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重要将领。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祖籍直隶(今河北省)滦县戴家岭,原名杨玉亭,字麟阁,后因仰慕诸葛武侯,改字为邻葛。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八期炮兵科,回国后前往长春陆军任职。因治军严谨,受到时任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赏识,前往二十七师担任参谋长。此后一路高升,先后担任督署参谋长、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江苏军务督办等职务。这期间杨宇霆建立东北海军,制定农村田赋制度,修建奉天至旅大的公路,发展兵工厂,提升了奉系的实力。在帮助张作霖平定郭松龄的叛乱后,杨宇霆越发受器重。皇姑屯事件后,杨宇霆等人拥立张学良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首领。此后杨宇霆同张学良产生嫌隙,再加上日本人从中挑拨,二人关系愈加恶化。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召见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前往帅府,随后派遣辽宁警务处长高纪毅等枪杀杨常二人,杨宇霆享年四十四岁。杨宇霆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是奉系军阀的重要人物,为奉系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受张作霖器重。皇姑屯事件后,杨宇霆居功自傲,没能处理好同张学良的关系,最终被枪杀于沈阳帅府。
人物生平
早年事迹
杨宇霆祖籍直隶(今河北)滦州戴家岭,清同治年间,其祖父杨正荣举家逃难至奉天法库县(今辽宁法库)蛇山沟村生活。杨宇霆家中以开大车店为生,其父杨永昌反对杨宇霆读书,后经人劝说才允许才杨宇霆上私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年19岁的杨宇霆考中秀才,次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无奈之下杨宇霆同几位好友前往日本求学。杨永昌对此分文不给,幸亏一位堂兄出钱资助杨宇霆,他才得以出国求学。杨宇霆到日本后,先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后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在此杨宇霆结识徐树铮等人。杨宇霆在日本学习十分刻苦,某次杨宇霆为练习马术,曾半夜偷偷前往马厩拉马训练,导致右腿受伤,杨宇霆见状也不敢声张。此后在检查身体时,被发现伤口已经溃烂,为此还受到处分。
奉军核心
宣统三年(1911年)杨宇霆回国,前往长春陆军第二十三镇担任见习官,此后逐步升任步兵排长、连长等职务。1912年民国成立后,杨宇霆调任奉天军械副官。杨宇霆治军严谨,受到时任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的赏识,将他调任到二十七师担任参谋长。张作霖执掌奉天后,杨宇霆被任命为督军公署参谋长。杨宇霆在此期间,先后建立东北海军,制定农村农业税制度、修建奉天(今辽宁沈阳)至旅大(今辽宁大连)公路。
民国六年(1918年)中华民国代理总统冯国璋向日本购买军火,打算从秦皇岛(今河北秦皇岛)上岸。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得知后,联合杨宇霆在当年2月将这批军火截留。此后张作霖利用这些武器编成几个混成旅,随后挥师入关。奉军入关后,杨宇霆同徐树铮率领军队驻扎洛阳市、信阳一带,因二人未经请示,擅自招募四个旅的军队,并任命同学丁超、丁珍为将领。此事引发张作霖不满,二人被革职。杨宇霆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携带夫人张秀山前往北京安定门一带居住,生活都仰仗富商李景明资助。张作霖任用张作相,但张作相为人宽和不懂军事,加之战争时期身边需要参谋,于是乎张作霖召回了杨宇霆。
民国十年(1921年),杨宇霆携妻子张秀山、三子杨茂元返回沈阳市。杨宇霆被张作霖重新起用,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兼陆军训练总监。直奉战争失败后,杨宇霆向张作霖提出军队改革的建议,提出改变旧式军队,建立新式军队,张作霖接受了他的建议。张作霖将奉军改称为镇威军,自任东北地区保安总司令,任命杨宇霆为东三省保安部总参议,兼训练总监。
