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是通过镜头将被摄物体的影像记录在感光体或存贮媒体上的装置,是拥有镜头成像机能的器械总称。
1839年,法国的路易·达盖尔制作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并于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和法国艺术院的联席会议上进行了展示,达盖尔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盒组成。达盖尔照相机发明公布后的1839年也被称为摄影技术的诞生年,路易·达盖尔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摄影之父”。经过照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照相机的应用可覆盖广告、新闻、印刷等多个领域。
早期高昂的价格曾限制了照相机在中国的发展,但随着照相机的普及其销量也逐渐增加。2022年日本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表示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额同比增长39%,达到6812亿日元,连续两年实现增长,无反相机的销量也在增加,但该协会也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量将呈现出减少趋势。
发展历史
无感光技术阶段
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赞在公元1000年开始研究黑盒子,记录下了小孔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会对所获得的影像效果产生影响,孔越小,成像倒影越清晰,反之则越模糊。
1550年意大利吉罗拉莫·卡尔达诺首先使用凸透镜取代小孔,且观看到清晰影像。意大利波尔塔成功把小孔成像应用到了黑盒中。1657年德国数学家萧特改造暗箱,通过两个箱子合成一个大箱子,通过箱子伸缩调节焦点。
文艺复兴的历史环境下激活了人对真实的追求,透视技术和写实技法相互结合实现了现实景物描绘的第一步。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在实践下发明了“透视窗”,自此热爱科学研究的人们开始了照相机的研究和发展。17、18世纪的许多欧洲画家用暗箱柜辅助他们绘制景物,因此,未成形的照相机采取了箱制造型。当时图像的绘制还是主要以绘画为主,相机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记录革新作用,而装饰功能被视为必要功能。
19世纪前夕,英国陶工儿子托马斯·韦奇伍德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然后放置在太阳下暴晒来制作照片,他发现皮革上未被树叶覆盖的地方变黑,树叶遮盖部分没有变化。树叶在皮革上留下白色影子的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光可以直接在某些物质上“画”出景物影像。
照相机发明于19世纪,1793年起,法国人尼埃普斯发现在阿拉伯产出的一张白色沥青可以在油性溶剂液中溶化成一种漆状物并在阳光下暴晒会逐渐硬化,1822年,他把这种溶化了的白色沥青涂在金属板上并放置于暗箱中,对着阳光下的物体进行曝光数小时,再取出金属板沁入薰衣草有溶剂中,未曝光的沥青被溶化而洗去,硬化后的沥青形成白色景物正影像。他把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1827 年他用这个方法拍摄了一张名为《窗外风光》的照片,这张照片模糊不清,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但这种摄影装置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相机。
感光版时代阶段
1833年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继续在尼埃普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他把附着在铜板表面的碘化银作为感光材料,缩短了20分钟曝光时间,但仍然无法拍摄人像,后来他采用氯化钠溶液作为定影液,使得拍摄照片恒定不变。1837年,路易·达盖尔偶然发现汞可以固定影像并在金属板上获得永久且鲜明的影像,他把这一过程命名为达盖尔铜板摄影术。1839年,他制造出了第一台达盖尔照相机,达盖尔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盒组成,用镜头可以控制焦距,光圈控制光通量,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曝光时间以分计算,其余部分和现代照相机作用相同。
1834年英国科学家福克斯·塔尔伯特(Henry Fox Talbot)想记录与妻子在意大利旅游的时光,但因为不会绘画而放弃,1835年,塔尔伯特想出了氯化银使纸张感光的办法,1839年初他加快了实验的步伐,1841年他为自己发明的卡罗版摄影术申请专利。与路易·达盖尔版照片不同,卡罗版摄影术首先得到的是一张底片,理论上可以通过复制出无数张照片。
1840年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发明了熏蒸氯气银版显像使得曝光时间再次缩短,不久后,欧洲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
