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7日),名叔裕,字孝宽,韦孝宽少以字行,所以大家都称他韦孝宽,而很少称韦叔裕,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
韦孝宽广读经史,足智多谋,攻守兼备,善于用间。早年萧宝夤作乱关右之时,自请为军前锋,受任统军。逢战立功,官职渐升,历任国子博士、宣威将军、给事中等职,封爵山北县男。后受宇文泰重用,大统五年(539年),他被晋爵为侯。大统八年(542年),任晋州刺史,不久移镇玉壁,兼管南汾州的政务。大统十二年(546年),韦孝宽因坚守玉璧,瓦解了东魏对西魏的进攻,因功被授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建忠郡公。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韦孝宽率军进攻南梁江陵,得胜,因功晋封穰县公。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宇文邕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拜司空,延州总管,进位上柱国。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遗址(今临漳县西南);同年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傅、十二州诸军事、武威郡牧,谥号为襄。韦孝宽共有七子,世子韦总随周武帝出征战死,韦总世子韦圆成袭爵郧国公。
韦孝宽驻守边防多年,多次抗击强敌;他攻南梁、灭北齐、打南陈都做出巨大贡献,杜牧在《注孙子序》中称韦孝宽为与秦国的王翦、西汉的韩信、三国的司马懿、周瑜、诸葛亮、唐朝的李靖比肩的名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京兆韦曲韦氏,源流长远。韦家宗族繁盛,声势烜赫,出将入相,人物辈出,甚至与皇室互婚,参与朝枢。韦孝宽祖父韦直善,曾任北魏冯翊郡、扶风郡二郡太守。父亲韦旭历任武威郡太守、大行台右丞、辅国将军、武威郡大中正、右将军、南豳州刺史,去世后被朝廷追赠司空、冀州刺史,谥号文惠。韦孝宽祖上皆为北魏高官。
韦孝宽本名韦叔裕,字孝宽;性格沉稳,为人聪明机敏,和善正直,从小便博览经史子集。孝昌三年(527年),萧宝夤在关中作乱。二十岁的韦孝宽向朝廷请命,愿为讨伐叛军的先锋。朝廷随即任命他担任统军,随冯公长孙承业西征。因功升任国子博士,代理华山郡太守。之后,侍中杨侃出任大都督,镇守潼关,向朝廷推荐韦孝宽担任自己的司马,并且把女儿嫁给他。永安年间,韦孝宽被任命担任宣威将军、给事中,之后被封爵山北县男爵。普泰元年(531年),因随荆州刺史源子恭镇守穰城有功,韦孝宽被任命为淅阳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郡守。当时,独孤信担任新野郡(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郡守,二人因关系好,为政得当,被百姓称为“连壁”。
对抗东魏
元宝炬大统三年(537年),韦孝宽随宇文泰东征;因攻克潼关县有功,被授弘农郡(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郡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又与独孤信入守洛阳市,被任命为阳城郡(在今登封市东南)郡守。又与宇文贵、怡峰应接颍州区(今河南省禹州市)的义军,大破东魏将领任祥、尧雄。之后,韦孝宽先后攻下乐口(今河南省漯河市)、豫州(今河南省大部),俘虏东魏豫州刺史冯。大统四年(538年),东西两魏军队战于河桥,因西魏军失利,边境混乱,朝廷让韦孝宽镇守宜阳郡(今宜阳县),不久被升为南州(今亳州市)刺史。同年,东魏将领段琛、尧杰重新收复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引诱边境上的西魏百姓。韦孝宽采用离间计,伪造牛道恒投降西魏的信件,故意让段琛获得,顺利离间了段琛与牛道恒。韦孝宽趁机偷袭,俘虏段琛、牛道恒。从此崤山山脉、渑池县一带就安定了。韦孝宽于大统五年(539年)晋封为侯爵;大统八年(542年),被任命为晋州(今属山西省临汾市)刺史,镇守玉璧,兼管南汾州(今属山西省临汾市)政事。因治理好了南汾州的匪患,韦孝宽被晋封为大都督。
死守玉璧