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奉军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整顿军队训练与建制等问题。采用考试方式选拔军官,任用了大批军校生,经过此次改革,奉军实力大为增强。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宇霆兼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杨宇霆聘请外国专家做技术支持,改革原有的规章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此外杨宇霆还注意同工人打好关系,他经常同工人一起吃饭,每天菜钱不超过两元。民国十三年(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率领十七万大军入关,杨宇霆被任命为镇威军总参谋。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军心大乱,奉系顺利入关。
执掌兵权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省军务督办,前往南京就职。当时在江苏的奉军只有两个师,分别驻防在南京与上海市,两师相距上百里,难以兼顾彼此。大权在握的杨宇霆对江苏官员多有怠慢,此后杨宇霆又声称要改编地方实力派陈调元的部队。陈调元对此不满,暗中联合浙闽军阀孙传芳。10月中旬,陈孙二人联合反奉,调遣军队进入南京城,杨宇霆自知不敌,便趁机返回沈阳市。奉系内部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当中又以士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和陆大派(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之争最为严重。杨宇霆是士官系的首领,杨宇霆借助职务便利,提拔陆军士官学校同学,对陆大系官员和将领予以打压。同年11月,陆大系首领郭松龄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西北军冯玉祥声称要清除杨宇霆等人。杨宇霆见状逃往大连市避祸,此后杨宇霆斟酌利弊,决定返回张作霖身边。杨宇霆一方面求助日本军队出兵干涉,此后又游说奉军第一军李景林和第五军吴俊升支持张作霖。在前后夹击下,郭松龄战败被俘。此后杨宇霆越发受张作霖器重,张作霖为表彰他的功劳,赏赐他十万大洋。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北伐。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安国军总参谋长,次年杨宇霆被任命为元帅府总参议。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奉系将领张宗昌等人认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接连胜利,是因为孙中山停陵的碧云寺是块宝地,提议将孙中山遗体焚毁。对于这个意见大多奉军将领都表示赞同,唯独杨宇霆、张学良持反对意见。杨宇霆极力劝阻此事,张作霖见状打消焚烧孙中山尸体的想法,此后杨宇霆又暗中派人将孙中山遗体转移藏匿。9月9日,杨宇霆同日本驻华公使芳泽举行会谈。芳泽指责奉系在南满铁路旁边重新修筑了一条铁路,表示这样会影响经济收入,违背了之前的合约。而杨宇霆则表示,在自己国家修建铁路,外人无权干涉与指责。此后芳泽同张作霖会谈,提议允许中日军民混居,不受区域的限制。见张作霖犹豫,杨宇霆对此行为表示反对,之后二人对日本公使采取敷衍态度,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杨宇霆替代染病的韩麟春担任第三、四军团长,前往关内作战。在杨宇霆的策划下,奉军制定了新的战略,战局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同年4月,国民革命军突破奉军将领张宗昌、孙传芳防线,奉军军心大跌。此后张学良、杨宇霆率军在京汉线同西北军冯玉祥激战一个多月,次月张学良率军退回保定市。不久后爆发五四惨案,张宗昌、孙传芳等人提议借助日本的力量,同国民革命军死战到底。张学良、杨宇霆等人则反对该意见,主张和谈。6月4日,张作霖从北京返回沈阳市,在皇姑屯站被日本人炸死。
辅佐少帅
