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德江县户籍人口有55.62万人。

德江县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山系交汇处,地形以山地为主。德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南境。1913年,由安化县改名为德江县。截至2022年10月31日,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红旗路109号。

德江县有“傩戏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境内分布着旋厂古遗址、古思州遗址、田秋石刻“黔中砥柱”、田氏庄园等古迹;有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德江戏。截至2023年4月,德江县建成AAA以上景区5个,其中武陵陶缘休闲度假区、五彩洋山河旅游景区为AAAA级景区。

德江县是黔东北区域专业型中心城市,有“天麻之乡”之称,优势产业有天麻产业。2022年,德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32亿元,居铜仁市市县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3.8:20.4:55.8。2021年11月,德江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名称来历

德江县因元明清时期,思南府境内乌江段称水德江,故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南境。战国时,属楚国黔中郡枳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秦始皇分全国为36郡,德江境属巴郡

西汉初,境东、东南部属武陵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西北及北部属巴郡之涪陵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南部划归牂柯郡

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分东南部入永宁县,隶武陵郡;西北部仍属巴郡涪陵县。东汉章武元年(221年),蜀汉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郡治丹兴县。

改永宁县为万宁县,德江属万宁县。晋代和南北朝时期德江仍属涪陵郡的万宁县。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质等,以其地遥置费州,州治今德江楠木乡官宅村。德江属费州。

秦隋统一中国后,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取销费州。

隋唐至明清

杨坚开皇五年(585年),以原费州地置涪川县,属黔州。隋开皇十三年,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黔州治。隋仁寿四年(604年),设扶阳县,属庸州(州治德江泉口乡马纳村)。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庸州,扶阳县拨属巴东郡,德江大部属扶阳县。是时,改黔州为黔安郡。涪川县在今德江、思南县之间,德江东南部属涪川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以涪川、扶阳二县置费州。天宝(742年),费州改名涪川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德江)。德江仍和隋朝相同,分属涪川县和扶阳县。

宋为羁州。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土著首领田祐恭入朝内附,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邛水、安夷3县,德江属务川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废州县,原3县以务川城、邛水堡、安夷堡为名拨属黔州。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复置思州三县,德江仍属务川县。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水特姜长官司。长官司治所设今思南县,隶属治设龙泉坪的思州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水特姜长官司为水德江工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因争砂石坑相仇杀,不听朝廷调处均革职逮办,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以其辖铜仁、镇远、乌罗、思南四府,隶贵州布政司,思南府治思南,水德江属之。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请准,改水德江为安化县,治与思南府附廓。

清代为达“王化”,于咸同农民起义失败后的光绪八年(1882年),从贵州巡抚岑毓英请,将安化县移治大堡场(今德江县城)。

中华民国

1913年,安化县改名为德江县,设德江县公署,属思南府。1914年,德江县属黔东道。1923年,裁道直属省政府。1935年,贵州省分建11个行政督察区,德江隶属第6区,专员公署设思南县。1936年,划原81个县的11个区为8区,德江隶新编第6区,署治铜仁市。1937年,贵州省政府除直辖15个县外,其余66个县缩编为5个行政督察区,德江属治设遵义市的第5督察区。1943年,将原第1行政督察区分为第1、6督察区,德江划入新成立的第6区,署治铜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9日,黔东北游击队解放德江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1年,德江隶属贵州省铜仁地区(专区)。

2011年10月22日,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属铜仁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德江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介于东经107°36'~108°28',北纬28°00'~28°38'之间,东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南与思南县为邻,西南接遵义市凤冈县,西依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插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间,东北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毗邻。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

气候

德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6.1℃,1月平均气温5.2℃;7月平均气温26.2℃。平均气温年较差1.6℃。生长期年均243天,无霜期年均2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年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8天,一般始于2月14日,终于12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1230.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65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9月。