1841年德国光学家沃哥兰德研制出第一台带有Pitzvar镜头的金属照相机。
1839年后照相机传入中国,19世纪中叶,中国的大城市和贸易港口有了照相馆,曝光时间已经缩短到秒或十分之一秒的数量级。20世纪中叶,城市照相馆依然使用着需要用三脚架支撑机箱,机箱用黑红两色遮光布罩住,前面露出摄像头的达盖尔照相机。
1845年德国人马腾斯发明了摇摄150度的转机,可以将站在弧形摄影台上的几百人都收入镜头,广角镜头视场角也达到了150度,但因为球面像差,照片容易变形。
1847年,欧洲人发明了用玻璃版代替银铜合金板的“玻板照相术”,中国科学家邹伯奇则用“光药水”和“鸡蛋胶”发明了玻板照相术。
英国雕刻家阿查发明湿版感光技术,1856年诺雷斯发明干板感光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出现把照相机机身体积相对缩小了。
照相机制造水平要提高,镜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环。19世纪60年代,德国蔡司公司发明了纯度高、折射率低的光学冕玻璃,并把这种玻璃制造称了正光摄影镜头。1902年蔡司公司有发明了四片四组的天塞镜头,最大光圈达到f/6.3。1930年,蔡司公司制造出拥有稀土元素的光学玻璃的天塞镜头,将最大光圈扩大到f/2.8。
1861年,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出现。它对三原色设置了不同的感光层,使得胶片技术得到了提升,但没有的得到及时的普及。中国改革开放后,彩色照片开始风靡全国。
胶片时代阶段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的伊斯曼发明了用卤化银乳剂均匀涂抹在明胶基片上的感光材料——胶卷,并制造出了使用胶卷的柯达1号照相机。
1906年,美国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自制的闪光灯装置拍摄了一张《夜间的鹿》。
1913年,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135徕卡,在柯达发明的胶卷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尺寸标准,使得每张照片底板尺寸都为24×36毫米。这一小小的改变使得莱卡相机在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得到普及。
1928年,德国福朗柯·海德柯公司制造出了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这种照相机上面是取景镜头,下面是照相镜头,相机使用6厘米宽的120胶卷,每个胶卷可拍摄12张6×6厘米或8张6 ×9厘米或16 张6 ×4.5厘米的照片,但这种镜头拍摄存在上下视差,在20世纪80年代退出市场。
1935年,单反相机研发成功,相机使用一次性35毫米的胶卷,也称135胶卷。单反的镜头即使取景镜头也是摄影镜头,此时的相机已经基本消除了视差还可以更换镜头。同年4月15日,伊士曼柯达公司成功研究出彩色胶卷。德国的爱克发·吉华集团公司也成功研究出了三补色快速程序法,实现了彩色摄影冲印彩色照片一次完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照相机结构上出现了通过按钮和手柄形态设计的操作方式。
20世纪80年代,随着135彩色胶卷的普及和“傻瓜相机”的出现。因其使用简单,方便携带,价格便宜而受到大众欢迎,伊士曼柯达公司、富士等胶卷行业收获颇丰,彩色冲印行业也得到发展。
数码感光时代阶段
1975年,美国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首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只有1万像素,曝光时间只需23秒,该相机是出于实验室阶段的一项发明。1991年,伊士曼柯达公司制造出了一台能正常使用且拥有130万像素单反数码相机,这个相机的出现揭开了数码相机的序幕。
数码相机兴起之初,市场上大多是卡片相机,直到新世纪开始,数码单反相机才取代胶片单反相机,2002年柯达上市的入门级专业单反佳能 EOS10D的有效像素最早突破1000万,2005至2016年有效像素从1280万发展到3040万,数码单反机制制造技术紧跟时代在不断发展。
2010年,索尼为解决照相机机身和镜头导致的携带不便问题发布了微单相机反相机,但没有流行开来。
2017年背照式传感器开始在专业的全画幅机中运用,背照式传感器可以提高单个像素的进光量,还能减少干扰,从而提升画质。背照式传感器的电子元件位于底层,提供了充足的设计空间,还能加入更多的电路设计,让传感器具备处理和缓存的能力。
2022年数码相机技术上延续了堆栈式CMOS、高性能处理器、AI检测技术等趋势。高速堆栈式传感器可以在对焦、视频帧率、EVF帧率、果冻效应等方面对相机进行提升,而高性能的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加强AI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拍摄对象自动对焦,视频方面,处理器支持多种编解码。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相机可以增加多个被摄体,还可以应用到火车、飞机、飞鸟等多个领域,索尼还新增了昆虫识别功能。
