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别名:亚岱、东蒙、东山),是山东省第二高峰,为泰沂蒙山脉系的分支,位于山东省南部,距泰山120千米,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全长75千米,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118°20′,北纬35°10′-38°0',主峰鲍勃·丹德里奇海拔1156米。

蒙山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大地裂谷作用,是一座古老的花岗岩山,在中生代末期在燕山运动断裂的辅佐下,于距今1亿年左右的崛起成山。地形上属鲁中隆断区,呈西北东南向绵延于临沂市西北部,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地貌类型有:风化剥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地貌等。蒙山有较大山峰300余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4座,深谷陡涧300余条。蒙山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均降水量998毫米。蒙山森林覆盖率98%以上,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息,堪称中国北方的天然动植物园,其中有野生种子植物764种,中药材5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247种。

蒙山地区为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孕育了以海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族系列文化,为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1948年左右,相关政府先后建立国营天宝山、蒙山、山阴寺林场。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打造区域生态高地,2018年7月1日,临沂市人大制定了《蒙山保护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划定蒙山保护范围,确定蒙山保护范围内有关区域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资源保护措施等内容。2021年11月23日,S231张台线蒙阴县县城至蒙山段路面大修工程实现全线贯通,S231是通往蒙山云蒙旅游区的必经之路。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养生旅游区(平邑县)、云蒙生态旅游区(蒙阴)、天蒙天险观光区(费县)和彩蒙山林休闲区(沂南县)四个分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蒙山叠翠、云霞洞、百花峪等。

命名

蒙山最初名字源于春秋战国古籍,《书·禹贡》“蒙、羽其艺”和《诗·鲁颂·宫》“奄有龟、蒙”皆指此。春秋时属鲁,因位于鲁东,又名东蒙、东山

位置境域

蒙山位于山东省南部,为泰沂山脉系的分支,经纬度范围东经117°35′-118°20′,北纬35°10′-38°0',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全长75千米,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距泰山120千米,与北面的泰沂山脉,共同组成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脊骨,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得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

历史成因

28亿年前,蒙山地区为一个稳定的陆块。距今28-27.5亿年间,受大地裂谷作用形成面积广泛的海盆,岩浆沿裂谷喷发喷溢并接受沉积,形成火山沉积岩系,这就是齐鲁大地最为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群。蒙山地区经受两期大规模岩浆侵入,“吞噬”了泰山岩群,形成阜平期蒙山岩套、五台期峄山岩套花岗岩类;距今25-23亿年间,蒙山地区又经受第三次大规模岩浆侵入,形成吕梁期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交代或捕虏了泰山岩群和前两期岩浆岩。距今23-8亿年间,蒙山陆块经历了构造运动的挤压和小规模的岩浆活动,处于隆升剥蚀时期。8亿年以来,蒙山地区又经历了海侵海退的变迁及陆相火山活动。在中生代末期在燕山运动断裂的辅佐下,于距今1亿年左右的崛起成山。后期中元古代辉绿岩侵入,加之差异性风化、构造运动,使蒙山山体高峻雄厚,山势雄奇突兀,沟谷深邃,岩壁陡峭。距今3000万年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蒙山断裂再次活动,蒙山主体不断隆升剥蚀,终于雄踞齐鲁大地。

地理特征

气候

蒙山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8月份气温最高,为25.3℃,1月份气温最低,为-0.52℃;年均降水量998毫米,全年降水65%集中在6、7、8月份;年均相对湿度62.5%,以7、8、9月最大,为62%~84%,1~5月份较干燥,小于42%;年均无霜期191天,初霜期为10月下旬,终霜期在4月中旬。

地质

地质构造

蒙山在构造上属于鲁西台背斜,是华北地台上典型的古老沉积建造,地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东部是沂沭河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新构造运动显著,是华北地区的强震活动带之一),蒙山凸起的南北两侧分别是北西一南东向的蒙山断裂、新泰一垛庄断裂,彭家岚子断裂近南北向贯穿蒙山。其中,蒙山断裂是本区的主干构造,西起方城,经公家庄、杨庄、通太庄、崖头,向东与沂断裂带交会,全长120千米,北侧为太古宙片麻岩,南侧为中一新生代地层,控制着平邑县一方城盆地发育。

地层特征

蒙山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其中主要地层有三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岩石及其与变质地层的接触、典型的地层超覆、新太古代大型构造变形带、蒙山断裂带构造、古元古代包体带等。

岩石构成

蒙山主要为泰山变质岩系,核心部分为混合花岗石,两翼的低山、丘陵由变质岩、沉积岩组成,蒙山属于太古代泰山群的地层岩石结构,支脉皆由古生代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地层岩石构成。蒙山分布有晚太古代泰山期侵入岩,主要为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侵入岩,主要有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

矿产资源

蒙山矿产有金刚石、铁、石英石、水晶石等。其中石英石、硅石、蛭石等矿产储量约300万吨,是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硅石主要在竹园、方城、薛庄、朱田等乡镇,储量约100万吨,品位二氧化硅在96%~99%;蛭石主要分布在竹园、方城、薛庄等乡镇,储量约1000万吨;铁矿主要分布在浚河沿岸,地质储量约400万吨,铁含量最高为58.27%,最低为15.7%,平均37.13%。蒙山前沿还分布有石膏,长约40千米,宽约4千米,远景储量20多亿吨,已探明的石膏储量27335.92万吨,平均品位65.69%。主要用于水泥、造型和造纸等工业。

