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又称老塔山,海拔440米,位于黄冈市罗田县城东南2.5公里处老塔山村境内,如一面兀立城东南的锦绣屏风,故又名“玉屏山”。传说隋唐前巴水蛮人曾建有“女娲娘娘庙”。风景秀丽的老塔山曾以“老塔唐梅”名列罗田八景之中。如今唐梅早毁无存。
塔山简介
塔山位于罗田县城东南2.5公里处。
山上有清元寺。庙前庙后两座僧人舍利塔及其基碑至今保存完整,寺后是原清元寺主持临济宗被公天和尚德锡园寂墓,寺前僧塔系康熙五十二年洞宗正传寺和尚及门徒睿常老和尚普疆之墓,其旁附有乾隆十三年(1748)园寂的曹洞正宗智公和尚复为之墓,均以中兴山寺大书于墓碑名号之上。
塔山风景冠于一方,“老塔腊梅树”向为代表,明嘉靖县志以“塔山钟声”、清光绪县志以“塔山秋色”代表塔山秀色。昔日塔山“秋日丹枫绚采”,今朝尚存两三处约30余亩丹枫林衬以满山绿叶,亦令游人心醉。
历史人文
塔山因四周地势低平,使之一峰独秀。明时嘉靖《罗田县志》载:“因岭有修定寺塔,故名”。该松柏抱如城,一溪曲折,因有唐梅传为贞观时所植(今已无存),故“老塔唐梅”曾为罗田八景之一。
塔山顶的佛塔和山腹的禅院建于唐贞观年间,毁于元末兵乱。禅院自明初以来在原址多次修建,名清元寺,依山势建上中下三重,幽静壮观。寺内庭院,有桂花两珠,相传为汉代所植。
明万历年间,刑部郎中王先生受迫害回乡,在山中建老塔书院讲学,有“未审昔人知名人士老塔,请题今日曰东山”的书联传世。清康熙太史雷天锋在山半建石室读书,名士沈在一块8米长的巨石(名猪嘴石)上刻有游山诗:“我来不听读书声,曲径才通睡虎亭,到此举头天尺五,拨云直可摘星辰。”乾隆,知县王眼在石室旁建曰“尺五天”。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太史姓陈韵石亦读书于石室。
塔山之歌
一、塔山寻梅(歌曲)
词曲:如风的歌
演唱:晓伟
义水河轻波荡漾
撑船的人啊他要去何方
竹林深处
谁在寻访那座佛堂
啊 丹枫红了一年又一年
啊 青山总是相伴绿水长
问一声高高的玉屏塔
唐梅可曾悄悄开放
啊,梦中的腊梅树
多少名士赋忧伤 赋忧伤
喔。。。喔。。。
玉屏山半寺深藏,
犬吠方知近佛堂。
借问唐梅何处有
借问唐梅何处有
佛僧只道野花香。
佛僧只道野花香。
千年风霜 千年沧桑
庭院幽幽何处寻梅香
何处寻梅香
义水河流向远方
登山的人啊他迎接朝阳
密林深处
我在寻找那缕芬芳
啊 晚霞红了一天又一天
啊 青山依旧清风吹萝裳
问一声采茶的姑娘
唐梅可曾悄悄开放
啊,梦中的唐梅
多少人啊空惆怅 空惆怅
玉屏山半寺深藏,
犬吠方知近佛堂。
借问腊梅树何处有?
