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公元243年—公元260年),字子明,又称吴少帝或吴废帝,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任皇帝,公元252年继位,公元258年被废,在位6年。
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孙亮出生,是孙权最小的儿子。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废了原太子孙和,改立年幼的孙亮为太子。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为帝,改元建兴。因为孙亮年幼,辅政大学士诸葛恪执掌大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诸葛恪北伐失败,孙亮听取孙峻的主张,将诸葛恪诛杀,并任用孙峻为丞相。此后,孙峻把持朝政、独裁专权。五凤三年(公元256年)孙峻去世,孙亮顺从孙峻死前安排,以孙峻堂弟孙綝执掌朝政。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十五岁的孙亮亲政,不满孙綝的肆意专权,于次年联合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划诛杀孙綝失败。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孙亮被孙綝废黜为会稽王,遣往会稽之地。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孙亮受诬陷而再度被贬为候官侯,最终在去往新封地的途中自尽而亡,时年十八岁。
历史上如晋朝史学家陈寿、西晋学者陆机、唐朝史学家房玄龄等,都认为孙亮由于年幼继位,缺少贤良的理政者进行辅佐才导致最终失去帝位的结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赤乌六年,孙亮出生于孙吴建业皇宫,是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第七子,也是孙权最小的儿子。由于在孙权年老之时孙亮还很年幼,所以特别受孙权的宠爱与重视。孙亮的姐姐孙鲁班,曾设计构陷过太子孙和以及孙和的母亲大懿皇后,为此心中很是不安,于想要通过拉近与孙亮之间的关系来赢得孙权的好感。为此,全公主顺着孙权的心意,多次称赞全尚(全公主夫家堂侄)的女儿全氏,并且在孙权面前极力劝说与撮合孙亮与全氏成婚。
幼年继位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太子孙和被废,孙权新立孙亮为太子,并且在全公主的撮合之下迎娶全尚的女儿全氏为太子妃。赤乌十四年(公元251年)孙亮母亲潘氏被册立为皇后,同年十一月,孙权病重,他担心孙亮幼弱,难以行使君权,于是着手为太子孙亮安排辅政集团与顾命大臣。孙权任命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郡太守滕胤为太常、中书令孙弘为少傅,同时召见将军吕据、侍中孙峻交待托孤后世。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孙权病逝,十岁的孙亮继位,大赦天下,同时改元建兴。
权臣摄政