基本组成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照相机发展到现代,结构变得比较复杂,拥有了镜头、快门、光圈、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和变焦的系统,成为了结合电子技术和化学、光学、精密机械等技术的复杂产品。现代照相机的雏形达盖尔相机用镜头控制焦距,使得成像清晰,光圈控制透光量,分为4、11、16三档,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取景器用于取景,暗盒则放置感光材料。传统相机使用由银盐感光材料制成的胶卷,胶卷感光时形成以卤化银为中心的潜影,再经过冲洗形成影像,而感光材料是照相机的根本,直到数码相机普及之前,感光材料一直是卤化银。
数码相机组成
数码相机由镜头、CCD、A/D (模 / 数转换器)、 MPU (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 LCD (液晶显示器)、 PC 卡(可移动存储器)和接口(计算机接口、电视机接口)等组成,一般都安装在内部,一些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器还可以与相机机身分离。
镜头
镜头系统结构从镜头前面看是镜头保护玻璃、光学低通滤光器、透镜部件、红外截止滤光器以及CCD影像传感器和CCD保护玻璃等,快门则放在透光部件的中间或前面,且可与光圈合用。
CCD技术取代胶卷成为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它的分辨率是分辨数码相机档次的重要依据。CCD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定的CCD面积内,像素越多,需要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像素单元也就越多。光学上以黑白线作为线对,依据在1mm长度上能分开多少线对作为分辨率大小的度量标准。
透光部件是为了能在CCD面上成像,由于透镜具有球差、色差等特性,其特性会影像成像的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镜头设计中多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曲率的透镜来消除或减轻影响,也可以用非球面透镜,随着样板加工技术的发展,塑料或玻璃的非球面在镜头中的应用增多。相机的镜头组件可由许多独立的磨光玻璃元件组成或透明塑料压制而成,其功能是将光线汇聚到感光面上,而数码相机的透光部件则是将光线汇聚到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上。
镜头最主要的特性指标是焦距值,焦距决定了视角的条件是成像尺寸。在传统相机术语中,标准镜头的焦距大于底片的对角线,35mm 标准相机使用的是 24mm × 36mm 的底片,焦距大约43mm,而数码相机的成像尺寸小于这个值的两倍甚至更多,所以数码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和体积都比标准胶片相机小得多。在成像尺寸变小焦距也变小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得到与普通相机相同的视角。
低通滤光器是为了防止CCD传感器因为像素间隔产生伪色及波纹。数码相机采用水晶等光学折射特性截去高频部分的办法来实现低通滤光器的功能。CCD对红外线敏感,增加红外截止滤光器可以提高成像质量。
图像传感器
模拟数字转换器是将模拟光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数码相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一般是CCD或CMOS两种。
CCD是由纵横排列可最多达百万个的广电二极管和译码寻址电路组成。当光线通过镜头汇聚成像在CCD上时,每个光电二极管会因接收到光强的多少而耦合出不同数量的电荷,通过译码电路可以取得的每个光电二极管上耦合出的电荷,从而形成电流,该电流经过A/D转换形成一个二进制数字量,该数字即对应一个像素点,实际二极管数量大于照片像素点数量,上百万像素点数字量的集合构成数字照片。CCD的像素和面积决定了画质,像素越多,面积越大,图像质量越好。CCD从结构原理上分为线性和阵列两种,使用线性CCD必须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且无法使用闪光灯,阵列CCD包含一个光敏元件矩阵,矩阵中每个元件代表了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矩阵中像素越多,获得的图像分辨率就越好。为获得彩色的图像,光线必须在达到CCD前经过一组彩色滤波器,每个滤波器可以分离出红、绿、蓝三原色中的一色组成彩色图像。线性CCD可采用3行滤波器镶嵌在CCD上处理彩色,阵列CCD则可以采用将彩色滤波器嵌在CCD矩阵中,使用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去捕捉像素信号并与最接近它的相同颜色点作平均,最后对中间点进行估算。或者是采用三棱镜。
CMOS与CCD相比,很容易和数字信号处理、A/D电路集成在一起,CMOS不仅生产成本低、成品率高,还能有效降低功耗。CMOS可以完成数模转换、白平衡处理、负载信号处理和相机控制等功能。
模/数转换器(A/D)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该转换器可应用于温度运动或其他连续变化状态的实时监控,其作用是将图像传感器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到图像处理单元。