地形地貌

蒙山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自西北而东南延伸,剖面上呈单斜山,平面上呈向北凸出的弧形,蒙山山脉南界为断层面SW倾的蒙山断层,倾角50°~60°,断层沿NW300°方向沿伸,与其南侧的平邑县凹陷呈断而接触,北界为较缓的斜坡,与北侧的凹陷呈超覆接触。北部蒙山和西南部老虎山区系变质岩与火成岩,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地表风化剥蚀严重,经水搬运深切,山谷多呈V型,山势陡峻,岩石裸露,山峰林立。

蒙山发脉于泰山,至莱芫称原山,至新泰市称山,入境称太平顶(旧称聪山),至挂心崛子(玉柱峰)入费县境。多数山头峭拔挺立,为中低山丘陵区,俗称北山套。地区地貌主要以侵蚀地貌和风化剥蚀地貌为主,其中蒙山海,龟蒙顶、摩天崮、蒙山顶、云蒙峰等山峰主体岩性多由侵入岩组成,加之差异性风化、构造运动形成了花岗石奇峰;伟人峰、雄狮峰、“睡美人”等山峰地貌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长期风化剥蚀而成。风化剥蚀地貌发育在蒙山北侧靠近蒙阴盆地地区,蒙山南面溶蚀作用明显,其中费县石林是古生代碳酸盐岩地表岩溶形成的刻字石,是中国典型的埋藏型石林。

土壤

蒙山以片麻岩质上发育的薄层精骨性棕色森林土为主,山上部为棕壤、棕壤性土、淋溶褐土,中下部以褐土、砂砾土居多,山体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主要为砂姜黑土。其中棕壤剖面红棕色,呈微酸性或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分为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

水文

蒙山为沂河上游支流的分水岭,山北诸水先入大汶河再入沂河;山南诸水先入浚河祊河再入沂河。其中有湖泊150多片,主要河流有薛庄河、蒙河梓河等,山顶及周边有大中小型水库150多座,受地形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影响,发源于蒙山的河流水量变化较大,其山泉、溪流、瀑布、深潭、水库、塘坝等观赏型水景季节变化也较大。多水季节水清景秀,枯水季节、水量减少甚至干枯,河床湖岸裸露较大,瀑布消失。蒙山北麓的云蒙湖山东省第二大水库、临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控制流域面积约1690平方千米。

薛庄河

薛庄河源于马头崖乡北端玉皇大帝顶下,东流经谭家庄,折向南经薛庄镇、胡阳乡,在城头村西汇入祊河,长28千米,源头高程516.7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417.8米,比降为14.92‰,流域面积137.8平方千米,内有石岚等中小型水库4座,属季节河

浚河

浚河源于平邑县仲村镇太平顶,在地方镇东北入费县境,至南东洲与温凉河交汇入河,县境内河段全长24.5千米,流域面积约472平方千米,河源高程117.1米(入费县境处),河口高程98.9米,落差18.2米,平均比降0.76‰。主要支流有上冶河、朱田河、白埠河、南石河,流域面积为467.84平方千米,流域内有上冶、龙王口等中小型水库20座,流经员外、上冶、城北、南张庄、薛庄、胡阳镇6乡镇,河床平均宽度384.1米,最宽处800米,系常流河

东汶河

东汶河有两个源头:南源头在常马乡青山,东流经蒲河村转向北至小鸿喜庄流入新泰市境,经许庄转向东流入蒙阴县常路镇于洼村,至小张台村与北源头汇合;北源头发源于常路镇和新泰市交界处的巨连山东麓,南流经西高都、常路,到小张台村与南源头汇合流向东南,经县城入云蒙湖,至重山乡葛墟村入沂南县境,全长56千米,在蒙阴县流域面积758.93平方千米,最大流量3010立方米/秒,平均干流坡降1.63米/千米。此河5千米以上的支流21条,内有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

蒙河

蒙河发源于垛庄镇蒙山山脉的华皮岭北麓,东流经石马庄、下峪、沙屋后、桑行子村折向东南流经西师古庄入沂南县境。在县内长22千米,流域面积197平方千米,干流平均坡降6.24米/千米。该河5千米以上的支流8条,内有一级、二级支流各4条。

梓河

该河发源于北贾庄乡后雪山北(旧县志载:发源于沂水县甄家),东流至上旺村折向南流至尹家洼村入沂水县境,继续南流至坦埠村东南折入本县,经故县村、北楼村、李家宅子村注入岸堤水库与东汶河汇合。全长66千米,流域面积895.3平方千米,在本县流域面积630.83平方千米,最大流量5410立方米/秒,河床宽100~300米,干流平均坡降3米/千米。该河有5千米以上的支流12条,其中一级支流5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

生物多样性

蒙山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98%以上,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栖,堪称中国北方的天然动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甸、农田、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又分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叶和落叶混交林等。蒙山山巅主要为油松林、落叶松林,山中部主要为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刺槐林,山麓则主要为栗林。落叶阔叶林主要为刺槐林、栓皮栎林、麻栎林、杂木林等。

植物

蒙山有野生种子植物764种、60变种、4亚种、4变型,隶属于426属、107科,分别占山东省省野生种子植物科(123)、属(597)、种(1500)总数的87.0%、71.4%、55.5%;有山东特有植物11种,比如有蒙山粉背蕨(Aleuritopteris mengshanensis)、山东假蹄盖蕨(Athyriopsis shandongensis)、山东鳞毛蕨(Dryopteris shandongensis)等;苔藓植物332种,占山东省苔藓植物总种数的65.10%;蕨类植物56种,占山东省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2.83%,是山东省内野生种子植物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单子叶植物17科、106属、182种、14变种、1亚种、1变型;木本植物45科、99属、176种、11变种、1亚种。蒙山有中药材500余种,蒙山天麻、蒙山参、何首乌、野生灵芝紫草连翘等是很好的中药补品。

