条.2025-03-06
台儿庄抗日大战.人民网.2023-07-23
台儿庄大战遗址.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4-23
台儿庄大捷.人民网.2023-07-23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29万战士参战、伤亡5万,共歼灭多少日军?.快资讯.2025-04-25
台儿庄抗日大战.今日头条.2024-05-06
台儿庄大捷.山东抗日纪念馆.2023-07-23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7-22
血战台儿庄 (1986).豆瓣电影.2023-07-22
台儿庄小唱.qq音乐.2023-07-22
古城渊源-英雄台儿庄.台儿庄古城官网.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