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2年,农历壬戌年,魏齐王曹芳正始三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五年,吴大帝孙权赤乌五年。这一年,吴国确立了新的继承人,孙和被立为太子,孙霸则被封为鲁王。同时,吴国军队在夏季发动了一次针对儋耳和琼山区地区的进攻。
历史事件
魏经营黄淮平原
司马懿提议开凿广漕渠,引入黄河进入通济渠,灌溉淮河北部的大片土地,从而扩大农业种植范围。此前,孙吴将领诸葛恪驻守皖地,对魏国边境造成了威胁。司马懿主张攻击诸葛恪所在的城池,以观察其反应。他认为,若敌人擅长水战,则可能弃城逃走,这对魏国有利;若敌人坚守城池,则冬季湖水变浅,不利于船只航行,他们可能会被迫放弃水战,这也是魏国的优势。
蜀国姜维回防涪县
蜀国姜维带领一支偏师从汉中市返回涪县驻守。此时,蜀国的军队主要由蒋琬指挥,姜维负责的部分军队属于偏师。蒋琬提出了通过水路向东进军,直接攻击魏国的魏兴和上庸的计划,但由于多数人的反对,这一计划并未实施。
吴攻儋耳、珠崖
吴国在七月派遣将军聂友和校尉陆凯率领三万名士兵攻打儋耳和珠崖地区。聂友,字文悌,豫章人,曾被推荐为功曹,后升任丹杨知府。吴国原本计划围攻珠崖和夷州,但在听取了全琮的意见后,由于担心士兵感染疾病,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吴立孙和为太子
吴国在正月立孙和为太子,并进行了大赦。孙和的母亲弟弟孙霸也被封为鲁王。孙霸受到特别的宠爱,地位几乎与太子相当。尚书仆射是仪担任鲁王的师傅,他曾多次上书建议调整两宫的位置,以明确等级秩序和教育原则,但这些意见并未被采纳。
高句丽掠魏西安平
高句丽国王位宫袭击了魏国的西安平,并焚烧劫掠后撤退。
文化活动
曹冏撰写《六代论》
魏国宗室曹冏在正始四年十一月提交了《六代论》分析了夏、商、周、秦、汉、魏六个朝代的兴衰,并建议分封宗室成员,授予实际权力,以对抗外姓大臣,加强中央集权。尽管曹爽未能采用此建议,但曹冏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社会生活
孙权建立龙华寺
为了纪念母亲,孙权在赤乌五年建立了龙华寺。这座寺庙位于今天的上海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古刹之一。它按照佛教经典中弥勒佛在龙华树下成佛的故事命名,现保存有唐朝以来的珍贵文物。
人物生卒
生
- 孙皓(242-284)孙吴末代皇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在位期间实行明政,后期却沉迷酒色,残暴无度。280年,吴国灭亡,孙皓投降晋朝,被封为归命侯。
卒
- 满宠(?-242)字伯宁,册阳昌邑人,曾任汝南县知府,后晋升为前将军。他在抵御关羽和孙权的入侵中有显著贡献,晚年被封为太尉。满宠以其公正廉洁著称,死后被追赠为韩景侯。
- 凌统(194-242)字公绩,吴郡余杭人,少年时接替父亲成为军人,屡立战功。此后,他又成功镇压山越叛乱,得到孙权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