诸葛恪主政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五月,刚登基的孙亮册封群臣,封诸葛恪为皇帝太傅,总揽军政大权;封滕为卫将军同时兼管尚书事宜;任大将军吕岱担任大司马。此外,朝中包括闲散人员在内的其他官员也都受到孙亮的封赏,晋升职级。此时的诸葛恪虽说作为辅政首辅总揽大权,但在辅政集团的内部仍有很多人想要挑战其权威。其中,代表宗室势力的孙弘就曾担心自己会受制于诸葛恪,于是在孙权刚去世的次日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企图以假传皇帝诏书的方式除掉诸葛恪,后来诸葛恪还是通过孙峻的帮助才得以除掉孙弘。因此,主政后的诸葛恪便急于通过兴兵北伐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年十月,吴军在太傅诸葛恪的率领下扼守巢湖,修筑东兴城(今安徽含山西南),派将军全端守东兴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兴东城。同年十二月,魏军大举进攻孙吴,其中,诸葛诞与胡遵等魏将率七万步骑兵进攻东兴城;王昶攻打南郡;毌丘俭出兵武昌。太傅诸葛恪率吴军于东兴与魏军交战,大胜魏军,斩杀了韩综、桓嘉等魏国将领。
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正月,孙亮册立原太子妃全氏为皇后,同时大赫天下,同年二月,对东兴之战中大胜魏军的将士大行赏赐。同年三月,太傅诸葛恪率军征讨魏国并且于四月对新城发起进攻,然而突然出现的瘟疫让吴军死伤大半,诸葛恪只得于八月撤军回朝。同年十月,孙亮采纳了武卫将军孙峻的建议,利用祭祀祖庙的机会,在酒宴殿堂内设下伏兵诛杀诸葛恪。诸葛恪死后,孙亮大赦天下,任用孙峻为丞相,并加封富春侯,从此孙峻独揽大权。同年十一月,有五只大鸟在春申(也就是现在江苏中南、浙江省北部及上海市一带)出现,吴人误以为是五只不死鸟,所以孙亮于次年改元五凤元年。
孙峻主政
孙峻身居相位,掌控大权,把持朝政,在他主政时期百姓都怨声载道,与此同时,孙峻还奸淫宫女,甚至与全公主私通。孙峻的专权使得朝中的公族大臣们感到忧虑,五凤元年(公元254年)秋,吴侯孙英谋杀孙峻,因事情泄露而自杀身亡。
五凤二年(公元255年)正月,魏国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前将军文钦率领淮南的军队叛魏讨伐司马师,两军在乐嘉城(今河南商水县东)交战,结果淮南军战败撤离。吴国丞相孙峻与骠骑将军吕据及左将军留赞率军赶往淮南,原本是打算攻打魏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但是途中得知淮南叛军已经战败撤走,于是转而进攻魏国橐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皋镇),而后魏国叛将文钦带领淮南地区数万人投吴。同年二月,孙峻率师回朝之后,吴军在高亭与魏军相遇并交战,魏军败退。但同时留赞在陂(今上蔡县华陂镇)被诸葛诞的部将蒋班所率的魏军击败,留赞、孙楞、蒋脩等吴将被杀。
同年三月,孙吴朝庭派镇南将军朱异攻打魏国安丰郡,没能攻下。同年秋七月,吴将军孙仪、张怡与林恂等企图趁会见蜀汉来使的机会发动政变、诛杀孙峻,结果没能成功,孙鲁育也因此事被株连处死。次年二月,孙峻采纳征北大将军文钦的计划北征魏国,然而这个计划随着九月孙峻的病逝而告终。
孙綝主政
五凤三年(公元256年)九月,孙峻死后,其堂弟孙綝接替其位,被任命为侍中、武卫将军,统管朝廷内外军事大权,骠骑将军吕据很不服气。文钦、吕据等人上表推荐卫将军滕胤担任丞相,不过被孙綝给拒了,当时正好大司马吕岱去世,于是孙綝便作主改任滕胤为大司马接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忍不了孙綝的专权,于是率军回京,准备联合滕胤讨伐并废黜孙綝。对此,孙綝以皇帝孙亮的诏书逼迫文钦与唐咨等将领收押吕据,最后吕据被抓、滕胤被夷三族。同年十一月,孙亮任命孙綝为大将军,加封永宁侯。孙綝完全控制了朝政,改孙亮年号为太平元年。
亲理朝政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四月,十五岁的孙亮开始于正殿之上亲理朝政,大赫天下。亲政之后的孙亮对孙綝的作为很是不满,不断向孙綝发难与问责,同时开始调查并追究当初朱公主的死因。此外,孙亮还征召了三千多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的兵家子弟组建了一支军队,让这支军队每天在皇宫内苑操练。孙亮表示自己组建这支军队的目的是要与他们一同成长。
