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枝城镇和顾家店镇之间的焦柳铁路线上的一座公铁两用的连续钢桁梁桥。桥梁全长1742.3米,设有两条铁路轨迹和两条公路轨迹。铁路和公路都设在一个桥面上,两桁架之间的空间为双线铁路。公路桥全长1744.8米,设有1.45米宽的人行道。该桥于1965年至1971年建成,是中国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公路铁路桥。

社会意义

枝城长江大桥是中国第四座跨越长江天堑的大型桥梁,位于枝城市枝城镇和枝江市顾家店镇青龙山村。该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单层钢梁桥,铁路全长1742.3米,公路全长1744.8米。正桥10墩9孔,长1282.28米。引桥14墩,铁路引桥南岸3孔,北岸11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

枝城长江大桥,使本市与江北变通途。公路引桥两岸均从正桥头向两侧呈“八”字形分开。除公路引桥外,均为平坡直线。载重铁路等级为中—24级,桥定等级为中-22级公路桥为汽-13级。桥下可通大型客轮,在水位为54.4米时,通航净空18米,净宽120米。大桥的建成,使焦枝枝柳铁路连成一线,成为中国第二条南北铁路交通干线。

设计结构

枝城长江大桥,正桥9孔,由1联4×160m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菱形桁架梁桥和1联5×128m平行弦菱形桁架梁桥组成。正桥5个桥墩均采用圆形浮式钢沉井基础,其中4个桥墩采用符合岩面高程的高低刃脚,高差最大达3.7m,施工质量良好。

在国内铁路桥上首次采用斜拉桥单层吊索架悬臂拼装架设,塔架高33.14m,用万能杆件拼成,拉索由极限强度1700~1800MPa的φ5高强度钢丝组成,两端设有锚具。圆形钢沉井的受力、制造、施等方面均优于矩形沉井。于1971年9月竣工。

历史背景

枝城长江大桥是继武汉市、南京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3座长江大桥,它将焦枝和焦柳铁路连通。该桥北接枝江顾家店的青龙山,南连枝城镇的白虎山,铁路桥全长1742.3米,公路桥全长1744.8米(单面)。当你漫步于公路桥上,俯瞰奔腾的江水时,可曾知道这铁路两边公路桥是后来增加的吗?

铁道部修改了设计方案,增加了公路桥部分。修改后的枝城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位于同一平面的两用桥。公路桥单线长1744.8米,正桥10墩9孔,长度为1282.82米,上部结构以5号墩划分,江南部分是一联160米跨度有下加弦连续钢杵梁,南北两部杵高均为20米,宽均为10米,主杵外两侧有以主杵下弦接点处延伸臂而出托,宽5米单车公路桥面和1.5米宽的人行道,公路引桥14墩,公路荷载为汽—13吨,挂—60吨。

当时,枝城长江大桥建设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孔付司令明令,在大桥工地不准串连,不准搞各种批斗会,一切按军队要求,所有民工以部队建制组成,全体人员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将大桥建成。当时尽管是全国到处都在“停产闹革命,”但大桥建设没有受到干扰,仅用两年时间枝城长江大桥就竣工通车。

参考资料

万里长江,有多少座铁路桥?.百家号.202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