地质

德江县地质构造为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凹陷皱束中,属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造。自西向东有煎茶溪向斜、下滚坪背斜、沙溪向斜、平原向斜等。由于构造线多为北东或北偏东方向,故山地和河流都呈北东向排列。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区(岩溶),土层浅薄。地层以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为主,还有中生界的三叠系及新生界的第四系,其中以古生界的各系地层分布最广。沉积岩是德江县岩石的主要成分,其中碳酸盐岩是最常见的沉积岩,特别是石灰岩白云岩。其次是碎屑岩。岩层总厚度超过3500米,可溶性岩石露出占总面积的66.2%。

地形地貌

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山系交汇处,乌江以东为武陵山系,乌江以西为娄山山系。整体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的波状起伏斜面。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德江县土地面积的90.8%,盆地占德江县土地面积的3.2%,平原占德江县土地面积的3.1%。地形东部为枫香溪镇低中山谷带,中部为乌江及支流沿岸低山河谷带,西南为煎茶中山丘陵带,西北为沙溪高山低中山带。境内最高峰羊角脑位于沙溪乡覃坝村夏家山,海拔1534米;最低点位于望牌乌江出境处,海拔319米。

水文水利

德江县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境内河流总长度1069.2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6.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7.5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1.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乌江、马蹄河、川岩河、冷水河、马儿河、丰乐河。其中马蹄河流域面积761.5平方千米,占德江县流域面积的36.7%;川岩河流域面积467.5平方千米,占德江县流域面积的22.5%。另有野猫河、宿鸡河等172条沟河,总长794.3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乌江,从黄家坨流经潮砥镇、共和乡等乡镇,从望牌出境,长45千米,流域面积427.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埋鞋溪、小溪河等。山区地下水大部分以泉井形成,排泄于河谷组成河川径流。枯水季节,泉井为部分河川径流的唯一补给来源。

德江县有小型水库25座,蓄水总面积约310公顷。其中沙沱水库属峡谷型水库;共和水库位于德江县共和镇流渡河上游河段,坝型为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总库容1306万立方米。

土壤

德江县土壤分黄壤、潮土、石灰土等5个土类,15个亚土类,27个土属,58个土种。黄壤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76.94%,土层深厚,是德江县发展农、林、牧业主要土壤类型碳酸钙土类占总面积的10.86%。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德江县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3.36%。截至2019年12月31日,德江县共有耕地52640.33公顷;林地122031.46公顷;草地1016.94公顷;湿地8.5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070.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97.2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21.4公顷。

矿产资源

德江县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铅、锌等金属矿藏,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其中煤炭储量2351万吨,分布在枫香溪镇、沙溪、高山、桶井4个矿区,总面积20.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351万吨,可采储量1421.2万吨。萤石储量30万吨,主要分布在泉口、荆角、楠杆等乡镇。硅石储量58.5万吨,主要分布在共和乡。装饰大理石储量80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荆角乡、青龙镇、共和乡。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

水资源

德江县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86亿立方米。2021年,德江县全年总供水量8587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651万吨,农业灌溉供水5962万吨,工业用水量909万吨,城镇环境用水量65万吨。

生物资源

德江县主要经济鱼类品种有:鲤、青鱼、草鱼、鲢、等;分布的水生经济动物有鳖、龟、蛙、贝等。

森林资源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林地11万公顷,森林保有量195万亩,林地保有量16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57%。

生物多样性

德江县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罗汉松、紫薇、红豆杉榉树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国大鲵金雕、蟒、鳞甲目、丛林猫、斑羚属、斑头、红腹锦鸡、、雕鸮山瑞鳖虎纹蛙等。其中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平舟木属毛红椿紫茎、紫楠、铁坚油杉三尖杉木瓜红、擦木、天麻、硬叶兰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啄木鸟科、杜鹃、灰雁大山雀、蛇、蛙等。

自然灾害

德江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倒春寒、春旱、夏旱、暴雨、冰雹、大风、秋绵雨、雷暴等。