蒙山古树名木有1398株,达44种之多,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有4种,列入山东省珍稀濒危树种有19种,蒙山特有的树种有3种;其中有2000余年树龄的汉代侧柏,1300余年树龄的唐代银杏,1000余年的宋代板栗和国槐,200余年的清代白玉兰和皂角,100余年的枫杨流苏树等。

动物

蒙山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4目64科148属247种,已知陆栖野生兽类24种,占山东省陆栖野生兽类总种数的60.00%;鸟类210种,占山东省鸟类总种数的44.59%;爬行纲12种,占山东省爬行类总种数的44.44%;两栖类6种,占山东省两栖类总种数的60.00%。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例如秃鹫雀鹰白头鹞等珍禽。

自然保护地

蒙山保护区以蒙山山脉及其覆盖区域为核心,面积约1240.3平方千米,其中主要包括沂蒙山、塔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岱崮地方级世界地质公园以及蒙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保护区。还有云蒙湖国家湿地公园(纳入水库水面,西南端汶河与东北端梓河的河流水面不纳入)、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纳入孟良崮主要山体和大青山北部区域)、中山寺地方级森林公园(纳入蒙山北部区域、孟良崮西部区域和云蒙湖两岸区域)等地区。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蒙阴县南部云蒙峰的北侧,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8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按植物景观特征可分为常绿景观林(例如油松、赤松、黑松林等)、落叶景观林(例如落叶松麻栎刺槐等)、天然灌丛景观(例如连翘锦带花、映山红、照山白等)、野生花草药园景观(例如野菊石竹黄花菜毛茛山丹)等等,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岱崮省级地质公园

岱崮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8°04′26.0″-118°10′37.9″,北纬35°54′48.4″-35°59′03.1″,北起卢崮北侧崮根,南至黄龙万一带,东起卧龙崮东侧崮根,西至S234省道,总面积31.76平方千米。岱崮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涉及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等五个大类中的六个亚类。“岱崮地貌”以其构造的典型性、类型的多样性、规模的集群性、分布的集中性成为中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地貌。

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为国有大青山林场,位于临沂市费县。2000年12月28日,大青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种类382种,涉及99个科。大青山具有黑松林、水杉林、杉木林、银杏林、落叶松林、黄檀林、紫花刺槐林等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较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种,分别是银杏、水杉;被子植物门3种,分别是鹅掌楸榉树喜树;有鸟类118种;两栖爬行纲野生动物18种;野生兽类23种,其中古北界物种15种,占65.22%;东洋界物种4种,占17.39%;广布种4种,占17.39%。其中,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有欧洲狗獾赤狐黄鼬等。山东省“三有”保护动物有刺猬亚科雪貂等。

主要山峰

蒙山有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其中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比如有龟蒙顶、挂心子、望海楼、摩云崮、冷峪顶、东大楼、西大楼、风门口、聚连顶等。蒙山最有代表性的山有4座,自西向东分别是:太平顶、龟蒙顶、云蒙峰、东蒙峰。龟蒙顶和云蒙峰都居蒙山中部。西部还有太平顶,海拔千米左右。东部有东蒙峰,俗称“望海楼子”,海拔1001米。

太平顶

太平顶在平邑县城北25千米处。为平邑县与新泰市的界山,系云台山主峰,浚河发源地之一。海拔830米。山呈东西走向,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系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石混合岩构成。山上多松柏刺槐。山南有平邑云台寺林场。

龟蒙顶

龟蒙顶,蒙山的主峰,位于平邑县城东北20千米处,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因峰顶形以卧龟而得名。龟蒙顶岩体呈NW向展布,属峄山岩套TTG质花岗岩,是由于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岩石构成主要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在山里记录到维管植物43种,隶属18科31属;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42种,隶属于3亚科9族31属;其中,蚜蝇亚科(Syrphinae)18属29种;管蚜蝇亚科(Eristalinae)12属12种,巢穴蚜蝇亚科(Microdontinae)1属1种,例如:裂黑带蚜蝇、慧黑带蚜蝇、黄带狭腹蚜蝇、宽带狭腹蚜蝇、紫额异巴蚜蝇等等。

云蒙峰

云蒙峰在龟蒙峰东边,约距15千米;这里有大小两崛子,当地人称其为“挂心崛子”。位于费县、平邑、蒙阴县三县界山,是蒙山第二高峰,海拔1026米,面积4平方千米。清康熙年间称挂仙撅,光绪年间称玉柱峰。山峰北麓之水入东汶河,南麓之水入浚河。有天麻、大洼、塔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0%,其中林木以油松、落叶松、赤松、黑松居多。下部间有麻栎、刺槐、板栗等。

东蒙峰

东蒙峰形状像城楼,清晨站在峰顶望东海日出,气象比较壮观,故称“望海楼”。位于蒙阴、费县两县交界处。海拔1001.2米,面积17平方千米。由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条带状混合岩构成。林木覆盖率为50%,主要树种为油松、赤松、刺槐、柞等。

