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袤(公元1127年-公元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史称南宋四大家。

尤袤的祖父尤申、父亲尤时享,都精通历史并擅长写诗。尤袤五岁就会写诗,大家都觉得他是个神童。十岁的时候,他就进了太学,成了填词写赋的高手。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二十二岁,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泰兴市县令。后来,他的官职不断晋升,当过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淳熙五年(1178年),尤袤因为敢于直言,被派去当台州知州,之后又当过淮东提举常平,后又调到江东。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提升为直秘阁、江西省转运判官兼知隆兴府,之后又改任江东提刑。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还兼任过中书舍人和直学士院。绍熙元年(1190年),尤袤被调任婺州知州,后又改任太平州知州,还当过焕章阁待制、给事中,兼任侍讲,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兼侍读。绍熙五年(1194年),尤袤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

尤袤的诗集早已亡佚,后人无从知之。直到清代时期,尤袤的后人尤侗辑录尤氏散失民间的作品,得诗五十九首及文四十六篇,汇集成《梁溪遗稿》,而尤袤的主要著作《梁溪集》五十卷和《内外制》三十卷,今已散佚。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十四日,尤袤出生在无锡一个世代读书的人家。从小受家庭熏陶,五岁就会作诗,十岁便被称作“神童”,十五岁便以词赋闻名于当时的晋陵县(今常州,那时无锡隶属毗陵)。

修城保民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考中进士,本来名列榜首,却因得罪秦桧,被降到第三甲第三十七名。最初,他被派去做泰兴县令。那时南宋江山半壁沦陷,只能偏安江南一隅。

泰兴正处前线,金兵常来骚扰,“旧有的外城屡次被敌军毁坏”。尤袤上任后,一边为民请命,废除苛捐杂税;一边带领军民重修城墙。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金兵大举南下,扬州市、真州(今江苏仪征)相继失守,唯独泰兴因为城墙完整得以保全。金兵在两淮烧杀抢掠后,淮南百姓死伤遍地,流离失所。

尤袤在《淮民谣》里写道:“流离复流离,忍冻复忍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淮南丧乱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树日西斜,抚摩力不给,将奈此忧何?”

外知台州

尤袤在泰兴市颇有政绩,后奉调入京,任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和实录院检讨官,后又升任著作郎兼太子侍读。

乾道八年(1172年),为官正直的尤袤,因揭露黑暗朝政而得罪孝宗皇帝,被调任台州知州。在任期间,他一如既往,减免一万多户无地贫民税收,并继续加厚加高前任知府尚未修筑完好的城墙,避免了一场洪水浸淹,深受百姓爱戴。

尤袤在台州做出成绩后,有几个小人暗中造谣,说他坏话。消息传到宋孝宗耳朵里,皇帝起了疑心,特地派了一名使者悄悄去台州查访。没想到使者在当地听到的全是百姓对尤袤的称赞,回京后把实情一五一十地奏报,还把尤袤在台州写的《东湖》诗抄了四首送进宫里。其中有一首这样写道:“三日瑶霖己渺漫,未晴三日又言干。从来说道天难做,天到台州分外难。百病疮痍费抚摩,官供仍傀拙催科。自怜鞅掌成何事,赢得霜毛一倍多。”宋孝宗读后,对尤袤勤于政事、忧国忧民的心肠十分赞赏。不久,就升他为淮南东路(今江苏淮扬一带)提举常平,随后又调任江南东路(今南京、广德一带)提举常平。“提举常平”这个官职,大家简称“仓臣”。北宋熙宁初年设立,专门管常平仓的救灾粮、农田水利这些事。尤袤干的就是这种“管一省农事和荒政”的差使。

转运江西

淳熙五年(1178年),他在江东任职,正赶上当地大旱。为了抗灾,他愁得吃不好、睡不着,亲自坐车把辖区跑了个遍,逐仓核对存粮数目,再统筹调拨,有多的就借给缺粮的地方,全力赈济灾民。靠着这份实打实的政绩,到淳熙八年(1181年)他就升了官。经过几任地方官、几番天灾的磨炼,他处理荒政的本事更加老练。淳熙九年(11812年),朝廷再次把他召回京城,先任吏部员外郎兼太子侍讲,接着又提拔为枢密院检正兼左谕德。从这些接连不断的升迁就能看出,赵昚对他十分器重。

淳熙十年(1183年)夏天大旱,尤袤便上书皇帝,直言不讳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他说:“官府催缴赋税又急又狠,农民怨声载道;关卡征税苛刻繁琐,商人旅客叫苦连天;官员差遣、任命长期拖延,士大夫们因失职而怨恨;军饷被层层克扣,士兵也因军粮不足而心怀不满;审理案件久拖不决,长期关押的囚犯怨愤难平;冤屈得不到伸张,被牵连的人满怀怨恨;杀人凶犯往往花钱就能免死,令含冤而死者死不瞑目;官府采购物资却不及时付款,小商贩也怨声四起。”他恳请宋孝宗革除这些弊政,以平息百姓的怨愤。