春旱从3月开始,每4年出现1次,发生频率25%。主要影响油菜、小麦扬花结实和犁田出种,常使水源条件差的地区秧苗栽下去就缺水,直至影响水稻分蘖,造成减产。夏旱发生频繁,小旱出现频率17%,中旱出现频率26%,大旱出现频率30%。6月夏旱,对水稻分蘖影响较大,这一时期出现频率为8%;7月中旬~8月中旬,夏早频率达90%,其中大旱占30%。夏旱持续时间最长达45天(1961年),最早出现在6月6日(1981年),最迟出现在8月12日(1962年)。夏旱常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暴雨年均4次,大暴雨2~3年发生1次。暴雨一般发生在4~10月,5~7月占全年出现次数的67%。北部、西部相对较多,东部相对较少。严重的一次暴雨发生在1996年6月28日~29日,损坏房屋5590间,房屋倒塌压死12人,洪水冲走致死10人、受伤322人,其中重伤64人;农作物受灾31.5万亩。

冰雹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初秋,早春和晚秋偶见,年最多达3~4次,一般1~2次,3~5月发生冰雹的频率占75%。冰雹有明显日变化,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时段,其峰值为16~18时,直径一般10~20毫米,最大直径30~40毫米。常造成建筑物、树木、农作物损坏和人畜伤亡。

大风主要出现在4~8月,尤以7月、8月较多。一天中,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时段,夜间也有出现。大风年际变化较大,年均一次,常造成建筑物、树木、农作物严重损坏。

秋绵雨主要发生在9月上旬~10月上旬,频率84%,其中9月上中旬出现频率较少,轻级占6%,中级占8%,重级占10%;最多是10月上旬,轻级占2%,中级占4%,重级占38%。秋绵雨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67年9月11日~26日,共16天。秋绵雨对秋收秋种影响较大,尤其是对高海拔地区晚稻灌浆成熟影响更大。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红旗路10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德江县户籍人口总数有55.62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3.95万人、乡村户籍人口31.66万人,城镇化率4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江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98945人,占50.5%;女性人口194651人,占49.5%,总人口性别比102.2。0-14岁人口占24.96%,15-59岁人口占59.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0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67%。表明德江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民族构成

德江县境内聚居着土家、仡佬、苗等18个民族;总人口以土家族为主,土家族占62.47%;汉族占35.37%。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苗2个民族。

经济

综述

德江县是黔东北区域专业型中心城市,有“天麻之乡”之称,优势产业有天麻产业。德江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江复兴猪”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德江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0.32亿元,同比增长0.2%;经济总量较2021年增加1.06亿元,在贵州省二类地区(48个区县)中排12位,居铜仁市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为23.8:20.4:55.8。

第一产业

德江县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2022年,德江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亿元,比2021年增长4.3%,居铜仁市第3位。其中农业产值48.55亿元;林业产值8.5亿元;牧业产值12.52亿元;渔业产值1.61亿元。农业占总产值的68.21%。

德江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等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烟叶、蔬菜、茶叶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渔业以稻田养鱼、水库养鱼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和烤烟油菜柑橘属魔芋、梨、桃等。除天麻外,德江的野生药材如湘蕾金银花孩儿参丹参、百合、玉竹等名贵中药材有600余种。德江县先后发展了柑橘脐橙、桃子等水果产业。截至2021年,德江县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12.8万亩,投产面积8.9万余亩,已形成四季有果的产业布局。

德江县是贵州省肉牛养殖重点县。自2017年以来,将肉牛产业作为德江县“一县一业”重点培育。截至2022年,德江县存栏牛16.36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牛5.39万头;2022年累计出栏牛4.88万头,实现牛肉产出量0.63万吨,牛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

第二产业

德江县形成以酿造、采矿、建材生产、食品、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农牧产品加工、能源工业(煤炭和电力)、矿产品加工、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德江县工业以打造“贵州鞋城”为发展目标,有众兴鞋业、龙威鞋业、宏德鞋业等重点企业,其中贵州龙威供应链有限公司在德江总投资5000万元,并于2022年10月22日入驻,该公司年生产量可达500万双,年产值在1.2亿元左右。截至2020年,德江县专业从事天麻栽培和产地初加工、深加工的企业有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2个。

2021年,德江县全年工业增加值16.57亿元,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322万元,增长48.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0815万元,增长9.2%。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0%;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8.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长20.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