数码相机通过微处理器实现对测光、运算、曝光等操作的统一协调和控制,数码相机的曝光控制分为手动和自动,手动曝光是由摄影者自己调节光圈大小、快门速度。自动曝光方式分为程序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式曝光和快门优先式曝光。微处理器通过对CCD感光强弱的分析调节光圈和快门,最后通过机械或电子控制调节曝光。
图像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置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内置存储器为半导体存储器,安装在相机内部,用于临时存储图像,计算机传送图像时需要通过串行接口等接口。数码相机更多使用移动存储器,移动存储器可以是 3.5 英寸软盘、 PC ( PCMCIA )卡、 Compact Flash 卡、 SmartMedia 卡等。PC卡可以直接插入电脑的PC插口, Compact Flash 卡配备专门的PCMCIA转换卡,笔记本用户可直接再相应卡槽上使用, SmartMedia 卡则不能直接插入计算机和PC 卡读取器,必须装入一个转换器才能使用。存储器保存图片的量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及图片的质量和图片的大小,图像质量越高,文件越大,所需存储容量就越多。
液晶显示屏
液晶显示屏是用于取景或是浏览拍摄到的图像的一种器具。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液晶显示屏与其他显示器比,具有工作时电压低、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显示的信息量大且能直接和CMOS集成电路相匹配。液晶显示屏中的液晶分子在同一平面像百叶窗条整齐排列,分子的向列从一个平面到另一个平面过渡时会逐渐扭转90°,即扭曲后的液晶可以将入射光偏振方向扭转90°,当光摄入时,透过的光经过玻璃、透明电极而通过液晶材料时,极化方向扭转90°,扭射后入射光通过下极化器被反射器反射回来,呈现出透明的“亮”显示。当在电极板之间加入一个电场时,液晶分子在每个平面上的方向与外界电场的方向一致,此时光线就无法通过下极板照到反射器上,从而呈现出不透明的“暗”。因此制作液晶显示屏只需要在两块玻璃间夹些液晶,再装两块透明的电极。但这样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直到TFT出现将切换速度缓慢的液晶材料推进到了视频领域。
数码相机使用的液晶显示屏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工作原理相同,从种类上分为DSTN-LCD (双扫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和 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与 DSTN 相比, TFT 亮度更高,从各个角度观看都可以得到清晰的画面,因此数码相机中大都采用 TFT液晶显示屏。 液晶显示屏的作用有三个,一为取景、二为显示、三为显示功能菜单。
输出接口
数码相机的输出控制单元提高图像输出的界面,也就是连接端口。数码相机的输出接口主要有计算机通讯接口、连接电视机的视频接口和连接打印机的接口。常用的计算机通讯接口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 USB 接口和 SCSI 接口。
高速SCSI接口需要用配置的电缆将数码相机和计算机的端口相连,再运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将数码相机中的影像传输到计算机中。串行接口大多数码相机上都有且连结简单,但传输速率较低。USB使照片的传送和下载的速度比串行接口的方式要更快。若要使用电脑红外接口需要安装计算机对应的接收器和驱动程序。软盘是比较常见且经济实惠的存储介质,有些数码相机就使用软盘为存储介质。
工作原理
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把光为载体,将被摄物的光信息量和能量形式等通过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形成人眼可视的影像。即照相机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时候形成缩小且倒立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底片充当光屏,暗盒的长度为像距,被摄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
从外部结构向内部结构分析,首先就是镜片上的镀膜,镀膜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镜头受到物理因素影像产生的像差。为增加镜头的透光性,可镀增透膜或减反膜。若没有镀膜的存在,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会达到45%-90%,拍摄会容易产生“鬼影”,有了镀膜能有效地减少光的衰减,且还不会出现逆光光雾。其光学原理是把光当作一种波,光波是机械波具有一定的干涉性,镜头上涂上膜可以使更多的光通过镜头,从而减少光对影像的影响。
镜头内部的结构就是镜头的构造,镜头是成像的光学系统,由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及相对口径这两个特定数据。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
