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英文名:Gaoligong Mountain)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地区,经纬度范围在东经98°15'~99°03',北纬24°25'~28°23',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西毗印缅山地。山体南北长440千米,东西宽15~40千米,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千米,最高峰为嘎哇嘎普峰,海拔5128米。
高黎贡山由印度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在碰撞过程中构造挤压形成,主要经历晋宁期、印支期及燕山期三个地质演化阶段,山体岩石以大理岩、片麻岩为主。高黎贡山属横断山脉西支山地,呈南北走向,山体分为北、中、南三段,地貌由北向南表现为冰蚀槽谷和冰蚀湖等冰川地貌、火山地貌、山岭河谷相间地貌、盆岭地貌、面状高地。高黎贡山位于亚热带西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盛行西偏南风,山区南部干湿季显著,北部具有双雨季特点。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维管束植物264科1361属5726种及变种,3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云南红豆杉、大树杜鹃、杏黄兜兰等;动物2774种(含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4种,如马来熊、云豹、金钱豹、孟加拉虎等。
高黎贡山是滇西最早的人类居住地,地域内分布有汉、傣、傈僳族、景颇族、怒、独龙族、阿昌族等14种世居民族,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山区地质结构复杂,交通不便,主要有独龙江公路、大瑞铁路纵贯于此。高黎贡山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高品质旅游资源,如三江并流、腾冲火山、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命名
高黎贡山最早见于唐代《蛮书》,又作“高丽共”,系景颇族地名。“高黎”今译作“高日”,为景颇族的一个姓,“贡”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原意为“景颇族高日家支居住的地方”。后来的汉族按自己的习惯,在“高黎贡”后加“山”。高黎贡山主体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当地的语中意为“曲过”,即“独龙雪山”。
位置境域
高黎贡山是滇西横断山脉西侧山地,位于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市和怒江州的泸水市,经纬度范围在东经98°15'~99°03',北纬24°25'~28°23'。高黎贡山主体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西境,中段一部分为中缅界山,山地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南北长440千米,东西宽15~40千米,总面积约为1200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高黎贡山脉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一部分,印度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在碰撞过程中构造挤压形成。高黎贡构造带及其两侧的地块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主要经历晋宁期(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低角闪岩相)、印支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低绿片岩相)及燕山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低绿片岩相)三个阶段。
晋宁期,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卷入变质的地质体为中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及中元古代凤单元。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较为常见,但在震旦系~寒武系及其以上层位未见该类型的构造结晶叶理,变质程度较低。变质作用强度达低角闪岩相,为低压型,并有混合岩化作用相伴,变质作用类型为低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变形构造环境属中部构造相。
印支期,发生在中三叠世中期至晚白垩世晚期,该期变质作用波及整个高黎贡山变质岩带,除明显的叠加于已变质的中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中元古代勐凤单元之上外,尚在三叠纪帕当单元中刻上明显的变质烙印。高黎贡构造区长期处于北西~南东向的挤压收缩状态,造成该区沉积物大量缺失,且使该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变形的地质体主要是高黎贡山岩群和中元古代勐凤单元的片麻状花岗石。部分地段见水平拉伸线理及枢纽与剪切糜棱叶理倾向一致的斜卧褶皱共生,从而局部产生平移走滑。印支~燕山期的两次以逆冲推覆,伴随平移走滑的复合构造作用,对高黎贡山主体构造格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燕山期,发生在第三纪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不均衡的抬升作用造成了第四系冲积阶地的发育。变质岩石类型为糜棱岩系列,变质岩带内出现变质作用强度不均的现象,该期变质岩石形成于中浅部层次较浅部位,并叠加于印支期变质岩石之上。岩石的变质程度大致达低绿片岩相(绢云母~绿泥石级),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糜棱岩型)。喜马拉雅期的脆性变形,最终形成了今日高黎贡山的构造格局。
地理特征
气候
高黎贡山处在中国的亚热带西部季风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同时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风向无季节转换,全年盛行西偏南风。年平均气温9~13℃,最热月出现在7~8月份,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2~7℃。年平均无霜期234天,年平均日照数2153小时。年降水量由北向南,由山顶向下逐渐降低,山区南部干湿季显著,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4%~84%;而山区北部具有双雨季特点,全年降水均匀分配,雨季长达9个月。