第三产业

在德江关口建设有占地500亩的汽贸园,有三园汽贸、金诚汽贸、九州汽贸等多家汽车贸易公司,形成汽车销售、维保、检测、二手车交易、驾考于一体的综合市场。

2021年,德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5.18亿元,同比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105.2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批发业8.4亿元,增长10.1%;零售业78.42亿元,增长14.8%;餐饮业15.16亿元,增长31.2%;住宿业3.37亿元,增长21.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67所,其中幼儿园90所,小学90所,教学点47个,初级中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大学2所。其中德江县第一中学,是贵州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始建于1940年,2002年发展成独立高中。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公共图书馆4个(其中分馆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1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9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德江县文化馆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德江县文化站。1956年,更名为乌江县文化馆。2002年10月,国家资助新建文化馆,投资总额为106万元,建筑面积为1063平方米。至2016年,德江文化馆新馆建设项目被列为德江县2017年重点建设工程,于2017年3月开始奠基并开工建设。馆舍地上建筑面积达6451021平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0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61人,注册护士数5.45人;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为3.10人。年末有卫生机构409个。其中有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323个,门诊部2个,诊所5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

社会保障

2021年末,德江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8890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0852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含退休人员)13588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含退休人员)13233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1562人;失业保险参保14351人。年末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6个;有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716个。全年为城镇居民3525户8414人、农村居民11003户25853人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

人居环境

2021年,德江县全年完成造林44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000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4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57%。

交通

综述

德江县处于遵义市铜仁市黔江区版图的几何中心交通运输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公路总里程共5888.8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8.5千米、国道147.36千米、省道162千米、县道676、乡道1007千米、村道1118千米、通组公路2660千米。2021年10月27日,德务高速顺利通车,将德江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时间缩短至40分钟。326国道过境,境内长72千米;536、303省道过境,境内总长141.85千米。

铁路

德江境内无铁路。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郑州至贵阳高铁、昭通至黔江、涪陵至柳州铁路在德江交汇。

航空

2021年12月15日,贵州黔北(德江)民用机场在德江县堰塘乡露青村启动建设,项目投资21.5亿元,一期工程按年旅客吞吐量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50吨,飞机起降5820架次目标建设。

航运

德江县境内通航河道有1条,即乌江,总长47千米,最大通航能力300吨级船舶。内河航线有望牌、新滩、长堡和潮砥镇4条47千米。2021年11月2日,德江共和港口,“航电609”“航电611”两艘500吨级散货船下水,标志着乌江“黄金水道”德江段重新启用。境内沙沱水库是德江县通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等地主要水运通道,是贵州省规划建设的乌江干流航运通道组成部分,规划通行船舶为500吨级,已建成德江港码头、潮砥码头。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德江县公交由贵州德江惠民众城市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德江县永合城市公交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运营,合计运营公交线路8条。