佛僧只道野花香。
佛僧只道野花香。
几度风霜几度沧桑
花茵满路塔山寻梅香
塔山寻梅香
二、我心中的玉屏山
词曲:如风的歌
演唱:怡然飞舞
玉屏山啊直上云尖
凤来春山花茵路满
千年古塔佛光又重现
佛前浴火的唐梅
那个古老故事至今在流传
在流传
别问是劫还是缘
别问是劫还是缘
一身袈裟
古佛青灯静修禅静修禅
走过艰辛每一步
一路晨曦一路花香伴
往前走去寻找梦中的佛缘
吹箫人吹出了他的梦
佛音悠扬青山与月眠
我愿做菩萨那朵莲
啊,我心中的玉屏山
化解尘世无尽的悲欢
化解尘世无尽的悲欢
风送钟声啊夜来枕畔
月移山影丹枫红遍
清元古寺佛光又重现
登山朝拜的众生
那个唐梅故事至今在流传
别问是劫还是缘
别问是劫还是缘
一身袈裟
清茶一盏静参禅静参禅
走进佛门每一步
日日清心夜夜梅香伴
向前走人世间度不完的苦难
寻梦人寻来了慈云现
莲花盛开世事离心间
我愿做菩萨那朵莲
啊,我心中的玉屏山
莲花盛开清风送彼岸
莲花盛开清风送彼岸
传说
人们只是晓得城南边塔山上曾经有过唐朝的梅花,并不知道另外还有一个催人泪下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年代,老塔山是一块平地,住着两户人家。一个叫唐三楚,是个富人,骡马满山,奴仆成群,家里堆满金银财宝。另外一家姓劳的是个穷苦孤儿,名叫劳八子,勤劳正直、聪明能干,但他无田无地。可这劳八子偏偏被唐三彩的女儿唐腊梅爱上了,她经常偷偷地给他钱,给他衣物,约他到后花园里相会。时间长了,这事儿让她父亲知道了。她父亲认为是败坏门庭、辱没祖宗的行为,他用竹棍子“管教”了女儿多次,可就不管用,后来就派了两个亲信在花园里监视。
这一天,唐三楚夜晚梦见了一个老道人对他说:“你不久有大难临头,要免灾难,就得建一座十八层的高塔!”唐醒来告诉他夫人,夫人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等到大难临头就迟了!”于是他们就决定在住宅边建这座塔并命名:凌霄佛塔。
宝塔动工之前,唐三楚寻思该用什么东西祭奠塔基?忽然亲信禀报说:“劳八子在花园里被抓住了。”他立刻叫人把那“狗崽子”拖到塔基底下活埋了。唐腊梅听说劳八子被埋,悲痛万分,她急步赶到他被害的场所,一头撞死在那块巨石上了,鲜血透过泥土,点点滴滴流进了情人的心窝。唐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他叫人把女儿尸体抬远些,抬到对面的池塘旁边埋掉了。
凌霄宝塔就开始建筑到成功,不知多少穷苦人都累死在塔里面。正在唐三楚举家欢庆佛塔落成时,他女儿的坟上悄悄地长出了一棵梅树。这梅树一天长高一尺,过了五天就长到一人那么高了。从第六天开始,它就朝着宝塔的方面移动,一天移动一尺。过了四个月,“移”完了一大半的距离,离宝塔不远了。
唐三楚想:“这狗婆娘在土里面还给我丢丑,出洋相!”他即叫人把梅树挖起来,依然栽到她的坟上,第二天它又开始移动了,还是一天一尺。唐火了,叫人用锯子把树杆锯倒了。过两天,一棵新树苗从子长出来,唐又叫人把蔸子挖掉了,把留在地里的根须也清除了。真是狠,树苗再一次从坟头上长出来了,而且长势旺盛,生机勃勃。唐三楚也毫不示弱,他立即叫人前去折断树苗,扒平坟堆,然后抬一块大石头严严实实地压在上面。可还是没有压住。第二天树苗又毅然决然地破石而出了。唐三彩就专门派一个人,拿一把刀,守在那儿。叫他十年、二十年不停地砍下去,直到树苗灭绝为止。事情也真够蹊跷,当天夜晚,大雨滂沱。人们听到一声震巨响,凌霄佛塔被雷打倒了,正好倒在唐的住宅上。唐三彩在睡梦里成了肉饼、肉酱,唐腊梅坟上的石头和那个拿刀守坟的人也一齐被狂风卷走了,不知去向了。雨过天晴之后,凌霄宝塔的废墟上长出了一个石头人。这石头人的身材、体形、相貌和劳八子一模一样,它面向腊梅树的坟墓,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那儿。腊梅坟上的梅树又长起来了,一天长高三尺,过了三天就开始向前移动,移动的速度也是一天三尺。这样很快很快就移到了石头人跟前,挨着了它的躯体,贴近了它的胸脯。石头人一天天在长大长高,梅树也一天比一天更具风韵,更有神采。几百年以后,石头人变成了一座山,梅树就静静地含情脉脉地依偎在座山的怀抱之中。因为人们知道这座山是劳八子的化身,人们更知道梅树就是唐腊梅,所以给它们取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劳八唐梅”。后来到了西汉初年,又有人在山上建了一座塔,由于“劳八”和“老塔”字音相近,就逐渐把“劳八唐梅”叫成了“老塔唐梅”。
参考资料
罗田玉屏山之老塔唐梅,一首《塔山寻梅》唱不尽心中惆怅.腾讯视频.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