从降水量空间分布来看,高黎贡山的降水与地形有关,主要通过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和地形的热力作用所产生的山谷风活动影响。高黎贡山雨季期为5~11月,干季期为12~4月。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7%,相对湿度80%~90%,最大降水高度在山脊即海拔3210米处,降水量为3600毫米。千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相对湿度15%~20%,最大降水高度在海拔2660米处,降水量为600毫米。全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为219天,约占全年天数的60%,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8月。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10毫米)总量占年降水总量的82%,其降水日数为93天。
地质
地质构造
在地质构造上,高黎贡山是古南大陆掸邦~马来亚板块的北段,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这一板块在中生代与中国大陆(亚欧板块的一部分)缝合,成为东亚大陆的西南缘。中新世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地块的碰撞,掸邦~马来亚板块从赤道热带北移并发生右旋,使高黎贡山再度活化、强烈隆起,形成了怒江峡谷和北高南低的地理走势。多次造山旋回的升降、褶皱、断裂以及削蚀夷平等作用,再加上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引起的山体抬升及河谷下切,形成了高黎贡山地质构造的蜕变和演化。高黎贡山的变质岩带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和新生代陆内造山的强烈叠加改造,致使部分花岗石被卷入强烈变形变质,其中龙岗区质变质岩进一步划分出龙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等不同的地质体。到印支燕山晚期,成土母质主要为变质岩系岩石风化的坡积物和残积物组成。高黎贡山变质岩带中变质深成岩为晚期侵入岩,可划分为扬飞水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芹菜塘花岗片麻岩两个变质地体单元,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前期同碰撞火山弧环境;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侵入岩形成于造山前期碰撞造山环境,并沿断裂带强烈侵位。原岩经喜马拉雅早期韧性剪切带动力变质作用(千糜岩化),变质强度达高绿片岩相或低角闪岩相,形成花岗质片麻岩。
地层特征
高黎贡山的地层划分为底部片岩和大理石互层带,中部片麻岩带,上部大理岩和片岩互层带,顶部石英片岩和云母片麻岩带。片岩和大理岩互层带:主要为层状无序的中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岩性为浅灰色、灰色透辉黑云变粒岩、透辉变粒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夹粗晶大理岩。片麻岩带:包括高黎贡山岩群角闪质岩段,主要岩性为深灰色角闪黑云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二长浅粒岩;高黎贡山岩群黑云母质岩段,主要岩性为浅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偶夹角闪斜长片麻岩。大理石和片岩互层带:岩性可见板岩、砂岩、砾岩、大理岩等,岩石已经强烈韧性变形而成为糜棱岩,糜棱岩出露宽度可达2千米。石英片岩和云母片麻岩带:早期为晋宁期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晚期为印支期的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矿产资源
高黎贡山分布有丰富的锡、金、铅、锌、钨、铁、、、和铜等金属矿,以及云母、电气石、石棉、绿帘石、硅、大理石、石灰岩、硅藻土、硅灰石和白陶土等非金属矿。其中以大理石资源最多,储量在43亿立方米以上,铝矾土远景资源量在一亿吨以上,锡金属资源量9.3万吨,铅锌金属资源量31.7万吨,铜矿储量3万多吨,铁矿近1000万吨,钠盐2亿多吨,板岩2亿多立方米。典型矿带有高黎贡山锡矿带:位于滇西腾冲~梁河县一带,南北长约85千米,有锡矿产地25处,其中中型锡矿床4处,小型锡矿床5处,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两类。典型矿床如腾冲小龙河,该矿床为热液脉状锡矿,矿物组成为锡石、砷黄铁矿、黄铁矿、黑钨矿等。黑马锂云母矿床: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矿带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云母带,在贡山县东南8千米处怒江峡谷东侧的怒山上。矿区内共发现伟晶岩脉30余条,岩脉分异差或不完全,以块状构造和交代结构为主,主要稀有金属矿石类型为铁锂云母、绿柱石、铌钽铁矿。贡山丹珠锡铍铌钽矿:位于贡山县城南约10千米,发育多条伟晶岩脉,岩脉产出在古生代变质岩中,围岩主要为大理石、片岩、片麻岩、局部地区出现混合岩。主要造岩矿物有斜长石、正长石、石英、白云母;稀有金属矿物有绿柱石、电气石、独居石、铌铁矿和锡石等。
多样的岩层孕育了高黎贡山巨大的宝石带,这里蕴含着蓝宝石、海蓝宝石、绿柱石、金绿宝石、天河石、绿电气石、黄龙玉、玛瑙和水晶石等多种宝玉石。典型矿带有黄龙玉矿:分布于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矿区内黄龙玉原生矿地质储量为38.86万吨。玛瑙矿: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境内,区内有南红玛瑙矿矿脉。保山玛瑙由于其色彩鲜艳,红的似成熟的柿子和成熟的南瓜肉,故而得名“南红”。
地形地貌
高黎贡山属横断山脉西支山地,呈南北走向,山体以腾冲市东北部与泸水市交接处为界,分为北、中、南三段。
高黎贡山北段
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海拔较高,平均海拔平均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主峰嘎娃嘎普峰海拔5128米,山体高大,顶峰常年积雪,广泛发育冰斗、刃脊、角峰、悬谷等侵蚀地貌、冰地貌以及现代冰川和冻土地貌。主峰附近有5条现代冰川由北向南悬挂,最大一条覆盖面积约2平方千米,冰舌下伸到海拔4000米处。
高黎贡山中段