按下快门时,镜头将光线汇聚到感光材料电荷耦合元件(CCD)上,CCD在其中充当胶卷的作用,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得到被摄物的电子图像,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微处理器(MPU)再将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并转换为特定的图像格式,这样图像就可以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实现连接各类显示器。
相机分类
按相机镜头得焦距或视觉角度划分
按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或视觉角度划分,分为标准镜头、长焦及短焦等镜头。
光穿过凸透镜时,凸透镜主轴上产生的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焦距的长度与成像的对角线就是标准镜头,变焦镜头焦距可调节。
按照相机镜头划分
按照相机镜头划分,分为专业型、准专业型、普通型三种。
专业型照相机也称为单反相机,这种相机的反光镜和棱镜的设计可以让拍摄者在取景器中直接看到影像。拍摄者按下快门后,反光镜自动上抬,快门幕帘打开,光线通过镜头投影到感光部件,随后反光镜复位,显示屏就能看到影像。
准专业相机无法更换镜头,但能通过其他附加镜头和镜片达到更好镜头的效果,专业相机的镜头可更换从而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普通型照相机既不能更换镜头也不能附加其他镜头,拍摄过程自动操作。普通相机也就是“傻瓜相机”。
按感光载体划分
按感光载体划分按感光载体区分,包括胶片相机、数码照相机。
胶片相机使用感光胶片,再经过冲洗形成影像。
一次成像相机使用专用的成像胶片,拍摄后能得到一张带有浅的蓝绿色照片,不一会就可以自动变成一张彩色照片。
数码相机是集电子、光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由镜头、CCD、A/D (模 / 数转换器)、 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 LCD (液晶显示器)、 可移动存储器和接口(计算机接口、电视机接口)等组成。
按自动化程序划分
按自动化程序分,有全机械手动照相机、自动曝光照相机、自动对焦照相机、傻瓜照相机、袖珍照相机。
全机械手动照相机不具备任何自动化功能,全部需要由摄影者手动设定感光度、手动拨片、手动对焦等操作。高级的全机械手动照相机具有精密可靠的照相机性能,且不需要使用电池,还能在低温、潮湿等环境中拍摄。
自动曝光照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环境自动测光,然后依据测光结果控制光圈和快门进行曝光操作,摄影者只需专心调焦和取景构图。比如尼康株式会社FA照相机就具备该功能。
自动对焦照相机也称AF照相机,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来自动调节对焦点,使得对焦点上的被摄物呈现出清晰的影像。对需要迅速抓拍被摄物的摄影者有利,但在被摄主体色调单一,光线过暗和被摄物反差过小等的环境下拍摄时,自动对焦功能就会失效。
傻瓜照相机上几乎没有可供被摄者调节的部件,且价格低廉,成像效果一般,对拍摄环境、天气、光线等条件适应度较差。
袖珍照相机体积较小、制作精良、成像效果较好,拥有少量可供摄影者调节的部件,但它价格较高,多为摄影爱好者使用。
按使用胶片的大小划分
按使用胶片区分的相机,其中含有微型照相机、126照相机、APS照相机、135照相机、大型照相机等。而35mm胶片照相机成为了小型相机市场的业界标准,这种标准一致使用到数码相机时代。
微型照相机是1935年德国人瓦尔特萨浦发明的,这款“米诺克斯间谍相机”相机使用6.5mm×9mm的胶片,该款相机具备体积小和重量轻的特点,且具有超高的成像质量,被一些国家情报部门用于翻拍文件及隐匿拍摄。微型照相机一般指小于35mm胶片的相机,以110相机最为常见。110相机是由1972年伊士曼柯达公司推出的一种叫110的胶卷型号命名的。
APS照相机指“先进摄影系统”,它是1996年由富士、柯达、佳能、美能达、尼康株式会社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产品,他们将传统的135摄影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造,其中包括感光材料、后期冲印设备以及相关配套产品。APS系统胶卷有APS-H(30.3mm×16.6mm)、APS-C(24.9mm×16.6mm)、APS-P(30.3mm×10.1mm)三种尺寸,APS-C的3:2的长宽比等同于135底片比例,APS-P的3:1画面长宽比也被称为全景模式。APS系统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胶卷技术为核心,具备数码化的输入和输出功能。APS系统是传统摄影系统和数码摄影系统之间的过渡产物。
135照相机也叫135相机,135相机的胶卷画幅是36mm×24mm,加上胶片高度和上下方形齿孔的总高度是35mm。这种规格是使用最广泛的传统胶卷的规格,也成为了业界的参照标准,即使影像传感器规格各不相同,但按照35mm胶片的规格换算可以得到等效于135相机镜头的焦距。
120照相机一般指中片幅相机,其胶片片幅的大小介于135和4×5以上的大片幅胶片之间。中画幅胶片包括120、122、127、620等,这些胶片长度不同,大小相同。市场上流通的几乎只有120胶片,所以人们把中画幅胶片的相机称为120相机。120相机由于使用胶片面积大,所以体积相应增大,重量也相应增加,但放大效果比135片幅的相机要好。