自然灾害

病虫害

蒙山区域病虫危害呈易发频发趋势,特别是2016年暴发日本松干(Matsucoccus 中华缺翅虫),虽及时采取了打孔注药等防治措施,但也造成了大面积松林死亡,使得生物栖息环境受到威胁;同时,受资金、采伐限额、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林区病死树、衰弱木清理难度大,次期性害虫多有发生。临沂临沭县莒南县已发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对于蒙山来说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在5000年前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蒙山一带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在5500年前的早期阶段,处于大西洋期,东夷人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和中华文明;4000年前左右,尚有原始森林和野象等大型食草动物,至夏商时,这里草木繁茂,大象出没。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居住着四五十万年之前的“沂源猿人”和五万年前的“新泰智人”。新石器时期,这里是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4100年前,分布于山东中部泰山、沂山、蒙山周围的氏族部落的图腾文字标志中华文明的开始,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燧人氏、神农炎帝及与之相关的创世主盘古和蚩尤都起源于蒙山太平顶前的汶泗上源雷泽一带和沂沭流域,后来伏羲之裔东夷人由蒙山地区沿泗水往西南挺进中原。太昊龙族随后又挺进至今河南淮阳建都,将大汶口文化传播到京汉铁路以西至伏牛山一带的广袤中原。

西周后期至春秋,各诸侯国争斗不息,周天子势力渐衰,齐鲁崛起于东方,泰山文化重新步入辉煌时代,泰山、蒙山地区又成了华夏大地的政治文化中心,诞生了影响中国两千年的一代文圣孔子、孙武孙子、以及诸子百家、黄老道术、五行之说等。隋唐时期,道教受到高层统治者的重视,李唐王室奉老子为始祖。到李隆基时,道教更得到发展,全国各地大建宫观道院,蒙山一带建有多处道院。北宋时期,蒙山道教比较兴盛。明清时期开始衰落,至民国时期进一步式微。进入21世纪,道教在蒙山又开始有序发展。

民族文化

蒙山地区为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孕育了以海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族系列文化,为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基础。蒙山还是文化名山,是祭山文化的发祥地,融道教、佛教、儒教于一体,凝练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沂蒙精神。

东夷文化

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遗址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这些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东夷人主要的部落有:凤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其中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皞蚩尤、少昊、大舜等。在漫长的史前阶段,东夷人制造出了实用、精美的石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二十世纪在河东区相公镇范家庄一带出土);编织出了布纹细、密度高的纺织品;发明了冶铜术、原始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昌乐县骨刻文字;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家禽饲养业和酿酒业。早在龙山文化时期,东夷人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出现了国家,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宗教文化

蒙山宗教历史源远流长,是祭山文化的发祥地,融道教、佛教、儒教于一体。其中蒙山南麓的万寿宫是周代祭祀蒙山之所,也是蒙山道教文化鲜明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价值。唐代天宝,位于龟蒙顶的玉皇殿供奉有道教四御之一的玉皇大帝至尊玉皇大帝。明代全真教第八代道人张演浩在此地创建清虚观。道观建筑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有山门、钟楼、玉皇大殿、三元阁、北斗宫、菩萨殿、三圣堂、茶厅等,后于清代历经几次翻修,改名金泉禅寺。清光绪二年,白云岩道人尹仁遂在雨王庙旧址上建翠云观,立嘉惠昭应王神坛。

革命红色文化

蒙山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1614名共和国将帅中,有3位元帅、2位大将、13位上将、64位中将和349位少将曾在蒙山沂水作战过,因此也孕育出了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比如为抗击外来侵略和取得革命胜利,积极送子参军,救助革命战士的“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为了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其中沂蒙老区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更是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人血染疆场,为抗击外来侵略和取得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经济活动

1948年左右,相关政府先后建立国营天宝山、蒙山、山阴寺林场。国营蒙山林场,设大洼、万寿宫、明广寺、海螺寺分场;国营天宝山林场设小圣堂、锅泉分场。后来将蒙山林场改为国营大洼、万寿宫、明光寺、海螺寺4处林场,并进行扩场、划界。1959年,锅泉分场从天宝山林场分出,建立锅泉林场。同年底,国营山阴寺林场改为四开山林场,国营浚河林场建立。

费县政府重视对蒙山的开发,营建林场,发展畜牧业和果业,改造山坡梯田,注重山泉利用。大田庄、南张庄、马头崖等乡已成为全县主要木材产地。花生、番薯产量也居全县重要地位。蒙山建有天麻、海螺寺、明广寺、万寿宫、大洼、塔山、大青山7处国营林场;盛产苹果、山楂、黄梨、板栗、核桃、柿子等。特产有蒙山蝎子湘蕾金银花、天麻、人参、野生灵芝、酸枣仁、杜仲等中药材;另外蒙山肉牛黑山羊也比较出名。

蒙阴县坚持在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以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为保障,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其中“蒙阴蜜桃”“蒙阴苹果”“蒙山全蝎”“蒙山蜂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蒙阴农产品的四大金字品牌。蒙阴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养以蒙 山牛为主的良好品种。蒙山牛是与鲁西牛、海黑牛齐名的山东省省三大地方良种之一。蒙山牛具备培育中国肉用牛的良好基础,开发和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对促进蒙阴县养牛业的发展,增加养牛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蒙山龙雾核心基地的茶叶资源是难得的优质资源,蒙山龙雾作为新兴茶叶品牌,经过短短几年的培育发展,迅速成长为山东省知名品牌。先后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茶业十佳品牌”等荣誉;在蒙山龙雾带动下,山东高山绿茶产业迅猛发展,逐步成长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蒙阴云蒙湖渔业有限公司位于蒙山脚下、风景秀丽的云蒙湖畔,是一家集优质淡水水产品产、运、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优质鲢鱼进京供应公司,拥有4个标准化养殖生产场区、70余个省内外优质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截至2010年8月末,累计向北京市场销售有机商品鱼1800余吨、优质淡水鱼5000余吨。

