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于1968年在纽约上映,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执导和编剧,莱昂纳德·怀廷(Leonard Whiting),奥丽维娅·赫西(Olivia Hussey),约翰·麦克埃尼(John McEnery)等人主演的爱情电影。

影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主要讲述了年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家族世仇阻隔下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该片以跌宕起伏,不断反转的情节,构建了一出命运捉弄下的爱情悲剧,演绎出20世纪美国青年的心声。

该片上映后受到了评论界的肯定,不但收获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还被雷纳公报(Reno Gazette-Journal)的影评人福里斯特·哈特曼(Forrest Hartman),Netflix(Netflix)的詹姆斯·罗基(James Rocchi)等多位影评人誉为原著的最佳电影改编。

影片剧情

意大利维罗纳的一个夏日,蒙塔古和凯普莱特两个长期不和的家族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当天晚上,分别出身于这两个家庭的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凯普莱特家举办的假面舞会一见钟情,随后两人在朱丽叶的阳台边定情,并在劳伦斯修士的帮助下秘密结婚。

然而,朱丽叶的表弟提伯特对罗密欧·蒙泰古参加了凯普莱特的家庭舞会感到非常愤怒,侮辱并挑衅了他。罗密欧因为朱丽叶的缘故,拒绝应战,但罗密欧最好的朋友茂丘西奥忍不下这口气,决定代罗密欧与提伯特决斗。尽管阿尔法·罗密欧努力化解争端,但茂丘西奥还是被提伯特重伤,不久就死去了。罗密欧为了复仇,杀死了提伯特,随后因此被驱逐出维罗纳足球俱乐部。离开前,罗密欧秘密地与朱丽叶共度了新婚之夜。

朱丽叶的父母不知道女儿的秘密婚姻,要安排朱丽叶嫁给富有的帕里斯伯爵。朱丽叶恳求他们推迟婚礼,但他们拒绝并威胁要与她断绝关系。朱丽叶只好向劳伦斯硕士寻求帮助,希望摆脱与帕里斯的包办婚姻并继续等待罗密欧·蒙泰古归来。劳伦斯修士请她假意服从父母,同时,安排她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服用了假死药水。朱丽叶的家人看到她昏迷的场景,以为她真的死去,便将她下葬了。接下来,劳伦斯修士安排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回来带朱丽叶一起逃走。

然而,罗密欧的仆人巴尔塔萨却已经看到了朱丽叶的葬礼,并在劳伦斯修士之前找到了罗密欧,使他误以为朱丽叶真的去世了。于是,绝望的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墓前服毒自杀。不久之后,朱丽叶醒来看到了死在身边的罗密欧·蒙泰古,悲痛之下,不顾劳伦斯修士的劝阻,也自杀了。他们死后,两个家族在葬礼上放下了多年的恩怨。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内容改编

《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本是一部舞台戏,诞生于16世纪末,它的受众是都铎时代的观众。所以,受限于当时的演出条件,剧本里准备了大量介绍或说明性质的台词,用来增进戏剧观众对剧情的理解。而电影观众依赖更多的是视觉感官,不再需要这些补充就能跟上剧情节奏。因此,导演泽菲雷里删去了这些冗余台词,使剧情更紧凑,也更生动了。

此外,原著体现出的是几百年前人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和现代人自然存在分歧。为了让不熟悉莎士比亚的现代观众更容易理解这个故事,泽菲雷里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的台词和故事情节做了大刀阔斧的删改,既深化了悲剧主题,又迎合了20世纪美国年轻人的心理。

同时,对莎剧中颇为关键的用来交代人物和情节发展的合唱环节,泽菲雷里也准备了替代方案——一个由劳伦斯·奥利弗负责的画外音。为此,泽菲雷里将奥利佛·斯通塑造成一个莎士比亚式的神灵,无名无姓,全知全能,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影片中拥有神秘感和突出地位。

选角

泽菲雷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演员,他有意选择那些美丽而有才华,但尚未成名的青少年(有传言说,他曾经邀请披头士乐队保罗·麦卡特尼扮演阿尔法·罗密欧)。最终,他选择了17岁的莱昂纳德·怀廷和15岁的奥丽维娅·赫西,这对年轻人的年龄非常接近原著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弥补他们的经验不足,泽菲雷里删减了冗长的台词,使用了反应镜头,并给他们排了很多动作戏份。

赫西和怀廷给影片带来了一股年轻的反叛精神,将一部有400年历史的戏剧与反越南战争抗议活动联系起来——年轻人已经不愿再为父辈的仇恨而死。

剧组在罗马的制片厂制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劳伦斯·奥利弗正在该制片厂拍摄《风云英杰》。于是,对莎士比亚相关的一切都很感兴趣的奥利佛·斯通专程来到了这部电影的拍摄现场,观看了拍摄过程,并询问他是否可以在影片中做些什么。泽菲雷里请他读开场白,奥利弗同意了,但他不满足于此,他还为蒙太古勋爵配了音。他对配音工作充满兴趣,以至于泽菲雷里回忆说,他"坚持用各种搞笑的假声,为各种小角色和人群中的噪音配音"。