同年五月,率淮南军队驻守寿春城的魏将诸葛诞不满于司马家擅权,决定叛魏投吴,司马昭亲率大军征讨诸葛诞。面对司马昭对诸葛诞的征讨,孙亮命文钦、唐咨与全端等孙吴将领率三万步骑兵进入寿春救援诸葛诞,而后寿春城被魏军围困。同年七月,孙綝率军救援寿春,但两次从外围进攻都被魏军所击退,同时城内的吴军也多次试图突围失败。同年九月,孙綝从外围进攻无果后便返回了吴都建业(今南京)。同年十二月,全端、全怿等吴将出城投降司马昭,再加上城中粮食渐渐枯竭,导致寿春守军人心惶惶。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三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城,诸葛诞在出逃的途中被杀,孙亮派去增援的吴军将士也或死或降。同年七月,孙亮封原来的齐王孙奋为章安侯,并且下诏命各州郡砍伐树木准备建造宫殿的木材。亲政之后的孙亮内心厌恶孙綝,在追查当初孙鲁育鲁育被孙峻杀害的原委时,孙亮责备虎林督朱熊与朱熊的弟弟外部督朱损,认为他二人不能匡正孙峻,于是命令丁奉诛杀死朱熊与朱损。对此,孙綝入宫劝谏孙亮,孙亮完全不理会孙綝的意见。
被废身亡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九月,孙亮因为不满孙綝的专权,于是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一起谋划诛杀孙綝。然而,孙亮的妃子同时也是孙綝堂姐的女儿,将此消息泄露给了孙綝。于是,孙琳一方面派兵连夜控制了全尚,另一方面又派弟弟孙恩在沧龙门外诛杀了将军刘丞,而后带人围困了皇宫。孙琳派光禄勋孟宗祭告聂氏宗祠废黜孙亮,并且在皇宫门前召集大臣进行议事,他与群臣商议时,指控孙亮荒病昏乱,没有身居皇位、奉祀宗庙的资格,表示自己已经祭告过先帝要将孙亮废黜。同时,孙綝又威慑群臣,说如果谁有异议就当下提出来。对此,所有的朝臣都感到震惊与恐惧,表示完全听众孙綝的安排。于是,孙綝便派中书郎李崇夺取了孙亮的皇帝印玺与绶带,将孙亮的罪状颁发各地,其中尚书桓彝因为不肯在孙亮的罪状上署名而被孙綝诛杀。
孙綝罢黜了孙亮的君主之位,立孙权的第六子琅玡王孙休为新君,改元年号永安元年。孙亮被贬为会稽郡王遣往会稽之地,此时的孙亮才十六岁。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会稽地界有谣言传出,说会稽王孙亮要重返朝堂再登帝位。与此同时,孙亮的宫人又诬陷说孙亮让巫师向聂氏宗祠祈祷,并且还对现任君主孙休口出恶言。地方官员将此事上报给了孙休,孙休于是将孙亮贬为候官侯,同时遣送孙亮去往新的封地。就在去往新封地的途中,孙亮自杀身亡,护送他的人也都因此事被判处死刑。晋朝太康年间(280年至289年),经过原孙吴的少府卿戴显的请求,晋朝迎其遗骨回建业,葬在赖乡。
为政举措
孙亮年幼继位,难以行使君权,因而其在位期间皇权旁落,出现了宗室权贵与臣专权的局面,所以孙亮时期的举措大多是基于权臣摄政背景下政局演变的结果。
政治
权力斗争失败
孙亮继位之初,遵照其父孙权死前遗命,任用作诸葛恪为辅政首辅;此外,在诸葛恪总揽大权的同时又安排宗室代表孙峻为顾命大臣掌管京师禁军,主要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孙氏宗氏的地位,防止权力旁落。诸葛恪主政期间,改革吏治。在政治上“罢视听,息校官”,废除了士大夫阶层非常痛恨的“校事”制度;对百姓,诸葛“原责,除关税”,缓解对人民的剥削,减轻人民的负担。
