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员会简称中共甘肃省委或甘肃省委,是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地方组织的领导机构。办公地点位于兰州市。
现任省委书记胡昌升,省委副书记任振鹤、石谋军。
历届书记
第十四届
2022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尹弘为甘肃省委书记,任振鹤(土家族)、王嘉毅为甘肃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甘肃省委常委的还有王赋、石谋军(苗族)、朱天舒、程晓波、孙雪涛、刘长根、张锦刚、张永霞(女)、周伟。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尹弘同志任江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胡昌升同志任甘肃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3年12月8日甘肃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石谋军出席。该信息显示,石谋军已任甘肃省委副书记。
第十三届
2021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尹弘同志任甘肃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林铎同志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17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林铎为甘肃省委书记,唐仁健、孙伟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李荣灿、刘昌林、梁言顺、马世忠、黄强、宋亮、陈青(女)、王嘉毅。
第十二届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林铎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唐仁健同志任甘肃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12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刘伟平、欧阳坚(白族)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刘永富、罗笑虎、连辑、吴德刚、泽巴足(藏族)、咸辉(女,回族)、张晓兰(女)、虞海燕、李建华、傅传玉。
第十一届
2011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陆浩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0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陆浩为甘肃省委书记,徐守盛、刘伟平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陈宝生、蒋文兰(女)、励小捷、侯长安、刘巨魁、杨志明、冯健身、罗笑虎、刘立军、姜信治。
第十届
2006年7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陆浩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 200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宋照肃同志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2002年4月22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宋照肃为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仲兆隆、韩忠信、马西林、陈学亨为省委副书记,当选为省委常委的还有王军、洪毅、徐守盛、洛桑灵智多杰(藏族)、陈宝生、黄亦纯(女)。
第九届
2001年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宋照肃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孙英同志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1998年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孙英为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陆浩、仲兆隆同志任甘肃省委副书记。
第八届
1998年4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孙英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同志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机构介绍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员会简称中共甘肃省委或甘肃省委,是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地方组织的领导机构。办公地点位于兰州市。
委员会简介
新中国成立前
大革命时期,甘肃就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2年3月,正宁县四村周围72个村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我省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同年,成立了中共甘宁青特委。1933年3月,建立中共陕甘边特委。不久,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在华池县荔原堡诞生。接着华池、庆北(1936年与华池县合并)两县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军甘肃省,突破天险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宕昌县境,通过渭河封锁线,召开哈达铺、榜罗会议,一、二、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县胜利会师,进一步促进了陕甘的革命活动。1935年11月,根据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定,陕甘边区根据地划为陕甘省。1936年7月,改陕甘省为陕甘宁省,驻地迁往甘肃曲子,辖区在甘肃境内的有华池、环县、曲子、固北、赤庆、定环等县。1937年1月,中共关中特委派代表与中国国民党代表谈判,将正宁县、宁县“一分为二”,国民党在其白区设两个县,共产党在红区设新宁、新正县,隶属关中分区。同年,陕甘宁省划分为三边分区和庆环分区。庆环专署辖华池县、曲子、固北(后并入环县)、赤庆(后并入华池)、环县、定环(后分别并入环县和定边)6县,另在原统战区设陕甘宁边区陇东办事处,领导庆阳市、合水县、镇原县、宁县的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庆阳、合水、镇原3县正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建立陇东分区,在庆阳设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池、环县、曲子、庆阳、合水、镇原6县。1949年6月,宁县、正宁县两县划归陇东分区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我国行政制度的新阶段。