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1065-1127),字嵇仲,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张耆曾孙,北宋末期将领。

张叔夜早年因祖上的荫庇任兰州录事参军,任上筑西安州抗击羌族,使兰州无虞。后历任襄城、陈留知县,通事舍人,舒、海、泰三州知州。因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受蔡京迁怒,被贬。大观四年(1110年)又被起用,历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赐进士出身,又任礼部侍郎,后为蔡京忌恨,外放为海州知州。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宋江起义有功,加直学士,升任济南府知府。后又除山东省盗贼有功,升龙图阁直学士、青州市知州。靖康之变中,张叔夜任南道都总管,后入京勤王,任签书枢密院,与金朝大战,失败后随赵桓被金国掳走,途中自缢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南宋朝廷为表彰张叔夜,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文”。

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载有《张叔夜集》,今已不传。宋代抗金名臣李纲称赞张叔夜:“忠于国家大节,古人也不过如此。”张叔夜因在历史上击败宋江,在《水浒传》等古典小说的重要情节中均有出现。

人物生平

筑州御敌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后因祖上的荫庇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兰州原是汉朝时的金城郡,地理位置最为边远,依靠黄河作为防守,每年黄河结冰的几个月,守军都会衣不卸甲、严阵以待。为此,张叔夜找到了一个战略要地——天都,此处地处五条大路之间,每次羌人入侵都会到此处集合。于是,张叔夜率军攻取了天都,筑城防守,是为西安州。从此,兰州再没有羌人进犯。

官场起落

张叔夜在担任襄城县陈留县知县时,时任河北转运使的蒋之奇举荐他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安肃军知军等职,但因谏官认为这对他太优厚了,而复任原职。张叔夜便向朝廷呈上了自己写的文章,于是先后被任命为舒、海、泰三州的知州。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张叔夜堂弟张克公弹劾宰相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一些公务上的小失误,将他贬为西安草场监司。大观四年(1110年),张叔夜被召回京师担任秘书少监,提拔为中书舍人、给事中。同年张叔夜任为库部员外郎、汴梁少尹。不久,张叔夜再次呈上自己的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出使辽朝,张叔夜作为随行。在宴会上的射箭游戏中,张叔夜第一个射中靶心。这令辽人惊讶,要检查他所用的弓,被张叔夜以无此先例为由拒绝了。回国后,张叔夜把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画下来,共成五篇,献给朝廷。

当时的官吏为政懒惰散漫,凡是门下省颁布的命令,都预先列好官衔,让下面的人写上姓名并慢慢填上事情的内容,这称作“空黄”。张叔夜极力陈说革除这个弊端。后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所忌恨,张叔夜以徽阁待制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平定内乱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河朔起兵反叛,来回转移控制了十个郡。宣和三年(1121年),张叔夜正在海州知州任上。传言宋江将要要来到海州,张叔夜便派间谍侦察他们的动向,宋江率兵直接去了海边,抢劫了十余支大船,装载所劫掠的物品。于是,张叔夜招募了一千名敢死队,在城池附近设伏,又派一支轻兵去海边,诱叛军出战。张叔夜事先还在海边埋伏下强壮的兵卒,等到兵力会合,便把装载物品的大船尽数烧毁。叛军得知后,斗志全无,城池附近的伏兵又乘机进攻,生擒了叛军副将,宋江也投降了。

张叔夜因功被加官直学士,升任济南府知府。此时,山东省的群盗忽然攻来,张叔夜料定自己的兵力不济,便采用缓兵之计。他找来原来赦免贼寇的文书,遣人送发到各郡。盗贼听说后,果然有所松懈。张叔夜又在城门的瞭望楼上设宴,显得闲暇无虑,派遣官吏传谕皇帝的恩旨。盗贼们见此便犹豫不决,直到傍晚都不敢进攻。张叔夜出兵五千,乘他们松懈之时发动进攻,一举击溃,并追击斩首数千人。张叔夜因功升龙图阁直学士、青州知州

赴京勤王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张叔夜上书请战,要求带领骑兵与诸将一起截断敌人的归路,但这一奏议未能得到批复。随后张叔夜调任邓州知州。朝廷增设四道元帅,张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不久,金兵再次逼近京都开封,赵桓亲书书信催促张叔夜入京保卫。张叔夜第二天亲率中军,由儿子张伯奋、张仲熊分别率领前军和后军,发兵三万,赴京勤王。到了尉氏县,与金朝散兵遭遇,张叔夜转战前进。同年十一月三十日,张叔夜率军抵达京城,皇帝亲自到南熏门接见,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士气正盛,希望皇帝能像李隆基安史之乱那样,暂时去襄阳然后再安排去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张叔夜为延康殿学士。闰十一月,皇帝登上城楼,张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甲闪亮,在城下施礼舞蹈。皇帝更加高兴,进升他为资政殿学士,诏令他可以带兵入城,不久就任签书枢密院。此后接连四天,张叔夜与金人大战,斩杀金人的两名金环贵将。皇帝派遣使者携带封在蜡丸中的文书,把称赞宠爱张叔夜的事情通告各道,可是最终也没有援兵到来。京城陷落后,张叔夜受伤,但是他们父子还是尽力战斗。为了百姓,皇帝乘坐车架出城去金营投降,被张叔夜拦下,但是皇帝执意前往,临走时还勉励张叔夜。