人文

综述

德江县有“傩戏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境内分布着旋厂古遗址、古思州遗址、田秋石刻“黔中砥柱”、田氏庄园等古迹;有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德江傩戏;德江炸龙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2月,德江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未定级文物普查点22处;第二次中国革命战争留下的革命旧址、旧居、故居达30余处;馆藏珍贵文物方面有1400件,收集展览展示的土家文化文物达600余件。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德江县部分为枫香溪镇会议会址。枫香溪会议会址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洞青组枫溪村,为木质结构,建筑面积为22米×8米,院落面积为22米×6.8米,为土家风格建筑,建筑布局为二进四合院,穿斗式结构。该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军部的驻地。1934年6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红三军)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的率领下,转战至枫香溪,6月19日召开了历史性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此次会议是红三军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06年,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整体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化县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德江县城光明路中段东侧,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孔子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876平方米。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化县衙从思南县迁至大堡(今德江县城)占庙为武官衙署。作为安化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文庙是中国中原汉文化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庙建筑以中轴线为基本构成,有大成殿、两廊、金桂台和配殿等建筑。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为两重檐歇山式建筑,是明清古建筑的代表,也是研究德江土家族民风民俗和傩文化等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2006年,孔子庙被列为贵州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2月,德江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个;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8人,市级18人,县级传承人61人,主要分布在枫香溪镇稳坪镇楠杆土家族乡等22个乡镇街道。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或傩坛戏,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土家族民间宗教戏剧,源于古傩仪,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在演出时,土老师(巫师)要精心布置神案,以营造一种肃穆、神秘的氛围。神案大多布置在堂屋内或院坝里,神案桌上供奉着司傩大神傩公、傩母以及翻坛小山和健身大帝的木雕像。傩堂戏演出分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内坛是冲傩还愿的法事,外坛则是演出娱神娱人的剧目。演出中,土家人佩戴面具,扮演各类角色,如正神、凶神、世俗人物等。傩堂戏是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活动,在体现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和信仰观念,是黔东南山区研究民族文化、民风民俗和传统宗教的重要资源。2006年,傩戏(德江傩堂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江炸龙是德江县传统民俗活动。德江炸龙是指在舞动龙灯的过程中,人们使用鞭炮或烟花对龙的头、身或尾进行轰炸,以达到祈福、驱邪的目的。德江炸龙历史悠久,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就有“舞龙求雨”的记载。龙灯分为草龙、龙、布龙、纸龙四种,按五行分为青龙、红龙、绿龙、蓝龙、黄龙五种。炸龙活动在正月十四至十五进行,人们聚集在城乡,燃放烟花鞭炮,喧闹热烈。舞龙者身着短裤,头扎红巾,敲锣打鼓,根据节奏舞动龙灯。居民们围追堵截,争相对龙头进行密集轰炸,将场面炸得火光冲天、喧声四起。2008年,德江炸龙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

苗族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苗族群众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理想,通常在重大节庆或接待贵客时演出。演出场地只需要一块平坦的草地即可。演出通常由8对男女青年进行,男子穿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穿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背景以苗族大堂鼓的伴奏与一阵阵欢呼声相衬,与红绸缎和彩裙共同展现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竹竿舞一般分为山间偶遇、搭桥过河、相恋和抬新娘回家四个环节,四个环节都展现出苗族青年男女真挚的情感和许多原生态的审美元素,古朴自然。

民俗节庆

土家族在修建房屋时,忌讳使用一些不吉利的话,如“倒塌”“火烧”“烧烟”,以避免产生坏的预兆。对于孕妇来说,不能搬动家里的行李,否则可能导致流产或生下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此外,还有一个认为未满月的产妇到别人家里去会生病的禁忌。土家族人认为在外边死的人,尸体不得抬进屋内,必须停放在室外,否则会招来鬼魂不吉利。忌讳孕妇和穿草鞋的人进入产房或卧室,以免小孩的奶汁被带走。此外,土家族也禁止小孩同时戴两顶帽子,认为这会让“老丈人”(岳父)看着不舒服。而吃年夜饭时也有禁忌,不准使用汤泡饭,否则来年田地就会被水冲坏,外出干活也会遭雨淋。在牲畜崽下时,禁止孕妇过圈门,以免被踩断奶路。还有禁止小孩吃鸡爪子,否则会影响写字能力。此外,穿晾在门口的男女裤子也很不吉利。在石料场吹口哨,或者一更二更时听到鸡叫或牛叫都是不吉的预兆。在三年守孝期间,不接花灯、龙灯、狮子灯等。在传统节日,土家族也有特别的禁忌。比如正月初一禁止说一些不吉祥的话,不得含有“死”“坏”“完”“少”“饭(犯)”等字。在农历逢六日,土家族也必须避免杀牲畜,否则六畜就会不旺。

苗族人家做客时,除了不能夹鸡头外,客人还不能夹鸡肝、鸡杂鸡腿。苗族认为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而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在一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饭、饭包和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刷,以示迎接新的季节和祝福新的开始。随时洗刷可能被看作是洗钱,不仅令主人感觉受到不敬,也可能导致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时,苗族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杀死病鬼。孩子乱耍小弓箭也是忌讳的行为,因为可能射中祖先。跨小孩头顶也是禁忌的,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苗族也禁止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苗族有很多其他的禁忌,例如不能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牌位的地方,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粑;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土家族平时的饮食简单,但当有客人来访时,土家族会按照传统习惯,在夏季先招待客人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季则会先喝一碗开水泡团馓,接着再款待他们美酒佳肴。请客吃茶时,通常指的是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而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摆设宴席,通常规定每桌菜品为九碗或七碗或十一碗,但不会以八碗或十碗为桌子的数量。因为土家族把八碗称作“吃花子”的桌子,而十碗与猪食石槽的“十”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重,因此要回避。