在摧毁旧政权以后,党和人民政府总结了革命根据地行政建设的经验,结合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省、专区(州、市)、县(市、区)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1949年8月甘肃省解放以后,即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武都、岷县、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酒泉市、武威市、张掖市、兰州市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1950年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精神,将撤销的宁夏省合并于甘肃省。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更名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以后,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定,1958年划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文化大革命”中,省人民委员会更名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复改为甘肃省人民政府。
1950年到1957年,根据中央紧缩机构和关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指示精神,对部分区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先后成立了天祝藏族自治县、东乡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泾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广通、卓尼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等一批民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自治县)。1950年撤销张掖市、岷县专区以后,全省专区数由11个减为9个,县由73个增加到86个,区公所达到503个,乡3862个,街公所64个。县的建制比较大的变动是:撤销洮沙、曲子县,成立天水市、平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3市(县级)和东乡、天祝自治区(县级)。夏河县和卓尼自治区(原卓尼设治局)改为省辖。1953年,增设甘南藏族自治州、西海固两个专区级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全省仍设置11个专区、86县、687个区公所、58个街公所。1954年,因宁夏省合并于甘肃省,增加了银川专区、河东回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蒙古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3个专区、16个县,又新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哈族自治区、碌曲行政委员会、玛曲行政委员会、舟曲行政委员会,全省达到14个专区、107个县、775个区公所,5810个乡、179个街公所,成立第一届中共甘肃省委员会。1955年,庆阳市、平凉专区合并为平凉专区,张掖市、酒泉专区合并为酒泉专区;撤销临夏专署,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增设玉门市(县级);改蒙古自治区为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为固原市、河东回族自治区为吴忠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区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同时,改额济纳旗、泾源县、东乡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改卓尼自治区为卓尼县,舟曲县、碌曲县、玛曲县3个行政委员会也分别改为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及所属叮口、阿拉善厄鲁特旗和由张掖市专区代管的额济纳旗自治旗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撤销鼎新县,以其原行政区划归金塔县。这样,到1957年,全省共设11个专区、103个县,306个区公所,2759个乡,76个镇,93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到1965年,特别是1958年,全面调整区划,大规模地并县,所有区、乡一律改建为人民公社。同时,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将银川专区的银川市、贺兰县、永宁县、宁朔、平罗县、惠农区、中卫市、中宁县、陶乐县,河东回族自治区及所属的吴忠市、金积、灵武市、同心、盐池县,固原市及所属的西吉、海原、原州区,平凉专区的泾源回族自治县和隆德县,共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自治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撤销武都专署,以其原辖的宕昌县、文县、武都、康县、岷县划归天水专署;设立白银市(划皋兰县、靖远县部分区域归其所辖,委托定西专署代管);撤销临泽县(并入张掖市、高台县)、崇信县(并入华亭市)、两当县(并入徽县)、华池县(并入庆阳市)、漳县(并入武山县)、景泰(并入皋兰县)、会川镇(并入渭源县)、玉门(并入玉门市)、庄浪(并入静宁县)、灵台(并入泾川县)、华亭(并入平凉市、泾川县)、平凉(并入平凉市)、正宁(并入宁县)、合水(并入庆阳、宁县)、渭源(并入陇西县、临洮县)、永登县(划归兰州市)、皋兰(划归兰州、白银市)、天水市(并入天水市)、康县(并入武都、徽成县)、甘谷县(并入武山县)、宕昌县(并入武都、岷县)、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民乐(划归山丹)、张掖(划归张掖市)、卓尼(并入龙迭县、临潭县),撤销西和、礼县,合并设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设立徽成县,撤销酒泉市、金塔县,设立酒泉市,撤销永靖县、临夏县,以两县区划归临夏回族自治州,撤销广河县、康乐县,以两县区划归和政县,撤销碌曲县、玛曲县,设立洮江县,撤销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立清水回族自治县,撤销临夏市,设德乌鲁市。经过调整,到1958年底,全省共设7个专区(州、市)、42个县(市、自治县、区)、574个人民公社、62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的这种状况一直到1960年基本没有变化。
1961年到1965年,根据中央关于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对行政区划重新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同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干部的经营管水平相适应。