取景

导演泽菲雷里在意大利考察了各种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和景点,希望能在中世纪式的街道、小巷和广场上还原莎士比亚笔下的维罗纳爱情故事。其中,在托斯卡尼亚镇古老的彼得伯勒大教堂,拍摄了影片中最欢乐和最悲惨的场景。古比奥是翁布里亚的一个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丘陵上的小镇,其倾斜的狭窄街道被用于拍摄罗密欧和提伯特之间的决斗场面。它的外观自15世纪以来就基本没有改变过,这使得它与影片能够完美契合。

泽菲雷里不希望在摄影棚里拍摄著名的阳台诉情场景,他认为这一幕必须实景拍摄。于是,他选中了罗马的博尔赫斯宫作为取景地,这里已经有一个隐蔽的花园,罗密欧可以在那里等待心上人露面。而朱丽叶站在一旁的阳台上正好可以俯瞰花园。这里的一切都很合适,甚至连月亮都能出现在天空中的正确位置。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统主题是命运导致的爱情悲剧,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在描写着命运的无形之手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任意摆布。故事的开端就并不美好,这对恋人出生在世为仇敌的家庭,这使他们的感情注定没有好结果。因为假如他们选择屈服于家族的意志,就必然互相敌视。而如果听从爱情的召唤,就会使家族名誉扫地。他们努力抗争,但影片的情节安排充满了命运安排的阴错阳差的巧合,最终导致殉情的结局。比如,劳伦斯修士派出的信使为罗密欧送信时,没有看到一旁策马驰过的罗密欧的仆人鲍尔萨泽,结果罗密欧就被假象误导。阿尔法·罗密欧闻讯赶回维罗纳足球俱乐部的路上,同样没注意到一旁的信使,解开误会的机会又被错过了。这样的情节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简直就像是命运之神在捉弄罗密欧,不让他有机会发现真相。

此外,影片上映于1968年越南战争高峰期,它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战争和仇恨的反思。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抗包办婚姻,拒绝为先辈的仇恨而牺牲,不仅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尚,也迎合了60年代美国青年群体流行的的嬉皮士文化和反越战运动。这部电影同样适应了六十年代更加放纵的风气,精美的激情戏为人所称道。

叙事风格

影片的叙事结构十分巧妙,开篇便拍摄了两个家族的街头械斗,奠定了两大家族相互对立的基本格局,接下来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坠入爱河的的甜蜜过程,为之后的爱情悲剧做了铺垫,表现出娓娓道来、优美动人同时又刻骨铭心的逻辑之美。此外,不断反转的叙事节奏给观众带来了接连交替的惊喜和叹惋之情,跌宕起伏地为影片的最终结局制造了反转美。

音乐

泽菲雷里与尼诺·罗塔(nino rota)过去的合作非常愉快,因此聘请他为这部电影配乐。罗塔明白,鉴于这个故事的背景,他必须复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为此,罗塔在他的音乐中加入了赞美诗、地方乐器、号角声、典礼声、孔雀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萨尔塔列洛舞曲等元素,并为音乐设置了四个主题:率真而阳刚的罗密欧主题,欢乐而纯真的朱丽叶主题,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热烈爱情主题,以及暗藏厄运的可怕冲突主题。

首先是阿尔法·罗密欧主题,它仅仅由弦乐和英国号独奏或木管合奏来表现,它的表达方式是相当灵活的,可以庄严端正,也可以活泼俏皮。随后,罗塔通过改变节奏、声调和乐器,将罗密欧的主题巧妙地转化为爱情主题。第二是朱丽叶主题,主要由古典吉他的二重奏构成,风格温柔、纯真而优雅,但就像罗密欧的主题一样,它的表达方式十分多变,有时还会充满一种无忧无虑的轻盈感和欢乐的气氛,并同样被逐渐转化为爱情主题。爱情主题以三弦琴和木管的前奏开始,然后转入双簧管独奏和带有竖琴装饰的小提琴,最终在弦乐的伴奏下达到浪漫与激情的顶峰。最后是冲突主题,大提琴低音提琴呈现了凯普莱特家族和蒙太古家族之间黑暗的仇恨和纷争。

罗塔完美地捕捉到了文艺复兴的精髓,勾勒出了一个逝去时代的剪影。当时,两个来自敌对家庭的年轻人真的可以彼此相爱并为爱赴死,这既符合时代背景,又体现了新浪漫主义的特征,本身就是一项壮举。

