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明,男,1965年生于临川区。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常务副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7年7月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获矿地质勘查专业学士;1997年7月获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1月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2005年3月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7年7月~1994年8月在中核集团华东地质局261大队从事地质找矿和勘探工作;1997年7月至今在东华理工大学从事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相关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访问学者,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东华理工大学教学名师,现任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
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主要贡献
近年来主要从事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
参与研究
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
1. 中核集团地质局项目:河西走廊及邻区铀成矿条件、目标类型及远景研究(项目号:中核地计发[2008]74,2008-2012年),主持;
2. 核工业地质局261大队科研项目:相山矿田铀成矿机理及Pb、Zn等多金属成矿研究(2010-2012年),主持;
3. 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走廊造山带钠交代型铀矿床蚀变特征研究(项目号:090907,2009-2011年),主持;
4.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项目号:2010RGET01,2010-2012年),主持;
5.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江西省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项目号: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3年),矿产组长;
6. 中核集团地质局项目:中新生代内生铀矿床成矿作用研究(项目号:中核地计发[2008]74,2008-2012年),子项目第2。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 相山、大洲四种不同类型铀矿的勘查模式研究,核工业地质局项目,项目号:0503,主持,2006-2008年;
2. 流体包裹体法在相山镇铀成矿深度研究中的应用,江西省教育厅项目,项目号:JJ08307,主持,2008-2009年;
3. 相山铀矿田矿石矿物学及铀的成矿深度研究,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号:070702,主持,2007-2008年;
4. 岩浆岩PTt轨迹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意义——以周口店镇岩体为例,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号:051102,主持,2005-2006年;
5. 基于专业规范和军工专业特色的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江西省教育厅项目,项目号:JXJG-07-8-3,主持,2007-2009年;
6.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地下水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研究,核能开发项目,项目号:中核集团计发[2005]441号,子项目第2,2005-2006年;
7.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铀矿资源潜力评价,中融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排名第4,2006-2007年。
论文专著
【专著】
[1]西山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厚度变化的约束。北京市:地质出版社,2010。
地球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西安市: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
一般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研究。北京:高教社,2008。
【论文】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铀矿地质,2009.(核心)。
酒东盆地红山地区下白垩统含铀目的层中粘土矿物研究。铀矿地质,2010.(核心)。
酒东红山地区下白垩统含铀目的层后生蚀变研究.GF报告, 2009.(核心)。
相山铀矿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GF报告,2009. (核心)。
相山矿田北部沙洲斑岩型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GF报告, 2009.(核心)。
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核心)。
酸雨的硫源及其硫同位素示踪综述。地球与环境,2006.(核心)。
[8]周口店镇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核心)。
酸雨的硫同位素示踪研究。同位素,2006. (核心)。
钾玄质岩与铀的深源成矿:以江西相山钾玄质英安斑岩为例。见:陈毓川等主编。矿床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新机遇与新挑战。地质出版社,2006.(全国矿床会议宣读)。
Correlation between Shoshonitic Rocks and 铀 Mineralization in Xiangshan Uranium Ore-field.Springer,2005. (ISTP)。
相山铀矿田钾玄质岩石与铀成矿。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 (核心)。
[13]地球运动的动力学模式:从板块构造到地幔柱。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核心)。
南岭东段燕山期铁镁质岩石Nd-Sr同位素研究及意义。地球学报,2005.(核心)。
江山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引入数字填图技术的必要性及建议。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9.(教改)。
[16]东华理工大学非地质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教改)。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6.(教改)。
如何加强地球科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教改)。
获奖记录
1. 南岭带火山-后火山侵入体控矿模式与富铀矿找矿靶区优选,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年;
2.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铀矿地质》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2010年;
3. 基于专业规范和军工特色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
4. 地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
5. 铀资源地质学,江西省精品课程,2009年;
6. 非地质专业地质学系列课程组,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