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1880年—1967年),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是孔子75代裔孙。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国家银行行长等职务。
孔祥熙出生于太谷程家庄孔家,爷爷孔庆麟是被誉为“多财善贾”的金融领袖;父亲孔繁慈是前清的贡生。孔祥熙早年入读华美公学,毕业后入读通州潞河学院。1901年,他赴美后留学美国。1906年,他毕业于俄伯林大学;后又考入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孔祥熙在山西省创办山西俄伯林大学,自任校长兼教授。辛亥革命时,他被举荐为太谷区民政长及新建陆军统制;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晋督阎锡山顾问。1919年山西大荒,孔祥熙组织华洋义账会进行募捐赈灾;1922年,孔祥熙任鲁案善后委员会顾问。1924年,他受孙中山之召到广东省任财政厅长。次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孔祥熙是遗嘱签证人之一。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孔祥熙随军。国民政府移到武汉后,他被任为实业部部长,因和宁汉政府不和辞职返乡。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孔祥熙就任工商部部长。第二年,四中全会后,孔祥熙被推举为国民政府委员。1929年,孔祥熙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三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次年,农矿工商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孔祥熙任实业部部长。1931年6月,被任为国府委员;同年12月蒋介石下野,孔祥熙也辞职,后又被任为国府委员。次年正月,孔祥熙被任为外交委员会委员,不久又被派为考察各国实业特使。孔祥熙回国后,继宋子文任国家银行总裁;不久,孔祥熙任财政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之职。1935年11月,他当选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45年5月,孔祥熙辞去行政院副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四联总处副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职务。1947年秋,孔祥熙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八十七岁。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同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与推动作用。孔祥熙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孔祥熙于1880年出生于太谷孔家,孔家亦商亦儒,据太谷孔姓支谱记载,明弘治中,其祖先到山西省做知县,死后子孙留在太谷。传到孔祥熙,为孔子七十五代裔孙。太谷孔家是山西巨富,孔家票号商号盛极一时,爷爷孔庆麟被誉为“多财善贾”的全国性金融领袖之一。父亲孔繁慈是前清的贡生,擅长文章。
孔祥熙六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因为有孔祥熙没有续弦,在南张村开设私塾,孔祥熙成为最小的学生。九岁时孔祥熙得了蛤蟆瘟的病,中医医治无效,后找到洋人医院进行医治,由教会医生医治好了。十岁时华美公学招收新生,孔祥熙入学华美公学。1895年孔祥熙在华美公学毕业,为了前途考虑,入读通州潞河学院。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书院被迫停课,只好肄业。第二年,他经过教会介绍赴美留学,在欧柏林学院修工矿科。毕业之后他又考入耶鲁大学,对社会科学、矿物、理、化等课程进行了学习,并于1907年取得硕士学位。并且前往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面见孙中山,并且加入了兴中会。
兴办学校
1907年孔祥熙在美国获得了两个学位,载誉归来,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启示,做启迪民智的事。他谢绝了光绪朝廷的邀请,决意返回太谷恢复以前的教会事业。孔祥熙接管了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创办小学,后扩充增设中学课程,并命名为铭贤学堂。铭贤学校是以实验主义为主导的资产阶级办学方式创办的新式学堂。学校的校训是学以事人,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三育兼全人才,开设的课程也很丰富,有数学、矿物、生物,国文、史地、音乐、体育、经史。
孔祥熙还担任里面的老师,讲授矿物、史地、体育。办学期间,孔祥熙喜欢到处演讲,讲缠足、鸦片的害处,讲究卫生之美,兴办学校之急,平等自由之需。铭贤学校发展较快,1916年秋,铭贤学校增设大学预科,后在1923年按照北京政府教育会议决定,改行新学制,停办预科,增加高中班,设文理、师范、商业等科,分科教学。1928年铭贤学堂增办农科,聘请了大批农业大学毕业生,从事农业实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铭贤学校迁回太谷原址。
