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鲁国都君庄(今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生卒年不祥。一说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儒学奠基人之一,被孔子称为“君子”,被后人尊称为“文宗史圣”和“经臣史祖”。
左丘明为齐国开国之君姜子牙的后代,祖父为春秋著名史官“左史倚相”。出生于史官世家,与孔子所处同一时期,且关系密切,为了编撰史书,左丘明曾与孔子一同拜见周太史。春秋末期,左丘明曾任鲁国太史一职,相传,左丘明为解《春秋》而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而后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国语》一书,开创了中国国别体史书先河。
春秋末期是中原地区传统历史学的开端,而当时能够考证的只有左丘明所著的《春秋》和《国语》,因此左丘明又被称之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他的两本著作为后代史书的编撰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家世渊源
据相关文献记载,左丘明是周代姜齐开国之间吕尚的后人。吕尚,姓姜,名望,字子牙,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为诸侯,于齐地建立了首都。吕尚去世后,由嫡子丁公伋继承爵位,而其庶子印也随之改姓为丘。
后来,印的一名叫做娄嘉的后人被迫参与了追杀陈胡公的宫廷斗争,因怕被牵连祸害,就投奔至楚国,并担任楚国的左史官,之后官位便一代代传承下去,因为世代都是左史官,所以娄嘉的后人也就改姓为左。
春秋时期,娄嘉的第十二代孙出生,名为倚相,也是当时十分杰出的史官,有着“左史倚相”之称,此人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倚相有个儿子名为成,在担任左史期间,恰逢楚国发生内乱。为了躲避灾祸,他投奔至鲁国,做了鲁国的太史姓,而其儿子也就是左丘明,在父亲去世后,继任了鲁国太史一职。
人物生平
纵观古代典籍,关于左丘明其人、其事的记载只在《论语·公冶长》、司马迁的《史记》以及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过最基本的记载,关于其人生经历主要就是劝说任用孔子和编史书。
劝说鲁定公任用孔子
左丘明在担任鲁国太史时,深受国君鲁定公的器重。有一次鲁定公想请孔子担任司寇一职,但又拿不定主意,想先问问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位的想法,不过由觉得有些不妥,就召见左丘明先与其商议。
左丘明得知后,认为三位卿大夫肯定不会同意,并为鲁定公讲述了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既喜爱裘衣又喜爱美味肉食的周代人,这个人为了做一件裘皮大衣而去和狐属商量,为了鲜美的羊肉去和羊儿商量,最终狐狸和羊儿都逃跑了,这位周朝人什么也没有得到。
左丘明将鲁定公比喻为故事中的周朝人,将孔子和“三桓”比作狐狸和羊儿,用最终的结果来劝诫鲁定公绕开三位卿大夫,而鲁定公听后也果断采取了左丘明的建议,直接绕开了“三桓”,任命孔子为司寇。
编纂史书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左丘明与孔子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孔子曾尊称其为“君子”。二人曾一同前往拜访周国太史,查阅资料,编著史书。回到鲁国后,孔子便编纂了文字简明的《春秋》一书。
而在孔子逝世后,左丘明因担心其弟子和后人无法完全理解甚至曲解孔子的意思,而决定解析《春秋》,从而写出了内容丰富的《左传》一书,因是为解《春秋》而著,所以也被后人称之为《左氏春秋》。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左丘明晚年辞官回乡后,仍然一心致力于史书的编撰工作,并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主要作品
左丘明一生致力于史书的编著工作,不仅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还写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
《左传》
《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据记载,《左传》是左丘明为解孔子所著《春秋》而成,主要依据《春秋》编纂而成,故而也被后世称之为《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左传》涉及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之间250多年的历史事件,包括春秋历史的政治、历史事件、礼制、典章制度、军事、外交、文物、文化、语言、地理等领域。而且此书除了客观的记录历史事件外,还在其中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历史借鉴,它是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宝库,堪称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
朱熹曾在《春秋》三传中(《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特别强调应该通过《左传》来探求“春秋大义”,认为《左传》与《春秋》一样是“明义理,切世用”的经典著作。
《国语》
《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杂记,也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西征犬戎族(约前947年),下至荀瑶被灭(前453),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含了各国讽谏、朝聘等各类历史事实和传说。
创作特色
《左传》
《左传》的主要特色为叙事,通过春秋时期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解《春秋》,并且不仅是配合经文,解释经文,还明显有总结历史经验的意思,左丘明对所叙述的时间采取了各种手段,故或插叙前往发生的事件,或补叙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一事穿插在不同时段中,并不尽依经的顺序。《左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的,采用的是可以体现时间一维性的直线式叙事模式。
