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507年―568年),字揜(yǎn)于,小字奴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太尉杨震的十三世孙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杨坚杨坚之父。

杨忠出生于北魏的仕宦世家。成年后,他周游齐鲁,被南梁兵所俘。五年后,杨忠跟从北海王元返回洛阳市,被召至北魏将领帐下,后随尔朱氏、独孤信南征北战,因功先后被赐昌县伯,伯等职。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杨忠加入西魏阵营,随元修西迁,并得到丞相宇文泰的重用,被晋封侯爵。后又因平定潼关县、夺回之功,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银青光大夫。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杨忠从南梁北归回到西魏,多次随军攻打东魏,擒窦泰、战河桥(今河南孟州西南)、破邙山、定安陆市、平定汉水,屡次力抗众敌,救西魏军于千钧一发之陵水,以功升任左、云州、兼任大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加侍中、骠骑将军等职,封郡公,赐姓北周建立后,杨忠任小宗伯、司空大将军等,进封公,不肯依附太师宇文护,出任泾州总管的信息,多次率军打败北齐军队,攻陷北齐二十余镇。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杨忠死后被追赠为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刺史,谥号为“桓”。元年(581年),其子杨坚建立,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杨忠戎马一生,为西魏、北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史学家评价杨忠武艺过人,识见深沉,有将帅的才能谋略。中国当代史学家梁满仓评价杨忠的身上,兼具忠、勇、智、识四种品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忠出生于仕宦世家,其四世祖曾任北魏武川镇司马曾祖父及祖父都曾是北魏的地方官员,父亲杨祯为北魏宁远县将军。杨忠小时候生活在拱卫首都的六镇之一的武川镇(今武川县西),他从小练就了一身武艺。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左右,北魏政府将二十多万六镇兵民迁往河北省地区,杨忠一家也从武川镇来到了河北中山(今河北定州),随后,杨忠又只身南下,客游山东省,进入了泰山郡境内。杨忠客游齐鲁时,恰逢萧衍明成祖北伐,攻克了北魏许多城镇,俘掳了大量人口和资财。杨忠也被梁军所俘,被送到南京市(今南京市)。

南梁的第五年,杨忠跟随投降南梁的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回洛阳市,讨伐篡取北魏政权的尔朱荣。进入洛阳后,元颢昏庸无能,又对功臣心怀猜忌、不肯重用,导致不久后就被北魏反攻的军队所杀害。元颢兵败后,杨忠留了下来,并被北魏将领尔朱度律召募为帐下统军,又与同乡故友独孤信结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尔朱荣被元子攸所杀后,尔朱州借复仇兴兵入洛阳市,杨忠也跟随其中,因功被赐昌县伯,任都督一职,后又封为小黄县伯。紧接着,他又跟随独孤信南征,攻克了南梁的下戍,平定南阳市

败走南梁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又称为北齐北周元脩东魏逃往西魏,杨忠和独孤信也一同去到了西魏。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是二人的同乡,又是独孤信的发小,因着这层关系,杨忠很快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并被晋封侯爵。后又因平定潼关县、夺回洛阳市之功,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银青光䘵大夫。

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据守穰城(今邓州市),独孤信、杨忠奉命讨伐。辛不敌,兵败退回城里。独孤信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驰马于穰城城下,呵斥守门兵众开门投降。守门的士兵见势不对,一哄而散。杨忠与康洛儿、元长生乘机入城。辛纂的卫兵不敢与之对抗,斩辛纂示众以示投降。杨忠和独孤信收复穰城不久,遭遇了东魏的反攻,因寡不敌众,两人只得向南逃到了南梁。在南梁,杨忠和独孤信受到萧衍的器重,杨忠被封为关德主帅、关外侯。

建功西魏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杨忠和独孤信从南梁回到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喜爱杨忠的勇敢,把他留在了自己的帷幕下。(157梁13)当时正值东魏高欢大举西伐,大将窦泰进逼到了潼关县,另一路,大将高昂进围洛阳市。杨忠与独孤信随宇文泰迎敌,奇袭潼关县,逼得窦泰自杀,高昂退兵。不久后,两人又随宇文泰出潼关,攻下东魏弘农,掠尽了弘农的粮食后返回关中,途中又大败前来讨伐的东魏军。