诸葛恪想要进一步提高声望、巩固自己的地位之时,孙亮听从了以孙峻为代表的宗室势力的主张,诛杀诸葛恪。诸葛恪死后,彻底改变了孙亮继位之初由孙权所设计的辅政大臣互相制衡的局面,形成了以孙峻为代表的孙吴宗室政治的新格局。孙峻死后,孙亮被迫顺从孙峻生前的安排,以孙峻的堂弟孙綝作为孙峻的接替者,总揽军政大权。
孙亮亲政后,追责孙鲁育被杀的原委,责备虎林督朱熊与外部督朱损当时没能匡正孙峻,同时处死朱熊与朱损。孙亮不满于孙綝的专权,想要联合太常全尚与将军刘丞诛杀孙綝,以收回旁落的皇权,然而在这场谋划中,孙亮最终失败被废,并于两年后自尽身亡。
巩固疆域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孙亮诏命在长沙市东部置湘东郡、衡阳郡、临海郡、临川郡,巩固孙吴疆域。湘东郡辖区包括梨阳(耒阳县耒水以西、舂陵水以东之地)、阴山(今湖南安仁)、新宁(今湖南常宁西北)、新平(今湖南常宁西南)、茶陵(今湖北茶陵)以南、酃县(今湖南耒阳北)六县,治所在县。衡阳郡辖区包括湘南(今湖南湘潭西)、连道(今湖南湘潭西)、益阳(今湖南益阳东)、新阳(今湖南宁乡西)、衡阳(今湖南衡山东北)、湘西(今湖南衡山)、临(今衡阳市)、重安(今湖南衡阳)、湘乡(今湖南湘乡)九个县,治所设在湘南。临海郡刚开始管辖治理章安(今浙江临海章安镇)、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南始平(今浙江天台)三个县,后来又加上临海(今浙江临海)、宁海(今浙江宁海东北)、安阳(今浙江瑞安)、松阳(今浙江遂昌县古市镇)、罗江(今福建福州附近)五个县,共八个县,治所先是在临海,后来又移到章安。临川郡辖区包括现在江西临川市、东乡县以南江及宜黄水、宝塘水流域,治所在临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
军事
孙亮在位期间,在军事上主要与曹魏冲突为主,其中诸葛恪主政时期与孙峻主政时期分别都对曹魏发起过北伐的军事行动。
孙亮继位之初,身为辅政首辅的诸葛恪虽说总揽大权,但其在朝中的根基并不深厚,其中身为中书令的孙弘就在孙权刚死时对诸葛恪的权威发起过挑战。为此,诸葛恪急于通过兴兵北伐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只不过由于北伐耗费巨大,从而引起了江东民众的抗议,同时围绕在孙亮周围的孙鲁班、孙峻等宗室势力也担心诸葛恪北伐成功后会难以控制,所以才有了后孙亮与孙峻合谋于酒宴大殿之上诛杀诸葛恪一事。
孙峻主政,在宗族内部权力之争中,诛杀了朱公主、孙英、孙仪等人之后,听从了曹魏降将文钦的建议兴兵北伐,一方面想要通过功勋来提升自己的声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内政压力与危机。
另外,在孙亮亲政之后,魏将诸葛诞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而叛魏投吴,面对司马昭的讨伐,孙亮发兵寿春增援诸葛诞。与此同时,孙亮还在自己宫苑之中组建过一只三千人的军队,军中士兵皆为十五至十八岁之间,孙亮声称要与此军队共同成长。
文化
孙权晚年曾命太史丁孚、郎中项峻撰写《吴书》,但是丁孚与项峻在历史学上的才能与研究有限,他们所撰作的文书不值得记录下来,所以《吴书》一直都没能编成。直到孙权病逝,孙亮继位之后,诏令韦、周昭、薛莹、梁广与华覈五人访寻过往史实,一同著写,整理出完整的史书材料。但《吴书》还没来得及完成,周昭与梁广便去世了,同时韦矅又因触犯法律而获罪,薛莹也在出京领兵的过程中因过失而被流放,所以《吴书》一直没能撰完。到了孙皓时期,原编撰组中仅剩的华以自己才疏学浅、恐损大皇帝(孙权)的功德为由,上书请求召回流放在外的薛莹。孙皓听取了华覈的请求,召回并任用薛莹为左国史,与华覈一起编撰《吴书》。薛莹在去世前写了《新议》八篇,最后韦矅在前面数人的基础上完成《吴书》五十五卷。
外交