大统十二年(546年),高欢倾东魏军马,志在攻取西魏。因玉璧为进军必经之路,东魏军便先攻玉璧(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魏军穷尽各种攻城手段,都没有攻下玉璧城。之后高欢又用劝降、悬赏的方法,都被韦孝宽一一化解。最后,高欢用杀死韦孝宽侄子来威胁他,也没有得逞。东魏军围攻了玉璧城六十天,死伤十之四五;高欢也病倒了,于是东魏撤军。不久,高欢因此事气愤而死。元宝炬元宝炬嘉奖韦孝宽守城有功,派殿中尚书长孙绍远、左丞王悦到玉壁慰劳,授予他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建忠郡公。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韦孝宽与燕公于谨进攻江陵,得胜,因功晋封穰县公。还朝后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并赐姓宇文姓。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又让韦孝宽镇守玉壁。
迎回皇亲
北周孝悯帝即位后,任命韦孝宽为小司徒。宇文毓初年(557年),他被封为麟趾殿学士,负责校勘图书典籍。北周保定初年(561年),朝廷因韦孝宽在玉璧的特殊贡献,设置勋州(在今山西稷山县南),并任命他为勋州刺史。北齐派使者到玉璧,请求互通贸易。韦孝宽便利用此机会,迎回了早年流落北齐的皇帝的姑母和伯母。
智除斛律光
保定四年(564年),韦孝宽被晋升为柱国。此时,宇文护欲东征伐齐,韦孝宽派人劝阻。宇文护不听,结果惨败。之后,韦孝宽请求放弃宜阳,在汾河筑城,抵御北齐,但宇文护不听,此事便作罢。
天和五年(570年),韦孝宽晋封郧国公,食邑一万户。同年,北齐军队果然放弃包围宜阳,向汾河以北进军。韦孝宽修筑城池坚守。北齐丞相斛律光劝韦孝宽放弃抵抗。韦孝宽却抓住北齐内部大肆互相杀戮的机会,制造斛律光要谋反的谣言,借此诛杀了律光。
消灭北齐
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立志讨平北齐,韦孝宽便上书《平齐三策》。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采纳《平齐三策》,亲率大军讨伐北齐。第二年,刘彻凯旋,北齐灭亡;回军途中,路过玉璧,因韦孝宽说自己年老便将韦孝宽带回京城,拜为司空,出任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总管,晋爵上柱国。
攻打南陈
大象元年(579),韦孝宽任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市总管,率军攻陈国淮南。他派遣杞公宇文亮攻黄城(在今武汉市黄陂区东北),公梁士彦攻扬州市(今江苏省扬州市),孝宽率众攻(今安徽省寿春市),都取得胜利。而后,韦孝宽及时派人守住要道五门,于是,陈军败退,北周尽夺陈的江北之地。回军时,行至河南省,韦孝宽又平定了宇文亮的谋反,并将其抓获。因平淮南之功,皇帝封韦孝宽的一个儿子为滑国公。
凯旋而逝
大象二年(580年),朝廷命韦孝宽代替尉迟迥为相州总管,又命小司徒叱列长义(《北史》写作叱列长叉)担任相州刺史,令其先前往邺城遗址。韦孝宽到达朝歌时,尉迟迥派大都督贺兰贵接待。他与贺兰贵交谈,怀疑有变,就假装有病,缓慢前进,又派人前往相州以求医问药为名,刺探尉迟迥虚实。他行至荡阴,叱列长义逃回,称尉迟迥谋反,于是急忙返回。并毁坏沿途的桥梁,又命令每个驿站多备酒食好好招待追兵,最后韦孝宽得以逃脱。
同年六月,朝廷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命他东征尉迟迥。尉迟迥派子尉迟惇迎战,韦孝宽将其击败,乘胜进逼邺城。尉迟迥亲自出战,结果兵败自杀。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十月,孝宽凯旋归京。十一月去世,时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十二州诸军事、武威郡牧,谥号为襄。韦孝宽的后代多有建树,其世子韦总随宇文邕出征战死,韦总世子韦圆成袭爵郧国公,杨坚时封食邑三千户。建中三年,李适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包括韦孝宽。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韦孝宽亦位列其中。北宋宣和五年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韦孝宽。
施政举措
军事
守城征战
玉璧之战