军事活动

蒙山地区,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

1939年6月,一一五师彭雄支队进入蒙山区,以地方乡乡长李鹤轩的自卫武装为基础组建费县抗日第一游击大队,活跃在蒙山前万寿宫一带,屡次袭击地方至铜石之间的敌人。1941年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周围据点的日伪军,从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凌晨时分,(由李国栋带领的)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一区队),在蛤蟆石沟首先发现敌情,打响了大青山战斗的第一枪。1941~1942年,日军大规模“扫荡”沂蒙山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抗日武工队不断打击敌人。1944~1945年,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四团向敌人展开了战略进攻,连续攻克上冶、薛庄、诸满、汪沟等敌伪据点,祊河以北全部解放。

交通运输

蒙山三关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白马关靠西,九女关在白马关东南4.3千米处,都在蒙阴县与平邑县交界线上;紫荆关在九女关东南21.5千米处,在蒙阴县与费县的交界线上。石(臼所)泗(水)公路从白马关通过;九女关为沟通蒙山南北的主要关隘;紫荆关是蒙阴通往费县的要道。1947年4月中国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沂蒙山区时,华东野战军曾在此三关严阵以待,创立了辉煌的战绩。

蒙山交通区位好,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在蒙山北侧山谷中穿过,日东高速公路穿越蒙山南侧,西距京沪铁路仅80千米,南距焦(作)石(日照石白)铁路10千米。把北京至上海市沿线,焦作、新乡、郑州市开封市等地联成一体,使这些地区初步具备了到蒙山二日游的条件。焦石铁路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沟通了西北、京广、京九等南北向铁路干线,使蒙山与上述地区联系便利,这也为蒙山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2019年11月26日,高铁站蒙山站投入运营,蒙山站(Mengshan Railway Station),原称“平邑南站”,位于中原地区山东省临沂市。蒙山站距高沂蒙山色蒙景区20千米,每天站前广场均会有发往蒙山站到蒙山旅游区的大巴。

2021年11月23日,S231张台线蒙阴县县城至蒙山段路面大修工程实现全线贯通。S231张台线蒙阴县城至蒙山段全长19.6千米,路面宽15米。该项目是临沂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推动蒙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工程,是通往蒙山云蒙旅游区的必经之路。

科考研究

2015年,时任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副总工程师的王照波,负责蒙山相关的科研与科普工作。经过王照波等一年多的野外调查与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野外实际资料与测试数据,蒙山第四纪冰川研究成果逐渐凸显。这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的冰川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批重要成果刊出,逐渐引起中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2017年1月,《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组合遗迹的发现及初步研究》刊登,证实了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实。蒙山全新世冰川遗迹的发现,有力的支持与补充了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事业的开创者——李四光先生的东部冰川理论。

为弄清山东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垂直分异特征,山东省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9年和2010年分3次对山东蒙山进行实地考察,对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垂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主要由刺槐、麻栎-山荆子和麻栎等7个群落组成;蒙山主要乔木分布格局近似为单峰曲线,即在中等平均海拔最高,而在海拔800~900米是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点,其中,以黑松日本落叶松为代表的松科逐步替代了刺槐为主的群落;落叶阔叶林乔木、灌木与草本3层的多样性顺序为灌木\u003e草本\u003e乔木。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森林火灾

蒙山区域森林面积广阔,林下可燃物较厚,加之旅游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威胁,2005年蒙山百花峪曾发生学生游玩时玩打火机引发的火灾,造成山林过火,烧死、烧伤树木45125株,直接经济损失达981057元。林区内有些住户未迁出,生活用火存在巨大的火灾隐患,2013年蒙山柏林镇集体林场曾因生活用火引发火灾,烧伤树木7000余株,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另外,蒙山区域的居民有三月三进庙烧香、清明和十月一上坟烧纸的习俗,很多庙宇和坟地在林区之内,容易引发山火,2016年蒙山大洼区域曾发生过因上坟引发的火灾。火灾发生后,森林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往往需要几十年才能得到恢复。

人工林问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林场职工开始了大规模的造林,由于当时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人工造林树种结构单一。单一的树种结构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并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火灾,对某一树种带来危害,会导致该林分的重大损失。

过度开发

蒙山现已开发了龟蒙、云蒙、天蒙等多个景区,为设置悬崖栈道、旅游道路等设施,一些乔木、灌木遭到砍伐,植被有所减少,使得景区的植被种类明显少于自然区的植被种类。旅游线路、设施等的设置,使得原本连续的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影响了动物的生存。大量涌入的游客扰乱了动物的繁殖习性,影响到动物种群的繁衍进程,使得景区的动物种类明显少于自然区内,严重的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如狼(Canis lupus)在蒙山已连续多年不见。蒙山周边的有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林地内毁林开垦、开荒种菜、种粮及其他农作物,存在滥砍滥伐或采用环剥树皮、掘断树根及过度修枝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给生物栖息地带来不利影响。

非法偷猎采挖

蒙山区域的古树名木、野生物种资源丰富,这些物种往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且它们多处于深山远坡,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盗采盗伐、偷捕偷猎现象时有发生,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另外,蒙山周边居民还有食用野生动植物的习惯,在口舌之欲驱动下进行偷猎偷捕、盗采盗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外来物种入侵

旅游开发使得人类活动日渐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将外来物种带入蒙山的可能性加大,存在外来物种入侵威胁,已发现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日本松干蚧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等外来有害生物,对蒙山生物多样性存在威胁,比如2016年爆发的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sinensis),虽及时采取了打孔注药等防治措施,但也造成了大面积松林死亡,林区病死树、衰弱木清理难度大,导致次期性害虫多有发生。