位于福贡县、泸水市及腾冲市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大部分为中缅界山。最高峰丫偏山海拔4161米,山脊一带被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覆盖,山下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峡谷的主体大部分也出现在中段。腾冲市境内的高黎贡山东坡受怒江深切,谷底江面最低处海拔700米,谷底到山顶的相对高差为2000~2500米;西坡切割较浅,谷底到山顶的相对高差在1500米以上,西坡上有第四纪火山群分布,火山喷发后,形成火山地貌。
高黎贡山南段
位于保山市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地跨腾冲、隆阳区、龙陵县、盈江县等地。在泸水市的六库以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体东西宽达30千米以上,表现为山岭、河谷相间地貌。从六库街道至腾冲之间,山体变得狭长,宽度多在20千米以下,海拔多在3200~3780米。在腾冲市大脑子山以南山体西侧,发育界头、腾冲、芒棒盆地,盆地低处海拔1300米,与山脊高差达2480米,表现为盆岭地貌;山体东侧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河谷宽阔,山体呈线形延伸至龙陵镇安以南,变为平缓起伏的面状高地,海拔高度2000米左右。
水文
高黎贡山为怒江与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是这两条国际河流的重要水源地,以高黎贡山山脊为界,东坡发育着近90条呈平形状汇入怒江干流的小河溪流;西坡分为南、北两个流域,北部为恩梅开江支流脑昌卡河的上源,小江流域呈树枝状水系结构,南部为龙川江及其支流的明光大河、四道河、小田河等,水系呈羽状。
怒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吉热格柏,流域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云南省西缘。总长2103千米,流域面积14.27万平方千米,在高黎贡山的径流深从河谷的200毫米增加至山顶的350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达63.6亿立方米。在嘉玉桥以上为上游,山势起伏较缓,河谷平浅。河床坡度陡,支流属羽状水系。泸水以下为下游,沿河山脉高程降低,水面宽,河谷深度为500~1000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流经高黎贡山、怒山、怒山等,形成世界著名的巨大峡谷区。
龙川江
瑞丽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其上游流经腾冲市火山岩分布区,中游流经腾冲芒棒盆地,最后于缅甸境内汇入伊洛瓦底江。流域面积9254平方千米,全长约254千米,最大洪峰流量1390立方米/米,平均流速为1.92米/秒。
独龙江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向南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之后向西流入克钦邦,在缅甸称为恩梅开江。独龙江全长250千米,境内流程80千米,流域面积1947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63亿立方米,总集水面积2057.6平方千米。独龙江流域身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6%,由高山融雪水和泉水汇聚而成,区域降水因“雨季中断”而呈双峰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降水过量时可达4000毫米,有“雨害”之嫌。
土壤
高黎贡山北高南低,南北最大相对高差4918米,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由下往上分为燥红土、红壤(红壤可划分为黄红壤、红壤、棕红壤和褐红壤4个亚类)、黄壤、黄棕壤、棕壤(山地棕壤亚类)、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土壤整体质地较轻,沙粒粗,粉粒含量高,黏土含量低,抗侵蚀力弱。
红壤:分布在海拔1000米~2200米地段,土地黏重、酸性强,成土母质为花岗石、片岩、砂岩等。土壤分布带内植被茂密,作物试种性较广,是区域内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但是红壤地区淋溶作用强,土地偏瘦,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
黄棕壤:分布海拔2200米~2700米的地段,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分布在海拔2700米~2900米的地段,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分布在海拔2900米~3200米的地段,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维管植物264科1361属5726种及变种,382种特有植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长蕊木兰、大树杜鹃、杏黄兜兰等;动物2774种(含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4种,分布有白尾梢虹雉等749种鸟类,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10种灵长目。
植物
高黎贡山植物区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以高黎贡山山脊为界,跨横断山植物地区和北缅甸植物地区。
其植物种类丰富,科考记录的天然种子植物有170科809属2808种(包含亚种50、变种270),地区特有植物239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2属26种(含6变种),如西藏红豆杉、贡山三尖杉等;被子植物门165科797属2782种(含亚种50、变种264),如长蕊木兰、光叶珙桐等;蕨类植物46科110属593种及变种,如金毛狗、扇蕨等。珍稀濒危植物40多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0种。药用植物超过1000余种,包括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保健药用植物、民族民间药用植物(傈僳族药、怒药、纳西药、藏药、独龙族药)和大宗中药药用植物等。观赏植物种类繁多,有野生观赏植物62科137属460~600种,杜鹃花科植物已知有187种,兰科有433种,竹类46种,包括大树杜鹃、绒叶含笑(木兰)、绿绒蒿、马先蒿、苦苣苔等。可食用植物约300(含菌类)种,被用于代替蔬菜、水果、粮食及食用油等。
动物
