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攻台之役(另称郑成功征服台湾、郑荷之战、热兰遮城包围战,荷兰语:Slag om Fort Zeelandia)是明郑政权于1661年3月30日至1662年2月1日期间征服荷属福尔摩沙的战役,主要战场位于台湾西南沿海的赤嵌、台江内海、大员等地。此役不仅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台湾的统治,也开启了台湾明郑时期,对台湾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介
郑荷热兰遮城之战是1661年3月底到1662年2月初(中国南明永历十五年三到十二月)间一场发生于台湾(福尔摩沙)西南沿海的战争,主要战场包括赤、台江内海、大员等处。明延平王郑成功率领25,000大军由金门县航渡台湾海峡,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先攻占普罗民遮城,然后围攻安平古堡,终于迫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守军实质投降、退出福尔摩沙。
战前形势
郑军
郑成功在1659年攻打南京失败后,军力大减,面对满清政权的稳固和自身在思明区(厦门市)的困境,开始考虑寻找新的根据地。何斌的建议和台湾地图促使郑成功决定攻台。1661年2月,郑成功大修船只,准备出征。尽管部分将领对此计划持保留态度,但郑成功最终决定出兵。
荷军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台湾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驻守安平古堡,地方官猫难实叮(Jacobus Valentyn)驻守普罗民遮城。荷兰人担忧郑成功来袭,但未能充分增援守军。1660年,荷兰人开始加强戒备,限制华人活动,并焚毁田间稻谷。一请求巴达维亚共和国援军,但援军范德兰因与揆一意见不合,最终离开台湾。
攻克普罗民遮城
郑军渡海
1661年3月,郑成功调度部署,准备出征。4月22日,郑军在金门县集结,随后抵达澎湖。由于粮食紧缺,郑成功在逆风和阴雨中下令出航,冒险渡过台湾海峡。
郑军登陆
4月30日,郑军抵达鹿耳门,荷军发现郑军来袭。郑军在鹿耳门休息后,趁大潮进入台江内海,分兵据守要点,并在荷军注视下进入赤崁地区。
荷军海陆反攻北线尾,郑军大胜
5月1日,荷军陆上和海上出击,但陆上部队遭郑军伏击溃败,海战中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因意外爆炸沉没,郑军取得大胜。
第一次议和,普罗民遮城投降
5月2日,大员评议会要求和谈,郑成功同意。5月4日,猫难实叮向郑成功表示愿意投降。5月6日,荷军撤出普罗民遮城,郑军接收城堡。
热兰遮城包围战
郑军攻占大员街
普罗民遮城失守后,郑军进军大员市街。荷军决定撤入热兰遮城,放弃大员市街。5月5日,郑军占领大员街。
荷军击退围城郑军
5月24日,郑成功派遣传教士亨布鲁克劝降,但未成功。5月25日,郑军炮击热兰遮城,但被荷军反击,郑军被迫撤退。郑成功决定长期围困热兰遮城,并派遣部队囤垦解决粮食问题。
明郑囤垦
郑成功下令清查各地粮食,并推动农业殖民地计划,建立政府组织。5月29日,改大员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郑军陆续赴四处囤垦,但短期内未能解决粮食危机。
荷兰援军
1661年6月,荷兰东印度评议会任命克连克为新任大员长官,但克连克未能抵达台湾。6月24日,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共和国出发,8月12日抵达大员港外,卸下粮食弹药,增援安平古堡。
原住民击杀郑氏屯军
郑军屯垦部队与原住民族群爆发武装冲突,多地郑军遭原住民击杀。
郑氏杀降
郑成功得知荷兰援军抵达后,将包括亨布鲁克牧师在内的多数战俘处死,仅留下少数人。
台江内海海战
9月16日,荷军主动出击,但遭郑军击退,荷军舰只科克尔克号和科登霍夫号被击沉。
荷清同盟未成
荷军与清军结盟的计划未能实现,荷军士气低落。
乌特勒支碉堡之战
1662年1月25日,郑军攻击乌特勒支堡,成功夺取碉堡,荷军士气崩溃。
荷兰投降
2月1日,双方签订和约,荷兰人同意交出安平古堡及所有财物。2月9日,荷兰人撤离台湾,郑成功接收热兰遮城。
后续
战俘
郑成功处死大部分战俘,未处死的女性成为奴隶。
明郑
郑成功死后,郑经继位,台湾成为明郑政权的根据地。
荷兰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损失巨大,荷兰人开始劫掠郑氏船只,与清军联手攻打郑军。
评价
开启汉文化
郑成功的征服为台湾带来了汉文化,对台湾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明人士的质疑
南明遗民对郑成功攻台持批评态度,担心其不再致力反清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