大统十二年(546年),高欢倾东魏军马,志在攻取西魏。因玉璧为进军必经之路,东魏军便先攻玉璧(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魏军将先将玉璧团团围困,后又在城南修筑土山,想登高入城。韦孝宽加高城内的两座高楼,又准备了许多守城器械来做防御。之后,东魏军又在城南挖地道,城北建土山,日夜不停攻城。韦孝宽于是挖掘长壕,截断地道,命人驻守长壕。东魏军一从地道出来,就被西魏军杀死。他又在长壕外堆积柴草,向地道内放火,并用皮囊向地道里面吹热风,东魏军被烧得皮焦肉烂。东魏军又使用攻城车攻城,所到之处,无不摧毁。韦孝宽用布幔高悬空中,阻挡了攻城车的进攻。东魏军又用长竿绑上松属,做成火竿,想把布幔烧毁,韦孝宽让人用带锋刃的长铁钩把长竿割断,保住了布幔。其后,东魏军挖穿了二十一处城墙,在挖穿处用木柱顶住,然后将木柱浇油烧断,城墙便随之倒塌。韦孝宽便在倒塌处竖上木栅栏阻挡住东魏军。东魏军穷尽方法攻城,但玉璧城一直在西魏军的手中。
高欢没有办法,便派仓曹祖孝征以无援军为由,劝降韦孝宽。韦孝宽严词拒绝,说城中军粮充足,不需要援军。不久,东魏军又将悬赏书射入城中,宣称杀掉韦孝宽可以授太尉、封开国郡公、食邑一万户、赏帛一万匹。韦孝宽在书信背面写上“杀了高欢,也照此奖赏”,将其射回城外。而后,东魏军将韦孝宽的侄子绑至城下,威胁他不投降就将其侄杀死。韦孝宽不为所动。守城士兵见此情景,也都立下必死的决心。东魏军围攻了玉璧城六十天,死伤十之四五;高欢也病倒了,于是东魏撤军。韦孝宽因功劳授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郡公。
征伐南梁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朝廷派遣韦孝宽与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带兵五万人进犯南梁,攻下江陵。韦孝宽因功晋封穰县公。
攻打南陈
大象元年(579),韦孝宽任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市总管,率军攻陈国淮南。他派遣杞公宇文亮攻黄城(在今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郕公梁士彦攻扬州市(今江苏省扬州市),孝宽率众攻(今安徽省寿春市),都取得胜利。而后,韦孝宽及时派人守住要道五门,于是,陈军败退,北周尽夺陈的江北之地。回军时,行至豫州,韦孝宽又平定了宇文亮的谋反,并将其抓获。因平淮南之功,皇帝封韦孝宽四子韦寿为韦寿。
出谋划策
平齐三策
宇文邕一心想消灭北齐,韦孝宽献上《平齐三策》。第一策是:现在周军应该抓住齐国国内混乱的机会,从关东进,与南陈互为犄角,并命令广州市的义军从三道(又作三鸦道)出击;再招募山南的勇士沿黄河东进;最后派北山的胡人截断齐军的太原市和晋州的退路。各路同时进发,一举就能平定齐国。第二策是:现在不大规模进攻,就与南陈一同牵制齐国的兵力。在三鵶道以北,万春以南,大肆屯田,早作储备。招募骁勇骠悍的兵士建立队伍。周军在东南有这股兵马,齐人一定会派军队进攻。乘两军相持时,再派出奇兵,打破齐军的边防。齐军如兴师救援,周军则坚壁清野,等到齐军去远,周军再出来作战。常此往复,让齐国军队疲于奔命。一两年的时间,齐军必定自动叛离。那时,周军再迅速出击,平齐定能成功。第三策是:周国继续与齐国保持睦领友好关系,互通商贸,让人民休养生息。以此来积蓄周国力量,待看到齐国露出破绽,就大举进攻。这是从长计议、稳中求胜,也必将灭齐成功。宇文邕按照韦孝宽制定的方略,终于在不久后,灭掉了北齐。
收揽人心
韦孝宽善于安抚部下,收揽人心,派到北齐的间谍,都对他尽心尽力。北齐也有人被韦孝宽用钱财买通,与他暗中通信。因此北齐朝廷的一举一动,韦孝宽都能得知。当时有一名城池的守将,投降北齐后不久就被韦孝宽派人把他杀死并把头颅带回。
精于算计
韦孝宽对形势和时间的算计也很到位。当时他的治下的居民常常被没有开化的胡人抢掠,他们还阻断河道。但这些胡人居住在北齐,韦孝宽无法打击他们。他就决定在要道修筑一座城池。他征调了民夫十万人,命开府姚岳监督修建,并派给他军士一百人。姚岳觉得军士太少,怕北齐趁机袭击他们。韦孝宽给他分析了形势,说这座城十天就可以竣工,而北齐从得知这个消息到军队集结、准备,再发兵到此,城池正好建好。最后果然如其所料,北齐军到时城池已经建好,他们只能无功而返。
善于用计
韦孝宽曾多次使用间谍战、离间计,让对方内斗,削弱战斗力。任宜阳太守期间,东魏将领段琛攻战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鼓动西魏边境百姓叛乱。韦孝宽派间谍找来牛道恒的笔迹,模仿其笔迹写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内容是牛道恒想投降西魏。韦孝宽还把信中弄了些被火星烤灼的痕迹,看起来像是在灯下写的。然后派间谍将信件投到段琛军营。段琛看到后,果然对牛道恒产生怀疑,就处处限制牛道恒的行动。牛道恒也因此恼怒,互相提防。韦孝宽趁其内斗,突然发兵,大获全胜,生擒段琛、牛道恒等人。
