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点(英语:choke 小数点),又译作阻塞点或瓶颈(英语:bottleneck),是为军事战略上的一种地理特征,诸如山谷狭径或是隘口等。这样的地方迫使一个军队在通过时得收缩成纵队,此结果必大幅削弱其战斗力量。一个咽喉点能使数量上较弱的军队成功抵挡较多的军队,令攻方无法在其数量上发挥优势。
实战运用
有许多运用咽喉点的战略性以寡击众的例子。广为人知的包括:
- 温泉关战役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King Leonidas)于温泉关,对抗由波斯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I of Persia)领导为数众多的波斯大军。
- 阿金库尔战役:英格兰亨利五世果决对抗法军的强行攻势,在阿金库尔的森林中狭窄的林道中以寡击众。
- 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牡丹社原住民于石门狙击日军进入牡丹社,其石门山谷狭径的形势亦是一种咽喉点。
海军咽喉点
几个最重要的海军咽喉点被英国皇家海军元帅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海军上将 of the Fleet Sir John Fisher)在其英国连环防御殖民政策中提出,括号中是重要殖民地:
- 霍尔木兹海峡,处于阿曼与伊朗之间,扼守波斯湾之出入口。(伊朗)
- 曼德海峡,扼守阿拉伯海至红海的要冲。(也门与索科特拉岛)
- 巴拿马运河与巴拿马油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英属洪都拉斯)
- 苏伊士运河与苏伊士地中海油管,连接红海与地中海。(埃及)
- 伊斯坦布尔海峡,连接黑海与地中海,并有里海油管牵引至此。
- 直布罗陀海峡,扼守地中海与大西洋之战略航道。(直布罗陀)
- 合恩角,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扼守南大西洋通往南太平洋的要道。(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些咽喉点因为其在全球经济航运与原油航道的关键性地位,至今仍有紧张冲突或是海盗之猖。然而这些重要性也因着其它货运网的发展而降低,例如航空业。也有一些潜在地区性或是全球性的咽喉点正逐渐显明其重要性,如西北水道的发展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