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七月,东魏派侯景高昂等人攻打西魏,西魏洛阳市守将独孤信被包围在金城内,西魏急忙派兵救援。次月,宇文泰的部队来到了谷水边的谷水城,东魏大将莫多娄贷文因轻敌,仅率千余骑兵迎敌,很快便被西魏军的前驱打败。东魏初战受挫,锐气大减,宇文泰乘胜追击,却被早已等候在黄河边的侯景大败,西魏军伤亡惨重。西魏军的后援到来后,宇文泰再次发起对东魏军的攻击。双方从早晨一直点头到下午,各有伤亡,东魏大都督高昂西魏主帅宇文泰也和大队失去了联系。因失去主师,西魏军士气大落,开始后撤。此时杨忠仅带了五名壮士,死守河边,使敌军不敢进逼,以掩护大军撤退。战后,杨忠因保全部队之功,被提拨为左光禄大夫云中郡刺史,兼任大都督。

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虎牢关(今河南汜水镇)为见面礼,投降西魏,宇文泰率将进围河桥南城以接应,高欢得知后亲率十万大军抵御,并占据了洛阳市西北的邙山。两军相持数日后,宇文泰乘夜率精锐偷袭东魏军。次日凌晨,两军相遇,随即展开厮杀。第一天,西魏军不败,三万余西魏军被杀;第二天,东魏军大败。但不料高欢在战败的当晚,趁西魏军毫无准备之际,再次发动攻击,西魏军很快便呈全线崩溃之势。此时,杨忠率五百骑兵逆势冲入了东魏军中,直奔高欢而去。独孤信见状,连忙和于谨挥师反击。瞬间,东魏军从攻势变为守势,继而溃败。西魏军主力乘势安全撤离。此战之后,杨忠被封为大都督、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仪同三司,他的母亲也被追封为北海郡君。不久后,宇文泰又任命杨忠为朔州市刺史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之后,杨忠又先后与西魏将领击败了黑水的、与西魏将领解了玉壁之围,因功转任刺史。

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年),南梁义阳郡守马伯符举下溠城投降西魏,西魏朝乘机占据了汉江、沔水一带,任命杨忠为都督荆襄等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并以马伯符为向导,攻克南梁齐兴郡和昌州。尽管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已向西魏称属国,但仍怀有二心,为此,杨忠想出一个制服萧的办法。杨忠通知萧詧,部队要在萧詧的驻地樊城区外演练,萧詧登上城楼,果然看见西魏的部队浩浩荡荡,一队接一队地从城外经过,他粗略估计有三万余人,遂定下心来,投降了西魏。实际上,杨忠的部队只有两千多人,只是分成了若干队,换上不同旗帜来回地走城外走动。

西魏十六年(550年),南梁竟陵郡守孙以其郡归附西魏,宇文泰大都督符贵前往镇守,后梁司州刺史柳仲礼率军征讨时,孙诇又杀了符贵投降柳仲礼。柳仲礼派部将王叔孙与孙诇守城,以长史马为安陆市太守,自己率领一万兵马攻打襄阳市。宇文泰大怒,命令杨忠率军南征。杨忠一路攻城陷郡,一直打到安陆城中,将马岫围困于城中。柳仲礼听说随郡失陷,急忙返回援救。众将都劝杨忠加紧攻城,杨忠却认为安陆城池坚固,一时半会不可能攻下来,反而消耗了士气,最好是趁柳仲礼一路奔波、倦怠之时再突然袭击,必定是事半功倍。杨忠挑选了二千名骑兵,连夜迎击,大败南梁援军,生擒柳仲礼。安陆守军见解围无望,举城投降;竟陵郡守军也杀掉孙诇,归降西魏萧绎送子入京充当人质,并送来侯马盟书,互定边界。杨忠因功晋封为陈留郡郡公。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杨忠奉命前往汝南郡、讨伐意欲侵犯竟陵的南梁邵陵王萧纶。仅用了半天时间,杨忠便攻下了汝南县,活捉并杀掉了萧纶及安乐侯萧。一年后,杨忠再度发兵,彻底平定了汉江以东的全部地区。

