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自1985年开始办学,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扎实的科研基础,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9人(其中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20人,硕士生导师18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

学院介绍

计算机科学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条件。学院现有办公、实验、科研用房16000平方米,各类专业实验室、研究室20余个,中外文图书资料6万余册,计算机及各种仪器设备800余台(套)。

在学生培养方面,计算机科学学院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熟练的应用开发能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学院在文字识别、人工智能、演化计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安全、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计算机科学学院已与加拿大泽威尔大学、韩国全北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学校的相关学科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校区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近几年来,计算机科学学院积极实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每年均有学生在全国智能小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每年均有在校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根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在全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554所高校中,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第67位。

组织机构图

计算机科学学院组织结构图

师资力量

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扎实的科研基础。现有专任教师7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29人,教师中博士29人(其中博士后5人),在读博士19人,硕士生导师20人。

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走科研兴院之路。多年来,本学院教师在 人工智能、演化计算、文字识别、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安全、计算机密码学、数字图像处理、神经网络、机器证明等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10余篇次。

学院行政

计算机科学学院

院 长:王江晴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研究生教学和学科建设,与肖强书记共同分管人事。

副院长:宋中山 分管科研和实验室建设。

副院长:雷建云 分管本科生教学和实践教学,与魏大江副书记共同分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计算机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 任:王江晴 肖 强

成 员:宋中山 雷建云 童小念 覃俊 孟博 李子茂

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主 任:肖 强 王江晴

成 员:宋中山 魏大江 雷建云 童小念 覃俊

计算机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 任:王江晴 肖 强

副主任:雷建云 宋中山 魏大江

成 员:童小念 帖军 李子茂 汪红 覃俊 侯睿 张志俊 王

计算机科学学院定编定岗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肖 强 王江晴

组 员:宋中山 雷建云 魏大江 童小念 陈勉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学督导组

成 员:雷建云 童小念 张志俊 覃俊 蒋天发

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雷建云 魏大江

成 员:帖 军 李子茂 汪红 覃俊 侯睿 张志俊 王飚

计算机科学学院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江晴 肖 强

副组长:宋中山 雷建云 魏大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所 长:宋中山

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所

所 长:王江晴

各教研室和实验室

软件基础教研室主任:帖军

软件理论教研室主任:李子茂

系统结构教研室主任:汪红

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覃俊

网络工程教研室主任:侯睿

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志俊 副主任:樊金荣

中心实验室主任:王飚

学院工会

主 席:雷建云

副 主 席:陈 勉

文体委员:王 敏

女工委员:王魏芳

青年委员:张 嫣

学科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已有22年办学历史,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术氛围好,团结和谐、求实创新的师资队伍。该学科拥有专业实 验室面积达3100平方米,其设备购置、图书资料、人才培养等费用共投入数千万元,其中“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该学 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算法理论与计算复杂性、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逐步形成了以算法理论为基础,以智能模拟技术为核 心,以为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服务为目标的合理的学术结构层次。该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支配科研经费890余万 元。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MC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SCI、EI等收录110余篇次。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培养硕士126 名,在读硕士生70多名。

为了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知名度,该学科始终把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已与加拿大泽威尔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学校的相关学科签署了交流与 合作协议,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已派出10余名教师赴国外进修,接收国外来华合作科研5人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拉克罗斯大学合作培养计 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项目,现已有3届学生学成回国,就业形势良好;第4届学生和选派的专业教师也已经开始了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正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教学科研并重,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及研究生教学质量,对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力量进行大力投入,力争为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品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理论与实践并重,宽口径与民族特色方向相结合”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 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其余专业

自动化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和省部级项目5项,科研项目经费达300余万元,出版学 术专著1部,教材7部,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10余篇次。现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算法理论与 计算复杂性、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1、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汇聚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文字学和民族学、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在少数民族文字规范化和数字化、少数民 族文字识别、少数民族文字录入、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文明的虚拟再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创新性成果: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混合智能优化算法,能够对文字等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完成了复杂背景下的字符提取;设计并实现了女书编码字符集、女书拼 音输入法、女书部首输入法及女书三百篇碑文FLASH展示系统(已申请专利);印刷体彝文字符识别技术研究;族语通(彝文版)应用软件(已获软件著作 权);已建立女书平台网络对外宣传推广。

下一步的工作:在融合各种智能模拟方法的少数民族文字处理系统、复杂背景下手写体文字的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以解决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信息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2、算法理论与计算复杂性

研究特色:以NP难解问题的近似算法、随机算法为核心,开展了计算复杂性理论、智能模拟算法及应用、并行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研究,并取得多项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创新性成果:对NP难解问题瓶颈斯坦纳树问题在平面空间给出了近似性能比为1.836的随机近似算法,改进了计算生物学领域中基因按移位排序问题的多项式时间算法,将原有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由O(nlogn)成功降为O(n)。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MC公司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收录30余篇。

下一步的工作:在算法理论指导下,期冀进一步展开具体应用工作,在女书识别中已有相关研究应用实现理论与应用的全面发展。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研究特色: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迅猛增长的网络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研究应用中的信息安全设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创新性成果:基于剑侠情缘web/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向量型RSA密码体制、Linux下基于Netfilter的IPsec实现、PDM中基于协同工作的项目开发平台等。

下一步的工作:拟在校园网上建立统一身份认知权限管理平台,减小管理开销,在智能化网络管理、椭圆曲线密码理论、数字水印理论与技术、基于IP 上影英皇的虚拟专用网、PKI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研究成果

研究项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