《左 传》是围绕兴衰治乱来选择取舍材料的。对于祀戎等国家大事,作者进行重点描述, 而对于那些于兴衰治乱有影响的竿芥小事作者也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至于天道鬼神卜笙灾祥梦境,作者写来也常常 “ 事关军国,理涉存亡 ” 。
相较于叙事,《左传》在议论辩驳方面就较为缺少,作者倾向大多话“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在《左传》中,左丘明既刻画了一些如晋灵公等一些荒淫残暴的国君形象,也着重记叙了秦穆公、晋文公等霸主形象,既写一 个人的优点,也写其缺点,从历史的发展中总结经验,以他们为得失是非来劝喻世人。
《左传》对战事的描写,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战役,既有宏大叙事,又重细节雕画,精彩曲折,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典范。
《国语》
在体裁上,《国语》是一部“分国记言”的国别 体史书,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表达了他们对历史事 件的认识和看法。
在记述历史方面,《国语》一书主要是通过诸侯国君臣对话,来表达谈话的主题, 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一般都不涉及。不过在对话的结尾往往又用数语记载对话涉及历史事件的结果,从而与谈话的主题和内容遥相呼应。
《国语》虽然是以记言为主,在先秦散文中以长于逻辑推理著称,但它在叙事、写人、状物等方面也有不少情态逼真,妙趣横生的佳作,如《晋语》中,心狠手辣的骊姬、奸诈险恶的优施等,每一个人物都写的生动细腻,个性鲜明。
除了人物形象外,《国语》还能够把历史的陈迹用深厚纯朴的艺术语言鲜明地再现出来,作者善于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贴切的比喻来说明。 另外,在叙事说理中 ,《国语》还有意 识地运用对比、排比句式、反诘句、谚语警句等诸多表现手法。
主要思想
天道观
根据《左传》的书写语言,左丘明虽然尊敬神明,但他却更为看重人,并且极力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思,反对人祭、人殉,他认为祭祀是为了人,而并非是为了取悦神。据《左传》记载,夏季,宋襄公让文公杀死子来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因此使东夷来降附。当时目夷对此提出了质疑,表示祭祀是为了人,百姓是神的主人。随后,根据这段典故,左丘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秦之不复东征也”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穆公 “死而弃民”,实行人殉。
政治观
作为孔子的挚友,左丘明同孔子一样在治国思想和政治主张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他们都非常注重礼法,认为礼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依据和手段。在《曹刿论战》一文中,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就很好的体现出了作者左丘明的政治主张和军事主见:坚守礼仪、为政以德。
左丘明在强调崇德、崇礼、重民的同时,也肯定了刑的作用,并且主张量刑时坚持 “慎罚” 的原则。在《左传》中关于晋襄公三十六的记载中,左丘明认为楚国声子的主张最具有代表性:“善为国者,赏不而刑 不滥—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兴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利其淫。”
民本思想
左丘明十分重视民的力量,极力倡导民本思想。在《左传》一书中,左丘明多次借助历史人物来强调“民”在封建统治中的地位,并通过诸多生动的事例来证明“民”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之中的作用。
对待女性的态度
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左丘明也通过《左传》全面且真实的向读者展示了女性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左丘明认为很多女性在政治、军事方面并不输于男子,《左传》一书不仅提高了女性的地位,还对后世的女性描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生观
此外,左丘明还具备正直诚实、为人厚道的品行,并且有子“信近于义”的主张。左丘明认为人应该具备有忠、孝、信、善、谦等品质。在《左传》中关于晋楚之战的描写中,左丘明曾将晋国的兴盛归结为举国谦让。
人物评价
孔子在一次前往齐国的路途中,偶然路过左丘明的故乡“肥邑”,不禁感叹:“肥有君子焉。”意为肥邑这个地方竟出现了这样一位令人仰慕的君子。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把左丘明视为有着同样好恶标准的挚友,对其十分尊敬佩服。
司马迁曾对其推崇备至,称赞他为“鲁君子”。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也曾评论:“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礼记》《左传》可见。”
宋宰相丁谓亦诗赞左丘明曰:“猗左氏,闻道素王。依经作传,微旨用彰。词有余韵,人镣末光。庆封锡壤,广鲁之疆。”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历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
后世纪念
纪念建筑
左丘明逝世后不久,后人将其故居称作“左传精舍”,并世代修缮养护。汉代初期,肥城市刚被定为县城,就新建了“左传精舍”,用来纪念左丘明。
清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与六十九代孙丘玉洁捐资七千余两重修县学宫、痒门,咸丰皇帝书赠“敦崇名教”,以旌表其行。袭封衍圣公、孔子第七十代孙孔广启题赠“承先卫道”匾。
据明万历十八年碑刻记载,兴建于东汉时期的左山寺(又叫兴华禅寺)后来为纪念左丘明而改名为左山寺,此外,山东肥城还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定陶区人民对于左丘明一家十分尊敬仰慕,祖坟更是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区,有诗曰:“前贤磊落在春秋,英气葱宠至今留。”