按取景方式划分
按照取景方式划分的相机包括单镜头反光相机、单点相机、旁轴相机、双镜头反光相机、机背取景相机。
单镜头反光相机简称单反相机,是利用镜头后的反光板将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加以反射,再通过五棱镜反射使得摄影者从取景器中观察到正影像。单反相机由一个可更换的镜头和机身组成,它的“反”是指将镜头获得的影像转换给取景器的45度反光板。
单点相机主要指一种无弹起式反光镜且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一些厂商将这类产品进行自主命名,比如无反光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简称微单相机,也有将其称作“单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简称单电。微单和单点的共同特征都是采用了类似APS-C尺寸或135画幅较大面积的传感器,取消了可弹起式反光镜,并以电子取景器取代传统光取景器,而且还可更换镜头。这类相机的出现是数码相机一次结构上的改革创新。
旁轴相机没有反光板和五棱镜,它是在镜头旁侧机身部位上装配取景器,用以瞄准被摄范围。这种取景器内通常由一组简单的光学透镜可以直接观看到与世纪成像范围接近的影像。此类相机的取景器有的只作取景作用,有的则能够同时测距对焦,后者在取景窗内可以看到被摄物体旁边有一部分重影或相互分裂的影像,但在对焦时,随着镜头的伸缩,两部分影像将会逐渐重合,当影像完全重合时,聚焦就完成了。较高级的旁轴取景照相机配有能同时测距和对焦的取景器,这种相机在昏暗环境也能发挥作用。旁轴相机由于取景器取景和镜头拍摄不在同一位置容易产生视差。
双镜头反光相机装配两个焦距相同的镜头,上面的镜头负责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实际拍摄成像。这两个镜头处在相互平行的两个光轴上,上方镜头有一块固定45度倾斜的反光板用于取景后部,上方镜头将镜头形成的影像反射到反光镜上方的磨砂玻璃上以供取景,比如德国禄莱弗莱克斯双镜头相机。
机背取景相机通常用于早期照相馆摄影或工业和建筑的外景拍摄,该类照相机基本设计为需要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且大多使用4×5英寸、5×7英寸或8×10英寸的散页胶片。
其他种类
其他种类照相机包括摇头机、水下相机、工程相机、立体相机、拍照手机。
摇头机又叫转机,在拍摄时利用机头在转台上转动,使影像通过镜头前的狭缝将镜头曝光。其最大横向拍摄范围可以达到360度,特别适合拍摄广阔的风光和大型集体照。
水下相机有良好的密封性,适用于水下作业。水下照相机一种是本身具有防水性能的,另一种是加装防水装置使得普通相机也能在水下拍摄。专业的水下相机既具有防水功能还专门针对水下环境进行设计,比如Nikonos RS相机。
工程相机是用于恶劣环境下的相机,比如自然灾害现场。为适用恶劣环境中的相机保护,工程相机对可靠性的要求排在了相机光学性能的前面,这类相机一般都有防水、防尘及密封的机身,且加固外壳设计抗击冲击和跌落。其外壳大多采用符合高可靠性的工程塑料而非金属。
立体相机:人们左右眼所观看的角度是不同的,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不完全相同的影像,经过大脑将左右眼看到的不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后就能辨别物体的前后和远近,形成立体视觉。立体相机使用两个镜头模拟人的左右眼,从不同角度同时拍摄照片,在观看时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使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左右视角拍摄的画面,从而获得立体效果。
拍照手机是自带照相机功能的手机。世界上第一支拍照手机是2000年夏普公司制造的J-SH04,这款照相手机可以使用CMOS感光模块,让手机的电池可以在支持相机功能的情况下不加快电量的流失速度。
应用领域
相机品牌
欧洲: 哈苏(哈苏)、 飞思(Phase one)、 阿尔帕(ALPA)、福卡(Foca)
德国:林好夫(Linhof)、徕卡(Leica)、禄莱(Rollei)、康泰时 Contax、米诺克斯 Minox、福伦达 Voigtlander、卡尔蔡司(Carl 蔡司公司 AG)
日本:佳能 (Canon)、 尼康株式会社(Nikon)、 索尼(Sony)、富士(富士胶片)、松下电器(Lumix)、理光(Ricoh)、 奥林巴斯(Olympus)、宾得(Pentax)、卡西欧手表(CASIO)
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惠普(HP)、宝丽来(Polaroid)、 通用(GE)、GoPro
韩国:三星SAMSUNG
中国:海鸥(Seagull)、凤凰、东风、红旗、珠江(Pearl River)、大疆创新(DJI)、牡丹、太湖、东方、友谊、 红梅 、虎丘区、长城、青岛、华蓉、华中、西湖、天鹅、孔雀、鸿雁、华夏(百灵)、美乐、三友、甘光、华山、华光、飞跃、百花、湖光、海燕、爱国者(aigo)、明基(BenQ)、拍得丽(Premier)
传统照相机和数码相机对比
相同点
数码相机结构上和传统相机差别不大,都具有光学镜头、电子快门系统和电子测光系统,取消了传统相机的卷片结构、装片机构,增加了成像芯片、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彩色液晶显示屏等,操作方法也和传统相机差不多。
