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足笛(学名:Lutjanus fulvus),又称焦黄笛鲷,是笛鲷科笛鲷属的一种鱼类,俗名画画眉笛鲷仔、红公眉等。该物种分布于台湾岛等地,模式产地在塔希提岛。其种加词“Fulvus”意为“红黄色的”。黄足笛鲷是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鱼类,对其分布区的渔业具有重要意义。

概况

命名者:(Forster, 1801)

俗名:石机仔、红公眉、赤笔仔。

英文俗名:

Redmargined seaperch;

黄色margined seaperch;

Yellow-margined sea perch;

Yellowmargined sea perch;

Yellow striped snapper;

Taiva;

Yellow-margined sea-perch;

Blacktailed snapper;

Blacktail snapper;

Blackspot snapper;

Flametail snapper

是否有毒鱼类:否

经济型鱼类:是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否

同种异名:

Diacope analis,

Diacope aurantiaca,

Diacope flavipes,

Diacope immaculata,

Diacope marginata,

Diacope vaigiensis,

Diacope xanthopus,

Genyoroge nigricauda,

Holocentrus fulvus,

Lutianus fulvus,

Lutianus marginatoides,

Lutianus vaigiensis,

分布

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省南部、西部、东北部及兰屿岛绿岛、澎湖海域。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海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琉球群岛、中国、新几内亚岛莱恩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瑙鲁、斐济、万纳杜、萨摩亚、澳洲、所罗门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等海域。

深度

水深2至100米。

特征

体侧扁,口大。鱼体银黄色,体侧具数条不明显黄色细纵带,特征是腹鳍与臀鳍皆呈鲜黄色,背鳍色深具白缘𫚐尾鳍略凹、色深且具白缘。

本鱼体近椭圆形,背缘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前鳃盖缺刻及间鳃盖结极为显著。上下颌具细齿多列,外列齿稍扩大,上颌前端具2至4犬齿,内列齿绒毛状;下颌具一列稀疏细尖齿,后方者稍扩大;锄骨齿带三角形,其后方无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具细鳞;侧线以上的鳞列全部斜走;前鳃盖骨的凹入部不明显,有鳞片7列。体侧由眼至尾基有一暗色纵带,宽如眼径,此带之上下缘各有一条较狭脂白色纵带;尾鳍暗色;背鳍基部稍暗,外缘有暗色宽带。背鳍硬棘10枚,软条14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侧线鳞片数47至51枚,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体长可达60厘米。

分类学

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笛鲷科

属:笛鲷属

生活习性

生活于1~75公尺海域,属广盐性鱼类,幼鱼常进入河口或潟湖区活动,成鱼则移往近海的礁石区,常栖息在礁石洞穴或岩礁底部。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栖息在珊瑚礁或岩石海岸,独自行动。幼鱼有时可发现于红树林区、河口或河川之下游区。夜间觅食,习性凶猛,捕食甲壳亚门及小鱼。

经济利用

食用鱼,活鱼最适合清蒸,才能吃出鱼的鲜嫩,其它如油炸沾椒盐或红烧皆可,肉质十分美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