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说三字经》是钱文忠教授在2012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是对《三字经》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启蒙读物的重新解读。钱文忠教授结合自身深厚的国学功底,对《三字经》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现代的贯通,旨在将其转化为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
内容简介
《楷体金文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教育、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钱文忠教授潜心三年,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重新解读《三字经》,融汇历史、贯通现代,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并通过《三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的梳理。
目录
第一章
《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成为传统中国通用的儿童启蒙教材。而在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为什么只有《楷体金文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为什么这样一本小书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在其看似简单易懂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第二章
态度的重要性被强调之后,《三字经》接着讲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和“五子登科”的典故。那么,我们应该为学习中的孩子准备什么样的土壤条件。父母和老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章
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
第四章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传诵千百年,正是因为它们所提倡的孝道和悌道。为什么《三字经》首先要教给孩子们孝悌。这种“首孝弟,次见闻”的传统教育方式,在今天的社会还能否适用。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应该侧重哪方面的培养呢。
第五章
《三字经》先晓以大义之后,接下来就要传授具体知识。那么,传统中国的读书儿郎又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呢。在不分学科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呢。
第六章
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三字经》是以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基础的。那么,古人是用什么来解释世间万物的发生和发展的呢。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是如何影响古代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
第七章
《三字经》在讲完了对自然界的认知以后,接着讲到“五常”“六经”“七情”“八音”“九族”“十义”,这些“数字”背后究竟包含着哪些具体内容呢。
第八章
在古代社会,“四书”是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四书”中每一部书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应该怎么去读呢。
第九章
《三字经》认为,熟读“四书”之后,要先学《孝经》,然后就该学习“六经”了。我们常说“四书五经”,而《三字经》为什么说“六经”。对于饱受争议的《孝经》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周易风水》,我们又该如何认知呢。
第十章
“六经”中尤以《尚书》的命运最为坎坷,那么,《尚书》是一部记载什么内容的书?它的作者又是谁?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孔子一生提倡克己复礼,恢复《周官》,那么,《周礼》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十一章
《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的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它们究竟是怎样的两部书。
第十二章
“《诗》既亡,《春秋》作。”以《诗经》为代表的礼治文化为什么会消亡呢。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编订《春秋》的?《春秋》中“寓褒贬,别善恶”的作用,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第十三章
《三字经》在将儒家的经典全部讲完以后,开始介绍先秦诸子的思想。诸子百家中哪几家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代表人物是谁。又留下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第十四章
接下来,《三字经》推荐了诸子中五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和庄子。《三字经》的作者为什么只推荐了这五位。他们的主要学说究竟是什么。
第十五章
《三字经》认为,经书都读通后,就应该学习历史了。《三字经》中的历史,是从被称为“三皇”的伏羲、神农和黄帝讲起的。“三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尧舜之治”作为后世德政的典范,又流传着哪些神奇的传说呢。
第十六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君主才有资格被称为“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而在大禹之后,“家”天下怎样取代了禅让制。最终,又是谁断送了夏朝四百年的基业呢。
第十七章
商汤武力灭夏,建立了商朝。然而历史却惊人地相似,五百多年后,商朝出现了一个和夏桀一样的暴君帝辛。对于商纣王的功过是非应该如何解读。为什么说殷商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呢。
第十八章
周文王和姬发前赴后继,终于伐灭商纣王,建立了周代。周王朝东迁之后,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而此时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争相称霸。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五霸强,七雄出。”那么,“五霸”是指哪几个人。他们是怎么成就霸业的呢。
第十九章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逐渐形成了七个最有实力的诸侯国,而地处西北的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但秦朝短命,二世而亡。项羽和刘邦由灭秦的友军变为争夺天下的对手,一直处于劣势的刘邦是怎样扭转被动局面的。后人对胡亥而亡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第二十章
汉朝建立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和刘彻的文治武功,逐渐走向鼎盛。但在繁荣的背后,朝廷却危机四伏。“圣人”王莽最终篡汉称帝,西汉灭亡。十几年后,汉室得以恢复,史称“东汉”。那么,又是谁抢回了被夺走了的刘家天下。大汉王朝最终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第二十一章
汉末天下大乱,出现了三国三国相争的局面,最后,是谁统一中国,建立了晋朝。晋之后南北朝分裂的格局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南梁的宋、齐、梁、陈都这么短命呢。北朝经过五胡十六国的混战之后建立了北魏,北魏后来是怎样分裂成北周和北齐的。
第二十二章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混乱的局面,国家又回到了大一统时代。作为开国皇帝的杨坚,为什么要把国号定名为隋呢。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皇位的呢。为什么他在位不过十几年,隋朝就灭亡了。
第二十三章
李渊起兵,结束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开创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李渊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而后唐朝又是怎样由盛转衰的。最后又是谁灭了唐朝。
第二十四章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梁、唐、晋、汉、周五个小朝廷都有怎样的命运。是谁结束了这种分崩离析的混乱局面呢。而接受了所谓“禅让”的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又发生了什么。又是谁推翻了北宋的政权呢。
第二十五章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那么,这个曾经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如何灭掉南宋王朝的。南宋名臣文天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元朝建立后,给中原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二十六章
由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万人敬仰、威震四方的一代帝王的呢。他又是如何使用特殊手段治理天下的呢。他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谁。后来明朝又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市呢。
第二十七章
纵观历史,凡亡国之君,不是昏庸无能,就是荒淫无度。那么,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呢。《三字经》在讲完历史之后,紧接着又强调了读史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呢。
第二十八章
《三字经》作为一部蒙学经典,在梳理完中国历史之后,开始进入最后一个部分。它通过介绍一些生动具体的勤学故事告诉人们,作为一个求学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遵循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第二十九章
《三字经》通过介绍古人苦读勤学的故事,以激励后学者的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古人的励志故事,对于现代人还能否适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后面又提到了一些古人,《三字经》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这些人。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又能够学习到什么呢。
第三十章
刘晏少年聪慧,八岁就做了官,官职为太子正字。那么,太子正字是一个什么官职。刘晏又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