苗族对于客人来访十分重视,会杀鸡宰鸭盛情款待客人,尤其是对于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在宴会上,鸡、鸭是最受欢迎的佳肴,尤其是鸡、鸭的心、肝是最珍贵的部位,要先给长者或客人品尝,然后再分给众人,顺序是以长辈为先。如果客人不喜欢吃肥肉或者酒量小,主人不会强迫,但是客人要吃饱喝足,否则会被视为不尊重主人。在招待客人时,主人要讲究一些礼节,例如不能抢客人的第一步,不能走在前面,有“为官不上前,为客不落后”的说法;交谈中要使用敬语;迎客时要穿上节日服装;对于贵客则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当客人到达主人家门口时,男主人要去开门并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则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要登高上楼;客人不要称呼主人为“苗子”,而是称呼他们为“蒙”。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德江县共有共和乡焕河村、沙溪乡大寨村、煎茶镇付家村等12个村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

大寨村是中国第二批传统中国传统村落。该村落始建于元朝。村庄有分布着千年楠木王和千年银杏王。此外,还有千重岭和狮子口等景点。举办的文化活动有沙溪乡村文化旅游节。

棋坝山村位于德江县复兴镇东南侧。早在清朝时,张姓族人在此建村寨,棋坝山村成为一座古老且具代表性的村落。洞子头和贵阳窝是该村的两个自然村寨,其村庄格局、民居建筑和民族文化在该地区有着较强的代表性。两个村寨分布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用地上,四周环绕着陡峭的山势,形成了一个被山体环绕的景象。村落依山而建,背靠棋坝山,房屋集中分布,保留了较好的建筑风貌。村口有红豆杉、古柏树和古银杏等名贵树木。

特产

德江县地方特产有共和棕叶扇、锅巴糖、灰包豆腐等。

共和棕叶扇是一种产于德江县共和镇的手工艺品。它采用独特的编织技法,在扇柄上编织出姓名和日期等个性化内容。扇子上的艺术图案形式多样,展现了民族地方文化的特色。共和棕叶扇面层坚韧光洁,使用寿命较长。扇子制作时要求平整、无毛、无杂质、无线头、无割痕,并且经纬分明,图案布局得当。

锅巴糖盛产于煎茶镇毛田坝村徐家铺子的地方零食,由清咸丰年间传入,由徐朝沛母亲传授儿媳郑太珍,具有色黄鲜艳,味感清香,舒心可口的特点。

灰包豆腐是德江传统豆制食品,主要产于德江泉口、高山和长丰等乡镇。制作时,将荞灰或桐壳灰(柴灰也可以替代)放入锅中烧至八成热,然后将豆腐块与灰一同炒约30分钟,之后取出冷却晾干,再用棕丝或竹线穿挂于通风处,可长时间保存。制作好的灰包豆腐酥脆醇香,细嫩可口。这种豆腐在保存期限内能保持较好的风味和质地,一般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4月,德江县建成AAA以上景区5个,其中武陵陶缘休闲度假区、五彩洋山河旅游景区为AAAA级景区。