2014年6月25日,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在山东肥城正式揭牌成立,来自山东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学者参加左丘明暨肥城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
封号
汉代以后,随着五经统治地位的稳固和提升,《左传》也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而左丘明也越来越受人尊敬。晋杜预曾称孔子为“素王”,左丘明为“素臣”。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封左丘明为“经师”,并为其设立了祠堂祭祀。左丘明后裔为此植槐纪念,称“谢唐槐”。
赵恒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左丘明被追封为“瑕丘伯”。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左丘明被改封为“中都伯”。明朝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朱厚璁追封左丘明为“先儒”,敕建墓门坊,并亲书“先儒之墓”。
纪念活动
2014年10月2日,衡鱼村还特地举办了 “ 左丘明诞辰2570周年祭祀庆典活动 ” 。
2017年9月5日,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和肥城市委、市政府在肥城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左丘明文化学术研讨会,活动中,“中国先秦史学会左丘明文化研究基地”在肥城正式揭牌成立。
人物争议
关于左丘明,唯有清代初期马骕编撰的《左丘明小传》有相对详细的描述,但据学者考察,《左丘明小传》一书基本上都是摘抄拼凑而来。故而现在关于左丘明这个人物,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姓氏争议
关于左丘明的姓氏,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种说法,一种为其人姓左丘,名明;一种为姓左,名丘明;还有人认为左是官职,其人应该是姓丘,名明,而当代又有学者提出,左丘明,姓“姓左,字丘明,史佚其名”。
而有学者通过对据姓氏书和谱牒资料的考证得知,“左丘”并不是复姓,故此便否认了姓左丘,名明的说法。
清嘉道年间的著名学者家俞正燮(1775 -1840)曾在《左丘明子孙姓氏论 》一书中提出,左应为官职名,左丘明其人应是姓丘名明。而近代学者张为民和王钧林二人则在在 《左丘明姓氏推考 》一文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左丘明的姓氏是经过了复杂的变迁过程的,一开始以丘为姓,后来又以左为姓,再后来又以丘为姓。
2009年,张照华、石培育二人又再次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他们根据对先秦和汉代的文献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左丘明姓左,字丘,名明。
左丘明是否是《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曾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的提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 《左氏春秋 》。”故而,后世一直认为《左传》为左丘明所著。
但在中唐时期,啖助和赵匡却提出了《左传 》成于 “后代学者 ”以及“左氏非丘明”的说法,而后学者对于左丘明是否为《左传》的作者提出了质疑。俞正燮在《左丘明作左传论》一书中,曾通过各种资料论证,明确的提出了《左传》为左丘明所著的观点。
很多学者认为《左传》的作者名为卜商,而且子夏并非是鲁国太史姓。不过随后这种说法就被贾志刚否认,他通过多个资料和证据,指出,所谓的子夏其实就是左丘明本人,而《左传》也确实是左丘明所著。不过由于可靠的资料太少,所以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籍贯与墓地争议
关于左丘明的故里所在,一共有三种说法,一认为在峰县东北七十里,二认为在曹县之左山,三认为在肥城之衡鱼村。不过因为第一种说法源自于《一统志》,没有具体的史料佐证,所以现在最大的分歧就集中于后两种观点中。
明代万历年间,曹县知县钱达道以及举人郭文英曾在《登左山记》以及《左工庙碑记》中提出,左丘明的故里为曹县的左山。但清中叶著名学者俞正燮却在《左丘明墓考》一文中否认了这个观点,而他则认为曹县左山是因为方位而得名,并非是因为左丘明其人,至于左丘明之墓则位于肥城市。
根据《魏书 · 地形志》一书记载,左丘明墓在富城境内,而魏晋时期的富城,正是如今的肥城。在明清地理总志中,方志具体指出了左丘明墓在都君庄(亦称衡鱼村)。
关于左丘明的籍贯,曾有学者提出左丘明是枣庄市人,也有说法认为左丘明是曹国左氏(今定陶区力本屯乡左岗)人。
参考资料
左丘明.湖北社会科学网.2023-05-15
「悦读」《左传》: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全国人大.2023-07-06
傅 刚 | 论《左传》的性质.北京大学学报.2023-07-06
古代也有身残志坚的杰出伟人.人民网.2023-07-06
左丘明.泰安市人民政府.2023-05-19
[泰安名人]左丘明.泰安机构编制网.2023-07-06
左山寺.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2023-07-06
【金玉良言】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柴桑区委政法委员会官方公众号.2024-01-27
左丘明.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2023-05-19
肥城成立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大众网大众数字报.2023-07-06
全国首届左丘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肥城举行.山东新闻.2023-07-06
贾志刚谈《左传》:左丘明就是子夏 并非鲁国太史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5-18
学者论证《左传》作者左丘明是枣庄人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5-18
> 走进定陶 > 历史名人.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