环境保护

编制保护规划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打造区域生态高地,2018年7月1日,临沂市人大制定并施行了《临沂市蒙山保护条例》,要求组织编制《蒙山保护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划定蒙山保护范围,确定蒙山保护范围内有关区域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资源保护措施等内容。划定蒙山保护区面积约1240.3平方千米,呈四个独立板块,范围涉及蒙阴县平邑县费县和沂南县的21个乡镇、323个行政村,其中蒙阴县内面积最大,达617.6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9.8%。其中保护条例主要有:规范有限人为活动准入、强化有限人为活动管控、严格重点保护区占用审批、妥善处理重点保护区内的历史遗留问题等。

山体保护

在《临沂市蒙山保护条例》和《蒙山保护总体规划》中,政府要求一方面做到山体保护与修复,全面加强对开山采石、开矿开荒、挖沙取土、修坟立碑等破坏植被和地形地貌行为的管控,重点保护区的矿业权优先退出。另一方面,严格保护自然生态,降低人为活动影响,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增强生物多样性恢复;控制旅游开发强度,保护地貌景观,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水体保护

临沂政府为了保护水体生态,构建两级保护体系,将各型水库及主要河流定为一级保护水体,周边设置15~30米防护绿带;保护区内其他水体均为二级保护水体,周边划定5~10米防护绿带,合理控制临河利用。同时禁止一切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水生态的人为活动;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污水、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林园地保护

根据保护条例,政府要求严控林地流失,重点保护区内原则禁止采挖、采伐、移植及毁坏林木植被;一般保护区内未经批准不得较大面积砍伐林地与种植外来树种等。其次对区域目标树进行定向培育复壮,通过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常规树种留乡土树种或稀有特色树种等方式,降低密度,打开林窗,逐步优化林分结构。最后清理枯死木、病死木、有害木等,在林间空地处补植稀有树种、乡土树种、彩叶树种,打造林分结构合理、混交异龄复层、多树种、多色彩、乔灌草搭配、生态效益高的健康森林。

森林防火

临沂政府要求以属地政府为主体,全面加强森林火灾三大体系建设。其中预防体系:深化完善网格化巡护管理与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巡查;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加强野外火源管控与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协同区域公路、乡村干道等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通道体系(含防火公路与简易路);以水库、山塘、河流等为基础水源,薄弱地区按约1.5千米服务半径足量建设蓄水池或塘坝(单个蓄水量不少于30立方米),并完善灭火管网建设。扑救体系:强化森林防灭火队伍能力建设,储备防火物资,配置自动巡查无人机与视频监控平台等。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防火责任机制、森林防火边界联防工作机制、消防员与护林员队伍建设机制、资金保险保障机制、科学防火管理机制等。

风景名胜

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居中国之最。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 云蒙、东蒙和彩蒙四个分区,龟蒙是养生旅游区(平邑),云蒙是生态旅游区(蒙阴县),天蒙是天险观光区(费县),彩蒙是山林休闲区(沂南县)。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世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蒙山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为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龟蒙景区

龟蒙顶

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称为“岱宗之亚”,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主要景点有东鲁在望、孔子小鲁碑、观云亭、蒙山度假村、蒙山转播台、观日峰、玉柱峰、群龟探海、海誓山盟石等。度假村集吃、住、游乐、购物于一体,兼有度假、接待、会议、疗养等多功能,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万寿宫

万寿宫座落在蒙山前怀,是登临龟蒙顶的第一个风景点。原为一道观,盛时道众达三百余人。始建于宋,称玉虚观,后改今名。现存殿宇,为清康熙年间重修。正殿三楹,原祀玉皇大帝,梁柱皆朱漆,崇宏壮丽。原有蒙柯,为古臾王祀蒙山处,尚有颛臾故城遗址,略呈正方形。这里背山面水,地势平坦,茂林修竹,花果飘香,风景旖旎秀美,适宜修身养性。

云蒙景区

百花峪

百花峪原名布袋峪,位于蒙山旅游区。1996年被蒙阴县列为旅游度假区,是蒙山森林公园内自然风景最秀丽的四大旅游景点之一。百花峪内有5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天蒙峰、大云峰、小云峰、东大楼峰和西大楼峰。百花峪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乔木131种,草木400余种,动物15种,鸟类20余种,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园。百花峪内有大小自然村10余个,每年春夏时节,百花峪内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云霞洞

云霞洞位于蒙山旅游区内睡虎山前,是一天然溶洞,因洞内供奉云霞娘娘,故名。相传,云霞娘娘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之妹。碧霞元君巡行天下,看中此洞,便留其妹云霞在此居留,建立泰山行宫。由于洞府宽广,位置优越,是修仙的佳境,故隋唐时代被辟为道观,并在正对洞口的位置供奉道教的三清教主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一洞供奉四位尊神,而且是男女神仙同处,实为罕见。云霞洞曾多次重建、扩建,历经千年而香火旺盛,百里闻名。洞南面上方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南天门,日光能由此射入,故洞内光线充足。北侧另有一个黑洞,过去曾是道士的居室,深不可测,尚待探明。洞外有许多景点,著名的有火神庙、玉皇庙、青龙洞、白虎洞、玉液泉、十八拐等。另有一处十八罗汉摩崖造像,现为佛教文物。

雨王庙

雨王庙位于蒙山旅游区内道教名山——蒙山之上,始建于金明昌年间,传说钟离子、羡门子在此祭神祈雨,故名。清光绪二年,道人尹仁遂来蒙山结茅屋而居,光绪十四年,募化乡民集资,在旧址上建“翠云观”祠一处,并立昭应王神坛一所,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嘉惠昭应王庙(即雨王庙),祈雨辄灵,香火颇盛。如此流传下来,转化为每年三月三日为雨神祭奠日。庙内塑有雨王、鬼谷子、观音三神像,庙四周碑碣遍地,记载了历代建寺经过。