高黎贡山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928种,包括特有动物如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缅甸金丝猴、贡山麂、全裸重唇鱼等12种。其中兽类10目32科205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6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8种,如马来熊、云豹、金钱豹、孟加拉虎等;哺乳类8目25科74属106种86个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2种,如熊猴、豚尾猴、菲氏叶猴等。
两栖纲共22种及亚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2种,云南省特有种7种。其中中亚亚界青藏高原区1种,即贡山齿突蟾;中印亚界西南区13种,包括华西蟾蜍、缅甸蟾蜍、缅北棘蛙、日本林蛙昭觉亚种、华西雨蛙贡山亚种等;华中区1种,即小角蟾;华中地区~华南区5种,包括敬虫掌突蟾、黑眶蟾蜍、泽陆蛙、虎纹蛙、斑腿泛树蛙;华南区2种,即白颌大脚蛙与沙巴拟蟾。除贡山齿突蟾属古北界,其余均属东洋界。
爬行纲共27种及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云南特有种4种。其中中印亚界西南区12种,主要有云南龙晰、方花丽斑蛇、黑颈剑蛇、眼镜蛇孟加拉亚种等;华中区1种,即丽纹龙晰;华中~华南广布种类4种,即乌龟,蜓、黑眉锦蛇、翠青蛇;华南区10种,包括棕背树晰、尖尾两头蛇、白唇树晰、眼镜王蛇等。
鸟类525种,隶属19目58科4个亚科。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其中262种鸟类主要在东洋界繁殖,在古北界繁殖的鸟类只有15种。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共计266种,占总数的74.51%,非雀形目鸟类91种,占总数的25.49%。在科级水平上,以林鹛科鸟类最为丰富,共58种,占中国画眉科鸟类的49.15%,其次鸫科和莺鹛科鸟类较多,分别为41种和27种。在525种鸟类种,共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如金雕、白尾梢虹雉、黑颈长尾雉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7种,如林雕、血雉、白腹锦鸡等。
鱼类有6目12科8个亚科70种,土著鱼类13种。高黎贡山东西两水系鱼类组成以鲤科和鮡科为主,鲤科有11属21种,其中个头大、生长快的鲃亚科、野鲮亚科种类多分布在南部海拔稍低、水温较高的地区;鮡科有8属14种。较为代表性的裂腹鱼个体大、生长慢、性成熟年龄较迟,广布于干流和海拔较高的支流中,是高寒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
昆虫1690种,隶属20目167科,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种类有9种。污色无翅刺虫、竹南无僧叶蝉为云南省特有种;大宽喙象为高黎贡山特有种。山区内还有大型蛾类1005种,是中原地区蛾类资源丰富的地区。
主要山峰
嘎娃嘎普峰
高黎贡山最高峰,海拔5128米,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的西部。为燕山期花岗石组成的褶皱断块山,山势陡峭、终年积雪,雪线以上有5条现代低纬度海洋悬冰川,雪线以下原始森林密布,高山湖泊较多。怒族、藏族和独龙族居住于此,因独龙族独龙语而得名,意为“高大的雪山”,藏族同胞则把嘎娃嘎普峰列为八大神山之首“更念其布”来崇拜。
担当力卡山
高黎贡山西支,主要山峰多在3500米以上,主峰南代旺腊卡,海拔4964米。山体北起中缅交界的南代旺山口,南至库致拉拉山南部的接壤河河源,纵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北部边境,为中缅界山。位于东经98°09′~98°16′,北纬27°40′~28°13′之间,呈南北走向,全长80千米,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山地由古老的片麻岩及混合岩等组成,属构造断块山,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冰川地貌及古冰川遗迹较普遍。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山下温暖潮湿,山上寒冷多雨雪,最大年降雨量超过4000毫米,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地灌丛等植被。
龙陵大雪山
高黎贡山尾端山脉,因坐落于龙陵县,山体高大、冬季积雪得名。位于东经98°51′~99°01′,北纬24°27′~24°45′,呈北西走向,山体山势险峻,长30千米,最宽16千米,面积260平方千米。主峰大雪山位于龙陵县镇安境内,海拔3001米。山地主要由花岗石、片麻岩等岩石组成,金属矿床丰富,盛产黄蜡石。气候多雨潮湿,有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等植被。
尖高山
高黎贡山西南支的高峰,因山势高耸陡峭得名。位于腾冲市西北部,东经98°09′~98°11′,北纬25°30′~25°37′,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长18千米,最宽10千米,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同名主峰海拔3302米。尖高山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构造侵蚀而成,主要岩石为花岗岩、砂页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锡、钨、铅、锌等金属矿和大理石、水晶石、汉白玉、等非金属矿藏。尖高山山体高大,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针阔混交林、松林、冷杉林等植被。
人类活动
民族生活
高黎贡山是滇西最早的人类居住地,同时也是多民族迁徙融合与文化交融的地区。地域内分布有汉、傣、傈僳、景颇族、怒、独龙族、阿昌族等14种世居民族,约170万人,分布格局为“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有汉族、傣族、傈僳族、景颇族、怒族、独龙族、阿昌族等。高黎贡山山谷纵横,构成无数被高山阻隔的小区域,其间交通不便,形成多种民族族群,即氐羌族群、百越族群、百族群与三苗族群。
氐羌族群
在中国西北部活动的氐羌族群,在新石器时代就沿着“藏彝走廊”不断南迁,在云贵高原有广泛分布。有很多支派的氐羌在迁徙中又分化出很多小支系,并且出现了不断细化的族称,包括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景颇族等,在高黎贡山留下了氐羌族群多民族的分布。其中(1)独龙族属古氐羌民族,其所居住的独龙河谷唐宋两代属“南诏”及“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权管辖;元、明、清三代属纳西族的丽江木氏土司统治。独龙族生活水平状况低下,又长期受到土司统治和多重剥削欺侮,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只剩下1700多人。(2)怒族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怒族在十六世纪以前处于新石器的晚期阶段,除使用石锄外,还使用木锄和竹锄。乾隆余庆远《维西见闻录》中记载:怒族有“面刺青文,首勒红藤”之俗。(3)傈僳族的先民分布在今四川雅砻江和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后因不满元明时期丽江市路军民府和丽江土知府的统治以及怒江境内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经历几次大规模的西迁,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傈僳族形成了今天的分布雏型。
