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英文名称为Wuhan Textile University,英文缩写WTU),中文简称纺大,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特1号。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武汉纺织大学初建于1958年,始称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行业院校。1998年经国家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划转为湖北省管理。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02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并入武汉纺织大学。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阳光校区、南湖校区、东湖校区。学校组建五大学部,设置20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有70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9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
2025年,武汉纺织大学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59。
历史沿革
武汉纺织工学院
1956年学校开始筹建,用于培养纺织行业的相关人才,1958年获批成立武汉纺织工学院,校址设在武昌三层楼积玉桥街395号。60年代初,因遭受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紧缩教育规模,学校于1960年停止招生,1962年7月——1977年停办。1978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增设一批高等院校,在湖北轻工业学院的纺织专业基础上,武汉纺织工学院恢复重建,校址定于武汉关山南湖之滨。1987年—1998年,学校专业设置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1998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合格评估”中,被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院校”。
武汉科技学院
1999年,学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发文批准,学校合并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同年,学校阳光校区开始动工建设。2002年9月,学校开始组建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其为学校的一所独立学院。2003年,学校获批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艺术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行列。
武汉纺织大学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后,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学校合并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2013年,招收首届留学研究生。2016年,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正式成立;承办第七届海峡两岸纺织学术论坛。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22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3年3月21日,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技馆揭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组建五大学部,设有20个学院,3个研究院,70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7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立项建设中的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1个学科入选湖北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拥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示范中心9个。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31项。
国家级专业
参考文献:
专业建设点
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学校交流
学校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英国纺织学会”“美国纤维学会”理事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高校联盟地方合作高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于2006年开始承办商务部对外援助项目,成功举办了100余期援外项目,培训了9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2000余名政府官员及技术人员。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设阳光校区图书馆、南湖校区图书馆两个馆区,截至官网2023年11月,馆舍总面积44335.6平方米。其中阳光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6年,面积33683平方米;南湖校区图书馆建成于2001年,面积10652平方米。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为特色,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科为主体,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藏书体系。全馆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多册,拥有中外文各类数据库200余个,其中拥有各类特色文献近10万册和一个特藏艺术阅览室,建有纺织服装专题图书数据库、纺织外文期刊文摘数据库等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阅览座位达5500个,自主学习中心提供电脑以及讨论间,免费开放。
学术期刊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中,开设有纺织理论与应用研究、服装工程研究、纺织机械研究、纺织经济研究等纺织特色相关栏目。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开辟有:服装理论研究、服饰文化研究、艺术与设计研究等服装艺术特色相关栏目。
《对外经贸实务》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武汉纺织大学主办,是一本中文核心期刊,该刊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财经类、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博看网、思博网全文收录。常设名家专稿、名企风采、国际观察、大趋势等栏目。
《服饰导刊》创刊于2012年,由武汉纺织大学主管、主办。该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来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开设服饰与文化、服饰与产业、服饰与艺术、服饰与传播四大板块栏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拥有纺织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先进纺纱技术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智能纺织材料创新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纺织行业纱线及其功能化重点实验室等27个省、市、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全国美展艺术作品5项。学校注重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10余个省份先后落地,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排名
2022年,武汉纺织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205。
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65。
2024年,武汉纺织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67。
2025年,武汉纺织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159。
校园文化
校训
纺大校训是“崇真尚美”。
“崇”,是推崇、追求、践行之意。“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即客观真理;二是指人性的真诚、诚实。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崇真”即是全校师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诚。
“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尚美”是“美在纺大”的文化追求,即全体师生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校徽
学校校标以汉字偏旁部首“纟”结合六边形同构而成。
校歌
学校校歌为杨洪林、王生宁作词、刘思远作曲的《武汉纺织大学校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更新时间:2024年4月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参考文献: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学校设有阳光校区、南湖校区、东湖校区。学校占地2000多亩。目前,学校办学主要以南湖校区和阳光校区为主。南湖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坐落于武昌南湖之滨,紧邻光谷步行街;阳光校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南湖校区设有传媒学院、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和高职继教学院七大学院。其他学院位于阳光校区。
校友情况
教育界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4月17日
参考文献:
商界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4月17日
参考文献:
所获荣誉
2015年12月,武汉纺织大学获2013-201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2018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获评2018年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新闻宣传金奖”单位。
2019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入选教育部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12月,武汉纺织大学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1月,武汉纺织大学获评《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新闻宣传示范单位。
2023年1月,武汉纺织大学获评“2022年度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参考资料
武汉纺织大学章程.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信用中国.2024-05-27
@高考考生 丨 你好,我是武汉纺织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武汉纺织大学考点考生赴考须知.武汉纺织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欧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24-05-28
武汉纺织大学学校简介.百家号.2024-06-01
学校简介.武汉纺织大学.2024-01-21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二级院部.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学院简介.纺织科学与工程.2024-05-27
学院简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4-05-27
我校获评“2022年度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我校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现任领导.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2024-05-19
历史沿革.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2023-05-23
两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梅顺齐.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傅欣在中俄学术与教育合作论坛中做主旨发言.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布里杨·雷洁德诺夫、梅顺齐教授出席上海浦东“海上院士讲坛”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省科技厅领导来校慰问外籍专家.武汉纺织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事处.2023-05-23
【纺大资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受聘为我校“阳光学者”.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二级教授(在职).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硕士点建设.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双一流建设.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我校9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2023-05-23
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专业建设.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5-28
图书馆简介.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2024-05-27
杂志简介.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3-05-23
关于我们.对外经贸实务编辑部.2023-05-23
《服饰导刊》创刊号正式出版.《服饰导刊》.2024-05-27
服饰导刊杂志.发表之家.2024-05-27
科研概况.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科研平台.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校训校歌.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历任领导.武汉纺织大学.2023-05-23
【南湖映像】这才是纺大南湖校区的正确打开方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3
校友风采.校友工作办公室.2023-05-23
我校获2013-201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我校获评2018年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新闻宣传金奖”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我校入选教育部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
学校获评《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新闻宣传示范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新闻文化网.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