1961年适当划小了人民公社的规模,陆续恢复了1958年撤并的专区、县,恢复酒泉市、武威市、庆阳市、武都4个专区,增设临洮专区(辖临洮、渭源县、岷县、漳县4县)。到1962年全省专区(省辖市、自治州)由1958年的7个增加到13个,即兰州市、白银、庆阳、平凉市、天水市、武都、定西市、临洮县、武威、张掖市、酒泉、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县(市、自治县)由42个增加到81个。区公所由1957年的306个减为6个,人民公社由1958年的574个增加到1935个,恢复了56个乡、10个镇,有街道办事处79个。1963年,又撤销临洮专区和白银市。这样,省辖专区数减为11个,县仍是81个。1964年,撤销了平凉、酒泉市、临夏(暂缓执行)3市,恢复平凉、酒泉、临夏3县,缩小了兰州市、天水市的郊区。专区和县的总数没有变。1965年,增设嘉峪关市(省辖市),以酒泉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嘉峪关市的行政区域。全省共有12个专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公所、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办事处。
1966年到1976年,区划只是个别调整。从1968年1月开始,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改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1969年各专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地区革命委员会。同年,根据中央《关于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规定》,将内蒙古自治区巴颜淖尔盟的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后,全省设县(市、区、旗)83个。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嘉峪关市划归酒泉市领导;将武威市所辖的永登县、定西市所辖的榆中县、皋兰县划归兰州市领导。1971年经中央、国务院批准,将嘉峪关地区指挥部、嘉峪关市、三九公司合并成地区一级的市。到1972年全省共有12个地、州、市,84个县(市、旗、自治县、区)。1973年撤销临夏回族自治州。到1975年,全省共设12个地、州、市,82个县。
1977年到1985年,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对行政区划作了适当的调整。1979年,改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地区行政公署”(州、市为人民政府)。同时,根据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将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调整后全省设12个专署、州、市,80个县。1981年,设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设立金昌市(当年成立了筹备委员会,1982年9月1日正式成立金昌市),全省专署、州、市共为13个,辖81个县。1983年,为了使乡镇的领导体制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开始进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试点工作。同时撤销平凉县,恢复平凉市,以平凉县的行政区域为平凉市的行政区域;恢复临夏市,以临夏县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镇4个公社为临夏市的行政区域。经调整,全省设13个行政公署(州、市),82个县。1984年3月,全省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乡镇以下普遍成立了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到年底,全省设乡镇1532个,村民委员会17471个,村民小组100641个。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下设秦城区(以原天水市和撤销的天水县的中梁等17个乡的行政区域为秦城区的行政区域)、北道区(以原天水县的渭南等22个乡和北道镇的行政区域为北道区的行政区域),并将原天水地区的秦安、武山、甘谷、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划归天水市管辖;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市(地区行政公署由武都迁驻成县),将原天水地区的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划归陇南地区,陇南地区共辖成县、康县、文县、武都、宕昌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等9县;成立白银市(地级),将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县的强湾、武川、水川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白银区,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同时将定西市的靖远县、会宁县和武威市的景泰县划归白银市管辖。将原天水市的漳县和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管辖。撤销张掖县,设立张掖市(县级),以原张掖县的行政区域为张掖市的行政区域;撤销酒泉县,设立酒泉市(县级),以原酒泉县的行政区域为酒泉市的行政区域;撤销庆阳县的西峰镇,设立西峰区(县级),以庆阳县的西峰镇和温泉、什社、后官寨、显胜、肖金、陈户、董志、彭原等8个乡为西峰市的行政区域。经过调整,1985年全省共设14个行署(州、市),辖86县(自治县、市、区)。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武威地区设立武威市(地级),将原武威市(县级)改设凉州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张掖地区设立张掖市(地级),将原张掖市(县级)改设甘州区;撤销平凉地区设立平凉市(地级),将原平凉市(县级)改设崆峒区;撤销酒泉地区设立酒泉市(地级),将原酒泉市(县级)改设肃州区;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庆阳市(地级),将原西峰市(县级)改设西峰区,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县;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定西市(地级),将原定西县改设安定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陇南地区设立陇南市(地级),将原武都县改设武都区(2004年9月正式挂牌)。至此,我省完成撤地设市工作,全省现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2004年9月,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2005年1月,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2006年2月,酒泉市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所获荣誉
2020年1月8日,甘肃省委网信办网络管理执法处入选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0年1月8日至1月14日)
参考资料
甘肃党政领导人物库.中国经济网.2022-12-07
尹弘当选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新华网.2022-12-07
(时政)浙江等3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新华社-今日头条.2022-12-07
石谋军已任甘肃省委副书记.新京报政事儿-今日头条.2023-12-08
中共中央决定:尹弘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澎湃新闻.2021-03-31