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杜鹃(杜鹃花属 dasycladoides)是杜鹃花科植物,产自四川省西南部和云贵高原西北部,生于海拔3 050-4 000米的林中。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2—5米;枝条粗壮,花序下的枝直径约3—4毫米,幼枝嫩绿色,密被腺毛,老枝灰白色,无毛。叶常密生于枝顶,薄革质,窄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有细尖头,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深绿色,有密皱纹,无毛,下面淡绿色,幼时被稀疏腺毛,以后脱落至无毛,中脉在上面下陷,有浅沟纹,在下面隆起,被密腺头刚毛,侧脉14—16对,在两面仅微现;叶柄粗短,长1—1.5厘米,密被腺头刚毛。总状伞形花序,有5—8花;总轴锥形,长2—5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梗粗壮,长1--1.2厘米,被长柄腺体;花萼大,5裂,萼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毫米,宽2—4毫米,顶端圆形,外面及边缘有稀疏硬毛,内面无毛;花冠漏斗状,长2.8—3.5厘米,玫瑰色,喉部布紫色斑点,5裂,裂片圆形,长约1.2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0,长约1.2--2.2厘米,不等长,下部较宽,微被柔毛,花药长圆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子房卵圆形,长约4—5毫米,密被硬毛,花柱微长于花冠,长2.5—3厘米,无毛;柱头不膨大。蒴果圆柱状,长约3厘米,直径5毫米,弯弓形。花期5月,果期不明。
分布范围
产四川省西南部、云向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
生长环境
漏斗杜鹃生长于海拔3050—4000米的林中,偏好高海拔的森林环境。
保护现状
漏斗杜鹃目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级别,表明其在野外面临一定的生存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种提示
本种与毛枝多变杜鹃R.Selense Franch.Subsp.Dasycladum(Balf.F.eC W.W.Smith) Chamb.相近,但是本种幼枝、叶柄及花梗上密被腺毛及长柄腺体;叶长椭圆形,基部圆形或心形,花萼人,长约5—8毫米,外面及边缘有稀疏硬毛等特征不同,较易厂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