主要景点

五彩洋山河景区位于高山镇梨子水村。景区占地面积150.9公顷,主要景点有观音峰、傩仙洞、“荷包蛋”奇石、五彩水、羡阳谷(地缝)、天生桥、亲子乐园等。每逢节假日和游客量高峰期的时候还有专门的民俗文化表演,如傩堂戏、哭嫁等。此外,五彩洋山河景区还有其他吸引人的景点,如哭嫁戏景区、傩仙洞等。哭嫁文化是土家族的特色文化之一,景区内的演员会在清风小寨的土家木屋展示哭嫁的文化,并与游客互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土家族的文化。傩仙洞是景区核心景点,洞内景观独特,包括荷包蛋、水晶石和钟乳石等景观。2022年,五彩洋山河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武陵陶源旅游景区位于德江县大市坝院二楼。景区由“山水林田湖”——陶缘丘山、陶缘水乡、陶缘芳林、陶缘归田、陶缘柳湖五大板块组成。2018,武陵陶源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白果坨湿地公园旅游景区位于德江县长堡镇集镇。该公园位于德江县共和镇独鱼溪至思南县交界处的乌江主河道及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河道,总面积1652.69公顷,湿地率为51.18%。主要由河流、库塘、森林等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景区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2018年,白果坨湿地公园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德江县情简介.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2

德江县简介.德江县地名普查办.2023-07-20

德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06

德江县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06

德江县人口民族.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27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3-06

德江县的建置沿革.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4

全县2021年天麻产业发展工作会召开.德江网.2023-04-27

德江县2022年1-12月经济运行情况.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铜仁2个县上榜.铜仁市人民政府.2023-04-24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4-24

铜仁简介.铜仁市人民政府.2023-04-24

德江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德江县共和水库成功截流.德江网.2023-04-27

德江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3-06

德江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江县政府门户网站.2023-04-17

德江县林业局2021年年鉴.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县委.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4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先美.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4

县政府.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4

县政协主席:李兵.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4

领导介绍.德江县人民政府.2025-03-13

德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德江县政府门户网站.2023-04-27

德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贵州铜仁市德江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4-24

德江县:水果产业治理荒山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贵阳网.2023-04-27

“牛”势崛起 “顶起”致富新天地|德江:肉牛养殖让产业振兴“犇”起来.德江网.2023-04-27

德江:打造贵州鞋城雏形初具.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德江县人大代表视察“贵州鞋城”发展情况.德江网.2023-04-27

多彩贵州网:【本草贵州】今年种植目标8000亩!德江天麻“金色引擎”正加速.贵州大学新闻网.2023-04-27

喜迎二十大 | 德江:十年强基之幸福之城百业正兴.德江网.2023-04-27

德江县第一中学“升创”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动员大会召开.德江网.2023-04-27

喜迎二十大 | 德江县第一中学:立德树人为己任 乘风破浪育英才.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德江县文化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27

医院概览.德江县人民医院.2023-04-26

医院简介.德江县民族中医院.2023-04-26

德江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喜迎二十大|德江交通:十年跨越通坦途.当代先锋网.2023-04-27

德江的“铁路梦”正在变成现实…….微德江.2023-04-27

德江县永合城市公交股份有限公司.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贵州德江惠民众城市公交客运有限公司.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德江县红色文化旅游建设和非遗文化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德江县政府门户网站.2023-04-2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24

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04-27

红色遗迹两日游 | 五一红色旅游到铜仁 上一堂“有风景的党史课”.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04-27

傩戏(德江傩堂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24

元宵节(德江炸龙习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24

苗族竹竿舞.铜仁市人民政府.2023-04-27

民俗篇.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印象江南.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2023-07-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7-20

“两院一局”联合发布《铜仁市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名录》.铜仁检察.2023-07-20

莞铜协作看变化:德江大寨汩汩清泉进古村.天眼新闻.2023-07-20

莞铜协作看变化:德江大寨汩汩清泉进古村.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多彩贵州 美丽乡愁】流量渐增大寨村.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7-20

【多彩贵州 美丽乡愁】古今共融棋坝山.当代先锋网.2023-07-20

确定啦!铜仁新增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铜仁网.2023-04-27

【恭喜!】德江武陵陶源景区即将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德江旅游.2023-04-27

贵州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4A).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04-27

德江县投入14906.28万元打造乌江白果坨湿地公园.铜仁市人民政府.2023-04-27

2018年德江旅游十件事,件件都值得点赞!.德江旅游.2023-04-27

德江名人(一).德江县人民政府.2023-04-27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4-24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基层卫生健康司.2023-04-24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4-24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3-04-24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2023-04-24

6个入选!2023年贵州省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天眼新闻.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