数码相机成像的光学原理和照相机相同。传统相机使用胶片感光记录景物,数码相机大多使用电荷耦合元件进行光电转移,少数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进行感光,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器变成二进制数字,以此传输到内部存储器上,实现在显示屏上显示。
不同点
制作工艺不同:传统相机采用胶卷作为载体,要经过冲洗才可以得到照片,拍摄后无法知道拍摄效果,也不能进行删除。数码相机采用电荷耦合元件感光,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后记录在存储卡上,可以对拍摄后的照片进行观看,照片也可以删除,还能传输到电脑进行处理,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拍摄效果不同:传统相机使用卤化银胶片可以捕捉到连续的色彩,数码相机的CCD感光元件在较暗或较亮的地方会损失细节,不够传统相机有很强的弱光优势,传统照相机在照明条件极低的环境中几乎不能工作。
拍摄速度不同:在按下快门前,数码相机要调整光圈、改变快门速度、检查自动聚焦、打开闪光灯等操作,拍完后,数码相机还要图片进行压缩处理并存储,这些都需要等待,所以数码相机的拍摄速度,尤其是连拍速度还无法达到专业摄影的要求,且耗电量较大。
输入输出方式不同:数码相机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处理,然后打印出来,传统相机必须在暗房里冲洗,进行处理还需要通过扫描仪扫描进计算机,而扫描的图像质量还受到扫描仪精度的影响。
存储介质不同:数码相机的图像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磁介质上,传统相机则是化学方法记录在卤化银胶片上。目前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主要有SM卡、SD卡等,存储容量也以兆计算。
相机销量
2020年上半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量同比减少51.9%,除美洲和除中日以外的亚洲数码相机出货量更是降低了近6成。其中卡片相机、单反相机、微单相机都有所减少,中国降幅相对较小。然而数码相机出货量下降趋势从2010年后就开始走低,到2019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已经仅为2010年的13%。
2022年数码相机全球出货额度同比增长39%,连续两年超过上年,无反相机的出货额增长61%,以出货量计算,无反相机的市场占有率首次占到了二分之一以上,而数码相机受智能手机的影响整体出货量在减少。虽然2022年数码相机的零售量是下跌的,但着两年数码相机的均价提升较快,一方面,高端全画幅产品的销量及销售规模都在增长,另一方面,缺货现象造成了产品溢价比较严重,致使整体销售额表现比销量乐观一些。
发展现状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在摄影领域,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性能不断提升并成为了手机厂商宣传的亮点之一,小型数码相机虽在数码相机整体占比处于领先地位,但当数码相机行业面临衰弱时,小型数码相机也会比其他相机更危险。
2022年相机技术上延续了堆栈式CMOS、高性能处理器、AI检测技术,在传感器读取速度、自动对焦精度、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了发展。然而产销量低、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等问题成为国产数码相机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随着竞争力的提升,国产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将比2021年减少6.1%,预计将连续五年同比降低,到2025年数码相机市场出货额将会比2020年减少2.8466亿美元。
发展趋势
2005年中低端产品走娱乐路线,中高端产品和单反相机连结在一起。各大集团争相加入大屏幕液晶显示屏的竞争之中,人体工学及整机协调性设计成为阻碍,因屏幕的发展和体积呈现正比关系,为屏幕变大从而使得使用触摸屏成为唯一实现的可能,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乐涂鸦机E40就算是成功的尝试之一,但索尼在触摸屏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各大厂商在外观上花了不少功夫,同时也将娱乐功能合到相机中,比如MP3功能。其中卡西欧手表的EX-S1的数码相机就是个典型。在2004年像素之争过后,因过高的像素会降低输出图像的质量,家庭用户使用的像素又多设置在300万像素,既可以满足大部分图片可以在电脑中观看也可以达到一般冲洗店的最低文件像素值,实现最佳冲洗效果,未来低像素相机可能会重新在相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数码相机外观从消费级向着轻薄和时尚方向发展,专业级的数码相机向笨重的方向发展。高端消费级相机采用全金属机身,外面覆盖橡胶或磨砂塑料外壳。在性能上向着单个像素的成像质量、高感光度、大显示屏、多功能等方向发展。
未来数码相机将倾向于在画质上的接近专业单反相机的水准,而拍摄方式上则倾向于“傻瓜相机”。越来越多的厂家已经在这方面推出了多种尝试,比如伊士曼柯达公司智能场景模式、索尼iSCN模式、松下电器IA模式等。