天蒙景区

塔山森林公园

塔山森林公园位于蒙山旅游区内的塔山,面积3338公顷。公园内树种繁多,现有树种58科,170余种,保留着百年前营造的落叶松和黑松林,其中落叶松是中国最早从日本引进的。公园内有飞禽走兽十余种,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塔山森林公园内旅游景点有:塔山水库、葫芦崖、玉皇顶、望海楼、棋盘山、烂庵、掌枢院、朝阳洞、情人谷、仙人脚、青蛇石、白蛇石、挂心橛子及德国传教士华得胜于1894年建造的三层别墅等。

望海楼

望海楼位于费县蒙阴县交界处,亦称东蒙,海拔1001.2米,系蒙山三大主峰之一。因峰顶状如城楼,清晨立于此峰可观黄海日出,故名。每逢晴日,游人立于峰顶,东观日出,只见茫茫海气中,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渐渐地由暗变红,恰似一盏宫灯。刹那间,瑞气千条,金光万道,游人观之,心旷神怡。峰顶有一巨石,石上有一泉眼,状如茶碗,碗中泉水晶莹剔透,似琼浆玉液,不溢不流。游人饮之,沁人心脾。碗中泉水若一气喝干,泉水便迅速注满,犹如再斟一碗,实为奇事。

彩蒙景区

五彩山

五彩山地处蒙山东部,沂南县东南部,海拔762.8米,为沂南最高峰。此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阳坡和缓,阴坡陡峭,山势连绵,四时有景,春华、夏绿、秋实、冬雪皆有特色。五彩山作为彩蒙山林休闲区的主景区,已经开发的景点有:小金蛙迎宾、山村访俗、溪潭跌水、龙潭幽谷、峭壁石洞、笑石群松、步步生险、云天彩阁。

相关文化

神话传说

九女关

蒙山三关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白马关靠西,九女关在白马关东南4.3千米处,都在蒙阴县平邑县交界线上;九女关的命名很有趣,据说很早以前,此地有9位干姊妹,武艺高强,在此占山为王,故得此名。

鬼谷子传说

在蒙山境内,鬼谷子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沂蒙人民尊他为王诩,信奉为“蒙山之主”。众多遗址遗迹主要在蒙山大洼的中心腹地,分布于龟蒙顶、玉皇顶、挂心橛、望海楼等蒙山四大高峰之间。传说鬼谷子出生于鬼谷子峪鬼谷子村,离村西约1千米处的鬼谷子洞,相传为鬼谷子修炼授徒之处,洞北不远处一山顶名晾书台,传说系因洞中潮湿,鬼谷子授徒经常拿书本到山顶晾晒而得名。晾书台北不远处有一平洼地名桃园,相传是孙膑在鬼谷子洞求学时曾看守过的仙桃园,洞东不远处一平地相传为鬼谷子葬母处。

诗词歌赋

蒙山古为文化名山,向为登临胜地,《尚书·禹贡》《诗经·鲁颂》《论语》等均有记载。唐宋以来,文人墨客题咏极多。孔子曾多次登上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李白为此赋诗说:“醉眠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历史人物

蒙恬

蒙恬( ? ~前210年)秦武将,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南7.5千米处的边家城子村,据考证,“蒙”以蒙山为氏。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九年),蒙恬由于家世的关系,被封为秦国将领,由于表现突出,战功卓著, 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秦国统一六国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北方的匈奴,为解除这一威胁,公元前218年(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向河套平原地区征伐。为防止匈奴的继续袭扰,公元前213年,蒙恬率领士兵将战国时秦赵燕3国旧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补巩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受赵高诬陷,被囚于阳周,后来下毒药自杀而死。

刘洪

刘洪,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人,生卒年不详,天文学家、历算学家。他所创建的《乾象历》,是中国第一部传世的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为后世历法所尊崇、宗法。刘洪的数学才能,在当代和后世都受到学术界的推崇。有人认为《九章算术》是刘洪所著(唐释慧琳《大藏经音义》卷六),范文澜在《中国历史简编》中则说:“汉末,……郑玄、刘洪、王粲都精通《九章算术》。”而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世人公认是由他创造了《正负数歌决》:“强正弱负,强弱相并,同名相从,异名相消。其相减也,同名相消,异名相从,无对无之。”

公鼐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明蒙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礼部侍郎等职,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文介”。在蒙阴县城县署后街,思宗敕命建造了“五世进士父子翰林”石坊一座,石坊高大壮观,坊上浮雕的人物、花卉、珍禽异兽,栩栩如生,名闻遐迩。该坊北面石刻“五世进士”,南面石刻“父子翰林”,于1961年因建筑工程被毁。

影视作品

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蒙山书记》于2018年9月在蒙山开机拍摄,由中共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监制,主要讲述了宣传部干部沈向军带领年轻科技人才扎根位于蒙山脚下的武家村,让原本贫困落后的武家村变成了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

电视纪录片《蒙山》于2016年9月30日在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开播仪式。纪录片《蒙山》共8集,拍摄过程历时5年,跨越10余个省市,行程10多万千米,通过运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完整而深刻地展示蒙山,内容涵盖自然风光、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宗教信仰、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现代文明等等。在拍摄制作上力求凝重厚实,无论画面还是音特效都具震撼力,节奏精炼而富有现代感,形式上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国际感。