西魏拓跋廓初年,杨忠被赐姓普六如氏,代行同州事务。

西魏大将于谨讨伐江陵县时,杨忠担任前军,他屯兵于长江渡口,截断敌军退路,打败了西梁军队的“象兵”。江陵平定后,西魏萧詧为梁主,杨忠镇守穰城。随后,杨忠又平定水流域诸蛮各部。

讨伐北齐

宇文毓二年(558年),杨忠入朝任小宗伯。当年三月,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举州前来降附,人侵犯东部边境,杨忠出兵镇守永济市。司马消难请降时,杨忠与柱国达奚武前往豫州接应。到达约定地点时,一直不见对方传出信息。达奚武担心有变,打算返回。杨忠不同意,认为不摸清真实的情况,只将猜想的结果带回去,有辱使命。他独自带领一千名骑兵趁夜蹲守在城下。过了很久,城门终于打开了,杨忠进了城才知道,高洋已对司马消难产生怀疑,并派了亲信伏敬远及二千甲士对北豫州进行严密的监视。北豫州城突然烽火四起,达奚武让司马消难带着财帛家眷先走,杨忠则率三千名骑兵负责断后。杨忠等人到达北洛河南岸时,北齐军也到了洛水北岸。杨忠佯装出一副要进攻、同归于尽的样子,北齐兵不敢逼近,只能缓缓退兵而归。杨忠因此功升任为柱国大将军。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杨忠晋封为随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在竟陵县食邑一千户。不久后,他又升任为御正中大夫。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五月,杨忠任大司空。

北周三年(563年),朝廷打算联合突厥讨伐北齐,众臣们认为北齐兵强马壮,至少需要耗费十万兵力。杨忠不置可否,他认为军队的取胜,不在于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内部的和谐。

随即,朝廷任命杨忠为元帅,统率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等十余大将,与达奚武分两路讨伐北齐。当时北周军粮奇缺,所需军粮均需自己筹备。杨忠设宴,款待山西省陕西省一带的稽胡众首领。席间,杨忠派将领壮盛军威,鸣鼓而至,又装出一副意外的神色问王杰为何到来。王杰说银州、夏州生胡作乱,北周和突厥集结了十余万兵马前去讨伐,之后王杰又说到,突厥可汗说稽胡如果不服从命令,就一起打败他们。在场的稽胡众首领无一不害怕,纷纷捐粮捐物表示真心归附。

有了军粮,北周北道元帅杨忠带领军队一路过关斩将,迅速攻下了北齐二十余个镇。北周兵与突厥的十万骑兵会合后,进攻太原市北齐人聚集全部精锐,冒着风雪呐喊而出,狼军大惊失色,不肯出战,只有杨忠率领七百人步行出战,北周伤亡惨重,死者十有四五。后由于达奚武误期,联军只得撤军。回到京师高祖对杨忠大加赏赐,并打算任命他为太傅,但晋公宇文护以杨忠不肯为己所用,便从中作梗,最终杨忠被授为总管泾豳灵云盐显六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因病去世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杨忠回京养病,高祖及晋公宇文护曾多次亲去探视。但不久后,杨忠便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杨忠逝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桓”。其子杨坚承袭爵封。

开皇元年(581年),杨忠之子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追谥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家族成员

主要影响

杨忠先后击败南梁北齐,并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为西魏北周的稳定与扩张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人物评价

唐朝史学家令狐德棻在《周书》中评价杨忠胡须漂亮,身高七尺八寸,容貌异常,体形魁伟,武艺过人,识见深沉,有将帅的才能谋略。

中国当代史学家梁满仓评价杨忠的身上,兼具忠、勇、智、识四种品质。

中国当代历史学教授蒙曼评价杨忠屡立战功,在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逐步树立起了骁勇的威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隋文帝大传.豆瓣读书.2023-11-24

独孤伽罗.豆瓣读书.2023-11-24

历史的沸点II.豆瓣读书.2023-11-24

猎天下.豆瓣读书.2023-11-24

陈文帝传.豆瓣读书.2023-11-24

独孤天下 (2018).豆瓣电影.2023-11-24

独孤皇后 (2019).豆瓣电影.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