摄影

受当时风靡的的真实电影流派影响,泽菲雷里运用了极其灵活的摄影技巧,将全剧的动作和感情戏份都拍摄得十分流畅,使影片通篇呈现出精致的自然主义风格。充满真实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被结合起来,在影片开场时表现得极为明显,手持摄像机靠近拍摄的镜头使打斗场景拥有了纪录片的质感,接下来对称的构图暗示着人物的处境,变换的色彩和摄像风格推动故事情节的推进。为了创造一个具有情感深度的虚构世界,摄影师跟随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逐步变化摄影方式,在关键的时刻超越了自然主义,将真实与虚构世界进一步结合起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广泛利用特写镜头,通过聚焦角色的面部和情绪表现来强调即将到来的悲剧。例如,当阿尔法·罗密欧与他的朋友茂丘西奥交谈时,他突然产生一种不祥的死亡预感,这预感最终成为了现实。接下来,在罗密欧戴上面具之前,镜头拉近,对着他的脸部拍下了特写。舞会的拍摄使用了主观镜头,当朱丽叶和罗密欧·蒙泰古跳着莫雷斯卡舞时,镜头和她一起旋转,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服饰

达尼洛·多纳蒂(Danilo Donati)设计的服装对影片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们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色彩。鲜艳的红色和橙色丰富的棕色和绿色与一些在更私密和戏剧性的场景中使用的纯洁的黑色、白色和其他柔和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避免了画面被灰色和石色以及其它象征大自然的颜色所填满。这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此外,影片的服饰充分还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女性身上精心打褶的天鹅绒布料,红宝石打造的珠宝、以及设计复杂的缝线和珠子装饰着奢华的服装。而男性则穿着性感的、色彩缤纷的紧身衣和遮阴布。

荣誉成就

电影评分

统计时间截止2023年12月28日

专业评价

影片上映后,以其出色的视听效果,高度还原的场景和精湛的镜头语言广受评论界称赞,成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影视改编作品中最经典的一部。不过,对于影片中两位主演的表现,依然存在争议,也招致了一些差评。

这是一部有吸引力的壮观作品,它稳健地使用了实景拍摄,并开创性地选择了与人物年龄相近的年轻演员。——彼得·布拉德肖(《卫报》首席影评人)

泽菲雷里以精湛的色彩运用让人眼花缭乱,他的镜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调色板。廷臣们从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画作一般的柔和金色和栗色画面中大步走过;鹅卵石和骑兵在保罗·乌切洛的宁静中逐渐远去。在视觉上,莎士比亚从未被更好地复现过——他很少有如此敏感的合作者。——《时代周刊

影片中的服装和其他一切——摄影、音乐,尤其是莎士比亚的语言——都是如此丰满,如此感性。两人的死亡场景当然都是设计好的,硕士的假死药水发挥作用的时机恰恰是错误的,但我们原谅了这种操纵,因为莎士比亚能够为我们创造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的情节,即一对年轻恋人各自为对方的死亡而痛不欲生。对观众来说,罗密欧和朱丽叶不是遥远而庄严的人物,不是凯撒、奥赛罗麦克白,而是一对相爱的年轻人,这一点正如剧院里的每个人一样。——罗杰·伊伯特(知名影评人、剧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泽菲雷里对莎士比亚的诗句处理得极为粗枝大叶,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角色给了两个很有银幕人缘的新人。莎士比亚那种诗意的浪漫精髓在激情动作演绎中消失尽。———陈潇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博士)

其它同IP改编及衍生作品

历史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曾被多次改编成各类音乐、戏剧和影视作品。包括音乐剧专业《西城故事》和彼得·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以及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则为该剧编写芭蕾舞乐曲等,均获得大众的喜爱。其中,1968年上映的泽菲雷里版依然是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版本。

影片上映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银幕上起起落落,始终不曾再出现又一部广受好评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直到1995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巴兹·卢赫曼版上映,这部以“后现代激情”著称的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分大胆,在一个虚构的现代平行时空里融合了古典的情节和现代文化,收获了年轻人的追捧和评论界毁誉参半的评价。

2001年,法国音乐家捷哈·皮斯葛维克(Gerard Presgurvic)将本剧改编成法语音乐剧专业巴黎首演之后就陆续在世界各地巡回,,2007年4月来到台北市,又于2008年分别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大陆演出。

亨利·曼奇尼重新编排了影片的一段配乐,创作了一首新的器乐作品:Love Theme from Romeo and Juliet,这首歌在1969年风靡全美,并于1969年6月28日登上了Billboard Hot 100单曲榜的榜首,之后在榜上停留了两个星期。

制作与发行

参考资料

《罗密欧与朱丽叶》演职员表.时光网.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罗密欧与朱丽叶》基本信息.豆瓣电影.2022-12-07

《罗密欧与朱丽叶》基本信息.时光网.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