作家郭建华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蒙山大佛》是集古代战争、佛教文化、风光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故事片,以蒙山风景名胜为烘托,以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两国分别奉佛、灭佛为背景,以两国间激烈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为表现形式,通过发生在蒙山大佛脚下的古代真实人物的传奇故事,把晋阳古城的民风民俗及历史典故等本土特色文化遗存很自然地穿插在剧中,有力彰显了太原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民俗文化

蒙山地区有很多关于婚嫁约定俗成的讲究。比如按照蒙山风俗,新娘子出嫁时要穿绿鞋,回门时穿红鞋回来,俗语说:“绿鞋去,红鞋来,娘家门上出秀才。”还有结婚的新房里的床是木床,还要在床头放两只染红的水煮鸡蛋,寓意早日生儿育女。

蒙山自古就有“制作赏石”的传统。民间石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如已发现的“段石铸”“石磨棒”等。蒙山剪纸是蒙山地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蒙山剪纸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受到民众的欢迎。蒙山剪纸艺术不仅表现了蒙山群众的审美爱好,也蕴含着蒙山地区深层的社会、习俗、文化特色,从古至今都是蒙山地区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

蒙山伏羊节是蒙山地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于每年的农历六月六举行,当地人民宰羊烹汤来祭拜山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节日充满了厚重和喜悦。

参考资料

临沂首次明确蒙山保护区范围 共划定保护范围1240平方公里.琅琊新闻网.2023-07-22

蒙山旅游区.山东省情网.2023-07-22

..2023-07-31

..2023-07-23

沂蒙山.中国地情网.2023-07-22

蒙山山脉.山东省情网.2023-08-05

蒙山概貌.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23

临沂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蒙山保护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23

..2023-07-23

临沂蒙山.中国天气网山东站.2023-07-24

..2023-07-31

..2023-07-23

蒙山史话.沂蒙文化网.2023-07-24

..2023-07-23

..2023-07-23

来吧,展示!山东这7个地方了不敌!.好客山东.2023-07-24

【视觉】长寿仙山,蒙山森林.共产党员网.2023-07-24

三皇五帝及三代之祖与泰山、蒙山的渊源.临沂市党史史志网.2023-07-23

[蒙山].山东省情网.2023-07-22

第一节 国营林场.山东省情网.2023-08-06

打造“沂蒙精神沂蒙路”党建名片,让人民群众走上更好的路.扬子晚报.2023-07-31

..2023-07-23

第二节 山脉.山东省情网.2023-07-22

..2023-07-23

费县第三节 矿产资源.山东省情网.2023-07-22

平邑县第三节 矿产资源.山东省情网.2023-07-22

地貌.山东省情网.2023-07-22

山脉.山东省情网.2023-07-22

古嶅山今改青云山新修三元殿.新泰市人民政府.2023-08-05

自然环境.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22

临沂第一山——蒙山被评为中国首座生态名山.沂蒙精神网.2023-07-31

蒙阴县第三节 河流.山东省情网.2023-07-22

蒙山云蒙景区(蒙阴).山东省情网.2023-07-22

..2023-07-24

..2023-07-24

岱崮地貌.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31

生物多样性丨快看!“鸟中大熊猫”飞抵临沂越冬.临沂生态环境.2023-07-31

【文化蒙山】蒙山古国初考及历史文化浅析(一).蒙山视点.2023-07-31

..2023-07-31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山东科学.2023-07-31

..2023-07-31

卷24-名胜古迹.山东省情网.2023-08-05

道 家、 道 教 与 蒙 山.沂蒙文化网.2023-08-05

东夷文化简介.临沂市党史史志网.2023-07-24

龙山文化.故宫博物院.2023-07-24

宗教文化.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2023-07-31

沂蒙革命老区孕育“沂蒙精神”.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23-07-31

生态旅游--蒙山云蒙景区.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22

..2023-07-31

..2023-07-31

..2023-08-05

第二十四编 军事.山东省情网.2023-07-2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情网.2023-07-22

大青山突围战.费县人民政府.2023-07-23

第四节 名胜古迹.山东省情网.2023-07-23

 古道、关隘.山东省情网.2023-07-23

高铁——蒙山站.平邑县人民政府.2023-07-31

鲁南高铁蒙山站:盛开在高铁线上的“金银花”.鲁网临沂.2023-07-31

发现蒙山第四纪冰川引起世界关注的蒙山之子王照波:找到了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金钥匙”.蒙山旅游度假区.2023-07-31

蒙山冰川研究的开山之作——蒙山自然文化探索.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2023-07-31

..2023-07-31

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2023-07-23

蒙山龟蒙景区(平邑).山东省情网.2023-07-22

 蒙山东蒙景区(费县).山东省情网.2023-07-22

蒙山彩蒙景区(沂南).山东省情网.2023-07-22

..2023-07-24

历史人物(一)大将蒙恬.中共蒙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023-07-23

刘洪编制《乾象历》.临沂市党史史志网.2023-07-23

公鼐.蒙阴县人民政府.2023-07-23

电影《蒙山书记》:聚焦第一书记群体.光明日报.2023-07-23

大型电视专题片《蒙山》拍摄开机仪式举行.沂蒙精神网.2023-07-23

大型文献纪录片《蒙山》开播仪式举行.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07-23

《蒙山大佛》横空出世(图).山西商报.2023-07-23

沂河|蒙山婚嫁习俗.琅琊新闻网.2023-07-31

沂河·民俗丨蒙山地区独特工艺风姿.琅琊新闻网.2023-07-31

沂河·民俗丨蒙山剪纸艺术.琅琊新闻网.2023-07-31

沂蒙山云蒙·2019云端伏羊节农历六月六重磅来袭!.好客山东.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