效力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后,孔祥熙利用自己的人緣和势力,打着灌输新思想,改革旧习惯的口号,1912年在山西太谷创立了中美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工作。二次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形势恶化,孔祥熙东渡日本,担任东京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协助孙中山发展中华革命党组织。在日本期间,孔祥熙与孙中山英文秘书宋霭龄结婚。
1915年,由于袁世凯秘密称帝,孙中山派孔祥熙和宋霭龄回国,到北方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孔祥熙声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孔祥熙受命协办鲁案,山东省的主权没有收回,孔祥熙策划组织铭贤的学生进行游行示威,五四青年学生运动爆发后,北京政府罢免了交通总长曹汝霖。孔祥熙协办鲁案,因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战胜奉系,孙中山主张南北统一。1924年受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前往广州市,带着孙中山的建国大纲赴北京,启迪冯玉祥。孙中山逝世后孔祥熙担任中俄会议坐办。
投靠政府
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在宁汉对立时期,孔祥熙站在国民政府方面,在宁、汉、粤、晋、豫之间奔走,为时数月,一心为了蒋介石。在宁汉分裂期间,他受蒋介石之命,拉拢冯玉祥期望促成宁汉合作。宁汉合流后,蒋介石北伐受挫,决定以退为进下野,此时孔祥熙夫妇极力撮合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之后蒋介石回国后赶走了汪精卫,气走了胡汉民,孔祥熙在国民军和晋绥军中秘密活动,示意他们拥蒋通电。
1928年,孔祥熙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工商部长和国民政府委员。孔祥熙任职期间发表了《工商行政宣言》和一百多种工商法规。1930年,农矿工商被改组合并为实业部,孔祥熙仍任实业部长,又任国民政府委员。后蒋介石通电下野,孔祥熙也辞职。
总管财政
革新财政制度
1933年孔祥熙接任国家银行总裁,同时宣布废两改元。后因为蒋介石剿共军费超支,财政部长宋子文认为财政要垮塌并且不可收拾。蒋介石极力要求孔祥熙出任财政部长。同年十月孔祥熙就任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他得出开源节流为主的财财方策。之后推行赤字开支政策,一上任就以关税收入为担保发行一亿元新公债,由于赤字增长过快,次年六月,孔祥熙又发行了第二期兑税库券。
1934年,孔祥熙通过上海商业银行家发行了公债,后因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金融市场收缩,公债推行出现困境,后利用国家银行来吸收公债和贷金渡过财政上的危机,财政赤字光靠中央银行是不够的,孔祥熙采用以25%的存款购买公债或证券的方式强迫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公债。孔祥熙还担出了整理地方财政的方案,减轻田赋标准,改进地方税制,废除苛捐杂税和土地陈报章则草案。由于日本进攻察哈尔省,对华提出新要求,蒋介石采用姑息政策,在1934年6月他审核并呈报了海关进口新税则。孔祥熙就任财政部长期间,金融力量的分散,认为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银行安定金融,巩固金融枢纽。但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不与中央银行合作,控制金融,抵购公债,为了救济金融,1935孔祥熙提出发行金融公债案。由于美国的购银政策,孔祥熙对白银征收出口税和平衡税。
实行法币政策
由于实行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白银合法出口被暂时制止,在利益驱使下,白银一年的走私量大约在一两亿元之间。孔祥熙作为财政部长,知道问题的严峻性,于是,他便开始筹划币制改革,于是他与美国政府进行接触和交涉,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对美国提出了几项提议,但都没有被美国接受,后英国受取了主动的政策。得到英国的支持后,在1935年11月颁布了国民政府财政部改革币制布告。后得到了宋子文支持改革的声明。为了推行币制改革,他先从自己家的祥记公司开始实施。另一方面,孔祥熙为了币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物质后盾和财正支柱,他决定出售白银。以前几种错施下,币制改革基本成功。
财政筹划
1935年,孔祥熙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了:“下最大决心,行金融之统制”的国策,还提出财政的任务是“立计划,严审核,统一币制,调节金融,以期扶植民力,充实国用,畅遂货物之流通,培养国家之元气”。孔祥熙根据这个任务,建立预算制度,整理内债外债,推行直接税制。
西安事变主政