政治
巧用槐树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韦孝宽任雍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刺史,把原来容易被雨水冲刷掉的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土墩改为槐树,每隔一里种一棵槐树。既能保持水土,又能让旅客庇荫。宇文泰见后,问明缘由,将此方法推广到全国。每隔一里种一颗槐树,每隔十里种三棵,每隔百里种五棵。
人物评价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中评价韦孝宽:“韦孝宽驻守边防多年,多次抗击强敌。他所有的计谋,在最初布置时,他人都不明白;等到最后成功了,大家才惊叹佩服。……他孝敬父母、供养兄嫂,接济家族中的孤儿。朝廷内外都有口皆碑。”
唐代诗人杜牧在《注孙子序》中评价韦孝宽:“周代有齐太公,秦国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词、段颊,魏国有司马懿,吴国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国有羊祜、杜预公元凯,梁有韦散,北魏有崔浩,周代有韦孝宽,隋有杨素,朝廷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像这样的人,在这一时期,他们所出计划策略,都考古校金,奇妙神秘长远,策略先安定于内,成功之后在外。”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韦孝宽:“韦孝宽上奏的三策足以致齐人死命,后来周伐齐成功,就如他计划的一样。”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种植槐树
西魏废帝二年,韦孝宽担任雍州刺史一职。在此之前,雍州道路每隔一里便设有土作为里程标记,但每遇雨天,土堠便遭损毁,修复工作频繁且繁琐。韦孝宽上任后,明智地决定以槐树替代土堠,此举不仅消除了频繁修复土堠的困扰,更为路人提供了遮阳休憩的好去处。朝廷得知此事后,大为赞赏,并下令各州效仿,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以树为堠,既实用又美观。
智谋除敌
北周名将韦孝宽,智谋过人,善于运用间谍之术。无论是他派遣至北齐的细作,还是自北齐收买而来的情报人员,皆尽忠职守,行事谨慎。北齐有一英勇善战的将军斛律光,威名远扬,令敌人胆寒。韦孝宽欲除之而后快,遂命参军曲严编造歌谣,巧妙地将“斛律光”与“谋反”相联系,暗示斛律光有篡位之心。这些歌谣通过间谍之手,散播至北齐都城邺城,引起轩然大波。北齐宰相祖珽,因与斛律光有私怨,趁机添油加醋,使得歌谣广为传唱,最终使高纬高纬误信谣言,下令处决了斛律光。
智逃险境
隋国公杨坚受封左丞相后,权势滔天,野心显露。相州总管尉迟迥察觉其不轨之心,计划出兵讨伐。杨坚深感威胁,遂派亲信韦孝宽前往替换尉迟迥。韦孝宽深知此行凶险,途中便筹谋对策。尉迟迥对韦孝宽的到来极为不满,暗藏杀机,催促其上任。韦孝宽以病为由,故意拖延行程,同时派人暗中探察情况。尉迟迥派其党羽韦艺催促韦孝宽,韦孝宽识破其计,逼问真相,韦艺无奈吐露。韦孝宽预感危机,立即西逃。途中,他利用尉迟迥好酒贪杯的特点,设下盛宴滞敌之计。每到驿站,便命人备好酒菜,声称迎接尉迟迥,实则消耗追兵体力,拖延时间。追兵贪图酒食,耽误了追击,待酒足饭饱,却发现驿站好马已被韦孝宽带走,只能缓慢追赶。韦孝宽则趁机远遁,成功逃脱险境。
相关文物
韦孝宽墓志,1990年春出土于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北原。韦孝宽墓志为青石质正方形 ,盖作平顶覆斗式 ,右上角残缺 、刻篆体阳文三行九字:周上柱国襄公墓志 。志石每边长69 、厚10厘 米 。刻文40行 ,每行满格40字 ,每字1.3厘米见方。笔力瘦劲整密,高俊秀逸,富魏晋风韵。
研究书目
《周书·韦孝宽传》
《北史·韦孝宽传》
《智囊》
参考资料
十七史百将传.豆瓣读书.2024-05-12
霍去病、卫青——甥舅联手抗击匈奴的绝代双骄.澎湃新闻.2024-05-12
韦孝宽献议用兵 齐高纬挈妃避敌.国学梦网.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