百越族群
从浙江钱塘江起,到云贵高原的新月形地带,先秦时期分布着一个很大的南方族群百越,西南属于壮侗语族的壮、布依、傣、水等民族都属于百越族群,高黎贡山地区的傣族为古代百越集团中的滇越,是至少从公元前1世纪就世居的民族。元、明、清时随着中原汉族不断移居滇西,傣族逐渐南迁。到民国时期,高黎贡山地区仅有怒江西岸狭长的河谷地带,龙川江河谷地带,和腾冲县境内的大盈江河谷低坝地里有傣族居住。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黎贡山德宏州境内有傣族352223人,占德宏州少数民族人口的60.78%。
百濮族群
百濮是西南古老的族群,分布广泛,支系众多。其中,哀牢夷濮人(即永昌郡濮人)居住于东起澜沧江以东,西达伊洛瓦底江上游,南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至缅甸东南部的广袤地区。高黎贡山地区最早世居民族之一的德昂族从历史记载来看,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中的佤族、布朗族、克木人等同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是古哀牢国永昌濮人的后裔。汉朝以后,汉族移民迁入,“濮人”四处迁徙。元明以后,傣族势力崛起、明王朝政府镇压以及“三征麓川”战乱,使德昂族大量迁徙到缅甸境内,退居山居,也有一部分迁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东地区被同化。清代以后,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的德昂族人数大为减少。近代,德昂族在中国境内的居住只有临沧地区镇康县军弄,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和高黎贡山东坡潞江坝芒颜村等。
三苗族群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祖活动记载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三苗”“南蛮”甚至神话传说中的“盘瓠”。高黎贡山地区保山境内有苗族聚居区,他们多数于明清时期从开化(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几经搬迁而至,在芒宽、汶上、瓦马、丙麻、瓦渡等乡都有居住,他们一部分居住在山区,另一部分居住在怒江低热河谷区。由于历史上不断迁徙的原因,苗族住房简单,喜好搬家。现在虽然定居下来,但一般只是二三十户的小村寨,也有三四户或独户一个村寨的。
交通运输
公路
独龙江公路,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工;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全线贯通,路线全长99.2千米;2010年,云南省投资7.8亿元改造独龙江公路,新建6.68千米的独龙江隧道穿越高黎贡山,使改造后的独龙江公路缩短为79.982千米;2015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所有附属工程完成,彻底解决了半年雪封山问题。
龙江大桥,位于云南省西部龙江县境内,连接高黎贡山和腾冲市,直通缅甸。2016年4月20日建成并顺利通车,是亚洲山区最大跨径的钢箱梁悬索桥,有着云中之路的美称。龙江大桥总长2470.58米,桥面宽33.5米,为双向四车道设计,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大桥主桥为主跨1196米的双塔单跨简支钢箱加劲梁悬索桥,保山岸桥塔总高169.688米,腾冲岸桥塔总高129.703米。
铁路
大瑞铁路,全长330千米,东起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保山市、龙陵县、芒市至中缅边境瑞丽市。全线采取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丽分段建设模式。大理至保山段已于2022年7月建成投运;保山至瑞丽段于2015年12月1日开工建设,其中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548千米,是大瑞铁路咽喉控制性工程。截至2022年9月14日,高黎贡山隧道正洞隧道完成16.87千米,占总长的48.9%,剩余17.66千米;平导完成17千米,占总长的49.3%,剩余17.49千米。
科研发现
腾冲掌突蟾
2016年3月,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市分局科技人员发现一种两栖纲科学新种,并以其产地腾冲命名为“腾冲掌突蟾”。腾冲掌突蟾,属两栖纲蛙形目角蟾科,体型很小,大小约在2至3厘米之间;身体背面散布着一些红色的小疣粒,体侧两边有明显的黑色斑块,对栖息生境的要求比较高,只生活在没有被污染破坏的山区溪流环境中。
高黎贡比氏鼯鼠
2019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权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新的比氏鼯鼠种群,经研究确认命名为高黎贡比氏鼠。该研究成果于7月18日发表在国际生物学期刊《ZooKeys》上。比氏鼯鼠属是世界最珍稀的哺乳动物之一,此前全球仅发现过两例该属物种的标本,且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分别为印度比氏鼯鼠和老挝比氏鼯鼠,而发现该物种活体尚属首次。通过对高黎贡山采集到的比氏鼯鼠的毛色、颅骨、牙齿等特征的研究,研究人员将该鼯鼠与其他鼯鼠区别开来,确定了高黎贡山新发现的比氏鼯鼠种群为一新物种。
贡山菠萝蜜
2022年5月,专家委员会谭运洪正高级工程师带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组和保山管护局科技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在高黎贡山保山段发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贡山菠萝蜜的野外分布。贡山菠萝蜜,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是高黎贡山特有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危(CR)物种。1982年在贡山独龙江下游的钦郎当区域采集到模式标本之后,仅在西藏墨脱调查采集到过贡山菠萝蜜植株,该物种的资源本底信息少,具体的分布状况和数量还未被掌握。此次发现填补了贡山菠萝蜜在高黎贡山的基础分布信息,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方面意义重大。