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孔祥熙主张和平解决,与张学良多次电联。南京方面开会就西安事变进行商讨,决议行政院由孔祥熙负责。为防止金融产生动荡,于是和宋子文、宋美龄以及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的人士共同努力,压制南京政府内部“讨伐派”的图谋,积极与西安方面交涉,使政局安定下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停止内战、一致对日成为可能。次年,孔祥熙参加了英皇加冕的贺礼,并且与其他国家秘密进行接触交谈,为了抗日战争所需的钱款和军火做准备。但在英期间,孔祥熙知道了英日两国有接洽的消息,为了不让中国受到更大的威胁,孔祥熙与英国外相对话之后,走访各国,试图推动太平洋沿岸互不侵犯和互助协定的达成并且前往德国订购了一批军火,但最终太平洋协定还是没有达成。不久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于是孔祥熙向欧美各国寻求帮助并签订了一系列协定之后回国。
1938年1月,国民政府改组后,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和国家银行总裁,成为国民政府部门的最高负责人,孔祥熙上任后多次在国民参政会上做报告,以财政政策为主,但屡次受到参政会批评质问。
战时理政不力
1939年,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相继沦陷,孔祥熙依据《抗战建国大纲》的财政方针,将平时财政转变为战时财政,并采取的以下措施,百分之五提现法,管理外汇,开拓税源,向美国借债,颁布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调剂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形成工合协会促进生产。为平衡战时财政,中国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弥补财政赤字,酿成通货膨胀。之后孔祥熙采取了一些反通货膨胀政策,田赋征实就是一个重要手段,还决定对盐、糖、烟、酒、火柴、茶叶等消费品实行专卖。不仅管理私方信贷还推销公债,并争取美国的支援,用出售黄金的方式收笼法币,但没有制止通货膨胀。国内通货膨胀带来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孔祥熙受蒋介石的委托访问美国,孔祥熙争得外汇,在美国国会演讲得到了美国国会两党议员的共鸣,购买了美国三亿美元的廉价黄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孔祥熙属下的贪污大案,比如业务局长郭景琨的黄金案,税务署长高秉坊贪污案,中央信托局运输处经理林世良云南走私案,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吕咸朋分美金公债案,这些与孔祥熙有直接关系和责任,在国内的反对声中,孔祥熙继任财政部长无望,提出辞职。
辞职客死
1945年5月,孔祥熙辞去行政院副院长的职务,离美返国后,又辞去国家银行总裁、四联总处副主席和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职务。1947年秋,孔祥熙赴美治病,后辞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职务。1966年,孔祥熙旧病复发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八十七岁。
施政举措
经济举措
金融
孔祥熙向外国举借外债发展经济和坚持抗战。 当代学者蔡志新认为这种思想对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中国而言, 无疑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举借外债脱离了中国实际的偿债能力, 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损害国家主权。 当代学者孔祥熙作为金融银行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职能 、划分银行业务、健全金融机构 、强化银行监管、融通社会资金等银行方面的思想和实践 ,为现代银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孔祥熙的影响下, 中国的银行业渐趋 规范
币制改革和发行法币,改两设元,法币贬值,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当代学者吕志茹认为孔祥熙增发货币政策的实施开启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先河,把增发货币列为筹款的方式,法币增发数量越来越大,以致酿成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税收
整理农业税附加,废除苛捐杂税,当代学者常平凡认为孔祥熙形似爱农实是坑农。田赋,在大的方面,中国国民党政府实施公库法,增设各种苛捐杂税,扩大货物税范围。田赋征实的实施,对解决重庆政府的作战时军需公粮供应,缓和粮价的上涨,充裕国库维持战时财政起到一定作用,但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把实际赋税负担转嫁到佃农身上,加上征兵、工役和拉夫,农民负担过重,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业生产日趋衰落。
教育举措
