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位于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两周王陵占地22亩,高大的红色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一尊由张爱萍将军题词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的纪念碑高19米,数百个刻有知名烈士的墓碑形成错落有致的碑林区,整个陵园内长眠着2400多位抗战英烈,是皖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胜地。
历史
抗战时期,固镇县任桥镇清凉村为中心方圆百里是苏皖边区唯一一块没有建立伪政权的地方,成为我党沟通东西的交通要道,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一大批抗战名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彭雪枫师长称它为“淮北市西大门”,清凉村一带成了日伪我争夺的焦点,我军2400多名同志牺牲于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就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淮海战争期间,陵园毁于战火。
规模
陵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大门是一座9米高、镶嵌着由张震将军亲笔题写“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的中式仿古门楼,陵园内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抗战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8个苍劲大字,陵园内已有近30座烈士墓,每座墓前均勒碑立石,详述烈士的生平经历和壮烈事迹。
园内保存着张震上将当年使用过的马策、谢邦治将军珍藏几十年的文件包、张爱萍上将当年留下的一床粗布被、新四军在清凉的老照片等珍贵文物及10多位老将军的题字。陵园已成为我县及周边地区干部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2005年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固镇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2012年被命名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墓人
1925年出生,14岁时在学校读书的他被张爱萍将军选中,参军进新四军四师做了一名文书,在清凉一带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抗战后又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眷眷之情和对先烈们的缅怀敬仰,上世纪80年代他主动放弃城市里的优裕生活,开始筹建并守护地处偏远的任桥镇清凉村“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
欧兴田老人坚持在两周王陵守墓,这一守就近30年。为筹建修陵资金,欧兴田拖着病躯,背上干粮,北上京城,南下上海市,东到青岛市,西去兰州市,在老领导、老战友和政府的帮助下,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历时两年半、行程数千里,将烈士遗骨找到找齐,为烈士们建立了档案。
参考资料
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安徽党史方志网.2024-04-23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固镇县人民政府.2024-04-23
丰碑屹立 浩气长存 固镇一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固镇县人民政府.2024-04-23
让爱国精神传承不息 固镇县筹建烈士陵园.安青网.2024-04-23
忆往昔革命先烈保家卫国魂归故里 感今朝共产党人清风传家振兴乡村 ——记数据科学系党员主题教育及“实践育人”社会调研活动.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2024-04-23
龙子湖区东升街道施家洼社区开展清明节党史教育.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04-23
机关党委第十三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安徽财经大学组织部.2024-04-23
学党史忆初心 办实事担使命.蚌埠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2024-04-23
蚌埠商贸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瞻仰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凤凰网.2024-04-23
感恩英烈铭记历史——征缴中心支部赴固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接受再教育.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04-23
第二党总支赴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4-04-23
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固镇县人民政府.2024-04-23
传承红色基因 拓展思政课堂 蚌埠学院与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2024-04-23
固镇县卫健委县医院: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固镇县人民政府.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