淳熙十四年(1187),尤袤被任命为太子左谕德,太常少卿。他由于在礼制和人事方面的出众才能和多年贡献,深受孝宗的信任,升迁为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吏侍讲,又被任命兼权中书舍人和直学士院之职。面对帝王的看重,性情静退的尤袤不感骄傲反而战战兢兢,觉得自己不能胜任,一度力辞还推荐友人陆游来代替自己,没得到孝宗许可。因为孝宗此时已想要退位,需要留几个稳健可靠的臣子给儿子。耿直敢言的杨万里和看似温和实则也耿介直言的尤袤都被他选中。

苦谏无果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赵惇即位,即位后,尤袤再三劝谏劝,要他“谨初戒始,孜孜兴念”,告诫他“天下万事失之于初,则后不可救”。并对宋光宗即位后即任用亲信和滥施爵赏的做法十分忧虑。他引用李世民登基后不私秦王府旧人的故事,想引起宋光宗的重视,但尤袤的这番忠言不仅没有打动光宗,反而被一些奸臣从旁诽谤,说他是已经下野的周必大的党羽。

绍熙元年(1190年),朝廷里有人说尤袤是周必大的同党,他又因为直言进谏被赶出杭州市,先是去做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后又改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没多久,赵惇念起他的好处,又把他召回京城,让他当给事中兼侍讲。尤袤依旧倔脾气,一回来就劝光宗清心寡欲、虚心纳贤,大事小事都要谏上一番。光宗确实很倚重他,也照他的话取消了几个近臣的提拔,可终究做不到事事都听。有一次,尤袤的奏折把喜怒无常的光宗彻底惹火,当场就把折子撕得粉碎。

告老归田

尤袤对宋光宗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施政十分反感,屡次上书请求退休归田。他借用晋代隐士孙绰《遂初赋》里的“遂初”二字作为自己的别号,以表明归隐之志。赵惇一方面亲笔写下“遂初”二字赐给他,另一方面却不批准他退休,反而把他升任为礼部尚书。尤袤在继续求退的同时,在家乡无锡束带河旁的梁溪河畔营建了一座园林,取名“乐溪”。园中建有万卷楼、畅阁、来朱亭、二友斋等建筑。

绍熙五年(1194年),尤袤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

主要成就

文学

尤袤是诗文兼备的高手,少年时就以词赋包括诗歌和文言文、骈文闻名家乡的县学、州学,后来太学也曾得词赋第一。他走上仕途后,主要的文字贡献是礼制方面的,所以他的四六文很著名,反而掩盖了他的诗名。如尤袤的墓志铭就很有名,他曾应朱熹之请为朱的叔祖朱弁撰墓铭。朱熹对铭文评论很高,说尤的铭文风格雄健高古,又能委婉道尽传主事迹背后的心迹,虽然写法简约,但一些小事经过点化,传主的面貌神采就能鲜明表现出来。朱熹说自己正襟伏读,不由得在尤袤的文字里魄动神悚,明白爱国爱民思想是从内心生发而不是从外面得到的。朱熹激动赞赏之下说尤袤此文是天下名教的指南,是思想高远文字雅正的典范。说自己家族得到这样的文字,可谓幸甚。尤袤的文字值得这样的赞美。尤袤是个聪颖温和的人,作为有兼济天下理想的儒者和能洞察世情的理学家,他能敏锐体察到别人的精神灵魂,而且他博览群书,能以细腻幽微文字将感受表达出来。所以尤袤的诗虽然散佚很多,但留下来的也有很多好句。

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尤袤能名列四大诗人并非侥幸,他的诗文都得到杨范尤这些当时一流诗人的推崇。如杨万里有《题尤延之右司遂初堂二首其一》称赏他:“诗瘦如山瘦,人遐室更遐”,说他的诗如江南山水一般清瘦,人的外表性情都如他的遂初堂一样清远隐逸。

藏书

尤袤一生嗜书,有“尤书橱”之称。他对图书“嗜好既笃,网罗斯备”。凡是他没有读过的书,只要他得知书名,就要想尽办法找来阅读,读后不仅要做笔记,借来的还要抄录收藏。杨万里曾经描述他乐于抄书的情景:“延之每退,则闭门谢客,日计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亦抄书……其诺女亦抄书。”杨万里还记述一则故事,说他曾将其所著《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可见尤袤对书的嗜好之情。

江苏无锡惠山(九龙山)下的尤氏私家藏书楼,初名为“依山亭”,原为尤袤的父亲所建,后来尤袤将其改名为“遂初堂”。“遂初”含有“去官隐居,得遂其初愿”之意。综观尤袤的一生,在宦途上一直一帆风顺,但他却取晋名士孙绰《遂初赋》名称以自号,并将自己的藏书楼名为“遂初堂”,看来也颇有自示志存高远,读书为其一生初愿之意。赵惇赵惇很欣赏他的博学,曾亲自题写“遂初堂”的匾额赐给他。经过尤袤一生的辛勤收集,遂初堂的藏书达到了3200余种。除了购买当时刻印的书籍外,大量地手抄笔录,广交朋友互通有无,也是遂初堂藏书的重要来源。