当今相机行业经历着快速变化,佳能、尼康株式会社等凭借单反相机在影像行业一路高歌。单反相机正逐渐失去地位。2022年微单相机(又名无反相机)的销量高于单反,微单相机的流行成为了一种趋势。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整体市场销售额获得一定增长,专业相机市场换机需求回升刺激了市场反弹,高档无反相机越来越受到欢迎并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尼康董事长松原也曾表示智能手机的出现影响了针对初学者的数码单反市场,未来微单相机市场将呈上升趋势,尼康也将专注数码微单中的高端机型。
虽然无反相机受到大环境影响导致零售量下降,但无反相机的零售额仍然在保持正增长,新机型的推出带动了中高端产品需求的增长及新技术带来的消费者转换,无反相机市场带来的增长正推动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额增长,即使微单相机目前存在对比单反的电量劣势和缺少芯片的困境,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大量技术在微单相机的研发和生产中,引领微单相机市场的继续发展。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手机内置摄像头性能不断提高影响着相机的持续发展,同时产销量低、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也制约着中国数码相机的发展,未来很多技术会应用到次一级的相机机身上,入门级相机也将会看到更多的技术应用。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各国相机品牌介绍(2):历史厚重的德国品牌.IT之家.2023-06-24
各国相机品牌介绍(1):日本相机家族果然庞大.IT之家.2023-06-24
数码照相机什么牌子好.太平洋电脑网.2023-06-24
摄影基础.知到.2023-06-27
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 高像素机型真的有用吗?.中关村在线.2023-07-04
闪光灯的种类是什么.太平洋电脑网.2023-07-04
GB/T 13964-2008 照相机械术语.全国标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2023-07-12
公元1000年前起 一张图了解相机发展简史.新浪科技.2023-06-24
锦绣迎泽|镜头下的古老三晋,影像中的文明遗产.今日头条.2024-03-18
是他拍的!世界上保存下来的第一张清晰照片.金羊网.2023-06-23
摄影术的发明与早期摄影技术的探索.澎湃新闻.2023-07-01
机构:去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额同比增近4成,高档无反相机成主流.界面新闻.2023-07-01
2023年中国数码相机行业发展分析.中研网.2023-07-02
潘建伟院士谈“墨子号” 称曾在合肥大蜀山做实验.安徽网.2023-06-27
纪念摄影术发明180周年.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2
“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专题栏目 -- “银版摄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2
【蜂·辞典】1839年:让摄影师如雷贯耳的那一年.蜂鸟网.2023-07-02
清末科学家邹伯奇:发明中国第一台照相机.中国新闻网.2023-06-27
六大关键技术 解析2018年相机发展主旋律.中关村在线.2023-07-03
2022年数码相机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盘点.手机凤凰网.2023-07-03
照相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数码照相机原理与结构【分析】.太平洋科技.2023-07-12
拍照手机是什么.太平洋科技.2023-07-14
各国相机品牌介绍(3):欧洲其他知名品牌.IT之家.2023-06-24
各国相机品牌介绍(5):美国都有哪些相机品牌.IT之家.2023-06-24
各国相机品牌介绍(4):我国那些经典的相机品牌.IT之家.2023-06-23
中国相机品牌有哪些 【详细介绍】.太平洋科技.2023-07-12
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在线.2023-06-24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有什么区别 【详细介绍】.太平洋电脑网.2023-06-27
全球上半年数码相机出货量减半.环球财经.2023-07-02
相机巨头交亮眼财报 产品均价十年已飙近三倍.中国经营报.2023-07-02
细谈DC未来发展趋势之新品数码相机点评(1).新浪科技.2023-07-02
细谈DC未来发展趋势之新品数码相机点评 (3).新浪科技.2023-07-02
细谈DC未来发展趋势之新品数码相机点评 (4).新浪科技.2023-07-02
解读DC界的达芬奇密码——数码相机的未来趋势.太平洋电脑网.2023-07-01
微单已崛起 单反近黄昏.新浪财经.2023-07-01
数码摄影基础(山东联盟).知到.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