贡山花楸
2020年,贡山境内发现一个新物种,因模式标本采自于贡山故命名为贡山花。贡山花楸,蔷薇科花楸属,灌木或乔木,2~3米高。其形态表现为小枝年轻时被绒毛,年老时无毛;芽卵圆形;羽状复叶;叶片背面苍白,正面暗绿色。贡山花楸在5月至7月开花,9月至10月结果,生长在海拔2500~3000米的阔叶林或岩石山坡上。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森林遭破坏
高黎贡山位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煤炭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煤炭外运成本高,柴火成为农村最重要的取暖、生活能源;同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以农业为主,但农村耕地面积少,使得很多当地居民大量的砍伐森林、林地用于农业;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在高黎贡山上大面积种植甘蔗和热带水果、开发烤烟,不同程度地破坏森林资源。
土地利用不合理
高黎贡山区森林砍伐和刀耕火种问题依然存在,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大量生物多样性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东坡从怒江流域到山区边缘的常绿阔叶季风林破坏较为严重,甚至退化为零星的山地林。另外,无论是坝区还是山区,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非法盗猎
高黎贡山中缅边境国境线长达222.7千米,两国山水相接,国情与管理体制不一样,在野生动物保护、边境森林防火、边民管理等方面,两国执行情况不一致。部分缅方边民持有枪支进入山区偷猎野生动物,威胁到怒江金丝猴、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等山区明星物种生存;到山区盗伐珍稀植物,非法采集重楼、三七、石斛等高价值非木材林产品,从2011年至2017年,高黎贡山腾冲辖区共发生盗伐红豆杉、山香果等珍稀树种案件7起。
环境保护
二十世纪70年末以来,云南省开展以甲烷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在高黎贡山周围进行农村推广节柴灶,减少木材消耗。大力推广沼气池,减少柴火消耗。1988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云南省省级野生动物保护名录》;1989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2000年,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2003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云南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执行法检查的通知》,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对走私濒危动植物打击力度。2010年国家环保部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通知,与缅方建立跨境保护合作机制,禁止边民跨国界盗猎、盗伐。2010年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保山市林业主管部门编制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重点开发怒江峡谷生态旅游区、高黎贡山古镇自然公园等景区,最大限度解决当地资源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高黎贡山森林覆盖率已从1983年自然保护区建立前的82.3%增长到93.7%,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栖息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风景名胜
高黎贡山位于滇西北旅游区,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腾冲市等区域。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高品质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1处(三江并流)、多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腾冲火山、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西岸,行政区域上涉及云南保山市及怒江州,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98°08′~98°53′,北纬24°56′~28°23′之间,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055.49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护区实验区35.5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高黎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高黎贡山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保护区内包括百花岭、百花岭~江苴西南丝绸古道生态走廊和江苴三大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斋公房、药用植物圃、马沟水鹿园等。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是以峡谷景观为主的世界自然遗产类自然风景旅游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并行而流,称为“三江并流”,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5个州市的11个县(市、区),由高黎贡山片区、白马~梅里雪山片区、千湖山片区等8大片区组成。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占地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区内山高谷深、河流湍急,有着极为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维管植物6000余种,哺乳动物173种,鸟类417种,爬行纲59种,两栖动物36种,家鱼76种,凤蝶科类昆虫31种,是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欧亚大陆主要的动植物分化中心和起源中心。
