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麟,男,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校学位委委员、分会主席、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国际合作访问教授。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物理系 助教、讲师(1977-1986)
瑞典Linkoping大学瑞典学会资助访问学者(1982.11-1984.12)
清华大学物理系 副教授(1986-1990)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协联成员(1988-1998)
清华大学物理系 教授、博导、校学位委委员分会主席(1990)
纽约州立大学Buffalo分校访问教授、McCombe实验室学术顾问(1995.9-1996.4)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1996)
东北大学校聘客员教授(校长西泽润一)(1996.5-1996.1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理、天文学科评委会特邀评审委员(1997)
日本东北大学校聘客员教授(校长阿部博之)(1997.5-1998.3)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9.9-2001.8)
清华大学理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国际合作访问教授(2002.6-8;2004.1-2)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六年制)(1959-1965)
所教课程
材料科学前沿、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研究领域
朱嘉麟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物理与材料科学,特别是在低维物理与材料设计方面。他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五个国家重点项目及多个部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低维结构中杂质及少体作用对光电量子特性的影响”“新型低维光电子材料设计及器件量子特性的研究”“杂质半导体低维结构和碳纳米管量子特性的预测与调控研究”“若干低维纳米结构量子特性的调控研究”以及“稀磁半导体材料及相关低维结构性能预测与调控”。
人物荣誉
“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 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2001, 第一完成人)
“半导体合金,无序系统和超晶格的电子结构”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1990,第一完成人)
“电子结构与材料微观结构设计”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1994,第二完成人)
“低维量子结构的物理特性及计算设计”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1998,第二完成人)
1989年度SCI论文数全国前十名(1990)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届重要贡献奖(1991)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
1994年度SCI论文数全国前十名(1995)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重要贡献奖(200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