孙亮继位时,从父亲孙权手中继承了“孙刘联盟,共抗曹魏”这一外交策略,之后在孙亮在位的六年时间里,这一策略一直被延用。其在位期间,与曹魏频繁交战,其中分别在诸葛恪与孙峻主政时期进行了两次兴兵北伐,后来孙綝主政,孙亮利用魏将诸葛诞叛魏投吴的机会出兵寿春。与此同时,孙亮时期的孙吴一直与蜀汉保持良好的外交往来,其中五凤二年(公元255年)七月,蜀汉就有派出使者来访东吴,当时的吴国将军孙仪、张怡与林恂还企图利用会见蜀汉来使的机会诛杀孙峻。
人物评价
晋朝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认为,孙亮年幼登基,但缺少良臣辅佐,所以他的皇位不能从始而终,是大势所趋。
西晋官员、学者陆机在《辨亡论》中评价孙亮年幼继位,不能亲政,以致奸臣专权肆虐。
刘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话评价孙亮年少聪慧。
唐朝史学家许嵩在《建康实录》中评价孙亮年少聪敏,思考问题像成年人一样。
唐代房玄龄等史学家在编撰《晋书》时,认为孙亮没有德政,而当时孙亮朝廷的主政者孙峻骄横暴虐,其情况与汉恒帝时期相似。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在作品《智囊全集》中,以孙亮辨别老鼠屎一事评价孙亮“智”。
河南省史学会理事潘民中在《三国史鉴 以帝王为中心》中评价:“孙亮天资聪颖,有胆有识。亲政之后想从强臣手中夺回朝廷大权,但没有可依靠的力量。”
轶事典故
鼠屎断案
孙亮有一次在吃生梅的时候命令宦官前去仓库中取蜜,好用蜜来泡着生梅吃。不久,宦官取来了蜜糖,但是孙亮却发现蜜糖中有老鼠屎,于是孙亮便责问管理仓库的官员是怎么回事,仓库官肯定表示自己所管理的蜜糖里面绝对不会有老鼠屎。于是孙亮便问其先前有没有得罪过宦官,仓库官员回答说宦官先前确实有私下来要过蜜,但是自己不敢给他,所以拒绝了。对此,宦官不服,声称自己交给孙亮的蜜就是从仓库中取来的。于是,宦官与仓管互相推卸,一时间分不清到底是谁的责任,这时孙亮手底下的人都建议将宦官与仓管交由狱吏审问,但是孙亮却认为不用那么麻烦。孙亮命人将蜜中的老鼠屎剥开,如果老鼠屎湿润的,那就证明已经被蜜浸透了,其问题出在仓库;反之,如果剥开的老鼠屎是干燥的,那就说明是刚刚才被放入的,问题出在宦官。结果剥开的老鼠屎是干燥的,宦官无话可说,只得服罪。
思香媚寝
孙亮曾制作琉璃屏风,很薄而且晶莹剔透,孙亮时常在月光照耀下的清夜将屏风展开。孙亮的四个爱妃经常坐在屏风之内,她们四人都是古来少有的绝色美人,分别名叫朝姝、丽居、洛珍与洁华。从屏风外望去,屏风透明好似没有阻隔,屏风内的四位美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只是她们身上的香气不曾散发出来。四人身上的香气及所使用的香料,都出产于异国,凡是她们经过和休憩过的地方,衣服上都会沾上她们的香气,常年不散,就算经过多次洗涤也不会褪去,因此将她们身上的香气命名为“百濯香”。另外,也有直接用她们四人的名字来命名香气的,也就是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与洁华香。孙亮每次出去游览,她们四人都会随同车轿与孙亮同席,仆人们在侍奉四位美人的时候,须得按照香气名字的次序先后服侍,不能乱。她们所居住的屋室被称为“思香媚寝”。
亲属关系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在第一百零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与第一百一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等章节中有描写了孙亮的形象。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左冰饰演孙亮。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CCTV节目官网.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