此后杨宇霆等人拥立张学良为东北地区保安总司令。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常常以长者自居,轻视张学良。杨宇霆明面上称张学良为“少帅”或汉卿,但私底下却经常叫他“小六子”。此外杨宇霆和黑龙江省长常荫槐私下会晤,在还没有获得张学良的许可下,擅自在黑龙江省组建山林警备队。当时直鲁联军盘踞在京奉路一带,阻挡了国民革命军的道路。杨宇霆建议召回这支军队,将他们重新整编训练。直鲁联军首领张宗昌、褚玉璞二人多次联系张学良无果后,打出“搬师回奉”的旗号。杨宇霆受张学良命令前往讨伐直鲁联军。杨宇霆活捉张宗昌后,向他表示张学良要杀他,随后将他放走。此后张宗昌写信痛骂张学良,张学良才得知杨宇霆放走张宗昌之事。
之后在东北易帜这件事上,杨宇霆同张学良也存在分歧。杨宇霆反对张学良改旗易帜,并在私底下联络桂军白崇禧等人。1928年内,杨宇霆两次同白崇禧会见,都没有告知张学良。白崇禧劝杨宇霆取而代之,并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此事被蒋介石获悉,他劝说张学良先下手为强。国民党九中全会前,张学良截获杨宇霆亲信常荫槐的密信,信中常荫槐向蒋介石表示,东北地区的事情应当找杨宇霆,而不必找张学良。此后日本人也对二人关系加以挑拨,一方面派遣人秘密潜入杨宇霆家中,制造杨宇霆同日方勾结的假象。另一方面制造关于杨宇霆的假情报,输送给张学良。此外日本人还曾送《日本外史》给张学良,并将德川家康篡夺丰臣秀吉之位的记载,用红笔圈出,暗示杨宇霆是德川家康。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杨宇霆为其父举行寿宴,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前往恭贺。在此张学良不仅受到杨宇霆的冷落,还发现在场嘉宾对杨宇霆的恭敬超过自己,此事让张学良不快。1月10日,杨宇霆同常荫槐面见张学良,让他签订关于东北铁路办公署的文件,张学良以吃饭为由,将二人劝退。当晚杨宇霆同常荫槐被召到帅府,张学良借口有事出去。随后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亲信高纪毅等人枪杀,享年四十四岁。事后张学良送给杨宇霆家属一万元治丧费,并写信给杨宇霆长子杨春元。告知他自己因错信谣言,而误杀杨宇霆,让杨春元在德国安心学习。此外张学良还派奉军中的几位元老为杨宇霆治丧,并协助其遗产分配。在杨宇霆的葬礼下,张学良送上挽联“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上联引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下联引用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的典故。
人际关系
轶事典故
治理有方
杨宇霆管理兵工厂时,有位工人犯错,他的母亲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的女佣,因此吴俊升前来替工人求情。杨宇霆表示自己已经处理这件事,实际当时还没有处理。此后杨宇霆同吴俊升非但没有结仇,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吴俊升的二太太同杨宇霆夫人还结拜为干姐妹。
痴迷扶乩
杨宇霆迷信扶,经常由手下某局长为他扶乩福祸。在他死前一天,乩语结果很不吉利,因此该局长便劝说杨宇霆多加注意。杨宇霆认为自己只是前往帅府不会有事,所以没有做防备。
拒绝避祸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同张学良的矛盾日益严重。有人建议杨宇霆出国走走,杨宇霆推辞表示言语不便。副官高风岐也劝说杨宇霆前往法国躲躲,杨宇霆婉然谢绝他的建议。其妻张秀山此后也私底下劝说杨宇霆辞官避祸,杨宇霆也没有同意她的意见。
相关评价
杨宇霆颇具才干和能力,国民党“文胆”陈布雷评价杨宇霆“才略学术,均非平庸”,认为杨宇霆是国家干才。此外民国文人胡适1934年在日记中写到“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地区四省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对杨宇霆的个人能力予以肯定。
后世纪念
杨宇霆陵墓位于法库县东15里的蛇山沟村。陵墓依山傍水,周边草木茂盛,风景优美。杨宇霆陵园占地15亩,整体呈正方形,陵园四周立有白石桩,墙外松柏成林。正前处有一座牌坊,牌坊上刻有法库县文人阎宝海追悼杨宇霆的两幅挽联。此外还有位于沈阳市大东区魁星楼路6号的杨宇霆公馆,也可瞻仰杨宇霆事迹。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回忆先父杨宇霆将军.文选.2023-04-15
杨宇霆.博雅人物网.2023-06-02
杨宇霆陵墓.个人图书馆.2023-05-23
杨宇霆公馆变身亮相 沈阳市大东区“三大公馆”将陆续开放.沈阳日报.2023-05-23
远东阴谋.豆瓣.2023-04-15
少帅.豆瓣.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