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部分之一,属峡谷类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长316千米,从北到南纵贯怒江全州。峡谷西为高黎贡山,东为碧罗雪山,两山分水岭间距25千米,相对高差4000多米,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怒江大峡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碰撞及板块俯冲的缝合线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呈现出“四山夹三江”的高山峡谷奇观。谷内傈僳族、独龙族、藏等少数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少数民族文化各异、风情浓郁。比较有名的景观有听命湖、下石门关、腊乌崖瀑布等。
石月亮风景区
石月亮风景区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福贡县石月亮乡境内,属地质地貌类型自然风景区,1995年开设建设并向社会开放。景区海拔2200~5000米之间,总面积约为80平方千米,由30多个主要景点组成。其中石月亮由大理石溶蚀而成,因地壳抬升过程演化而生,属高山穿洞景观,底部海拔2788米,穿洞深约10米,洞宽约40米,高约60米。除此外,还有嫦娥洞、卧虎峰、神娃峰、神指峰、万丈崖、一线天等景点。
腾冲热海风景区
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市西南20千米处,属度假区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热海总面积约9平方千米,景区内青山环抱,中有澡塘河沿山势蜿蜒而过,形成景点错落分布、立体结构的特色景观。热海的地效显示特征为喷气孔、热沸泉、热水喷爆等7种景观,全区发现有64个地热活动区,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目前景区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大滚锅、喷珠泉、鼓鸣泉、蟾蜍嘴、热龙抱珠等。
相关文化
戏剧文化
傣剧
傣剧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剧种,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保山地区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等傣族聚居地。2006年,傣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剧唱腔以“戏调”为主,傣族民俗音乐为辅。“戏调”在民歌基础上,吸收借鉴傣族宗教叙事歌曲的宣叙性和适应多种情绪的表现手法,逐步演变成傣剧的基本唱腔,通常按照“一曲多变”的规律,由演唱者根据不同剧情、人物即兴发挥。傣族剧目现约有330个,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根据汉族小说演义和戏曲剧目改编、移植;二是根据傣族叙事长诗、民间故事和佛经故事改编;三是移植和创作反映现代生活的剧目。经典傣剧曲目有《杨门女将》《海罕》《兰嘎西贺》等。
佤族清戏
佤族清戏为云南省少数民族剧种,形成于清代中叶,流传于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佤族聚居地,2008年,佤族清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佤族清戏音乐由外地传入,近似弋阳腔,具有以打击乐伴奏等形态特征,在流传过程中保持着清戏板腔的演唱特色。清戏有九腔十三板,九腔包括大汉腔、四平腔、花音腔等,十三板包括清江引、浪淘沙、驻云飞等,现在仍能演唱的有六七个板腔。传统曲目有《三孝记》《白鹤传》《文龙赶考》等。
历史人物
勒墨夺扒,傈僳族,原名季阿省,著名的抗英英雄。1869年生于怒江泸水市(今为市)称杆乡赤耐乃村,1891年迁到片马镇北部巴吾库居住。1900年,英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片马事件”。随后,勒墨夺扒被登埂土司委任为片马管事,征派壮丁、充练民团,严防外敌入侵。1905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进行片马勘界谈判,勒墨夺扒率领片马各寨傈僳、景颇族、独龙族、汉等各族头人据理力争,挫败英国妄图以高黎贡山分水岭为界和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1910年,英军从密支那派兵2000多人,突袭并抢占片马各寨。勒墨夺扒组织片马各族民众利用地形,采取射弩箭、设地弩、火攻等战术打击敌人。同年4月,英军向中原地区政府发出照会,正式承认片马、古浪县、岗房等寨是中国领土。勒墨夺扒在领导片马人民抗击英军侵略中,誓死保卫祖国领土,功勋卓著,清政府授予他五品功牌,赐朝服和顶戴花翎。1954年,85岁的勒墨夺扒去世,其热爱祖国,为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英勇抗争的精神永照后人。
参考资料
高黎贡山区.中国自然遗产网.2023-08-14
“高黎贡山”为佤语地名考说.中国知网.2023-08-08
早安云南|高黎贡山:人类的双面书架,世界物种基因库.云南网.2023-08-14
云南高黎贡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讨.中国期刊网.2023-08-12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森林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初探.中国知网.2023-08-10
地形地貌.怒江州人民政府.2023-08-14
走进高黎贡山.中国知网.2023-08-10
高黎贡山构造带南段构造变形史.中国知网.2023-08-09
高黎贡山变质带南段的多期变质作用特征.中国知网.2023-08-10
高黎贡山.读秀.2023-08-10
中国最美森林——云南怒江高黎贡山.怒江传媒.2023-08-14
高黎贡山南北段西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比研究—兼论高黎贡山对植物分布的通道效应.中国知网.2023-08-10
走进高黎贡 沉浸式体验自然秘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09
持之以恒抓好高黎贡山保护工作.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8-12
高黎贡山地区民族源流和分布状况调查.中国知网.2023-08-11