由于尤袤酷好收集、珍藏书籍,加上他曾担任过国史馆编修、侍读等公职,有机会借阅朝廷三馆秘阁书籍,能够更多地抄录到一些一般人所难以见到的书,因此,他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善本、珍本亦很多。他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尤袤曾把家藏书籍“汇而目之”,编成了《遂初堂书目》1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对研究我国古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遂初堂书目》把图书分成44类,从这本书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内容。可惜尤袤藏书在他死后,因宅第失火,焚之一炬,仅留下《遂初堂书目》一部。

遂初堂藏书多抄本。抄录书籍成为是初堂藏书的一大来源,前后共抄书3000余部,卷数则应在万卷以上。诗人杨万里曾说他抄书勤苦以致“脱腕”的地步。遂初堂藏书多善本。遂初堂收购的善本书中,仅经尤袤本人做过标注的就有21种,多达47部。尤袤十分重视收藏史书。他长期官居内廷,深得孝宗、光宗倚重,阅读内廷史料是他的一大专利,因此,遂初堂收藏的史部书非常丰富,为它在四部中收藏量最大的一个类目。仅《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史部书就有900余部,比当时皇家书目《崇文总目》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著录的史部书还多,而且版本也比较齐全。仅其所藏《汉书》,就有川本、吉州本、越州本、湖州市本等四种版本。遂初堂特别重视当代史料的收集,故在它的史部藏书中,单本朝史籍就有280多部,占到全部史部收藏总数的1/3。

他收藏的北宋国史》,九朝具备,北宋《实录》不仅齐全,而且有多种版本。遂初堂藏书书法类图书丰富。尤袤是个颇具书法功力的书法爱好者,经常与友人杨万里等研究书法,“至夜不倦”。尤袤在《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的书录、画录就有30余部。

书法

尤袤除喜欢藏书外,对研究墨迹书法,亦颇具心得。他经常同杨万里等人一起研究书法,至夜不倦。《遂初堂书目》所著录的书录、画录有三十多部,故陈振孙称他“藏书至多,法书尤富”。有《跋欧阳修集古录跋》《跋范仲淹\u003c师鲁帖\u003e》《跋李结\u003c西塞渔舍图\u003e》传世。

个人作品

尤袤博学多才,著述甚丰,《宋史》卷三八九载有《遂初小稿》60卷、《内外制》30卷、《遂初堂数目》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载有《梁溪集》50卷。尤袤虽名重一时,但诗文却在身后散佚太多,以致声名日小,甚至于渐难以匹配“中兴四大诗人”之盛名。尤袤现存60多首诗,大多为写景咏物、赠别、怀古这些传统题材,其中也有一些感怀身世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诗歌内容尚属丰富。

现存尤诗中写景咏物诗数量最多,共有37首,五言、七言、六言皆有。五言共有15首,七言有20首,六言二首。咏物诗中咏梅诗最多,共有13首(其中六首是与别人唱和之作),咏雪诗有五首,其中《甲午春前得雪三首》原题为:“宗美有诗,交和往复,成十五首”。另有一首咏玉簪花,一首咏海棠,其余皆为写景诗、题写亭堂或记游题画。

虽然尤袤的诗集藏书多已无从可观,但是他的版本目录却被保存了下来。尤袤在万卷楼整理自己的藏书时,编出了《遂初堂书目》,这部《书目》著录了他藏书3200多部,成为我国第一部著录版本的目录学著作。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为南宋三大私家藏书目录。

尤袤文集,据《宋史》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有《梁溪集》五十卷。但均早佚。清人尤侗辑尤袤古今体诗四十七首,杂文二十六篇,汇成两卷,为《梁溪遗稿》,刊行于时。厉鹗《宋诗纪事》又从《三朝北盟会编》《茅山志》等书辑得遗诗数首。

史籍记载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延之于书靡不观,观书靡不记。每公退,则闭户谢灵运,日记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及诸女亦抄书。一日谓予曰:吾所抄书,今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杨万里评)

遂初堂书目》一卷,锡山尤氏尚书袤延之,淳熙名臣,藏书至多,法书尤富。尝烬于火,今其存亡几矣。(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里评)

尤袤,身材不魁梧,而精神伟岸。他没有矮化自己,在众人面前,他何尝不是轩昂的大丈夫。(中安在线评)

近世罕有。(赵昚评)

延之真是书府啊!人们称他书架是说得小了,书橱怎么能装得下万卷书呢?我赶不上他,确实赶不上他。(杨万里评)

参考资料

..2024-02-02

文化|『尤』氏源沈氏 望出吴兴.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5

轩昂的小个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2025-07-25

廉洁文化微视频 | “遂初居士” 尤袤.微信公众平台.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你不知道的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尤袤.杭州文史网.2025-07-25

尤袤的诗词全集、诗集(79首全).国学荟.2025-07-25

宋史(全四十册).豆瓣读书.2025-08-02

钦定四库全书-宋史卷三百八十九.识典古籍.2025-08-02

..2025-07-25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