明志殉国

金人商议立异姓为皇帝,张叔夜对少傅孙傅说:“事到如今,只有一死。”随即传书给金军两位元帅,请求立赵桓太子赵谌为帝来顺应民心。两位元帅大怒,派人将张叔夜拘捕到军营中。但是张叔夜还是像之前那样直言请求,于是他也跟着皇帝往北去。张叔夜在途中不吃饭,只有时喝点水。来到卫河后,车夫说:“过界河了。”张叔夜突然大惊站起,仰天大呼,随后就不再说话。第二天,张叔夜自缢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南宋朝廷听闻张叔夜的死讯,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文”。

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议和,张叔夜的灵柩得以归葬。船行到蠡湖时时,遭遇大风,船只无法前进,只得将其葬于宫亭湖。

人物作品

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载有《张叔夜集》,今已不传。

人物评价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评价张叔夜:“忠于国家大节,古人也不过如此。”

与张叔夜同时代的官员张孝纯作《挽张叔夜二首》称赞他:“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恩威彰辅郡,忠孝卫首都许国志何壮,为山功莫成。西风故林道,萧瑟感秋声。”“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空想还家梦,难招去国魂。一朝成万古,斜日下平原。”

赵构赵构题诗称赞张叔夜:“威武殴戎,忠良贯日,仗义平夷,国家辅翼,大贞大节,谥曰忠文,血食无休,永赐子孙。”

赵扩赵扩曾题诗御赞叔夜:“惟节与义,天下大闲,杲龙衮,为人所难。死轻鸿毛,名重泰山,胡不厚颜。”

云麓漫钞》录李俦挽张叔夜诗,称张叔夜为“命世文章伯”,足见时人对张叔夜的文才的肯定。

人物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籍贯争议

对于张叔夜的籍贯,历来存在争议。一般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说张叔夜是河南开封人。《宋史·张叔夜传》中虽未明确记载张叔夜的籍贯,但是明确说了他是张耆之孙,而《宋史·张耆传》中记载张耆是河南开封人。故由此得出张叔夜籍贯是河南开封。第二种说法是说张叔夜是江西永丰(今广丰)人。这主要是江西的地方史志及有关文献中的记载。据嘉靖《永丰县志》和光绪《江西通志·张叔夜传》中均记载张叔夜为永丰人。而且自宋、元以来文献记载张叔夜科考占籍、衣冠之藏、立庙祀典,都在江西广丰。据此得出,张叔夜的籍贯是江西永丰。第三种说法是说张叔夜的籍贯是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城)。这种说法的依据一是张叔夜母亲的《吴夫人墓志铭》记载中记载,吴夫人去世后与丈夫合葬于昌府阳翟县大槐乡高村;二是宋人赵彦卫记载张叔夜去世后葬于阳翟县,由此推断张叔夜的籍贯是河南阳翟。

招降宋江争议

张叔夜最为出名的是参与了镇压宋江起义,并招安了宋江。《宋史·张叔夜传》和《东都事略·张叔夜传》均有此记载。但学者邓广铭、李培浩在遍查《泊宅编》《三朝北盟会编》《宋会要辑稿》等北宋史料后,均没有宋江投降一说。而此类记载均是出自南宋以后的史料中。由此,学者邓广铭、李培浩认为:“所谓宋江受招安,只不过是南宋时人根据已被演为传奇的故事,写进官私著作里罢了。”

后世纪念

张叔夜衣冠冢

据考古专家考证,宋绍兴二年(1132年),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奏准敕建张叔夜衣冠冢于广丰区灵寺西侧,现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叔夜墓

张叔夜墓在庐山市白鹿乡鄱湖村东南200米处,西近神灵湖桂村,东南紧邻鄱阳湖,南为定宫庙。墓坐北朝南,圆锥形土堆。封土处有土围一圈,封土堆高2.3米,宽1米。墓前有一青石碑,上额横刻“广丰霞宇”,中间竖刻:“五世祖讳叔夜公六世祖伯奋、伴熊公同墓。”墓碑目前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内。张叔夜墓于1984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叔夜故里

张叔夜祖籍开封市,因祖辈到江西省做官,故迁居到江西广丰塔底。今天的塔底,居住的大多是第三十一至三十四代的子孙。据考证,“贤”字辈的是第三十二代。

张叔夜题刻

张叔夜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的白虎山上。刻面宽216厘米、高156厘米、字径12×13厘米。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刻时间在宋江来犯海州四个月之前,题名中多为军事官员,被认为是张叔夜为了对付宋江起义军侵犯海州而进行军事布置。

研究书目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八》

东都事略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宋史·三百五十三·列传卷第一百十二·张叔夜传.识典古籍.2024-03-20

水浒传.豆瓣读书.2024-03-26

宋史·四百六十八·列传卷第二百二十七·童贯传.识典古籍.2024-03-20

张叔夜与他的故里共塔底.广丰区人民政府.2024-03-20

宋史·列传·卷四十九·张耆传.识典古籍.2024-03-21

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上饶市人民政府网.2024-03-19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3-20

张叔夜题刻.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4-03-20

《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汉程网.2024-03-26

说岳全传.豆瓣读书.2024-03-21

《说岳全传》·第十七回.汉程网.2024-03-26

《说岳全传》·第十九回.汉程网.2024-03-26

荡寇志.豆瓣读书.2024-03-21

荡寇志.汉程网.2024-03-26

水浒传 (1998).豆瓣电影.2024-03-21

水浒传 (2011).豆瓣电影.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