孔祥熙在1907年接管教会学堂后开办铭贤学校,当代学者闫志敏认为,孔祥熙将中西融会贯通的思想融入铭贤学校的办学过程,在 “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理念的指导下,为师生营造了一种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管理者和优秀学子。形成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当代学者张霞认为铭贤学校开设农科教育, 对农业技术进行技术改良,培育优良家作物,推动了家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推动了农村社会进步。后铭贤学校又改为高等农工专科学校,知识传授与技术训练并重,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思想,对今天的家业高等教育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当代学者程素仁认为铭贤学校重视体育学习,孔祥熙重视中国传统武术教学 , 请形意拳名师布学宽先生任教 , 培养了武术人才 , 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蒋介石对孔祥熙非常信任,在发行公债时有人质疑孔祥熙贪污,蒋介石则表示贪污的人是宋子文,孔祥熙夫妇非常可信。
近现代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曾经公开指责孔祥熙贪污,大发国难财,抨击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傅斯年曾经多次批评孔祥熙擅长阿谀奉承但没有真才实学,且任人唯亲,不能胜任“行政院长”职位。
孔祥熙官邸秘书处秘书、中央银行秘书处处长谭光认为孔祥熙和宋子文比较,一般人都以为宋子文精明而孔祥熙庸碌,其实孔祥熙的精明厉害处比宋子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孔祥熙待人接物,因人而施。特别是对蒋介石逢迎谄媚,所以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亲密无间。
轶事典故
有违祖训
《孔氏族谱》中记载,孔祥熙的确是孔子后代,他们山西太谷这支孔氏后裔,由孔子第56世孙孔希翥发展起来。孔家一直有祖训,尊孔读经,崇拜礼教。孔祥熙没有遵守祖训,不愿做半学半商的儒商。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武昌起义时,孔祥熙自任山西学生军总司令,组织学生军与清军在娘子关开战。虽然结果是失败了,但他敢于违反祖训,从尊孔的大教走入社会,让他的父亲大惊失色。
因病崇洋
孔家虽因商而富,但他们是孔子一脉,尊重儒教。孔家的人生病了,相信中医,认为儒和医是相通的。在孔祥熙九岁的时候得了恶疾,中医没能治好。后来有人说在太谷城里,有美国的传教士开设的西医医院,但是他的父亲孔繁慈老先生不让孔祥熙前去就医。当时的医生很好奇孔祥熙的奇怪行为,听到原由后主动为孔祥熙治病,一个星期不到就医好了,孔家按照中国的习俗为美国医生献上“华佗再世”的锦旗,敲锣打鼓的感谢医生,并且父子二人从此信奉基督教。
用人唯貌
孔祥熙开办了铭贤学堂,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体系称为铭贤生。除了有铭贤生,还有夫人系,但是得到重用的人都是生得宽面大耳,背厚腰圆的人才能坐上较好的位置。不管是铭贤系,还是夫人系,甚至还有后来的女儿系,都要相貌堂堂才能说要当官,根据外貌再决定给多大的官。原因就是因为潘益民的手下都是宽面大耳相貌堂堂。孔祥熙任用的人都要经过潘益民看相后才会任用。但孔祥熙不管怎么与人辩论,都不会透露自己用人唯貌的标准。
主要著作
孔祥熙著有《二十五年来中国之工商》《抗战以来的财政》《关税纪实 全1册》《中国金融年鉴 1939》等金融、经济相关作品。
后世纪念
孔祥熙太谷宅院
孔祥熙太谷宅园位太谷县城内上官巷,是1930年孔祥熙购买当地旧宅修的,宅院总面积6325平方米。宅园的特色兼具北方建筑和南方园林的特色。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曾经在这里居住,后又被日寇与地方军阀等势力改为医院与兵站。1949年后被太谷师范学校使用。孔家大院于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更名为孔家大院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晋商厅堂居室陈设明清紫檀黄花梨木家具博物馆”与“孔祥熙宅园货币金融博物馆”。
重庆孔祥熙官邸
孔祥熙官邸位于巴南区南泉街道建文峰下,南泉花溪河上溯300余米的右岸密林之中,海拔309米,后倚建文峰遗迹,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结构的近代建筑,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2平方米。抗战期间孔祥熙常住于此,蒋介石等政要多次客居于此,现在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孔祥熙公馆
孔祥熙公馆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桂花湾17号,是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砖石结构近代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一楼一底,面阔22.6米,进深8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现在是沙坪坝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孔祥熙公馆
公馆旧址在南京城中山东路128号的香铺营,城外的中山陵等地建有多处公馆别墅。高楼门80号产权原为国民政府海关总署,1945年以后孔祥熙住用。公馆为典型西班牙风格二层楼房,砖木构,红色筒瓦缓坡屋顶,外墙用黄色粉面,造型以复杂多变和大圆拱窗为特色,1932年建成使用。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