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云南怒江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变化综述.国家乡村振兴局.2023-08-11
世界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超级工程——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正洞完成16.87公里.瑞丽市交通运输局.2023-08-11
《云南省志》卷六十五 旅游志.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3-08-11
景颇族.中共韶关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023-08-08
走进高黎贡山.知网空间.2023-08-08
品茗普洱茶 感受高黎贡山茶树的神奇.群众新闻.2023-08-15
高黎贡山降水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中国知网.2023-08-11
滇西高黎贡山变质带变质深成岩特征及时代.中国知网.2023-08-1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8-21
云龙县自然资源.云龙县人民政府.2023-08-21
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中国知网.2023-08-10
滇西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中国知网.2023-08-10
滇西缅北宝玉石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中国知网.2023-08-10
高黎贡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4
高黎贡山冰川地貌.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1
怒江流域水资源特性分析.知网空间.2023-09-03
怒江.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3-08-10
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形成时代研究--以滇西龙川江为例.中国知网.2023-08-11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中国知网.2023-08-12
云南独龙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措施研究.中国知网.2023-09-03
去独龙江赴一场春日之约.微游怒江.2023-09-03
独龙江流域及其邻区的水湿气候特征.中国知网.2023-08-10
高黎贡山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知网.2023-08-08
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附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浙生环协 生态环境修复台.2023-08-15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知网.2023-08-09
高黎贡山:西南最美原始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12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保护对策.中国知网.2023-08-09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分析.中国知网.2023-08-09
云南高黎贡山中段鸟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特征.中国知网.2023-08-09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中国知网.2023-08-09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保护昆虫报道.中国知网.2023-08-11
嘎娃嘎普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1
担当力卡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1
龙陵大雪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1
尖高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11
高黎贡山中部多民族共生现状.中国知网.2023-08-15
何谓腾冲?央视解读!.保山新闻网.2023-08-11
云南龙江大桥主桥结构设计与整体分析.中国知网.2023-08-11
云南发现两栖动物新种“腾冲掌突蟾”.中国青年网.2023-08-12
【云南日报】高黎贡山发现新物种高黎贡比氏鼯鼠.中国科学院.2023-08-12
高黎贡山保山段首次发现极危植物贡山菠萝蜜.北青网.2023-08-12
【守护多彩高黎贡山,筑牢西南生态屏障】新发现物种‖贡山花楸.秘境高黎贡.2023-08-1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中国知网.2023-08-12
《云南省志》卷五 环境保护志.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23-08-12
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8-15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准.怒江州人民政府.2023-08-12
【高黎贡生物生态保护】守护“世界物种基因库”——云南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记事.跨越龙山.2023-08-16
走进高黎贡,探索世界物种基因库不为人知的“一千零一面”.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2023-08-12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8-14
台媒赞叹怒江州奇景石月亮:恰似明月悬挂 没有阴晴圆缺.海外网.2023-08-14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七彩云南 幸福保山”调研采访活动启动.腾冲市人民政府.2023-08-11
《云南省志》卷三十五 文化志.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3-08-12
历史文化 | 傈僳族守边护边、保家卫国的故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